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林墨

謝博衍,則是快馬加鞭趕往了南地。

他在趕路的這幾天就一直在想着,南方應該不會太糟糕,畢竟宜衡王已經趕了過去會主持大局。這幾年也沒有出過什麽災害,每年都會修繕的防洪土堰沒理由會在今年出問題。可是越往南,原先十分還有的三分輕松,現在一分都不剩。

哭笑的感覺着已經讓人不舒服的一場天氣,看來會讓師父這麽的急切的派他過來,真的是已經到了很嚴峻的地步。他來之前查了近五十年發生最多災患的地方,想着先停留下來查看防災的土堰,若是時間允許,盡量多查看幾處。

他選擇了林墨縣,聽名字是個好地方,其實不然。因着地勢的原因,南方有十次災害,林墨能有六次在其列。南地大部分土地肥沃,若是沒有這麽多的災害倒是很是繁華。可每每老天的一個不順意,就将多年的努力毀于一旦。也因此,每任的縣令不求能建下什麽成就,只求能平安無事就好。

林墨縣令同師父是相識,所以選的地方師父也是很贊同。覺得有相識的人,他動作會很方便,不至于一次次的吃閉門羹以至于浪費時間。

他帶着周飛,便到了林墨縣衙門,可大門緊閉不像有人在。謝博衍去敲了兩下,等了一會兒竟是沒人開門,又敲了幾下,才有人将門打開

是個十幾歲的少年,身量不高,看到他們臉上有了些警戒,用他變聲期的公鴨嗓道:“你們找誰?”

謝博衍道:“鄙姓謝,之前同縣令大人有過書信,說今日會到。”

那少年用懷疑的眼神打量了一下他們,才道:“你們等下,我去問問大人

謝博衍點頭,同周飛互看了一眼。不知道這衙門竟早早關了門,有些不正常。

過了一會兒,門口開了,那個少年同他們道:“大人正在見客,先請兩位公子進去,他忙完了再來見你們。”

謝博衍點頭,便由她引着往衙門的內院過去。周飛注意到自家公子的眼神,笑着問道:“這位小哥,能否問一下,這天色還早怎麽就已經将衙門的大門關了起來?”

那少年叫他們同自家大人認識,眼中的防備卸去,回道:“每日裏很少有事,今日又來了貴客,所以就将大門關了。衙門中的衙役,則是都被派去查看土堰去,現在這裏沒有幾人。”

原來如此,謝博衍原本好奇這個來的貴客是誰,但是想想萬一不是宜衡王,倒顯的他打聽別人私事。不久被他帶着到了一處屋舍,他們二人坐下,那少年送上來了茶就下去守着大門。

這屋內擺設很是簡單,裏面桌案上只放着筆墨紙硯。有一絲的淩亂,還有院內的擺設,都預示着這個縣令大人,應該改未成親。

“公子,要不要去查探一下?”

謝博衍搖搖頭,他這次本就是為了土堰之事過來,最好不要節外生枝誤了大事。

現在天氣悶熱的緊,最好能盡快做出個措施來,幸虧那邊也沒談太久,林墨縣令終于過來了。

推門而進的男子,大概有三十歲。身量修長,面貌雖是普通,可身上的一種說不出來的氣質讓人很舒服。見到他們,臉上帶着淺笑道:“是謝公子吧。今日有客人來,耽誤了些時間。”

謝博衍之前未見過他,難得他用一種相識多年的語氣說出這些話,看來确實是一個容易讓人有好感的人。

“參見于大人。在下奉師父之命來此。”

于冀看着這個年輕人,心中竟隐隐有了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之感,之前他還以為來的人應該是個經驗豐富的中年人。一看到他心裏還有些不放心,但是看他神态,再想想是他那位花老兄派來的,心中對他放心了些。

“好,那我先簡單說一下林墨這裏的情況,今日你們先休息,明日再商議解決之法。”言語間也不多說無用的誇贊之言,直接切入正題道。

謝博衍點了點頭,并要來了縣志,就聽于縣令道:“今年的雨水有些不正常,往年六月下旬和七月上旬就會連綿不斷的下雨,若是措施不當,會造成不小的損失。去年的土堰的作用就不太大,幸虧雨水不多倒是沒造成多大的影響。”

