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黎想果然喜歡甘嘆,她看得出來,他們果然是姐弟。而在黎想的生命中,好像第一次出現“哥哥”這樣的人物,學長什麽的不算。

黎訴曾經也想擁有一個哥哥,她甚至想過為什麽她和黎想的出生順序不能對換一下,但也只是一時的想法,她後來還是覺得黎想做弟弟就好。

可黎想卻不叫哥,直接叫甘嘆“甘嘆”。

“甘嘆你幾歲?”

“甘嘆,這個我搞不來,你快來幫我!”

“甘嘆你最喜歡曼聯裏的哪個?”

甘嘆這,甘嘆那,恨不得每一句都要加上這個名字,黎訴覺得自己的腦子被洗得就只剩下這兩個字了。

她時不時看一眼感嘆,倒是沒看出來不耐煩,也就樂享其成了。

跟人出門她還是第一次,當然家人不算,她也不知道一般別人約會去哪裏、要幹什麽。去問甘嘆,他竟然也不知道。

黎想見縫插針說想去電玩城,于是就成全了被暑假作業和各種興趣班折磨的小學生。

跟小學生一進去就撒丫子像魚兒進入海洋相反,黎訴束手束腳,她其實,第一次,見到電玩城。

是的,甚至都不是第一次進,她以前真的就只是聽說過。

把甘嘆拉到一邊,示意他低頭,“這裏有什麽好玩的?”

可能是環境太吵,她聲音太小,甘嘆回了一個:“啊?”

于是提高嗓門又問了一遍。

然後就轉了一圈,甘嘆帶着她,像博物館的解說。

Advertisement

最後選擇去抓娃娃,因為其他實在是玩不來。

可看起來可實操性最低的,她也玩不來。

算了,沒多好玩不說,娃娃還醜,她還是去隔壁飲料店坐着玩手機。

剛坐下沒多久,甘嘆就來了。

“你怎麽知道我在這裏?”她問。

“看見你走進來。”他答。

“你不玩嗎?”她問。

“沒什麽興趣。”他說。

“會不會有點無聊?”她有點過意不去。

“還好,反正做什麽都是殺時間。”他說。

她覺得他真是,一本正經的好笑,然後就真的笑了出來。

他還問:“怎麽?”

她搖了搖頭,轉而感概道:“忽然覺得我好不會玩,像今天,我都不知道出門能幹些什麽。”

一般說出這種話就是等着別人來安慰的,她覺得自己不是故意的,但說完之後意識到自己确實是在希望他能說出一些好聽的話,她知道她在與自我不斷的鬥争中又一次慘敗了。

他确實說了,她聽了都有點飄飄然。

他說,這說明她沒有落入消費主義的圈套。

她真是喜歡他把每一件小事都往大了說,顯得他很愛智慧,她覺得這樣很可愛。

她忽然想起,好像沒有問過他平時都有哪些消遣。

他答,書、音樂、運動、發呆。

他沒有細說,她也沒有細問,只要不出意外,以後都會知道的。

還是談回黎想。

“你像黎想一樣大的時候,喜歡做什麽?”

她問完,意識到這是一種她很不喜歡的家長的心理——忍不住要拿黎想和他比,于是又說,“算了,你想什麽時候回去?”

這引來他的笑,他笑道:“幹嘛算了?”

她讪讪,跟他解釋為什麽算了。

他聽完,說,謝謝她把他當成別人家的孩子。

她感激他的幽默,向他坦白自己的私心,“其實想要你見黎想,是因為我自私地希望他可以受到一點你的影響,因為我真的覺得你很好。但我好像忘了,黎想也很好。”

然後就聽見他說:“是,黎想很好。”

她聽出他的真誠,于是開心地笑。

笑着笑着,很好的黎想給她發來語音,問她在哪。

她給他回過去一個視頻通話,小學生親眼見到她的方位後,說再玩最後一局就來找她,她說好。

過來後,她問還要去哪裏嗎。

小學生說,回吧。

她問回哪裏。

小學生說,随她,他都可以。

這怎麽随她?她不知道啊……

這時,甘嘆開口道:“那就跟我們一起回去吧。”

然後趁小學生去點飲料的時候,對她說:“他想跟你一起。”

啊?她詫異。

甘嘆接着說:“剛才我說一起回的的時候,你沒看他眼睛,都亮了。”

真、真的嗎?她傻了。

再看向她家小學生,好像是有笑的哦。

真開心。

回去的時候,是黎訴開的車,她覺得黎想有一大籮筐的話要跟甘嘆講,索性讓他們在後座講個夠。

連講了一路,她真不知道小孩子的活力都是從哪裏來的。

委屈甘嘆了。

好在他們趕在晚高峰之前就回到了。

她說歇一歇晚上去吃火鍋,甘嘆說要回趟家,她讓他把車開走,晚上吃完火鍋她再開回來,他沒有拒絕。

甘嘆走後,她明顯感覺到她與黎想之前間的氣氛變得有點尴尬。毋庸置疑,她喜歡黎想,但不喜歡小孩,不知道要怎麽跟他們打交道。

她是不相信有血緣關系的人天生比較容易接近這種屁話的,可她相信什麽,她也不知道,她跟黎想打了11年的交道,卻不知道怎麽走近他。

想想也是有點神奇的。

那黎想呢?

他想要走近她嗎?

