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起名叫科舉
莊稼漢沒想到被人攔住,回過神來,一雙暗淡的眼睛奇怪地看着年紀輕輕便绾了發的我,說:“不知這位夫人攔住趙某有何指教?”
我對他微微行禮,說:“先生談吐不俗,奈何生不逢時做了農夫。不若先生讓我的下人安排住下,待司農寺卿看過此書,若認為價值非凡,大隋定以重金相贈。”
莊稼漢搖晃着失落的身體,說:“不用了。反正趙某是将死之人,再多的錢財也沒法享用。”
“先生何必輕生。或許是庸醫看錯了呢。我一會安排下人,給先生請位名醫。”我對一直跟在身後的綠丫說:“去安排一下,安頓好先生。”
莊稼漢沒想我真讓下人禮待他,把他請下去,直到他上了馬車還沒回過神來。
這些百姓沒想到我能改變莊稼漢的命運,議論起來。
“這年紀輕輕的夫人是誰呀?”
“你沒發現嗎?她好像負責書籍的價格評估。”
“這麽大權力!什麽來頭?”
“這你都不知道。這是皇上最小的女兒,蘭陵公主!”
“哇!是公主。公主,我這本古籍家傳十八代,買我的吧!”
“還有我的。我的家傳一百代了!”
“我的二百代了!”
與我臨近的百姓瘋狂地向我靠近,高舉手中的書籍向我揮舞。我在奴仆的保護下不斷後退,場面已然失控!
幸好負責秩序的官兵反應得快,迅速地趕了過來,再加上我身後的那些官員,也拼命的保護我,我才得以脫離百姓的包圍圈。
被控制的百姓,官兵本想押他們到衙門受罰的,但我阻止了他們的行為,說:“百姓只不過是太熱情太激動了些,若你們把他們押到衙門受罰,會打擊他們賣書的熱情。反正我也沒受什麽傷,就放了他們吧。”
因為我的寬宏舉動,讓我在大興城小範圍內傳出些許美名。我整理好之前有些淩亂的衣服,想起之前那個姓趙的莊稼漢。
沒想他一個隐于鄉間的農夫,卻能有利于世間的才能,若非他病重,用盡看病的錢買紙張著書,怕我也不會知道他這個人物。
等等,我突然間想到一個問題:若是其他人也能通過著書,把自己的才能寫到紙上,讓人看到,不是能有希望出仕嗎?從古至今,靠著書成為一方大家的人并不少,如東漢末年的皇甫谧就是如此。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錢著書,若在朝堂的幫助下便是不同。
我越想越是興奮,對左右的官員說:“我有要事進宮面見父皇。你們繼續在此評審書籍,認為不錯的,可留下來,而後命人送到王家,我會做進一步的價格審核。”
“是,公主殿下。公主慢走。”官員們皆行禮相送。
待我入宮,父皇早已下朝,正和母後在新都大興城的後花園品茗。
我站在遠處并不上前,等母後回屋拿東西,才跑過去給父皇請安。
父皇笑着讓我在一旁坐下,說:“阿五,今日怎麽得空來看父皇。我聽官員們說了,你現在可是個大忙人啊。”
“父皇,我有要事和你商量。”我靠近父皇的耳邊神神秘秘地說,而後看了看左右。
父皇明白我的意思,對宮人說:“去和皇後說一聲,說朕覺得這甘露泡的茶特別地好,讓皇後幫朕弄些點心來,朕嘴饞了。你,還有你,都下去幫皇後的忙。”
“是,皇上。”
待宮人全部退下後,父皇好奇地問我:“阿五,你有什麽要事啊?!”
我便把今日趙氏莊稼漢的事和父皇說了一遍:“……父皇,我因此想到若朝堂能給予百姓著書的機會,那不是很多埋沒于鄉間的有才之士能夠脫穎而出,證明自己的才華嗎?”
父皇皺着眉頭思考了一會說:“這倒是個辦法,但如此一來花費巨大,而且朝中世家大族裏的大臣怕也是不許的。”
“那可以小範圍試一試啊!”我仍不肯放棄自己的提議。
“小範圍的試一試,也要花費很多的人財物啊!現在國庫不多,什麽都得省着用。就連你母後,都好幾個月沒添新衣裳了。”父皇依舊認為不可信。
我用力地搓着手,不斷地想辦法,想着如何節省開支。一會後,我想到辦法靈機一動,說:“那這樣行不行。比如司農寺缺乏人才,就發出告示,說招募這一塊的人才,然後再出問題考察他們,這樣他們在紙上一問一答,節省了紙墨不就能……”
“善,大善!”低頭思索的父皇,聞後突然間激動地從座位上跳起來,把我從座位上拉起,誇張地如個孩童般與我手拉手一蹦三跳,哈哈大笑說:“阿五想到辦法實在是太妙了!朕之前苦思了很久都沒想到。你真是幫了朕一個大忙啊!天大的忙!”