“重新建立堰口需要的不是一朝一夕,向朝廷反應一直無效。今年異常的天氣讓人有些不安,許多有經驗的老人說今年可能會經歷個大洪災,我就一連遞上了好幾份折。結果還是宜衡王給了回信說,之前的折子根本沒遞到陛下的桌案上,前些天他回信說陛下的意思還是修繕土堰就可,剩下他會想辦法。”

“我就想趕在洪水來之前,先多檢查檢查土堰。然後讓人們将一些能搬運的都運到高處,若是沒有洪雨水最好,到時只是多費些力氣罷了。”

“可今天,已經确定了這災害是躲不過了。對了,我還要讓揚翰盡快通知街坊們。”

他喚了那守門的少年,讓他去給鄉親們盡快帶個話,讓各家行動快點。

這天氣确實有些反常,不知道于縣令是怎麽确定天氣一定會不好。他還未開口,旁邊的周飛已經疑惑的問出來。

“就今天來的客人,手中拿着一塊識雨石,那上面的顏色已經成了黑紫,要有大雨到了。”

謝博衍隐隐猜到了,現在手中有識雨石肯定會很方便,于是道:“宜衡王原來也到了林墨縣,現在他可在府中?”

于冀未對他們防備,可王爺的行蹤他也不知道:“剛才離開了,不過聽他說的話,明日應該還會過來。”

謝博衍道:“好。事不宜遲,我們現在最好就去查看一下。”

于縣令原先也是這個意思,但是覺得別人風塵仆仆的趕來,還未歇息就讓別人做事有些不地道,就沒開口。現在謝博衍開了口,他自然是贊同的。

謝博衍,周飛,于縣令,和守門的那個少年就一起往修建土堰的地方趕過去。在路上謝博衍一直在看林墨以往的縣志和水流分布圖。皺着眉頭,想了又想,終于是忍不住問身邊的于縣令:“大人,之前建造土堰的時候可是想過在漓江的這個拐彎的地方進行分流?”

于冀看過去他指的一個位置,可他剛在這任職一年多的時間,對之前建造的時候情況一點也不清楚,便搖搖頭道:“實不相瞞,我在這任職只有一年多,對之前的情況不了解。若是想知道,還要尋人問問。”

謝博衍點點頭,然後指着那個地方道:“若是在這裏建造堰将水分流,在旱季還能起灌溉作用,若是暴雨,洪水比建造土堰的作用要大的多。”

于冀雖是不能懂這些,但是能看出他說的是有些道理,堵不如疏,想了一下道:“今日我們先趕過去看看,那衙門的衙役也有在看着的,有兩個是年紀大些的,應該知道些什麽。之後我們在天黑之前趕回衙門,看能不能一起想出來個對策。”

說的幾人都同意,倒是在一旁坐着的的那個少年,聽到他們的話道:“大人,小人有話說。”

于冀看向這個少年,他是自己之前在京城時,無意下救的一個孤兒,擔心他無人引領走上歧途再加上這個孩子聰明伶俐,便将他帶在了自己身邊,因着當時問他的父母和姓名,他都說記不清楚,只知道自己是個孤兒,便給他起了名字——于揚翰。

于冀是個脾氣好的,聽他的話,笑着道:“不用拘禮,你說。”

于揚翰點頭,然後道:“我外出的時候,聽到集市上的大嬸說當年是因着錢財不夠,要建造堰臺需要炸山,整個工程下來還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當時的縣令以山上有匪徒為由,修建了土堰。”

說完又接着道:“當時只是聽她們談起了前幾年的水患,言辭間略有些憤恨。幾人零零碎碎的提起了些當年的事,我一時好奇就聽了聽,歸納起來就是這個意思。”

他說完的這些話,于冀倒是沒覺得有什麽奇怪,畢竟于揚翰經常出去買日常所需的物品。同街坊間的關系也很是不錯,有時辦案的時候也會起些作用。

謝博衍卻是注意到這少年眼中與他年紀不符的穩重,他在衙門已經知道這個少年的事情。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于縣令讓他跟在身邊這麽久,對他有無記憶之說從沒懷疑過。莫名的還覺得這孩子樣貌有些熟悉,卻怎麽都記不起來是在哪裏見過的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