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 姜蕙好一會兒才清醒,睜開眼睛就見到金桂,她一時都不知自己在哪兒。

金桂松口氣:“姑娘總算醒了。”

姜蕙揉一揉額頭,只覺腦袋有些脹痛,詢問道:“莫非我醉了?”

“嗯。”金桂猶豫了下道,“姑娘跟穆公子……”

她還未說完,姜蕙想起來了。

他叫她陪着吃飯,還陪着喝酒的,可是她才喝了幾口就醉了,這酒真是烈啊,到現在頭都很疼,口唇又幹,便要喝水

金桂給她倒了水過來,她喝得幾口,又想起一件事,忍不住拿手摸了摸嘴唇。

好像他親她了?

但是,好像他醉了。

又好像是幻覺。

上輩子,他們兩個親吻的次數可不少,但最叫她心動的,莫過于那次在園子裏,她倒是記得,剛才腦中有這幕情景。

可見還是幻覺罷。

但她仍一下子警覺起來,問金桂:“穆公子是何時走的?”

“姑娘喝酒醉,穆公子要了醒酒茶之後就走了。”金桂道。

那應該沒做什麽事,她低頭看看自己,身上衣服也好好的,便微微吐出一口氣來,早知道不該喝酒的,還是一時大意,以為那酒不烈呢。

怎麽他十八歲時是這樣的?不止性子有些不同,喝得酒都不一樣。

Advertisement

姜蕙弄不明白。

“如今什麽時辰?”她站起來,“這下祖母定是要發現了!”

二人急匆匆回去。

此時地上的雪都已經堆起來。

姜蕙發現後門有人了,當下不管不顧的走進去,那守門的小厮驚訝道:“哎呀,二姑娘怎麽從這兒進來呢?難怪剛才老太太派人來問。”

“我還是從這兒出去的呢。”她問那小厮,“你剛才去哪兒了?”

小厮臉色一變,支吾道:“沒,沒去哪兒。”

還撒謊,姜蕙拂袖走了。

頭一個就去老太太那裏請罪,垂着頭道:“今兒看到下雪一時沒忍住,出去逛了逛,我下回再不敢了,還請祖母罰得輕一些。”

她裹着狐裘,肌膚雪白,像是從林中跑出來的白狐似的,老太太看着喜歡,但臉也是一沉:“是該罰,你便是出去也該說一聲,少不得要人家擔心呢。我看你罰抄二十遍女誡罷,也好長長記性。”

比起往常說幾句,嚴格了一些,姜蕙欣然接受,但也告了個狀:“祖母,後門都沒人看守,我這才能出去的。”

老太太眉頭皺了皺,問胡氏:“後門今兒誰看着的?”

胡氏也不知,又去看張嬷嬷。

張嬷嬷心裏咯噔一聲,不好隐瞞:“是奴婢侄兒。”

老太太看在胡氏的面子便沒有提。

倒是胡氏臉色有些燥,回頭說張嬷嬷:“你這侄兒有點不像話了,雖說大門有門房,可後門也是個危險的,哪兒能少人?今兒叫阿蕙跑出去,哎,這丫頭也是沒規矩!”

她嘴裏還有幾句沒罵,收了口。

姜蕙為人大方,掙了錢沒少送家人東西,她這二嬸都得了幾樣,卻不好意思再說了。

張嬷嬷忙道:“奴婢這就去,還請夫人原諒奴婢侄兒一次。”

她跟了胡氏好幾年了,自打姜濟顯是知縣時就在家裏的,胡氏便答應了。

姜蕙出來,梁氏少不得也說兩句,姜蕙一副虛心道歉的樣子,且老太太又罰了,她一時又心疼她要寫字。

“正好練練呢,這天冷,在屋裏閑着也挺沒意思的。”她挽住母親胳膊。

“你也可多做些針線活了。”梁氏道,“阿瑜就常做,不說那些富貴人家,便是尋常的,哪有做媳婦的不做呢,相公也暖心。”

她作為妻子,也是如此。

姜蕙一疊聲:“是了,我一會兒抄完女誡,再做雙鞋子給哥哥。”

梁氏見她聽話,笑着摸摸她的頭。

過得幾日,姜辭從書院回來,姜蕙就給他一雙鞋。

他低頭一瞧,鞋面是烏青色的,鞋幫子針線細密,不由笑道:“阿蕙手藝越發好了。”他脫了鞋子穿上去,不大不小,十分合适。

姜蕙笑得眉眼彎彎:“哥哥的腳不長了啊。”

姜辭嘴角一抽,臉黑了黑:“只是最近不長,我個頭在長的。”

