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 因姜濟顯要赴京任職,胡氏這兩日都在忙着收拾行李。
老太太也不時叮囑,不要忘了這個,不要忘了那個。
人逢喜事精神爽,不管說什麽,衆人臉上都跟開了花似的,家中一點矛盾都沒有,比往常還要和氣些。
梁氏見胡氏忙,也更是承擔了多數內務。
這日胡氏送姜濟顯上馬車,兩人依依不舍,老夫老妻了,胡氏摟着姜濟顯不肯放手,兩眼淚汪汪的,在車中纏綿了會兒才下來。
“相公您等着,我等鋪子處理好了,便來京城的。”
姜濟顯去京城,三五年不動的,不可能胡氏還留在這兒,但胡氏一走,老爺子跟老太太也必得跟着。
往常都是這般,自打姜濟顯做縣令,二老就随着他,畢竟姜濟顯才是老太太的親生兒子,她一天見不着,心裏頭就難受,要擱個三五年還能得了?
姜濟顯點點頭,臨行時叮囑一句:“來京城,把大哥一家也帶上,我與大哥已經說過,他還沒個準信兒,你多勸勸。”
胡氏奇怪:“他們來不來,自有他們的主意,老爺管這些作甚。”
“你聽着就是了!”姜濟顯不好解釋。
他只是覺得自己這次升官,有一半的功勞都得歸在姜蕙身上,可這夢不夢的,怎麽說得清楚,故而想盡盡心,可若姜蕙不在身邊,他還怎麽還這功勞?
胡氏看他強硬,只得應了一聲。
馬車便疾馳走了,留下一路煙塵。
胡氏回去便與老太太說:“相公想叫大哥一家也去京城,只大哥還沒決定,許是在同大嫂商量。”
老太太道:“這有何商量,咱們都去了,光留他們也不好,別說阿辭今年八月還得去京城鄉試呢,到時考上了,興許就留在京城了,老大,老大媳婦能不念着?且他也十六了,再看看,過得一兩年,便得娶妻的。”
Advertisement
說到這個,胡氏喜上眉梢,湊過來道:“娘,要說這寶塔寺解簽的還真靈,難怪叫咱們別急着給阿瑜定親,原是有這等喜事!如今去了京城,那年輕才俊可多了。”
她一定得好好給女兒挑個好郎君。
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喜道:“被你一說,還真是,咱們秀秀也能挑個好的。”
胡氏這笑容就淡了些。
二人說得會兒,老太太派人把姜濟達找來,還有老爺子,三人坐下說話。
“便一起去京城罷,阿蕙這仁心堂雖然生意不錯,可到得京城也一樣的,再說,便是不開又如何?”老太太現在自覺兒子是三品官了,頗有些得意,“阿蕙便是老二侄女兒,那也是大家閨秀,沒得還往外跑的。再說,老二又不在此做官了,你們留下作甚,便是那鋪子,誰來照應?”
大樹底下才好乘涼。
一家人,別說誰沾誰的便宜,有的沾光,總是好的。
老爺子聽着點一點頭:“是這個理兒,老大,咱們一家如今住久了,再分開也不習慣。現在老二做了侍郎,怕是更忙了,家裏事情是占不到邊的,你去了也好搭把手。”
老爹老娘那麽殷切的要求他去,姜濟顯便答應了。
老爺子又發令:“既然如此,你也先去京城,把咱們住的院子先置辦好,好了寫信回來,咱們再去,不然鬧哄哄這麽多人還租個地兒住,還能得了,亂成一團了,到時還得搬家。銀錢你多帶點,院子就照咱們現在這樣的買,別吝啬錢,得空與老二商量一下。”
看老頭子周到起來了,老太太誇贊道:“你阿爹說得真沒錯,我倒一時忘了,你過兩日準備下就去罷。”
三人這就定下來。
姜蕙一早料到會如此,胡氏的弟弟一家都跟着要去京城的,他們怎會不去?難道以後家中外事要交給胡家管?
那不可能。
老爺子跟老太太瞧着平日裏不顯山露水,可都不是笨人,尤其是老太太,自然不會叫肥水留給外人,将來那些外事,最終還是要落在姜濟達的身上的。
姜濟達再不是她親生的,那也是姜家的兒子,姜濟顯的手足。
不過她這藥鋪可惜了,将将有好苗頭,如今卻得賣了。
而且說實話,她內心也并不很想去京城,只他們一家的命運糾結在一起,二叔好不好,都關系到他們,唯有等到姜辭茁壯成長了,興許才能獨立開來。
但這一日還遠得很,如今自然要團結在一起了,人多主意也多,才能越過越好,也能抵擋住難以預測的危機。
她嘆一聲,放下手中筆,那是時候要去跟寧大夫說一聲了,倒不知他願不願意去京城呢?他的醫術進步的很快,便沒有李大夫,馬大夫,只怕也能應付。
她也沒單獨去,而是叫姜濟達陪着。
如今老太太更重規矩了,雖然這些規矩,姜蕙自己是不屑一顧的,她經歷的太多,很多事情早已不看重,可為人處世,便是這樣,長輩的話豈能真不聽?
