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好”
不知道別人的大學生活是怎樣的,但成月覺得她的大一生活就像是一顆定時炸丨彈,随時都會有一堆的任務襲來。
馬原課課間,周圍的同學一下課就低着頭在書包裏摸索,成月也低着頭摸索,最後拿出自己記任務的小黃本,翻開,在上面寫下:馬原PPT*1。寫完後她低頭看着上面的清單陷入了沉思,面對着等待被寵幸的PPT表格文學評論論文,成月覺得,她的發際線不往後移一點是不可能的。
于是當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宿舍洗漱完後,成月坐靠在枕頭上認認真真地發了朋友圈:“發際線往後移了怎麽辦?在線等,挺急的。”配圖是她打開百度時看到的生姜洗發水的廣告。
朋友圈剛發,床下正坐在座位上敷着面膜看手機的樊星雨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成月往後縮了縮身子。
樊星雨笑了一會兒,才忍住笑意站起身往上面的床鋪看:“成月,來來來,讓我看看你頭發。”說着她仰着臉往成月的床上看,成月順勢撥開自己額前的碎發,側着身子向她展示自己的發際線。她的額前禿了一小塊,倒也不能說是禿,就是那一塊的頭發明顯比較少,有些亂亂的。
“啊,真的诶,你上大學以來發際線真的往後移了不少,都說讓你早點睡了吧。”樊星雨仔細打量了成月的頭發一眼,摸了摸自己臉上的面膜,啧啧啧了一會兒又坐下來開始玩手機,據說是幫成月看看有什麽比較好的生發産品。
成月默默看着樊星雨臉上已經笑掉了的面膜,沒有說話。她重新打開微信,點開朋友圈的小紅圈,發現在零零星星的幾個老師和同學的點贊和“哈哈哈哈”中,夾雜着陸撷的“霸王洗發水”,這名字似乎有點眼熟。于是她打開淘寶,在看完衆多評價後,買了一個霸王洗發水的套裝,之後放下手機,有些惆悵。
想不到她也是個深受脫發這一問題困擾的大學生了呢。
手機震動了一下,她拿起手機,看到陸撷發來了一條微信消息,非常誠懇:“我可以幫你做PPT的,最近我挺閑的。”
成月有些感動,陸撷今天和她打電話時也說過這句話,但她還是義正言辭地拒絕了:“PPT還是自己做比較好,謝謝你。”
她不是沒看到陸撷發朋友圈說自己的作業太多,這就是喜歡一個人的樣子吧,成月嘆了口氣。
接下來的這一周成月是在馬不停蹄地完成任務和等待霸王洗發水的過程中度過的,有些表格剛布置下來任務一會兒就要交,成月估摸着他們是把自己當陀螺了。
有天晚上成月大步流星地走在路上,剛好瞥到站在路邊舉着個手機看的班長,手機界面看上去像是WPS,估計在填表格,也是個可憐人。
她走到他身邊時向他打了聲招呼,走路的速度一點也沒慢下來,甚至走着走着就跑起來了,身後的班長擡頭注意到她之後應了一聲,也加快了速度試圖和她一起走,最後他怎麽也跟不上,在成月身後喊:“等等我,走那麽快幹什麽?”
聲音有些歇斯底裏。
成月此時已經距離班長有一段距離,扭頭朝他喊:“有表格要做——”然後頭也不回地繼續大踏步走了。
Advertisement
誰都沒我快,此時此刻成月心裏只有這五個大字。
簡而言之,她忘了看自己的數據。反正存稿還很充足,自己只要沒斷更就萬事大吉。
在霸王洗發水到的那一天,成月心滿意足地劃掉了任務清單的最後一項任務,也終于想起了某個綠色的圖标,她坐在空教室裏,把快遞箱放在桌子上,點開了手機上的這個圖标,接着點開了自己的小說界面。大概是因為自己在連更,或者是因為自己蹭了傳說中的“玄學”,數據竟然還不錯,她有些竊喜,接着她往下翻了翻,看到了零零星星的幾條評論:
“很好,加油。”
“人物塑造得很有靈性,加油。”
“好看,喜歡。”
成月看着看着,嘴角不禁漾起了一絲笑意,只要有人看就好了,就足夠了。
她接着往下翻,出乎意料的,她又看到了“遠寺聽鐘尋”的短評:
“關世清和陳舟的互動很溫暖,這兩個人,內心都有脆弱的地方,卻因為所處的位置,很難和別人訴說,到最後倒是和敵人惺惺相惜。”
“有一些地方很真實,能讓人聯想到很多東西。”
“我覺得這裏寫得不太好……”
“……”
“感覺這樣子每天上到一個平臺裏評論好不方便,作者我可以加你嗎?”