“那倒是。”姜蕙擡頭看他。

他們姜家的男人都很高大,姜辭也一樣。

姜辭又把鞋脫下來:“我明兒穿着去書院。”提到書院,他想起一事,有些惋惜的道,“穆公子回家了,臨走時跟我說,不會再來宋州了。”

原本他們關系都很好了,他與穆戎也談得來,如今突然失去一個朋友,姜辭甚覺難過。

姜蕙卻很高興,看來穆戎當真走了,但見哥哥這般,又寬慰他:“興許哥哥以後還會見到他的。”

“興許吧,可能穆公子明年也得去鄉試。”

姜蕙聽着好笑,有日哥哥知道他身份,定是會吃驚的不得了的。

不過也不知哪日了,穆戎回了京城,這等年紀應是很快就要娶妻的,他既然也想明白了,不再納她為妾,那麽,可能過不了一兩年,他娶了沈寄柔,就要去衡陽的。

總算是解脫了!

姜蕙心情不錯,隔幾日寫了一份清單給姜濟達:“咱們鋪子賺得不少,眼看就要過節了,該當開開心心的,我便想三位大夫,兩個夥計也少不了,雖然禮不重,但總是份心意。”

她這女兒特別細心,每樣都想得很清楚,姜濟達笑道:“反正家裏也要辦年貨的,便順道了。”

他買了好些節禮送與三位大夫,夥計少一些,但比起旁的鋪子,也很是豐厚。

衆人都很感激。

等到新年一到,那冷意好似也漸漸薄了,家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過了一個春節。

這樣,離周王謀反的日子越來越近。

姜濟顯最近也有些神出鬼沒,早上早早起來,晚上很晚才歸,弄得胡氏有些驚奇,與老太太道:“老爺像是忙得很,整日人影兒都不見。”

姜蕙心裏一動,猜測二叔是不是查到什麽了。

老太太笑道:“忙才好,閑着哪裏像是個清官大老爺?”

事實上,姜濟顯确實是收到了消息,周王早前就已經招募盜匪,如今更是招兵買馬,只四處把得很嚴,城門進出甚是困難,要不是他那兩個手下身經百戰,怕也難以溜出來。

不過由此可見,周王的弱點也不小,做事不夠缜密,可能是皇上對他的縱容太過頭了,叫他有些飄飄然。

在掌握了這些之後,姜濟顯才與何緒陽去商量。

何緒陽自然是有頭腦的人,不然光憑家世,不可能這等年紀就能當上三品官的,他們很快就進行了部署。

二人也同時寫了彈劾周王的奏疏上去,時間選在四月下旬,這樣即便周王有細作在京都得知,也不及通知周王。

只可惜,皇帝信任周王,仍不曾相信。

故而到得五月,一切就如上一世一般,周王在開封起事。

同時間,宋州衛指揮使賀洋,奉何緒陽之命,領兵埋伏于開封前往宋州的路途,這一蟄伏就是好幾日。

但成功的打敗了周王的大軍。

周王大軍遭受突襲,四分五裂,逃亡路上,原本人馬竟然失去了一半。

賀洋趁勝追擊,直打到開封。

得知喜訊,姜濟顯總算松了口氣,坐在椅子上,與胡氏道:“你老爺我,這次能躲過一劫,該當謝過阿蕙了。”

胡氏一頭霧水。

姜濟顯也不明說,清洗了把臉,又去衙門。

周王被圍困之後,固守城池死不投降。

這時皇帝也才知道真相,從京中下令,皆可格殺。

意思是不用留活口了。

原先哥哥寵弟弟,再是表現的親密無間,一旦牽扯到皇權,哪裏還有什麽情分,很快大軍壓過來,周王的兵馬如同鳥獸般散了。

其間,何緒陽與姜濟顯立了大功,若不是他們提早部署,宋州必定要經歷一場戰争,不知得死多少人。

皇上大筆一揮,升姜濟顯為三品大員,任工部左侍郎,不日赴京上任。

至于何緒陽,竟不曾升官,平級調至京都任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這事有些奇怪,不過歷來聖心難測,姜濟顯也不多想,自己因禍得福,總是高興事,應當浮一大白。

姜家舉家歡喜,次日聚一起慶祝,男人們喝得醉倒,女眷們也歡聲笑語。

唯獨姜蕙最是沉靜。

雖然她那麽高興,可是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竟覺恍然如夢。

上一輩子連累她一家遭遇滅頂之災的謀反案,如今看來,真是一場笑話,她走出去,擡頭看着碧藍的天空,輕輕吐出一口長氣。

這兩年多,總算是熬過去了,以後,她得歡歡喜喜的活着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