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德勝

白布摘去,答案揭曉。一尊品相完好的舍利塔出現在衆人面前。的确是遼代的,工藝是雲南。在場的幾位開封的古玩前輩,原本還看不起這董教授之女,沒想到董青花說的又準又快。而那朱文馳也沒想到,區區一個教授之女也有如此眼力。

禮尚往來,接下來輪到朱文馳上臺。同樣推過來一輛餐車,朱文馳摸了一摸。眉頭蹙起,但五秒過後,便伸出了手:“明代玉勒子。料子是和田玉,龍紋無角,屬于螭龍紋,揚州工。”說完,挑釁似的看了她一眼,白汐點了點頭。

玉勒子又名玉蠟子,是古代男性系紮在腰帶上的一種飾物。可以配合玉珩、玉璜、玉琚、玉瑀、沖牙等玉構件,成為組合玉飾。這一件明代玉勒子,造型為橄榄形。紋飾也不多見。難為朱文馳能回答的如此之快。

看來,不可大意。

接下來,戰局越來越火。四大家掌握着整個開封的古玩市場,稀奇古怪,罕見無匹的東西,那是層出不窮。分明是想刁難她到底,白汐只能沉下心來。用自己的手,去感應紋理,年代,款識,做工,胚胎,包漿,皮殼——

她答:“元代,白玉春水連珠紋玉帶飾。料子是和田籽料,做工是北京。”

“戰國中期,鳳形鈕錞于,風格是南方。出土地點不外于吳越兩地。”朱文馳也對答如流。

她不緊不慢抽出了手:“西晉,越窯青瓷獅形辟邪。出自浙江上虞、餘姚、慈溪、寧波這些地方的古窯口。”

“唐中期,雙魚蔓草紋銀盤。出産地是西域一帶。”朱文馳也當仁不讓。

她漸漸感覺壓力在增大:“西漢,新莽“大布黃千”陰文大銅範。王莽建立新朝之後,定都長安。所以出産地是長安。”

對手朱文馳也收起了之前的漫不經心,開始小心翼翼起來:“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所鑄大明四铢錢,出産地是首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元代,老虎洞窯粉青釉盤,窯址在如今的杭州鳳凰山。”

“南宋,龍泉窯簋式爐,龍泉窯的窯址在在浙江西南部的龍泉。”

……臺上,比試鑒定的氣氛正火熱。朱文馳已經冷汗漣漣,白汐還在不緊不慢地打壓着對手。臺下,圍觀的衆人也開始騷動起來:“這董青花是誰啊?哪個鑒定大師門下的?怎麽這麽厲害!”“不知道,小朱的鑒定能力你也知道。河南就沒四十歲以下的鑒定師比他厲害的。這董小姐怎麽看起來……比他還厲害?!”

“她跟至尊行的謝大少過來的,是不是至尊行的人?”

“也說不定,但這麽年輕,鑒定手法又這麽好,怎麽沒在哪裏聽說過這個名號?”

Advertisement

“可能是人家低調嘛。”

“這手藝還用低調?不是我說,開封四門當中,也就朱家還能出個小少爺和這董青花比。要不然,找遍整個河南還有比她牛的嗎?”

還有人瞥了一眼謝文湛:“我猜,也許是謝文湛的女朋友。你沒看到,謝文湛從坐下到現在,眼睛都盯在這姑娘的身上……”

“不對,我聽說她好像是前段日子自殺的那個董翊董教授的女兒……”

氣氛随着白汐只用十秒鑒定出一件“元樞府釉龍紋高足杯”為高仿品而進入白熱化。果然不出她所料,這鑒定會,不僅要鑒定真品,也要鑒定出仿品。須知,高仿品只憑手感,更難和真品分得出區別。她能極快地辨認出為高仿品,還多虧了高仿品的身上通通沒有靈力。只要心知肚明是高仿了,再摸出形制,年代就得了。

至于出産地,瓷器的高仿,現代只有景德鎮一家獨秀。

而對面的朱文馳,不久之後也遭遇了她埋伏下的一件高仿品。這一次,朱文馳幾乎摩挲了半個小時,才确定了東西的真僞:“清代,銀胎畫琺琅朝珠,有禦珍堂款。但這是一件高仿品,仿的是清代養心殿造辦處的東西。”

白汐不禁對這個小子刮目相看,難為一個普通人的手感如此之好。能把現代的琺琅和清代的琺琅之區別,靠手感摸出來。

但是底下的賓客已經沸騰起來。就是朱炎岐和顧亦澤此刻也坐不住了。都是走南闖北多年的老收藏家了,都心知肚明這兩位晚輩厲害到了什麽程度。朱文馳也就罷了,朱家下一代掌門人,含着金勺子出生的,三歲開始在古玩堆裏打磨歷練。七歲開始上前臺實戰。十八歲就已經取得國家文物一級鑒定師的從業資格證——