成月邊看邊回複,等看到最後一條評論的時候,她猶豫了一下,其實她覺得,作者和讀者最好的關系就是,一個寫,一個看,就這樣就可以了。因為有些東西,作者并不想展現出來,那就不要過多探究。
但她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把自己的微信號放到了評論區裏,大概是因為他是她的第一個這麽用心的讀者吧。
把微信號放到評論區裏的時候,成月并沒有抱有什麽期待,因為她之前所認識的那些網友,大都是“你好。”“你也好。”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她覺得他們之間也會是這樣。
網絡上的關系建立起來很容易,但消失也很容易,都只需要一條網線。
所以在看了一下午的作品寫了一下午的文學評論之後,她在教室裏伸了個懶腰,接着支着頭翻看手機消息,發現微信裏面的好友申請的提醒的時候,恍惚了一會兒,然後才想起來上午的确有這麽一回事。她看了眼這個加她的人,昵稱是一串英文,頭像是一個藍天下的豬的自拍,成月想起了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輕聲笑了笑。
她接受了好友申請,然後率先打過去“你好”兩個字,接着又開始輸入:“很謝謝你喜歡我的小說,也謝謝你給我提的那些建議,你是我第一個這麽用心的讀者,真的很謝謝。”
對方左上角的昵稱立馬變成了“對方正在輸入”,過了一會兒對方的聊天框裏出現了這麽一段話:“其實我沒怎麽看過網絡小說,只是最近看劇本看累了,想着要調劑一下,剛好看到了。因為我是學戲劇的,所以看的時候習慣評論,好像挑了你挺多刺的,對不起啊。”
成月看到“學戲劇”這個字眼,愣了一下,然後接着輸入:“沒事沒事,我很喜歡別人挑我刺的,好像是個很奇怪的愛好哈哈哈。對了,你是學戲劇的嗎?我是中文系的,看劇本+1,習慣評論+1。”
對方似乎也有些興奮:“對了,你們的課程似乎也涉及到影視戲劇這方面,最近我寫研究報告寫到頭禿。”
“研究報告……大概類似我們的文學評論吧。我最近也是寫文學評論寫到頭禿。”成月發送了這段話後,趁着聊天的間隙把自己看的作品和正在寫的文學評論放到一邊,又瞥了眼自己的手機,看到了“對方正在輸入”幾個字,有些安心。
“我們劇作課每周需要寫4000字以上的讀筆,開始時感覺還好,關聯寫作,而且是自己喜歡的形式,但慢慢發現這種被迫式的自我輸出讓我有些乏累。我覺得我需要輸入更多東西,才能維持大腦的正常運轉。”
四千字,比他們還恐怖,成月思索着,打字:“我們老師有讓我們輸入,上完一節課讓我們讀上百本書,但其實有些和自己三觀和審美完全不符合的書讀着很痛苦,還要按照固定的模式寫文學評論,但其實我覺得這樣是很局限人的思想的。”她打着打着,看了眼自己桌子上寫了一半的文學評論,輕輕嘆息。
“因為很多東西都是有它自己的模式的,我們之前都不羁于模式,按照自己喜歡的途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但當我們被限制了途徑,就會走得很狹促,很多對文學有一定感知力的人都不喜歡被動的輸出,我們更喜歡自由流露。其實我覺得找到一個較為折中的路還是尤為重要的,太按自己的想法會走到一個更為狹窄的方向。但是我覺得,你們專業相對我們來說功利意義會少些,所以節奏也會放慢些,所以按照自己喜歡的節奏來也未嘗不可。”
成月看到他的回複,覺得有些驚豔,她還是第一次看到有男生有這樣的談吐,她來來回回将這段話看了幾遍,最後回複:“對,其實現在我會失望,但更多的還是,得償所願吧。我覺得我終于對文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這是很好的,是我一直想要的。雖然之後我會學到各種模式,但是我也可以在完成老師規定的作業的情況下,寫自己喜歡的文章。知世故而不世故,知模式而不模式。”
對方停了一會兒,才回複:“對呀,找到屬于自己的模式是很重要的,開心是最終目的。”
成月想了想,看了這個“豬”的頭像一眼,接着打字:“不過雖然說是得償所願,多多少少也會有些挫敗感。因為你會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原來不只有你一個人喜歡文學,很多人都喜歡。前段時間有個同學在課上談王小波,雖然我也看過王小波的作品,但那些東西我談不出來。”
看屏幕太長時間,眼睛有些澀,她揉揉眼睛,又轉過臉看了一會兒窗外的綠意,才又重新把目光停留在屏幕上。
接下來的話似乎有些長,對方打了很長時間,似乎還删删減減,最後才斷斷續續地發了出來:“我覺得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困擾自己,不一定要講出個所以然,看明白已經很好了,講出來只是你的分享而已,如果你差不多似懂非懂的,就算說不出,也沒什麽緊要。”
“我覺得如果你希望自己也可以從一本書攝取一些細碎的精神感受的話,在讀書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并且思考是很有益的,至少我是這樣。像王小波這種過分貼近現實的作家,他的書也要貼近他的時代、你的時代去思考,盡可能貼近你的現實。”
“因為作家寫書并非給你一個維度的展示,他是給你一個混沌,具體怎樣思考,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人,因為每個人的生長環境、思考邏輯不同,所以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沒有對錯。”
成月不自覺地點點頭:“對。”她停了停,看了看屏幕上方的時間,覺得聊這麽長時間的天不太好,于是最後輸入:“好了好了不聊了,我要繼續肝我的文學評論了,你也先寫你的研究報告吧,我們改天再聊。”
“恩。”
成月停了一會兒,問他:“對了,我叫成月,你叫什麽名字?”
“鐘尋,‘遠寺聽鐘尋’的鐘尋。”
成月點開右上角,準備給他改備注,卻看到了他那個藍天下的豬的自拍頭像,不禁啞然失笑。
當天晚上,成月在日記裏這樣寫:“我遇見了一位很深刻的人。”她寫完這句話,頓了一下準備再寫些什麽才好,但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什麽了。
很深刻的人,這是成月對鐘尋的第一印象。她翻看自己和鐘尋的聊天記錄,覺得這樣和剛認識的人聊天在她的人生裏是從未出現過的。
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