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折返

天遙他們逃走後,我一直沒有接到他們的任何消息。只師兄會時不時的到宮裏溜達溜達,他如今愈加能駕輕就熟的躲過諸多宮廷侍衛,像逛自家後花園一般來去自如。

我總是嘲笑他:“總往宮裏跑可是看上了宮裏的哪位姑娘,我可以幫忙引薦。”

他冰冷的回了句:“好啊!”

我頓時無語,我可不能對不起映芳。“你還當真啊?不知道映芳看上你哪一點。”我負氣的不再理他。

他倒是很不以為然,“是你自己當真的。”說完自顧自的逗弄起院中的小兔子,好像他和它們比跟我更有共同語言,我吐了吐舌頭,轉身要走。

“姑娘,姑娘!”小靈子從門外跑進來,累的氣喘籲籲的,跑到我面前腰都直不起來了。

“這是怎麽了?發生什麽大事了?”我好笑的看着他。

“城外,城外......”

這邊小靈子結巴着說不出話,那邊小泉子也跑了進來,同樣的直不起腰來:“姑娘,城外、城外來了、來了大批兵馬。”

我聽到兵馬二字立時來了精神。“你說什麽?”

“城外來了大批的軍隊,奴才聽守宮的侍衛說的,戰旗上挂的是寧字旗,是不是寧将軍他們打回來了?”

我聽完半晌回不過神來。

“真的嗎?”冷師兄畢竟比我要淡定許多,一邊頭也不回的詢問一邊繼續逗弄着兔子。

“守宮的侍衛一向不會編瞎話騙人的。”小靈子也緩過勁來了。

“別傻愣着了,看來是天遙回來了,你也早做準備吧!”冷師兄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塵,視線望向遠方。

此時呆愣的不光我自己,太子和璟钰也收到了回報,那個報信的太監像是被狼攆了一樣,一邊跑一邊喊:“急報,急報!”

Advertisement

“發生什麽事了慌成這個樣子?”太子不耐煩的看着他,不慌不忙的喝起茶來。

“啓禀皇上,蜀王殿下,打回來了,打回來了。”

“誰打回來了?”蜀王一步搶到了他面前,抓住他的衣襟,讓他的臉面向自己。

“寧天遙,是寧天遙和何西風帶領大批人馬正往邺城趕來,現在就在、就在城外百裏處!”璟钰聽完,眉頭深鎖。

太子一口茶水還沒來得及咽就被嗆着了。

“可是真的?”璟钰再次确認。

“是真的!”李梁自門外進來給了他肯定的答案:“去南平的太子的兵馬早就被伏擊,傳來的都是假消息,我們被騙了!”

“皇上怎麽知道我們要控制他呢?”璟钰疑惑。

“太子府中怕是早有了皇上的耳目。”李梁看向依舊坐着的太子。

他此刻被吓得不能動彈了,只嗆着的那口水還沒緩過來,憋得臉色通紅。

“不可能,不可能,去南平的都是我的極其看重的人,不可能有叛徒的。”太子不住的搖着頭。

璟钰氣勢洶洶的走到他面前将他一把從座椅上拉了起來。“不可能?那你給我解釋一下現在是怎麽回事?”

璟钰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怒,他知道太子無能,卻沒想到無能至此,早知他這樣不靠譜,還不如派李梁去南平呢。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太子被他吓得不住的擺手。

“你不知道?一句不知道就完了嗎?”璟钰将他推回倒在椅子上,氣得想殺了他。

“也不能全賴他。”李梁想要平複璟钰的心情,“寧天遙他們帶的是荊楚的兵馬,想來不是這些日子才回來的,皇上怕早就知道了我們的計劃。”

“這老狐貍!”璟钰咬牙切齒的說:“原來他去南平不過就是個幌子,他挖好了坑讓我們往裏跳呢!”仇恨在璟钰的眼中蔓延看去,像無限延展的罪惡火焰,燒遍了全身。“去給我找鳳蕪和各路将軍來!”