這可是真真正正的“名門高足”,河南第一鑒定才俊。

須知道古玩行,也講究個出生門第。不是家學淵源,有的人死啃書本一輩子,也不得入古董法門。

而董翊教授也就是個書香門第出生,學的雖然是文物研究。但更加專注于歷史考古方面。自身的鑒定高仿,古玩的水平,都談不上是個收藏家。這一點,顧亦澤也心知肚明。沒想到,他倒是生出了個天資高的可怕的女兒,一鳴驚人。

“老顧,這董教授的女兒……是跟誰學的鑒定?”朱炎岐都開始猜疑了:“國內古玩行的大師我都認識,沒聽說過誰收了她啊。”

“不知道,”顧亦澤抹了一把冷汗:“但這小姑娘的水平,比她父親厲害多了。”

“那,假如……”

“再等等。”顧亦澤閉目養神:“她還沒有全部鑒定出來。”

三個小時過後。前面十九件古董,全部鑒定完畢。朱文馳和她,打成了一個平手。現在,白汐只剩下最後一件古董了,而對面的朱文馳,此時此刻也恢複了冷靜。現在,雙方都只剩下一張牌,就看誰打得精彩,打得漂亮。

同樣,先鑒定的人是她。

當最後一輛餐車推上來的時候,白汐先感受到了一股子帝王之氣。黃澄澄的,好似蟄伏着一條巨龍。明代的東西,皇家的東西。她先明白了,然後脫下了手套,把手伸進了餐車。一模,頓時就愣住了——底下是一把天子劍!

對面的朱文馳,欣賞着她幾乎是錯愕的表情。還小聲道:“怎麽樣,董小姐?什麽年代的?什麽造的?産地是什麽地方?”

臺下的顧亦澤也湊過來問朱炎岐:“老朱,你孫子選中的最後一件古董是什麽?”

“不知道,我把庫房的鑰匙給了他,讓他随便挑幾樣應付應付。以為七八件就可以打敗對手,哪裏會知道一直戰到最後一件。”

白汐感覺自己的心髒在撲通撲通直跳,這跳,倒不是因為她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而是知道了——明代天子劍居然在朱家!而青銅神樹在宋家!這,是不是意味着,七十年前的那一起案子,開封四大家族,都見者有份呢?

她錯了,一直都忘記了。能調遣一個組織暗殺掉一火車皮的人,而不引起任何社會反響。能夠污蔑程璋為叛國罪,并且在沈陽截下他滅口……就算是那時候的宋家,也做不到。這是一個團夥犯罪,而罪人的後代,就在身邊……

可能,整個大廳的人都是!

手,是顫抖的。她擡眼看了一下朱文馳。對方似乎确信她無法說出劍的出處。這也難怪,因為中國國內,根本沒有一把能夠引為參照的明代天子劍!世存唯一一把永樂大帝天子劍,也被珍藏在英國軍械博物館。極少展出,國內除了寥寥幾張圖片,也沒有任何關于那把劍的資料!而且,這劍的規格,太像是清代的貴族配劍了!

但,她閉上了眼睛——廣袤寂寥的大草原,無數個孤身一人的夜晚。還有血流成河的戰場——這天子劍,不是一開始猜想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配劍。而是明英宗朱祁鎮的配劍。再确切點說,是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丢失在外的配劍。

公元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聽信了宦官王振的話,禦駕親征,結果和瓦剌的戰争慘敗。被瓦刺人俘虜做了階下囚。而這把天子劍,随他深入大草原,做一個投降的皇帝。一個雙手雙腳上了鎖鏈的皇帝。

一年後,當他的弟弟朱祁钰登基為帝,自己這個毫無用處“太上皇”被瓦刺放回去的時候。朱祁鎮遭遇了“解劍”的羞辱和諷刺。

“呦,還帶着天子劍吶,皇帝都不是你了。還威風什麽?!”一個瓦刺軍官從穿着囚服的朱祁鎮的手上,奪下了這把天子劍:“就給哥們割肉烤火吃吧!哈哈哈!”

