第17章 17好大餡餅

正房三間,正中開門,老輩子這就是正房正堂,不過進門後,裏面的陳設已經與建國前那種古樸正堂完全不同,改成了80年代知識分子家庭的格局。家具都是那個年代流行的,什麽三合板的高低櫃,同款顏色的寫字臺,腳踩的縫紉機,臉盆架子,衣服架子,一整面牆的書架。靠牆有兩個單人沙發,也是建國後生産的款式,用料簡潔透着勞動人民的質樸。

房間正中擺着一張折疊的圓桌,桌子周邊是七拼八湊的幾把木質靠背椅,看起來像是閑置的辦公座椅。這個房間撲面而來老幹部風濃郁。

西屋敞着門,挂着方格子的門簾,應該是舊床單改的,滬市紡織廠的紅字印刷彰顯着二十年前的時尚風貌,門簾內側就是王宣夫婦的卧室。另一側東屋則關着門,或許暫時并沒人居住。

這活生生将富貴精致的四合院住成了筒子樓集體宿舍的格調。

童彤對于居家布局品味其實并不挑剔,畢竟也是從□□十年代長起來的,那時候,我國居住水平和人均居住面積普遍偏低。當年必須是有房的好單位,才能給剛結婚的小年輕分到筒子樓裏一兩間獨立住房,什麽單元樓小洋房之類的根本沒有的,大多數的單身青年全都是住集體宿舍,兩人間四人間一張床鋪而已。

飯桌上擺着涼菜和時令水果。王宣的愛人房苓打過招呼後匆匆去了耳房那邊的廚房現炒熱菜。

童彤将路上買的稻香村點心拿出來,雖然東西不貴也沒有用高檔禮盒,卻也表達了一份心意。

“我小時候跟着母親來到帝都,就是住這裏。可惜我是全托,周六日才回來。後來上小學了就離開帝都,跟着母親去西北了。這邊房子就一直空着。”王宣仿佛沉浸在了幼年時光,“那時候母親不是在寫字臺看書寫資料,就是坐在縫紉機邊上給我做衣服。我還嫌棄她不陪我玩,就賭氣跑院子外邊找胡同裏其他孩子玩。”

“院子裏沒別家小孩子麽?”童彤好奇問了一句,不過那個年代帝都治安很不錯,汽車又少,孩子們在胡同裏玩耍也不妨事的。

“院子裏是個臨時的駐京辦事處,晚上和周末都沒人的。我偶爾也帶小夥伴來院子裏玩,那時候我們調皮搗蛋,禍害池塘裏的魚,拔了花草翻土玩彈珠。你剛才看見院子裏那棵柿子樹了沒?我小時候能爬到樹上,将葉子都撸禿了,害的這樹秋天都不挂果,我被母親狠狠揍屁股。”

童彤也不細問這院子的過往,更關注的其實是那一書架的書。有一些竟然還是古早的外文原版科學著作,若真是80年代那會兒就有的,可見王樹華的科研能力之強大學術地位之高,普通人絕對沒能力置辦這些書,也或許這是王家祖輩積澱下來的知識財富?

王宣也注意到何連天的目光,微笑道:“姐夫,你對那些書也感興趣呢?”

童彤點點頭。跟着王宣走到書架前,仔細看了書名,更是垂涎。

這裏不僅是科學著作,還有一些原版的外文雜志報刊,這東西如今在一般的圖書館檔案館都未必能找到。童彤最喜歡看這種雜書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別以為搞投資的人只關心金融和經濟報道,許多社會學和科技歷史的知識儲備也很有價值,尤其是曾經失敗的許多案例,并不會在正規經濟學教材裏得到完整翔實的記錄,而是細枝末節的線索隐藏在當時各種時事報道中,必須以後世的眼光縱觀全局去發掘,才赫然意識到其中的關聯,從而指引人分辨眼下的迷局。

建國初期翻譯成國文的資料,由于翻譯者的水平和當時認知層面的局限,真實性和完整性都有偏差。這些原版外文資料則避免了上面的問題,如果閱讀者外語水平足夠,直接從這些材料中汲取的養分肯定比二手資料更豐富。

“這些原版的外文書,能借給我看麽?”童彤已經顧不得遮掩自己的學歷問題,有些資料不是花錢就能找到的,今天錯過這個村以後就沒這個店了。

Advertisement

王宣疑惑不解:“你看這些舊書有什麽用?那些據說都是科學期刊和古早的基礎學科、社會歷史等研究方面的書,二十年前的了。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這些書的知識難道不過時麽?”

“我覺得很有用很有價值,最起碼C大圖書館裏沒有。”

“這都是母親通過特殊渠道才拿到的。不過後來去西北,能帶的行李有限,她就将最重要的幾本專業書帶過去了。這些暫時用不着的全留在了帝都。若你喜歡,別說借,送給你都行。反正我們家也沒別人能看懂這些書了。”

“我其實也不一定能看懂。”童彤這句并非自謙,“我只想着拓展知識面,若你對這些書早有其他計劃安排,那随你。”

“沒有啊,其實我還想,等着小路長大,或許他能看懂呢。否則只能繼續堆在這裏占地方,萬一遇到不識貨的當廢品賣了,那就太虧了。”王宣打趣,“我以前也帶部隊的朋友來看,他們要建個圖書館四處搜刮書籍,不過還是以通用的圖書為主,我這些專業性太強還外文原版的,他們沒看上……”

“可是最近我打算搬家,帶着小路到城裏住還在找房子,這樣也方便将來他讀書上學接受最優的教育。這麽多書冊,搬來搬去确實有點麻煩。”童彤雖然觊觎這些書,也還是會考慮現實生活的問題,“再者這麽貴重的物品,你雖然說送,我又怎麽好意思平白接受呢?”