甘嘆說他想跟她在一起,那一刻,她是相信的,哪怕是騙自己。

這一刻,她也想相信。

既然,那她作為一個成熟的大人就應該先邁出第一步。

所以,明知故問:“黎想,你最近是不是在學舞啊?”

“是啊。”

“是媽媽叫你學還是你自己想學?”

“我自己想學。”

黎訴看他,有點意外他的審美,她以為像其他這種年齡段的孩子如果自己想學舞大多都是受酷炫的hip-pop文化的影響去學街舞。

可黎想,她弟弟,學的是現代舞,出于自己的意志。

這就不得不問一個為什麽了。

他看了看她,吐出兩個字:好看。

好吧,是很好看,她還畫過呢,非常好看。

可看歸看,“學起來會不會很辛苦?”

他卻說:“不辛苦怎麽會好看。”

着實讓她大吃一驚。

她家黎想,了不得,真的。

她想了二十年才想明白的,他一句話就講透了——辛苦是美的一部分,就像生活,痛苦是其中的一個意義。

她回想,是否在小時候的某個瞬間,也曾觸及到過多年以後才悟出來的道理,也許有吧,只是忘了,就像她一度忘記當初為什麽要在那堵牆上畫畫。

也或許沒有,她現在已經接受人可以不特別。

但是,黎想,真的,太叫人感動了。

“想,要不要一起去踢球?”

“去哪裏踢?”

他眼裏果然有光,她開心極了。

“去我高中的學校。”

可沒有來老師,她進不去。

铩羽而歸,她摸了摸黎想的頭,“明天我們去別的地方踢。”

然後去了“暗湧”,阿湧見到她的裝扮,再一次嘲笑她的胸部。

呵,假女權。

“不過你屁股挺翹的。”

呵,物化女性。

好在一進門就讓黎想上樓換衣服去了。

“忽然覺得你好像跟高中沒有什麽變化。”阿湧打量了一會兒,說道。

類似的話她已經聽過很多次了,“只是忽然嗎?”

“就是,看到你這麽穿,就想到了高中給你拍的一張照片,好像也是穿的這身?”阿湧說道,還去牆上找照片。

還真被找了出來,她一看,還真是,球衣還是這套球衣。

只是變化還是有的,那時的她目光如炬,擺拍的時候根本不會笑,嚴肅得很。

不知什麽時候換完衣服的小鬼也湊了過來,認證她的想法,說道:“家姐輸了球嗎,看起來有點兇。”

哪裏是兇,是深沉。

她撇了撇嘴,上樓換衣服。

換完衣服下樓,見黎想趴在收銀臺,百無聊賴地逗着貓,走過去問他晚上是跟她吃火鍋還是回去陪爺爺吃飯。

他說吃火鍋。

她望了望外面,今天的太陽氣數已盡的樣子,“那現在就出門,騎車去火鍋店怎麽樣?”

去早了,還可以去買新球衣什麽的。

黎想欣然同意。

于是給甘嘆發微信,一個背着裝衣服鞋子的背包,一個背着球,出門去了。

出門還走了一段路,才找到共享單車。

她先給黎想調好座包高度,然後再自己掃碼,跨上去,喊“1,2,3”,一齊出發。

到的時候果然還早,火鍋店人卻不少,要等位,她問好大概要等的時間,拿了號,再發微信跟甘嘆講,然後帶黎想到下面一層逛球衣去了。

誰說她沒有落入消費主義的圈套,一進店,她腦中只有一個字:買。

她家黎想的身材和外形,穿白色好看,穿黑色好看,穿綠色好看,穿紅色好看,穿藍色好看,穿粉色好看,穿什麽都好看。

不同的顏色搭配不同的球鞋,她想把整家店搬回家。

可惜了,她沒錢。

所以還是得挑。

好在不一會兒甘嘆就來了,她需要他來提醒她不要被消費主義侵蝕。

他來了,只說一句話,“你問問黎想最喜歡哪一件。”

是了,她又忘了,她忽然又理解了熱衷以自己的審美打扮自己小孩的家長。然後是那些奇形怪狀的寵物們的主人,她覺得以後不能随便輕蔑了。

可黎想不愧是她的弟弟,誠實地說他覺得每一件都好。

然後她就忍不住笑出了聲。

再偷偷瞥一眼甘嘆,無奈的神情她還是第一次在他臉上看到,更想笑了。

“好吧,”甘嘆又看向她,“你的預算是幾件?”

她想了想自己的微信零錢,呃,球衣個球鞋各,一件吧。

尴尬。

然後甘嘆用了不到一分鐘,就讓她到收銀臺結賬了。

從店裏走出來,她愧疚地看着她家黎想,“等姐姐賺了大錢,你想買多少件,就給你買多少件。”

她家黎想:“謝謝,不過剛才那些我微信裏面的零錢都可以買,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她震驚,“媽媽竟然給你這麽多零花錢?!”

黎想:“有一些是爸爸給的。”

不是,問題是小孩子怎麽可以有這麽多零錢?

她當年,對了,她當年的零用錢也不少,只是她開銷大,有多少錢就買多貴的顏料。

所以,她不能理解的是,“那剛才那些你不喜歡嗎,為什麽不買?”

“很多東西我都喜歡,也有很多買了的東西不喜歡,所以喜歡又不稀奇。”她家黎想說,然後又歪着腦袋補了一句:“也不重要。”

媽媽呀!

她忍不住要落淚了。

她落淚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