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崇光十八年。

正是二月好春光,剛剛過了寒冬,漫天枯黃都慢慢生出綠意。

姜府除了二老爺姜濟顯起早去衙門辦公外,衆人都仍在睡夢中,除了姜蕙。

她眯縫着眼睛,翻了好幾次身,仍是無法入眠。

自從那次被毒死之後,她重生在了十一歲,如今已過去兩年,可這兩年裏,她時不時的便會做些噩夢。

今日也是一樣。

再也睡不着了。

她索性一掀被子下來,烏黑的頭發披在肩頭像滑軟的綢緞似的。

外頭的金桂聽見聲音,連忙進來,見她只着個抹胸在屋裏找茶吃,忙道:“姑娘,是不是要喝茶,要奴婢熱一熱嗎?這天兒喝冷的不好。”

不等她說完,姜蕙已經一盞茶吃了下去。

這會兒才舒服些,她揉揉眼睛:“現在什麽時辰了?”

金桂道:“才卯時呢,姑娘要不再睡會兒。”

姜蕙道:“不睡了,肚子也有些餓,你叫銀桂去廚房要碗白米粥,還要野鴨春餅,鵝油酥,醬肉,叫他們快些。”

金桂笑道:“姑娘就是不怕胖,旁的哪個大早上吃肉呢。”她給姜蕙拿來裙衫,“姑娘先穿上了,小心着涼。”

“正是長身子,不吃哪兒能行。”姜蕙垂頭看看自己的胸脯,已經鼓起來,像兩個小包子,現就是要多補補,才能長好呢,“你看堂姐都十五了,就是吃得少,胸無三兩肉,也不見得好看。”

她說話直爽,金桂差點笑出來,忙道:“姑娘,二太太便是讓大姑娘,三姑娘少吃些的,說京中都這般呢,一個個苗條纖細,行路似弱柳,這等樣子才好看。”

Advertisement

姜蕙撇撇嘴兒。

她那二嬸懂什麽,只知道跟京中的風,女人真瘦得跟排骨似的,一摸硌手,還有什麽樂趣可言?

再說,吃得少興許還長不高呢,她拿起犀角梳通頭發。

金桂吩咐銀桂去廚房,回來只在旁邊看着,并不插手。

姜蕙這點很奇怪,但凡梳頭,上妝,從不假手于人,說是怕別人梳壞了她一頭好發,又怕上粉上不好。

她總是親力親為,通個頭要幾十遍,早上通了,晚上還得通,金桂盯着她的頭發,只見這發絲垂直,根根烏黑油亮,當真也漂亮。

金桂見她通好了,才上去給她梳了個平髻,又插上一支金閃閃的蝴蝶簪子。

銀桂端來早膳,一樣樣擺在桌上道:“姑娘,廚房一大早忙得很呢,奴婢一問,才知今兒二太太要請金家來做客。”

因姜蕙才從鄠縣上來宋州,怕她不知,金桂解釋道:“金老爺早前跟二老爺是同窗,二老爺在宋州轄下盂縣當了縣丞,便常往來。”

姜蕙拿起筷子,聞言手猛地一頓。

原是那個金家啊,她嘴角浮起一抹冷笑。

上一世,他們姜家卷入謀反案,二房男人俱被砍頭,女眷入教司坊,他們大房好一些,淪為軍戶,但也沒能逃得過滅頂之災,後來她帶着妹妹投奔金家,只求金家能收留妹妹。

可結果呢?

姜蕙深吸一口氣,垂下眼簾道:“倒是未見過,今日正好見一見。”

慢條斯理吃完早膳,她起身去了上房。

老太太正與二太太胡氏說話:“你莫計較了,雖說女兒要高嫁,可咱們家也是無家世的,只得些田地,那金公子如今也考上舉人了,早晚能做官,你還有什麽不滿意?将來定是會越過越好。”

胡氏與姜家老二姜濟顯同在鄠縣長大的,如今姜家老二姜濟顯從農門一飛沖天,做上了宋州知府,她也就成了知府夫人,來到宋州,世面見過了,眼光也更高,對那金公子不太看得上。

她覺得她長女姜瑜能配個更好的。

不過作為兒媳,多數時候仍得受制于婆婆,胡氏點點頭,笑道:“娘見多識廣,說什麽就是什麽了。倒是兒媳還有一事要與娘商量。”她身子往前傾了一些,“現在老爺是知府,不比以前做縣令時候了,平日裏來往甚多,我瞧着是不是把家中良田變賣掉一些,在宋州置辦些商鋪?”

老太太奇怪:“怎麽,是老二說的?”

“老爺成日事務繁忙,哪裏顧得了?我是瞧着做生意掙錢多,娘啊,這官場上的來往真是了不得的,錢財才到手一下就沒了。”

有道是水至清則無魚,要想步步高升,除了自己有本事,別的也不能少,這點道理誰都懂。

老太太一時沒說話。

這時姜蕙進來請安,規規矩矩叫了聲祖母二嬸,她與哥哥姜辭能來宋州,那是托了二叔的光,至于她爹娘與小妹寶兒,仍還在鄠縣。

胡氏笑眯眯道:“阿蕙,今兒來得真早呀,你堂姐堂妹怕是還沒起來哩!”