“是!”李梁領了命令出去了。

我活了一十七年,從未見過真正的兩軍交戰。我一直以為,戰争是殘忍的、愚蠢的,有些事明明可以和平解決,明明沒有到那麽嚴重的地步。可是人們為了彰顯自己的強大,非要用最愚笨的厮殺來擺平一切。

以前我在書本所見的戰争理由都是統治者閑得無聊并想出各種看似蠢得要命的緣由,然後生靈塗炭,血流成河,非要掙個你死我活不可。而如今,就在邺城的城門之外,我愛的那個男人帶領着數萬的精兵良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逼向這座屹立百年的巍峨古城。只是這一次,我再不需在書中細細品讀,而是要親眼見證這一切,并且做着我曾經認為最愚蠢的事情,就是要參加這場戰争。

天遙的兵馬立于皇城之外的這一天,整個邺城陷入最為嚴密的戒備之中。璟钰的南疆軍隊在城內做好了與天遙生死一搏的準備。兩支曾經鎮守邊關的精銳之師,甚至有時候他們的主将們會互相吹捧,驕傲自己統領着大瓊最為強大的兩支軍隊,并有互相學習的意向。只是如今,他們卻在皇城這座偉岸的屏風兩側劃出一條分水嶺,向着兩個方向嘩然開去。

城牆之外,璟天盯着太子,他給了他機會,想要以談和來換取和平解決這場戰争的籌碼,他在等待他的答複。而兩天過去了,太子依舊不肯松口,連璟天座下的這匹馬都沒了耐性,用蹄子刨着地面,瞬時塵土飛揚,迷了身後一衆士兵的眼睛。

城牆之上,太子負手立于正中,烈烈的風吹得他衣袍翩飛,欣長的身影在地上拉得老長。若是只靜靜的看着他,也是個豐姿俊朗的翩翩公子。只是他俊秀剛毅的外表下面是一顆狼子野心,他意圖謀朝篡位,弑父殺君。他望着城牆下那漫漫無盡頭的浩瀚軍隊,心中再一次感到懼怕。他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取勝,只是這一次,他真的再無回頭之日。即便他再無能,再害怕,太子的尊嚴在那裏擺着,他決不能屈服。旌旗飄動,發出震耳的獵獵風聲,旗幟上那耀眼的金色“寧”字,刺得他睜不開眼睛。

領頭的三員大将中間的那一個,是他同父異母的皇弟。他曾經看不起他,嫉妒過他的才華,甚至想過戕害于他。他們生于皇家,注定就是皇權鬥争的對手,如今終于到了最為緊要的時刻。

今次一戰,關乎他們的生死存亡,關乎着将來的命運。只是如今他才意識到,他們是流着相同血液的親兄弟。若是在尋常人家,他們該是兄友弟恭,彼此幫襯,而他們卻為了皇位互相殘殺。

這一次,他有些退縮了,他的良知似乎在站在城牆上的這一瞬間,突然被喚醒。他知道他在等他的回複,可是如今,再沒有退路,甘願受降只會讓他蒙受巨大的恥辱,從此後身不由己。

第三天日上三竿,璟天終于失去了耐心,也不能這樣說,他一向是最有耐心的。只是皇上給他的時限已經到了,他決定叫陣攻城。一撥一撥将軍一對一的開始了較量,輸贏不定,終究也未分出個誰勝誰負,兩邊的将軍們足足打了三天三夜。後方的皇上卻等不及了,他當初奪取皇位的時候,對他的哥哥沒有耐心。如今面對自己的兒子,同樣沒有多出半分耐心,可見他是個多麽急躁的人。

一道聖旨從後方傳給了璟天:即日攻城,不得拖延。對于他的這個大兒子,曾經親封的太子,他真的是一點情面也不再留。而另一邊,璟钰也失去了單打獨鬥的耐性,親自挂帥,帶上他最引以為傲的飛虎軍,殺了出去。

城門打開的那一瞬間,雙方的軍隊幾乎像是豺狼遇虎豹般,瞬時投入進了厮殺的戰場,頓時喊殺聲一片,所謂的血流成河,不過就是如今這般。

我曾經說過,在璟钰說要将天遙作為此次謀反的第一個犧牲品的時候,我便決定不在袖手旁觀,我要加入這場戰争。兩軍厮殺的那一日,我穿上銀色的盔甲,身側伴着冷師兄和映芳,跨入了天遙的右翼軍中,那時右翼軍和禁衛軍早已集合完畢。

我登上看臺,臉上是壯士一去不複還的壯烈。我從未領兵打過仗,只是兵書讀了不少,如今不知管不管用。看着臺下這一排排的士兵們,個個義憤填膺,誓要為國效忠的架勢。他們如此信任與我,願意聽我調遣,我實在覺得我應該說點什麽。

“将士們!如今太子謀逆,私自稱帝,陷害忠良,并意圖弑父殺君,以得大瓊之江山。此等大逆不道之舉實令人憤慨,你們的将軍遭他所害,致使逃亡。索性皇上英明,早識得太子詭計,如今将軍他就在城外等着你們,你們願不願意與我并肩作戰,幫助将軍,保家衛國?”