王宣搖搖頭:“這不算送你,而是給小路這麽說你就能心安理得了吧?你只是代為保管。至于搬運的問題,這事我們先吃飯,一邊吃一邊說。”

這些日子何小路跟着童彤沒少長見識,吃飯的儀态也已經鍛煉的有模有樣,拿着勺子自己捧着一個小碗,碗裏放好了飯菜,他吃起來可乖巧了,一點都不掉。

房苓越看越是喜歡這個懂事的外甥,手下忙着夾菜,嘴上連連誇贊,還拐彎抹角要勾搭着何小路留在身邊。

王宣卻道:“小路早就說了要跟他爸一起過,姐夫人品正也有本事,你就別惦記人家兒子了。再說咱們一起調去南方,駐邊基地那邊雖說醫院學校都不少,可教學質量肯定比不上帝都。”

房苓自然知道這種情況,不過對軟萌乖巧小孩子實在沒有抗拒力。

“這麽喜歡,咱們自己生。”王宣安慰道,“我們還年輕,你的身體又不是治不好,聽說南邊有個老中醫,祖傳的秘方咱們到時候去拜訪一下,說不定就有效果了。”

房苓身為女性,對何連天這種帥哥天然就有好感,再加上童彤談吐舉止都透着端方大氣,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聊什麽話題都能接上,一點都不像沒見識的鄉下人,絕對閱歷豐富。有這樣的紳士教養外甥,想來也不錯呢。總比整天木着臉只對武器彈藥感興趣,動不動就拐別人家孩子去當兵的王宣,更适合好爸爸的角色。房苓放下心來。

童彤已經感覺“面試”通過了,接着便引出了那些書的歸宿問題:“路路比普通孩子聰明,我想着教育方式也肯定和別家不同了,他現在就已經表現出對數學和物理方面的偏好,兒童科普圖畫書都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欲了。他再問我高深問題,我都答不出來多丢臉。所以我也要抓緊時間多讀書。”

“這些書你也不用搬走。”王宣與房苓交換了一下眼色,得到妻子的肯定後,他認真說道,“這房子是我母親名下的私産。我們常年不在帝都住,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拜托別人照應,還不如讓姐夫來看着。要不你們搬過來住吧?你和小路都是北京戶口,調到這邊的地址戶籍也不麻煩。附近有個機關幼兒園,等小路滿3歲,讓他就近入托就好。”

天上掉餡餅,砸在臉上了?童彤驚詫了幾秒,才意識到王宣他們并不是開玩笑。

“房租還是要交的吧。”童彤覺得白住的話就真不好意思了,就算只有這間正房和旁邊的那間卧室,二環邊上的房屋租金肯定是比城中村貴許多的。童彤盤算着自己手頭的錢夠租幾個月……

“姐夫,你也太見外了。”王宣正色道,“還記得當初我說的麽,陳瑩和我都是法院判給我母親名下的,哪怕陳瑩跟着我父親長大,她也有資格繼承我母親的遺産。更何況……”

房苓暗中拍了一下王宣的腿。

王宣只能先将話茬打住,說道:“我本來也是想找到姐姐,叫她過來這邊住着呢。現在姐夫帶着小路住名正言順。怎麽可能收你房租?”

飯後,童彤帶着何小路回家這一路上,臉都笑着整個人輕飄飄的。能混到帝都西城戶口,二環裏有地方免費住,何小路上公立的幼兒園也有了着落,這多大的福氣啊?可惜陳瑩沒能活到現在,這些機緣本該是屬于她的。

等着約好了搬家那天,王宣讓朋友開了車過來接,童彤和何小路的行李,後備箱都沒放滿,統共就一個紙箱裝鍋碗瓢盆,兩個大書包放上最近新買的衣物文具,太破舊的索性就地處理,值錢的進口電飯鍋鄭重歸還給了房東姐姐。還差十天左右才到月底,童彤索性都沒讓劉音退租金,畢竟白用人家的電飯鍋那麽久呢。

直到這天童彤才赫然發現,原來還是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陳瑩的母親擁有的并不是正房那兩間私産,而是……整個這兩進的四合院。

王宣将兩大串鑰匙交到童彤手裏,說道:“後院罩房那邊原是庫房,塞滿了老家具。這院子是外祖父置辦的,再早可能還是前朝的大官宅邸。建國後有一陣子國內情況不太好,外祖父和外祖母因着成分問題熬不住自殺了,母親上山下鄉,姨母逃到國外音信皆無。這裏就臨時被借用當了某駐京辦事處。後來外祖平反,地契房契就又交還給母親。母親最忌諱旁人說外祖父的成分和生活作風問題,帶着我回帝都後将那些老舊做派的家具擺設都收了鎖了。駐京辦搬走後,院子裏其他房間也空着沒動,或許還有漏風漏雨的,都需要維修。你說要辦民宿,我覺得這點子不錯,不如我們也投點錢,起碼先修繕房屋。将來真能經營起來,咱們再分利潤如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