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教導大臣們

比如,我會告訴他們這本沒目錄的古籍該怎麽看,裏面有哪些內容,要查閱的在什麽地方;有些殘缺得厲害的古籍被先人拼湊過或是記載混亂,這些大臣根本看不懂,上一句還寫着農物種植的方法,下一句就寫着某位古人的傳記。這些大臣只好硬着頭皮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逐句逐句地找。

整個大殿裏只有大臣們翻書所發出細小的“忽唰”聲和我說話的聲音,還有大臣對我的應答聲。

“元公,這本古籍前部分不用看,從後面倒數十頁上找。可惜我當初只是粗略地看了下,忘了上面寫什麽了。”

“好的,公主,臣這就從倒數第十頁上找。”

……

我又跑到另一位大臣哪,說:“劉公,這本古籍沒什麽價值,前面記載的野史嚴重違背正史所載,可見所寫之人完全沒有學史的嚴謹心态,後面記載的遷徙傳記完全沒有借鑒價值。只不過這上面的字跡秀美,我才舍不得丢棄。你拿這本看吧。”

“是,公主。臣遵命。”

……

“賀公,這本古籍撰寫的方式與衆不同,所寫列字是由下往上看的。我也是看了很久才發現這種奇觀的撰寫方式。”

對方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看的。難怪臣越看越覺得奇怪了。多謝公主指點。”

……

大臣們經過我一番指點後,查閱古籍的速度加快不少,到最後我喉嚨都快講幹了。

我對最後一人說:“韋公,這本古籍目錄缺失,裏面全都是有關看面相的記載,你別看了。”

沒想這個叫韋鼎的大臣,像是被我從迷失于書海的世界裏拉回來似的,吓了一跳般站起來,然後察覺出自己失态,向我行禮道歉,說:“臣對不起公主。剛才臣沉迷于古籍中,早已忘了身在何處。求公主原諒為臣的無禮,求陛下将罪。”

父皇大袖一揮,和藹地說:“誰人不知韋愛卿是我大隋鼎鼎有名的面相師。沒想到這古籍能讓韋愛卿如此癡迷,可見小公主搜尋的古籍價值之高。朕不會怪你的,要怪就怪這書嬌小可人實在是太迷眼了,讓韋愛卿深陷其中。”

父皇這一句比拟的話,不知讓大臣們聯想到了什麽,整個大殿失去了寂靜般,突然間毫無顧忌地轟然一笑,而韋鼎則是杵在哪裏老臉微紅。

母後伸手暗中捏了父皇後腰一把,小聲嗔怪:“別老不正經了。你可是天子,不嫌丢人啊!”

“是,是。皇後教訓得對。”父皇小聲地回答。

我把父皇母後的互動看在眼裏,心裏羨慕得不行。在場的百官有些人靠得比較近,聽到父皇母後之間的低語,把頭埋得很低,都快貼到古籍上了,微抖的肩膀洩露出他們強忍的笑意。

大皇兄雙手捂住嘴,擔心忍住笑意的模樣被父皇母後看到,閃到一旁躲了起來,為忍笑整個身子都縮成一團,因忍笑身子如受寒般不停地顫抖。

二皇兄為了忍笑,不斷地捂手幹咳着。三皇兄則不斷地低頭喃喃自語,自從他從洛州與二皇兄一同回來後,便迷上了佛,每日念經誦佛,估計他沒看到父皇這一副愛妻畏妻的模樣。

四皇兄一直木着臉,見我看來,翻了個白眼後直接閉上雙眼。這一次我沒看錯,他真的對我翻白眼,搞不懂這是為什麽?

我的五皇弟倒是笑出了一聲,卻被我二皇姐用力地捂住了嘴巴,現正在一個勁地掙脫“魔掌”之中。

父皇似察覺出氣氛有些不對,用力地咳了一聲,大聲問:“時辰不早了,你們都查到沒有。再查不到,耽誤了遷都,一個個都要受罰扣俸祿!”