“願意!”衆将士齊聲回答。

我聽着這樣振聾發聩的回應如一股電流一般沖擊全身,頓覺眼眶濕潤。誠然,這樣莊重的場合,我不應該流淚。于是我努力的壓抑住心中的激動,繼續道:“蘭音感激你們今日的信任,此一番争鬥必會傷亡慘重,我已做好了為國犧牲的準備,同樣希望你們也做好了這樣的準備。這千古的一戰,大瓊的歷史必将永記你們的名字,你們是大瓊最勇猛的将士,為了大瓊,殺!”我舉起了手中的利劍,将最後一個字喊得铿锵有力。

下面的士兵皆舉起手中的兵刃,整齊劃一的喊着,“殺!殺!殺!”

喊聲響徹校場,直沖雲霄。在這一片喊殺聲中,師兄的冰塊臉突然露出幾分笑容,我疑惑的看過去,他輕聲說:“不是他們信任于你,只是你手中有他們将軍的令牌,他們別無選擇罷了。”

映芳聽完沒忍住笑出聲來。

我瞪了他一眼,便随着将士們一起喊。

後來師兄告訴我,我跨馬出征的那一刻,是他認識我以來最為閃亮的一刻。我身後是烈烈旌旗飛揚,繡着金邊的大大的瓊字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惹眼。是了,我是在為了大瓊而戰,為了養了我一十七年的皇上皇後而戰,為了城外拼死征戰的天遙而戰,更為了成千上萬的百姓而戰。有了這樣的信念,生與死皆是浮雲,我揮劍殺敵的英姿絕不輸于旁人。

城牆上的太子殿下正在觀察着戰局,他萬萬不能想到有一支隊伍如從天而降的重磅炸彈,在他身後轟然炸開。因為沒有防備,城內的太子兵馬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弄得亂了陣腳,節節敗退。

“報!”有士兵來報,沉思中的太子被這突如其來的一聲吓了一跳,他現在怕是不能再經受任何打擊了。

“什麽事這樣慌張?”

“啓禀皇上,城內突然來了一隊人馬,如今就要打到城門了。”

“什麽?”太子不可思議的驚道:“是誰帶的兵?”

“不清楚,只知道是個年輕的小将軍,戰旗上寫着瓊字。”

太子的疑惑更重。“速速去找李梁将軍,叫他務必阻攔住。”

太子慌忙指派,士兵領命走了。而太子的心徹底的慌了,他實在想不通,城內都是他自己的人,怎麽就冒出了這麽一夥人。如今的境況,城外有精兵攻城,城內有天兵降臨,這種腹背受敵的感覺就像有人掐住了他的脖子,讓他喘不過氣來。

當李梁帶兵終于趕到之時,我的兵馬已經馬上要接近城門了。兩軍對陣,四目相對之時,天地之間仿佛都靜了下來,一切刀光劍影不過都是陪襯。他看我的眼神有些複雜,我不知道此刻他想的是什麽,似乎依稀在他眼中看到了些許的不舍之情,只是這表情一閃而過。

他扯出了一個笑容:“清影可安排好了?”

我亦微笑。“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事成之後你便可以帶着她遠走高飛。”

李梁雙手抱拳算是答謝,然後,他回轉身,和我同一個方向,面對着他帶來的軍隊,舉起右手一揮。

士兵們像得到了某種命令,齊齊倒戈,這樣整齊的轉身讓我有些震撼。而真正震撼的卻是太子的兵馬,他們原以為來了救兵,卻在得到希望還不到一刻鐘的時間,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來拯救他們的人此刻正揮刀相向,反過來對付他們,在這樣沒有防備的震驚之下,他們徹底的敗了。頹然的将士讓他們的兵器看起來都要比我們的更軟弱一些。

在李梁的幫助下,我們如入無人之境,很快便殺到了城門。冷師兄和映芳看着我,我朝他們點點頭,他們分別牽着我的手,輕踏馬背,三個人飛身而起,一路騰空上了城牆。在太子震驚的目光中翩然落于他的面前。冷師兄和映芳揮劍對付前來保護太子士兵們,而我卻與太子相對而立。

我想我再沒有像此刻這樣,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過太子。對我來說,他從來是那個從小願意與我一争高低的讨厭的大男孩,或者是那個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儲君。而如今,他就站在我的對面,臉上不再有張狂,也沒有驚懼,有的只是波瀾不驚的平靜。看慣了他各種表情,如今這般當真讓我震撼不少。

他輕笑出聲:“本王當是誰如此有本事,能在這戒備森嚴的皇城之內集結兵馬,當真就是你。我真是沒有想到,你一個女流之輩,竟有這樣的能耐,看來真是我小看你了。”

