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各自言志

“青蘿,你去看着些,當心阿棠出汗吹風。”嘉桐忙叫身邊侍女跟着去看。

蕭漠便笑道:“難為阿棠了,他今日已比往常耐得住的多。”

嘉桐點頭:“這是有你在旁邊鼓勵他,要不然他未必坐得住。”

蕭漠并不居功:“是阿棠自己知道上進。”

“要不是有你和淩四哥在旁比着,他才不會這麽勤快。”嘉桐搖搖頭,繼續說回先前的話題,“蕭師兄有去過河南道一帶麽?”

蕭漠回道:“北上途中曾從河南道經過,但并沒有停留。其實我以為,種什麽米并不最要緊,稻米也并不比粟米産量高,且河南道畢竟不如淮南道、江南道天暖,若真種植稻米,畝産未必會及得上粟米。”

也有道理,但是嘉桐還是很惋惜:“師兄說的也對,可是這樣一來,稻米便只能從南邊運過來,到了京師難免價高,能吃得起的人太少了。粟米實在是不如稻米好吃啊!”

語氣裏滿是為了別人錯失美味而生的遺憾,蕭漠實在是忍不住笑:“吃慣了也就不覺得,何況有些人就沒吃過稻米,興許覺得能有粟米吃到飽,已經很好了呢。”

是啊,忘了這舊社會還沒解決溫飽問題,現在第一要緊的并不是吃什麽,而是吃得飽。可惜嘉桐還沒看到玉米、土豆傳入進來,不然就可以大力推廣,好讓更多人吃上飽飯了。

“還是蕭師兄更知民間疾苦。”嘉桐很是好奇,“我有個問題,一直想問問蕭師兄。”

蕭漠以為是有關農事的,爽快回道:“師妹請問。”

“蕭師兄出身世家,想必也是自小養尊處優;家族教導應也都是早日入仕為公卿之類。蕭師兄怎麽會對民生之事如此在意,還肯親自踏上田間土地,去與農人相談。”

要知道就在本朝立國之前,世庶之間還有着嚴格的界限,世家子弟正眼都不會多瞧一眼庶民,更別提走近他們、與他們說話了。

蕭漠聽了嘉桐的問題先是意外,接着便反問道:“那衛師妹呢?論出身富貴、養尊處優,我可不及師妹多矣,師妹為何對農事如此關心?”

嘉桐:“……”好想說我只是關心糧食和蔬菜啊,她把自己無厘頭的念頭丢在一邊,正正經經回道,“我只是覺着種田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就是你春天播下種子,夏天好好伺候它,到秋天就能收獲,這讓人覺得很滿足。”

蕭漠很是詫異,他實在想不到面前這個小娘子竟然是這樣想的,不由直直望向她的眼睛。

Advertisement

“相比起來,在別的事上要獲得相同的滿足感,就要付出更多,還不一定能達到。比如琴棋書畫之類,都是需要天分的。”嘉桐解釋道。

蕭漠不由贊同的點頭:“确實如此。不過我聽阿棠說,你的字是連先生都稱贊的,就不必太過謙了。”

嘉桐卻笑道:“那是我阿爹為了讓他勤奮些,才拿我與他比的,你還當真了。我以往練字不過是為了打發時光,說到底也并不能成為書法名家,不過是自娛自樂,怎如親手播種,自給自足?”

“衛師妹高見,”蕭漠正色說道,“其實剛才師妹所問,我的答案與師妹差不多,無非‘收獲’二字。人生而有涯,為公卿就像是師妹剛說的琴棋書畫,要視機緣才能成事,并非人力用盡便能達成的,即便達成也非一朝一夕可成,可時光一去不會回頭,若一味只想着追逐名利,我怕臨終之時悔之晚矣。”

他目光明亮而堅定,說話的時候不疾不徐,有種娓娓道來的味道。

“不如趁青春年少,多做些看得見收獲之事,或者說,多做一二實事,這樣哪怕到老時仍一文不名,但回首往事,起碼我曾切切實實為朝廷、為百姓做過一二可堪回味之事,也算無愧于祖宗、對得起自己、堪與子孫誇口了。”

聽到最後,嘉桐不由笑了出來:“蕭師兄想的還真遠。”

蕭漠搖頭道:“不遠不遠,我有一同年想得才遠,動辄就想名垂青史,為後人贊頌,所以一心想找個由頭上疏勸谏聖人,可惜……”

可惜聖人楊劭同學剛剛主政,還沒有什麽可勸谏的地方呢!嘉桐心領神會的接道:“不過是空耗了幾個月嘛,以後會有機會的。”

蕭漠嘆道:“常聽人言志,無非名利二字。名利雖好,終究是身外物,人活一世,只糾結于此,難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倒不如似衛師妹一般,踏踏實實去做一些自己愛好、看得見收獲之事。”