故而寧溫再看到她時,已隔了好一陣子。
自打上回托姜辭送了支筆,她就再沒出現過,算一算,得有半年了罷?
寧溫暗道,大戶人家的姑娘真是過得無趣,也可惜她那樣的性子了,終究還是要困在一方小小的天地裏。
他瞧着姜蕙,多少有些惋惜。
“寧大夫……”姜蕙沒發現,斟酌言辭道,“我二叔調任京城,想必你也知。”
寧溫道:“你可是要賣鋪子?”
“寧大夫真聰明。”姜蕙微微頓首,她很想寧溫一起去京城,可提出這個要求,總有些不好意思,呼出一口氣才道,“雖然我在此處賣了藥鋪,可還是要去京城再開的,不知寧大夫可願同行?”
不等寧溫開口,她又道:“京城雖藏龍卧虎,卻也能使得自己的醫術得到更大的發揮,寧大夫或可考慮一二。”
聽得出來,她多少有些擔心。
寧溫微微一笑:“我向來不看地方,只看錢。”
聽到這話,姜蕙噗嗤笑了。
跟寧溫這樣的人說話,總是不費力氣,她很大方的道:“給你翻一倍,哦不不,翻兩倍,如何?”
京城寸土寸金,錢不似在這兒經用,寧溫靠着這點錢,初期肯定是很拮據的,不過等他日後名揚天下,自然就會好了。
姜蕙一是為挽留他,二當然也是因上輩子的相救之恩,總是願意多為他考慮一些。
寧溫答應了:“甚好,在下原本也想去京城看一看。”
正如姜蕙說的,那是個藏龍卧虎的地方,那些京城的名醫,定是有好些可以像他們學習的。
姜濟達一旁聽着,此時松口氣道:“寧大夫肯去再好不過了,到時候咱們前往京城,自會來請寧大夫的,寧大夫便不用自己雇車了,路上也熱鬧。”
與寧溫相處的時間也頗多,因鋪子好些時候都交給姜濟達的,他挺喜歡這個年輕人的親和随意。
寧溫道謝一聲。
藥鋪的事情處理完,姜蕙也放下了一樁心事,這幾日都與姜瑜她們一處玩,因要去京城了,她們都得跟女夫子告別,幾人想起以往,忍不住抹淚。
胡氏也舍不得,與老太太說:“我多封了一些銀子與她,這女夫子真是有本事,看把阿瑜教得多好呢,到得京城,還不知道要找誰了。”
老太太道:“船到橋頭自然直,怕什麽,反正阿瑜也學全了,另外幾個不急于一時,慢慢找就是。”
胡氏想起一件事,哎呀一聲:“咱們去京城,可是要做些新衣服呢?那邊的夫人姑娘更是了不得了,都是些高門大戶呢。”
老太太笑了,指指她:“我看你是忙暈了,這兒便是做了新衣服又能比得上京城?那邊的衣料五花八門,裙衫應都時興些,自然是到了那兒再去做的。”
“娘說的是。”胡氏臉紅了紅。
姜濟達很快就去京城了,離去京都的時間越來越近,幾個小姑娘也都漸漸興奮起來,最近都在說京都的事情。
姜瓊道:“那何二姑娘提起京城,總是一副瞧不見咱們的樣子,真就那麽好?不如咱們去了,求祖父祖母,叫咱們四處看看,我還真好奇呢!”
姜蕙斜靠在榻上,慢悠悠道:“便怕到時候你忙不過來,一會兒去拜見這家夫人姑娘,一會兒去拜見那家夫人姑娘。”
她已經可以預見頭疼的事情了。
姜瓊臉也黑了:“說起來,京城那麽大,官宦人家定也是很多的。”
“非常多,幾個手都數不過來。”
姜瓊的好奇心立時被她打擊的煙消雲散。
姜瑜笑道:“阿蕙,你別吓阿瓊了,咱們家初去京城,定然是要結交朋友的,以後自會慢慢好的。”
胡如蘭只豎着耳朵聽,她已經見識了宋州的富饒,這京都,還真不敢相信,但聽得會兒,又低頭繡荷包。
碧藍色的荷包上兩只白鶴,形态優雅,姜瓊湊過去道:“你這荷包還未繡好啊?瞧着真好看,倒是要送給誰呢?”
胡如蘭道:“不送給誰,只是練着玩的,阿娘成天要我做女紅呢。”
話是這麽說,可這臉慢慢就有些紅。
但衆人都未注意,姜蕙靠着榻有些困,微微合着眼睛,這會兒老太太那裏一個丫環過來道:“家裏來客人了,老太太叫幾位姑娘去正堂呢。”
姜瓊好奇:“誰啊?”
“說是衛家二夫人,領着兩位姑娘探親回來,路過宋州,順道來拜會下的。”
姜蕙一下子從榻上起來:“衛家姑娘?你可知道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