父皇意識到自己在我這個麽女面前失态了,拉着我重新坐下,仍舊興奮異常地說:“這個辦法好。還可以在地方實行,然後瞞天過海,不讓朝中那些世家大族的大臣知道。先在地方選拔人才,然後再慢慢推廣到整個大隋境內,徐徐圖之。等到那些世家大臣們知道的時候,朕已經選出一批不錯的人才安插到各個部門了。”
我沒想到父皇最看重的是這個辦法能夠瞞天過海,可見朝中世家大臣的勢力是多麽的雄厚,連父皇都不得不在暗中偷偷摸摸地選撥人才。
父皇摸着下巴,低着頭開始不斷地自語:“哎呀,這麽好的方法,得想個不錯的名字。叫什麽呢?考察考察,肯定得有個‘考’字,再有是分科目考察,不如就叫‘科考’?!”
父皇擡頭看着我,雙眼亮亮地問我:“阿五,你覺得叫‘科考’如何?”
“科考?”我想了想,說:“可是這兩個字只能包括被考察的人,不能包括考察他們的人啊?!”
“對,對。這名頭不行。父皇再想想。”父皇一直自言自語都沒想出什麽好的名字,而後他有些煩躁,站起身來回不停地走動:“到底叫什麽名字好呢?‘科考’是被考察的人,考察他們的人要向我舉薦他們的才能。‘科考’、‘考察’、‘舉薦’、‘科考’……”父皇就這樣一直念叨下去。
我不敢打擾父皇的深思,心情極好地倒了一杯茶品茗起來。我沒想到母後讓我搜集古籍的一番話,接着會發生這麽多的事情,更沒想到我的一個提議,讓父皇如此的重視。
如果父皇知道我想先實現男子唯才是用而後女子能夠唯才是用的小心思,不知道還會不會同意我說的這個辦法。
就在我的耳朵遭受父皇“魔音”折磨,将要嗡嗡作響的時候,父皇走過來,彎腰趴在石桌上,激動地拉着我的手說:“阿五,父皇想到了,想到了。就叫‘科舉’!‘科舉’好不好聽,‘科’是‘科考’、‘舉’是‘舉薦’。這既包括了被考察者,也包括了考察者。阿五,你說這名字好不好?”
“好!父皇給這辦法取了個十分貼切的名字。若往後能形成一項官員考核制度,就按父皇的意思,叫‘科舉制’!”
“科舉制好!科舉制好!”父皇仰頭長笑,接着又把我拉起來蹦跳了幾下。
不知為何,這時的我想起母後曾在背後,帶着一臉柔情抱怨父皇,說:“這男人啊,無論到那個年紀都會有小孩子的一面。尤其是樂呵得意忘形的時候……”
待父皇從激動中平靜下來後,又開始眉頭緊鎖起來,他撚須說:“哎呦,辦法是想到了,可要如何瞞過朝中的世家大臣來實施呢?朝中有誰信得過,又在什麽地方暗中實施,這都不是簡單的問題啊!萬一弄不好,突厥外患沒解決,把朝中世家大臣們得罪了,鬧起來,可不好辦啊!哎,也是個難題。”
我拉着父皇,讓他坐下,說:“父皇,既然你都說了這事要徐徐圖之,您又何必急于一時,待改日空時再慢慢思量。”
父皇拍拍我的手,說:“還是阿五深得朕心。只是,阿五為何要支開你母後啊,朕和你母後是無話不談的。”
“父皇誤會了。阿五是怕母後認為我幹政,從而讨厭我。”我說着把頭低得很低,像個認錯的孩子。
“不會的,不會的。朕和你母後最疼阿五了,怎麽會讨厭你。你二皇兄的事務也快忙完了,改日讓他過去幫幫你,順便幫我暗中留意下,有沒有像趙先生這樣值得注意的人才。朝堂現在真的很缺人才啊。”
父皇完全沒意識到,他對我說了太多朝堂之事:“前朝遺留下來的問題實在太多,光是修訂律法就夠父皇忙的,再加上三省六部十一寺遞上的奏章,就別提有多少了。多也就罷了,那也要寫得有理有條才行……”
“……有些官員為了應付胡亂書寫一通。朕本想罷黜這些官員,可要麽是這個官員有世家大族的背影,罷黜後會引發朝堂官員的不滿;要麽是罷黜後完全找不到可用的替補人員。就算處罰這些人,之後還是這樣。哎,朕心煩之事多矣!”
“父皇,沒事的。萬事開頭難。待突厥危機解決後,你再慢慢實行科舉制。眼下我和二皇兄會暗中留言有何可用的人才。”
話雖這般說,但像莊稼漢趙先生這樣隐于鄉間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又或是他的事沒能讓天下人皆知,讓有才之士投奔過來。後來,我再也沒遇到像趙先生這樣的人才。
病情本已好轉的趙先生在許藥醫的調養下,于某天夜裏突然間暴斃,據說是得罪了某位世家權貴。這更讓我感到推行科舉制的艱難。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作者有話要說: “科舉制”到底是誰想出來的,已經無法考究了。能确定的是科舉制是楊堅手中萌芽誕生,在楊廣手中正式誕生。
其實寫歷史言情文,也是一次重溫歷史推理歷史事件的過程。我認為我的故事設定和情節還是比較合理的。
我說過我是大叔控,楊堅是威武萌大叔。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