朱祁鎮眼含淚水,一步一晃地回到了那個已經陌生的朝廷去……

許多年以後,瓦刺滅。天子劍随着這位瓦刺軍官,深埋地底……

回到現在,白汐站在這把天子劍的面前。徒然有一種悲切之情,所謂物是人非事事休。遙遠的烽火已經不見,但劍,從未沉冤昭雪。深吸一口氣,她淡淡開了口:“明代,明英宗朱祁鎮天子劍。産地北京,內務府造辦處。”

字字清晰,如珠玉擲地。

此言一出,大廳裏靜的落針可聞。她不等禮儀小姐上前來,自己摘下了餐車上的白布。頓時,一柄金光閃閃的寶劍。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她用雙手托起了這一把天子劍:“這是土木堡之變中,朱祁鎮流落在塞外大草原的天子劍。有火燒的痕跡,還有土埋的沁色,屬于陪葬之物。上面還刻有英宗的年號。真品無疑。”

臺下的朱炎岐第一個反應過來,臉色一沉到底。他向左邊一個親信耳語了兩句,那人就沖到臺子上,拿過白布蓋住了天子劍:“董小姐,話不能信口開河,這明明是我家少爺弄來的龍泉寶劍仿制品。您怎麽能說是真品。”

“這就是真品。”她盯着此人:“我沒有說錯。”

“不錯,是真的。”還沒搞清楚狀況的朱文馳也開了口:“小趙,退下去。少爺我還不至于連這點願賭服輸的骨氣都沒有。”

那小趙還在陪着笑:“少爺,您當然不願意說這是高仿,畢竟這是館藏的東西。但,事實就是事實,這只是一件高仿品罷了。”但朱文馳還是沒反應過來:“難道少爺我的眼睛瞎了嗎?好端端的明代天子劍都認不出來?!”

朱炎岐氣得差點背過去。倒是謝文湛,不急不慢地開了口:“慢着。”說完站了起來,來到臺子上:“英國軍械博物館的那把永樂天子劍,五年前我随父親訪問英國時曾親眼見到過。既然這東西有疑問。不妨給我看一看。”

“謝,謝公子,這一點小事不勞您……”

“去僞存真,是我們鑒定師的本分。何況,今日是董小姐請我來主持公道的。我怎麽能袖手旁觀?”他淡淡地說出這話,不怒自威。

謝文湛的底氣之足,語氣之強硬,讓那小趙居然一時間啞口無言。這時候,朱家家主朱炎岐親自出馬了:“謝先生,請聽我說……”

但白汐已經揭開了白布,臉別到了一邊去。她還不至于在這時候失态。但剛才看到的那個“475——001”的标號,讓心情實在不能平靜下來。沒有錯,這才是河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啊!這就是程璋想保護到戰争結束,呈給人民的鎮國之寶天子劍!但是,但是……這樣尊貴無匹的東西。就被幾個居心叵測的人給……

一滴眼淚落了下來。她不知道,原來自己也會哭。程璋死的時候,無法哭。現在,能哭。卻不可以哭出來。所以擡起手,掩飾滾落的東西。

“東西沒有錯,是明代前期的天子劍。和永樂天子劍有異曲同工之妙。”謝文湛面對着衆人,宣布了這個結果,仿佛就在談什麽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但只要是個人,此時此刻,都無法平靜了——怎麽,朱家有明代天子劍?!怎麽沒聽說過?!這,這可是鎮國之寶啊!

而臺上,含着金勺子長大的朱文馳并不知道自己闖了禍。在他看來,古董多如牛毛。這什麽永樂大帝的寶劍,也就是所見的許多國寶中,比較稀罕的一件罷了。再說,自己從小就認識這玩意。也并不當什麽石破天驚的秘密。

還問白汐:“你的最後一樣東西呢?”

白汐叫人上了最後一樣古董,朱文馳片刻就說了出來:“明掐絲琺琅龍紋多穆壺。這是一件法器,是蒙古貴族所用的……”

但是已經沒人關心這個了,朱炎岐感覺頭在脹大……

想不到,朱家的不傳之秘。被個糊塗的小孫子,為了争強好勝,拿出來示人了……

作者有話要說: 鑒寶小常識~

文中提到的“錞于”是我國古代銅制打擊軍中樂器。現發現最早的作于春秋時期,盛行于漢代。《國語·吳語》:“鼓丁寧、錞于、振铎”。《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錞于常與鼓配合,用于戰争中指揮進退。比較常見的是龍鈕錞于。

內務府造辦處。是明清兩代,專門為皇家制作東西的機構。主要制作1、皇家需求的孤本創作,比如玉雕、金器、宮廷繪畫等;2、皇家用品的開發,例如大部分皇室用度,包括親王所用補服、用品等均在養心殿造辦處确定紋飾、型制等,甚至制成樣品,然後下發到相應的官辦機構進行生産;3、先進科技的研發,什麽砝琅彩、正黃瓷、三釉瓷(正紅、正黃、影青)、皇家琉璃器等很多傳世的工藝颠峰之作,均是在養心殿造辦處創造出來的。

附圖 青銅神樹和永樂天子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