這是父皇登基為帝後說出的第一句狠話,這些大臣頓時被吓到,那個還敢笑。

這期間我注意到公爹王誼一直在埋頭查閱古籍。我突然間覺得父皇把他晾很久了,有點同情他,就跑到他身旁和他一起翻看古籍,再也不去管別的大臣。

不過,我不去理會他們,有些大臣卻跑過來詢問我,他們把我和公爹王誼圍成一圈,倒是給王誼造了勢,讓我欣喜不少,更是賣力地告訴他們如何快速地看完一本古籍,那些可看那些不必看。

直到我有些累了,從包圍圈走出來後,沒想到二皇兄已經命人給我準備了茶水。我二話不說大口豪飲。

二皇兄哈哈地笑:“阿五,你以為這是酒嗎?喝得像個牛似的,你的公主形象去那了?”

本打算謝謝二皇兄的我聞後打算不搭理他。他卻撞了撞我,在我耳邊低語說:“阿五,剛才大殿裏就屬你最搶風頭,小心宗親裏有人嫉妒你。”

“我才不管,他們要嫉妒就嫉妒吧。為父皇分憂是我們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

二皇兄永遠都不會知道,我話裏藏着一絲悲涼,一絲為女子的悲涼。我之所以能夠這般“指導”大臣們查閱書籍,一來是事态從急,二來我還算年幼,他們不會有太多的抵觸。比如日蝕那日,若是我成年後說出那番話,大臣們怕不會覺得有多新奇而後敬佩我,有些甚至還會說我作為公主幹預朝政。

我之所以覺得悲涼,是因為我永遠只能從側面施展我的才能,永遠都不可能正大光明地向世人證明我的才能。若我把我想在朝堂上與大臣們站在一起,為國出力出謀劃策的想法說出來,定會被這些大臣的唾沫淹死,被史官潑墨遺臭萬年。

在我和二皇兄聊天一會後,楊素從古籍中尋到遷都遇到難事的解決方法,喜樂地大叫:“皇上,臣找到了,找到了。”

“快,快拿給朕看。”父皇把古籍拿到手上查看,我和二皇兄和母後及一些大臣都圍了過去,待父皇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後,說:“說得挺對的,但這本古籍沒有書名也不知道是誰撰寫的。”

楊素谏言說:“皇上,可給太蔔一個将功贖罪的機會,讓他查閱一番定能知道是何人所寫。”

父皇無法,只好準了。

被拖下去的太蔔帶着幾分誠惶誠恐被人帶上殿,當他看到古籍時,竟然激動地快要流淚,說話幾乎聲嘶力竭:“皇上,這是東晉陰陽大師、風水大師郭璞先生早已失傳的易學和風水術。是真跡,絕對是真跡!請皇上命人尋來郭璞先生親筆所寫的《葬經》,只要兩者對比,就能知道這是否為真跡。若為真跡,郭璞先生作為風水大師的鼻祖,定不會欺騙我等。”

父皇看到希望眼睛一亮,看向母後。母後揮動衣袖,命令後宮女官司令,速取《葬經》。

作者有話要說: 我認為楊堅是一個癡情的皇帝,也是我最喜歡的皇帝。他愛妻愛兒愛女,就連自己的兒子都是小妾一大堆,在古代那樣一妻多妾的環境下,他作為皇帝卻能做到近二十年只有文獻皇後一個女人,真的很不容易啊!看看現代的男人,在一夫一妻的法制下,有多少人能在婚後守身如玉這麽多年。再看看現代的攀比之風,他作為一個皇帝卻能保持節儉。這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事,再加上他在歷史上的功績,更是讓我敬佩。

關于史書上記載楊堅晚年背叛文獻皇後有了別的女人的事,我會在尊重史書的前提下,給出不一樣的答案和解釋,在我的筆下他自始至終只有文獻皇後一個女人。一切都是誤會和陰謀在作祟。

雖然明孝宗朱祐樘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堅持一夫一妻制,一生只有孝康敬皇後張氏一個女人的皇帝,但他畢竟三十多歲就死了。如果他能活到楊堅六十多歲的年紀,不知道他還能否堅持守身如玉。也許能吧。世上沒有如果。表示我也很喜歡明孝宗,但最喜歡的還是楊堅。

特別備注:郭璞(276—324)東晉著名學者、方術士、陰陽師、中國風水學鼻祖,其所著《葬經》,亦稱《葬書》,對風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是中國風水文化之宗,中華術數之大奇書。其家傳易學及他擅長諸多奇異的方術皆已失傳。《隋書.經籍志》記載有“晉弘農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