姜蕙道:“早早醒了,便睡不着,二嬸也很早啊。”

“哎呦,老太太也起得早,我這兒媳哪裏能晚,別說還有那麽多事情要我管,老太太也能享些清福。”

老太太就笑了:“是啊,多虧你賢惠,我這長得也越來越發福啦。我想一想,既然你覺得做生意好,那我與老爺子說一聲,總歸家裏田多,賣掉一些也無妨。”

在旁邊的姜蕙心裏咯噔一聲。

怎麽無妨了,就是大地主,也不能亂花錢啊!

那回便是賣了田與胡氏做生意,結果虧得連本錢都沒有拿回來,所以說,沒那個本事,最好還是老實些。

姜蕙好奇的問胡氏:“二嬸是要做什麽生意啊?”

胡氏道:“進些熏香賣。”

“熏香好呀。”姜蕙露出天真的笑,“我聽說十合香的熏香就很好賣呢,每日不知道多少客人,堂姐也送過我一盒芙蓉味兒的,我很喜歡。二嬸,你賣的熏香有十合香好嗎?”

宋州,十合香一家獨大,還去賣熏香不是找死?這等東西都是靠配方掙錢,可不似旁的用錢就能購得。

胡氏被她說得噎住,一句話回不出,憋得臉都紅了。

老太太聽着有些道理,也跟着問:“是啊,老二媳婦,阿蕙問得不錯,你真是要賣熏香?”

胡氏立時改口:“其實還未想好呢。”

她一邊說一邊瞄了一眼姜蕙。

作為二房太太,原本獨享大院,不料大房侄兒考中秀才,來宋州念書,還跟了這一個,不說搶她兩個女兒風頭,白吃白住不費腦子,今兒還多嘴多舌。

不過她怎麽也想不到姜蕙是故意阻止。

老太太道:“是得好好想想,做生意還是不易的,不然老祖宗當年也不會把錢全買了田地,總是平安妥當,鄠縣一向又風調雨順。”

胡氏點頭:“兒媳自會好好考慮,也是為姜家多一條路。”她起身,“兒媳去廚房看看,一會兒金家得來了。”

她走了之後,姜蕙仍還在。

老太太笑道:“阿蕙,在宋州住得可慣呢?”

“有祖父祖母疼,自然慣了,就是有些想阿爹阿娘,還有寶兒。”她上前挨着老太太坐,“等到逢年過節,更是想的。”

老太太好笑:“早前哭着要跟阿辭來宋州,現在後悔了罷?”

“不後悔,這兒天天能看到祖父祖母呢,孫女兒是想,要是阿爹阿娘跟寶兒也在,那就更好了。咱們一大家子原本也是在一起的,可二叔做了官,就非得分開了。”她頗是委屈,搖着老太太的手道,“我看二嬸每日很忙,阿爹阿娘在,也能搭把手。”

這小人精兒,說來說去,是不止自己想在宋州住,還想接了家中的人一起來。老太太略一思忖道:“我會與你祖父說的。”

姜蕙歡呼一聲,抱住老太太的腰蹭道:“我就知道祖母最好!”

看她跟小貓兒似的,老太太笑道:“看把你高興的,我還得與你祖父說呢。”

姜蕙連連點頭,暗想老爺子一早就享清福,不管事情,家中多數都是老太太拿主意,她既然答應,定是能成的。

祖孫兩個說笑會兒,姜蕙便告辭回去。

胡氏到得房裏,臉色很是不快,張嬷嬷察言觀色,問道:“可是老太太不準賣田呢?”

“哪裏,本是要賣了,還不是阿蕙多嘴,問我是否要賣熏香,結果惹得老太太懷疑,怕生意做不好。”

張嬷嬷笑道:“二姑娘懂什麽呀,也是随口一問,如今太太要當家作主,必是要把錢攢在手裏的,不然鄠縣收到的錢先是經過大太太一道,又到老太太手裏,再發給太太,自是不寬松了。”

胡氏也是這麽想,她起早貪黑的,總不能一點好處也無,故而想着開幾家鋪子,都握在她手裏,那自然不一樣了,不用随時伸手還要跟老太太要錢。

張嬷嬷道:“下回等老太太高興,太太再問問,眼下不是要有金家一事嗎?”

胡氏嘆一聲,捏了捏眉心:“那金公子,我是真不喜歡,可老太太非看上,老爺也說不錯,我一人反對,倒是全得罪了。”

做人媳婦難,她越發清楚,尤其是做這官家兒媳,可做女人也是富貴險中求,她嫁給姜濟顯便是為他将來的富貴。

張嬷嬷眼睛一轉:“其實也不難,二姑娘……”

她湊到胡氏耳邊說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