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小綠玉蓮,我們去一趟普光寺吧,我想去祈個願。”府裏人個個都在忙,忙着什麽?他們家小姐大婚,怎麽能沒有些排場。剩下的就是軒軒,現在她最閑。練字她膩了,女紅她不會,雖然以前在她娘面前稱自己忘記了,但是她壓根就不想學,吟詩作對沒有對象,現在就連爹娘還有大嫂都為她置辦嫁妝去了,大哥又去打理生意,其它的人就更不用說。
“可是小姐,我們都還沒有把你的衣物裝好。”
“對啊,到時候您出嫁的時候還要帶上呢。”小綠和玉蓮給她整理着衣裳,邊說着。
“不是明天才走嘛,我們很早就回來的。”軒軒拉着玉蓮的袖子說着。她們三個早就沒有了主仆之分。
“那好吧。”玉蓮小小聲答道。其實她也想去寺裏拜拜菩薩。
“今天天氣好風光,處處好晴朗。。。。。。”一個面容俊俏的公子帶着兩個粉團般的書僮一路站在普光寺門口,俊俏公子應該是有什麽高興的事,一路都在唱着歌,時不時地引來路人的注目,或許是被他歌聲的感染,大家都對他微笑。
“小姐,您別唱了,我和玉蓮都被人家看得都快不好意思了。”小綠拉了拉軒軒的袖子。
“今天要高興一下嘛,你看我過了今天,到明天就不再單身了,要成為黃臉婆一個,你說我不高興一下,那不是太對不起自己了。”軒軒變得樂觀。
“呃?單身?黃臉婆?”玉蓮不解,從來沒聽過的詞。
“單身呢,就是一個人的意思。黃臉婆嘛,呵呵,這個等你們成親時就知道了。我們還是先去燒個香吧。”軒軒不知道怎麽跟這兩個古人說。
“希望爹娘岳姨及所有我身邊的人都能健康長壽,我自己能過得順利。”軒軒頓住,什麽時候自己已經不再想要回到二十一世紀了?除了岳姨,真的一留戀都沒有了嗎?想着想着,忽然覺得眼前的菩薩變成了岳姨的樣子,還開口對她說話:“孩子,只要你活得快快樂樂的,就是岳姨最大的心願。”
“這位施主,凡事都有因果,種什麽樣的因得什麽樣的果,你這世的惡業已經結得差不多。來世你還能見到你想見的人。”身後傳來一位老者的聲音,待軒軒回頭,則看到一位白須老和尚正轉身走往後廳。軒軒連忙起身追了去,可是到後廳卻沒有看到和尚的人影。這個人她見過,可是又想不起來在哪見過,只是很面熟,好像她跟他生活過很久一般。
“小姐,小姐?你怎麽跑過來了?”小綠和玉蓮飛奔過來,剛剛一轉眼她就不見了,急死了她們兩個。
“噢,只是碰到個熟人,可是來到這裏就沒見到他了。”軒軒不解,明明看見他走過來的,怎麽就不見了。
“那我們還是先出去吧,這是人家內園,我們這樣冒然跑進來多少有些不好。”玉蓮拉着軒軒往門口走。
“噢。”軒軒應着,他的話什麽意思?自己回來的這軀體是她的前世嗎?照他的意思,那她應該是回來還債的喽。哎呀,怎麽都不說清楚就走了。軒軒拍拍腦袋有些負氣地想着。
Advertisement
“小姐,該用晚膳了,今晚要吃飽點,明天一早還要早起打扮好出嫁呢。”小綠擺好飯菜,催着從普光寺回來後便一直坐在窗邊發呆的軒軒。
“小綠,明天我就只帶玉蓮去譚家,你留在司徒家,我會把你安排到大嫂身邊,做通房大丫環。”軒軒拉着小綠看着她的眼睛。她早就看出她身邊這個小丫頭不對勁,每次大哥一過來的時候她就羞着個臉,做事不是忘這個就是忘那個。嫂子又一直沒有身孕,軒軒為她看過,茹月是因為在青樓時和其它女子一樣,一直吃着加過絕孕藥的飯菜,以至于這一輩子都無法生孩子,這個茹月自己也知曉,只是她也無奈。小綠是個好女孩,如果為司徒家懷上了,就收她做偏房。她老早就跟爹娘和大嫂提過了,大哥也沒意見,他知道司徒家不能無後。
“小姐,您都知道?”小綠臉紅到脖子根了,只是她是婢司徒括是主,她不敢高攀。
“你那點小心思,瞞得過我?”軒軒成心逗她。
“小姐您呀,就別取笑小綠了,還是先吃飯吧,吃過飯早些歇息。”玉蓮在一旁為小綠解圍。
“你們也坐下一起吃吧,就算是我們幾個一起吃個團圓飯,明天我就要出嫁了。”軒軒拉着她身邊的兩個丫頭,眼淚也不知不覺流了下來,再看小綠和玉蓮早已泣不成聲。
“軒兒,去了譚家後不能像在家那這般任性了,要識大體。。。。。。”司徒夫人交代着,女大不中留啊,她小心地掩飾着心裏的不舍,一旁的小綠已嘤嘤咛咛地哭了起來。
“軒兒,要記得我教你的,還有啊,有空要回娘家看看。”茹月拿手帕擦着眼淚,她也舍不得啊。
“好啦,你看看你們,我出嫁是喜事,大家都高興點,高興點。”軒軒盡量微笑着,她也舍不得這個家,這裏是她在唐朝唯一能得到溫暖的地方。
“對啊,對啊,我們都哭什麽。”茹月又哭又笑的。
“嫂子,你些地方要多多擔待一下小綠,她是個不懂事的小丫頭,我希望你們能夠好好相處。”軒軒對着茹月說道。
“這些你就別擔心,茹月不是那種不識大體的人。”茹月對軒軒笑道。是啊,作為一個好妻子怎能阻攔着夫君納妾。
“爹娘,你們也要多保重,女兒以前老是惹你們兩生氣,是女兒不孝,日後你們要多保重身體。”軒軒有些哽咽。這時司儀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吉時到———”吉時已到,新娘要上轎了,軒軒一步三回頭,最後到門口了,玉蓮幫她将蓋頭蓋上。這一別不知何時才會有見面的機會。候在門外的司徒括把軒軒抱進了花轎,交代着譚家來接親的人,随即自己也跳上馬,跟着送親隊伍走在花轎旁邊,一直送到城門口。
設為書簽 | 收藏到我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