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紙杯上沒像其它有的飲料一樣貼着便利貼,她就翻了一下課桌裏的那堆信件。一封封拆開,很多咯噔文學,看得她皺眉。
終于,找到了一個樸素的米白信封,打開看見一張普通白底綠橫線的作業紙,小半頁文字,字跡秀氣順眼,裏面提及了這杯米漿。
藍色的鋼筆字,字間距和行間距都留得剛剛好,整頁文字的排版幹淨整齊得像網上的blog似的,看着很舒服,讓人很容易讀下去。所以,成了當時的仇寧心難得看完的一封匿名信。
是信,不是情書。
對方的文字平淡溫和,就用一種類似和朋友說話的語氣,和她說了三件事。
一是這家店的米漿很好喝,而且很健康,不像商店賣的奶茶和飲料有植脂末和添加劑,想和她分享,早上剛買的,保證沒有下毒;二是看見她用的熱水袋是橡膠的,橡膠直接接沸水不安全,建議她用矽膠的,能耐230度高溫,在學校外的某家精品店有賣;三是,教學樓二樓走廊盡頭牆上有一個廢棄的牛奶箱,如果她願意給她回信,可以放在那裏。
這封信在當年的仇寧心手上停留了半個課間的時間。剩下半個課間的時間,她喝掉了那杯米漿。
天冷,喝下去溫暖舒服,甜度剛剛好。中杯分量不多,喝完時都有點意猶未盡。
其實對方在信中并沒有提及自己的情況,她是憑直覺認為那是一個女生。
人應該很溫柔,心思細膩,大概課本筆記和作業試卷都很舒服工整。
被人觀察習慣了,從筆袋到衣服鞋子的品牌都在其它信裏被提到過,所以仇寧心沒覺得熱水袋被注意到了有什麽。
畢竟學校的冬天,學生們都會去商店接熱水灌熱水袋,天天排隊,很容易被看見。
當然也有不少人想要代勞,只是她更願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它信更多是表達對她的喜歡,直白的,委婉的,各種誇她,剖白心跡。主觀心情的表達為主,字裏行間的情感對她來說有些突兀,感覺不是那麽舒服。在最末還會要聯系方式,手機號、Q/Q、或郵箱。要回信的,倒還是第一次。
仇寧心覺得有點意思,留下了那封信,并且在一次路過二樓走廊,正好那裏沒人的時候,回了信。
一張便利貼,寫着:謝謝。不過你是?
落款:仇。
學校早不訂集體牛奶了,牆上的塑料牛奶盒已經被走廊外的風雨侵蝕得褪色,上面有一把小鎖,沒鑰匙打不開。
仇寧心打算放棄時,發現塑料盒身上有條裂縫,能夠揭開然後合上,相當于一個蓋子。
便利貼被放了進去,走廊外一片樟樹的紅葉飄落,一張十元面值的紙幣也被一并放了進去。
幾天後,仇寧心再過去,便利貼和錢不在了,又有了一封新的信。
再看見熟悉的信紙和字跡時,她甚至感覺有些親切。
也覺得有趣,沒想到這個年代,還能體驗一下交筆友。
對方還是一樣溫和的筆調,沒有寫稱呼和落款,就一段工整舒服的文字。
說自己是樓上理科班的一個女生,很喜歡她,但是沒什麽別的意思,能得到回複很意外和高興,這樣就足夠了。
對方什麽意圖都沒有,沒說想繼續通信,也沒要或者留聯系方式。
仇寧心反而有些不知道怎麽辦才好了。之後升旗和課間操的時候,還朝理科班的方向望過。
周末在家,解如新問她又收到了哪些人的情書。
她說沒注意,不過有個女生的信挺有意思。
解如新有一點意外又不太意外:“又有女生跟你告白?”
她搖頭,“不是,這個不一樣。”頓了頓,“可能,只是想和我做朋友。”
解如新不以為然,“切,以退為進,換個花樣而已。”
後來,那個女生沒再給她課桌上放過米漿,她自己會去買,直到那家店倒閉。
但兩人借由二樓走廊那個牛奶盒子,又通過幾次信。
對方和她分享了自己喜歡的歌和電影。不多,但都很清新,她聽了看了,也覺得喜歡。
她想認識她了,想到解如新的話,有些半信半疑,但也覺得,如果對方真的是和其他告白者一樣喜歡她的話,也并不是那麽不可接受,總之,可以先認識一下。
可惜對方沒有給她認識的機會。後來不知道為什麽,牛奶盒裏再沒有出現過她的信了。
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吧,這件事占據過仇寧心的一些心情。
飯團店倒閉後,她很多年都沒有再買到過那種米漿,也不是非喝不可,漸漸的就忘了。那些從信件中得知然後短暫喜歡過的歌和電影,也沒有能持續太久的作用力,感覺也都淡了。
當時很快就是期中考和各種模拟考,再加上別的事情,并沒有時間在一件不那麽重要的事上長久在意,一時的興致逐漸褪去,在記憶中一塵封就是好多年。現在想起來,恍如隔世。
仇寧心喝完了玻璃瓶裏的米漿,想到池然每一次在家裏用破壁機打米漿的樣子。
這些年她遇到的愛喝米漿的女生,她是第二個。
不由得想,當年那一個,會是她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