“我也沒想到,”我頓了頓:“你會真的謀逆。”

“哈哈哈,”太子仰天長嘯:“你與我都長在皇宮,自少時相識如今有十幾年了吧?我怎麽樣你不都是看在眼裏的嗎?”太子的眼角有些許的淚光閃動,“我幼時失去母妃,沒有人照拂,父皇憐惜母妃,将我立為太子。可是那又能如何?他對我從來都不抱希望,他器重老三,處處為難于我,甚至将我所有的羽翼除去,将整個皇城交給老三。我好不容易有勇氣想反抗他,卻還是被他算計了。”他甚無奈的搖搖頭。

“若是你能夠安分守己,恪盡職守,皇上他斷沒有理由如此待你。”我定定的看着他,如今我才發現,那樣不可一世的他,不過也是個需要父愛的孩子而已。也許,皇上也是對他抱有希望的,在很早很早以前。

“我聰明不如老三,謀慮又輸給老四,怕是父皇他早就想換了我了。”

我還是第一次從他的嘴裏聽他談到四皇子李璟暄,那個鎮守西北赫赫有名的撫遠大将軍。我長長的出了口氣,他們兄弟幾個各自有自己的故事,怪只怪皇上欠下的情債太多。

“其實想想,”太子看着我:“你是母後的養女,我應該叫你一聲妹妹才對,只是如今我們要兄妹相殘了。”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若是你不謀反我們也不必刀兵相向。”

“你不是我,怎知道我的苦?”他說到這裏眼中的淚水就要溢出來,他将眼神轉向一邊,盡力控制情緒:“從小就喜歡和你争,和你比,今天就讓我們再比這最後一場!”說着他自腰間抽出寶劍,一劍刺向了我。

我閃身而躲,兩個人鬥在了一處。

此時,城下皆是一片兵荒馬亂,而那最耀眼的一處怕是要數天遙和璟钰了。兩個人跨馬鬥在一起,招招精妙,劍劍致命,都是武學的高手,實力相當,以前從未真正的打鬥過,如今終于得償了夙願。

璟钰的心中是有些敬佩天遙的,因為他不是浪得虛名的荊楚将軍,他平生最是愛才,如今和天遙針鋒相對才發現,他果真是個良将。若不是如今他們陣營不同,他還真想和他把酒言歡,将他收入麾下。而天遙的心中,除了和璟钰有相同的想法外,還有一個承諾。這是他曾經許下的,無論如何不能傷了璟钰的性命,他始終記得,不曾違背半分。

這城上城下的場景,讓人看了觸目驚心。其實太子的武藝也并不算差,再加上他如今所處的境地唯有一拼生死。我一個不留神,他的劍直直向我頸項砍來。我略略低頭,未曾來得及,他的劍正砍在我的頭盔之上,頭盔應聲落地。我腳尖點地,向後劃去。大概是他過于用力,連我的發髻都打亂了,頭發散開随風飛揚,遮住了我大半邊臉。我不在掉以輕心,轉換心神,繼續作戰,我的劍法一向極快,如今更是用了十二分的力氣,很快太子招架不住,我在他的劍法中找到了破綻,一劍抵住了他的脖子。

他愣愣的站在那裏,面上是絕望的苦笑,手中的劍脫手而落,“當啷”一聲落在地上,那樣清晰的脆響,聽得我心驚。

“我們從小比到大,我似乎從未贏過,這一次......亦是如此......”淚水自他面龐流下,微風吹過,刮落滿地。我心疼的看着他,卻不知如何安慰。

李梁帶兵在此刻終于突破重圍,來到了城門前。城門緩緩打開,城外辛苦攻城的士兵們如漲潮時的巨浪般一下子湧了進來。

璟钰驚覺身後發生的狀況,一個不留神,被天遙掀翻馬下,長劍直指面門,而璟钰的目光卻落在了城樓之上,那個依舊舉着劍與太子相對而立的我的身上。從他的角度看,此刻的我是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态屹立于皇城之上,翩然飄飛的頭發,銀白色閃閃發光的盔甲,英姿無限。

“寧天遙,這次比武不作數,若還有機會,我定要與你比個高低。”他說這話時眼神依舊鎖住我,并未看天遙。天遙也順着他的目光看向我,心中說不出是什麽感受。

大瓊史冊:瓊天啓二十二年八月,太子璟明謀反,占領邺城皇都,三皇子璟天在城外與之抗衡。宣帝養女蘭音姑娘帶領右翼軍與禁衛軍在太子身後伏擊,內外圍困。太子終是不敵,蘭音姑娘活捉太子,立下戰功。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