“蕭師兄真的這麽想?”嘉桐聽到這裏,反而有些疑惑了,“我以為蕭師兄志向高遠……”回想自己最初對蕭漠的印象,再看對面的人,一時竟有些對不上了。

蕭漠微笑:“于我而言,志向有遠中近三者。”

嘉桐将他的話前後連貫起來一想,終于明白了。他并不是真的不想為公卿,也不是不想名垂青史,他只是把這些視為遙遠的夢想,而現在的他打算從民生實事做起,這樣哪怕将來他沒能實現最終夢想,可他至少做了該做之事。

眼前少年不過十七八歲,正是嘉桐前世上大學的年紀,相比起當年嘉桐的懵懵懂懂,蕭漠顯然沉穩成熟的多。他志向早定,卻不好高骛遠,還能踏踏實實去做事,實在叫嘉桐欽佩。

“蕭師兄說的真好,我若是男兒,一定也學蕭師兄這般行事。”嘉桐誠心誠意說道。

蕭漠有些不好意思:“師妹別打趣我了,其實師妹小小年紀,已能對農事了如指掌,且多有獨到見解,我才真是跟師妹學了許多呢。”

嘉桐心想自己是大學四年學出來的,還有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做底子,有專業教授一點一滴的教,哪好意思就這麽領受了蕭漠的稱贊,便道:“我多是異想天開,師兄不笑我就好。”

兩人經過一番深談,志同道合之意更濃,之前的生疏拘禮也随之消褪,言談間多了幾分随意。

衛嘉棠很快打完了一趟拳,嘉桐怕他着涼,讓他進來坐着消汗,為了遷就他,便沒有再談起農業相關,而是随意說些近日聽來的趣事。

蕭漠陪着談了一會兒,看天色不早,便告辭離去,嘉桐和嘉棠将他送到二門處,才一起回去華茂堂見新康。

“你大伯母說,潘家定了本月二十八下定,阿喬這幾日若有空,多去國公府走走,與你姐姐們說說話。”

嘉桐下意識說道:“這麽快呀!”

新康道:“快麽?我估摸着也該定了,親事既然談好了,就要早早定下來,免得生什麽變故,大家面上不好看。”

嘉桐看了一眼坐在旁邊的嘉棠,趕他回去沐浴更衣,然後偷偷問新康:“那四姐呢?”

“也快了,今年不定,明年年初也就定了。”

嘉桐又問:“是和王宣?”

新康道:“除了他還有誰?”

“……這麽快呀。”嘉桐喃喃道。

新康笑道:“這就覺着快了?你大伯母還問起你呢。”

嘉桐:“我有什麽好問的……”

“等四娘定了親,可不就到你了麽?”新康一臉興味的看着女兒,“我上次問你的話,你想好了沒有?以後想過什麽樣的日子?是如你大伯母一般做個威風體面的世家夫人,還是像你樂安姨母一樣,找個知心知意的人,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

嘉桐反問:“您怎麽不拿您自己作比方,萬一我想做個您這樣的人呢?”

新康斜睨她一眼:“你?我倒想呢,就怕你沒這個本事。”

嘉桐立刻蔫了:“我還沒想好。”

“那就快點想,時間不等人,到了時候你要是沒想好,我可就替你選了。”

想?其實嘉桐壓根就沒好好想過!她的婚事,第一要門當戶對,第二還要是與自家交好的,或者父母看得上的人家,單這兩點過濾完畢,就沒剩下幾個人了好麽?她有什麽可想的?

幹脆到時候就讓父母給她選得了,嘉桐直接放棄了這個命題,該幹什麽幹什麽去了。

過了兩日,嘉桐正打算出門去國公府找衛涓衛涵,楊榮和楊葳又不請自來,這次還十分不巧的在二門前碰見了蕭漠和淩軒志。

嘉桐想到母親說的話,有意隔開楊榮和淩軒志,便拉着楊榮往裏走:“表姐再來晚一步,我就要出門了。”

“出門?去哪裏?你們要出去游玩麽?”楊榮拖着腳步,看向一旁的淩軒志。

嘉桐回道:“不是,我要去國公府看我祖母。”又招呼愣在一邊的楊葳,“這裏冷,二表姐,快進去坐下,喝杯熱茶。”

楊葳“啊”了一聲,轉頭接道:“對,先去見姑母。”

她這話完全接不上,但說的倒是正理,楊榮猶自不甘心,看向淩軒志,問道:“淩四郎不去拜見姑母麽?”

“回公主,我已經拜見過大長公主了,我與蕭兄還有事。”淩軒志答得飛快。

楊榮失望,追問道:“你們要去哪?”

淩軒志想起祖父的叮囑,冷淡答道:“外出訪友。”

嘉桐順勢拉緊了楊榮的手,說道:“表姐,快走吧,阿娘那裏想必得着消息了。”

楊榮想不出辦法攔阻淩軒志,又不能不去見新康,只得心不甘情不願的跟嘉桐進去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