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藏兵之地

果不其然,房臨冶在一具便衣屍首上發現了一塊木牌,令牌漆黑底,有一暗圓印紋,正是張氏的标記。

房臨冶對着那令牌盯了許久,眼中思潮湧動,久久才散去,面色漸漸平靜下來,就手持着令牌,緩步走向楚浔枂。

楚浔枂自然也瞧見了那令牌,開口道:“房大人,這令牌可是證物麽?”

“自然是。”房臨冶沉聲應着,又道:“将這令牌拿下去,查清令牌的由來就可得知是何人誅殺了刑部的人了。”

這話雖是對着手下說的,但房臨冶的目光卻是始終未離開楚浔枂,待令牌交出去後,房臨冶竟嗤笑道:“浔公主,如此,你可滿意?”

“房大人何須問本公主,查清是何人誅殺了刑部下屬,本公主自然是滿意的,房大人以為呢?”楚浔枂面色平和,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下官以為?以為刑部還要多流些血,浔公主才能滿意。”房臨冶的語氣嘲諷中帶着憤恨。

“刑部想要流血,有的是法子,房大人何必如此激進?”楚浔枂勾唇一笑,“不過是拎不清,白白做了出頭鳥罷了。”

語罷,楚浔枂拂袖而去,不再理房臨冶。

出頭鳥?可不就是出頭鳥,本就不該趟這渾水的,刑部不過區區蝼蟻,怎能敵得那九天玄鳳,白白做了那冤大頭,怨他,怨他識人不清,怨他不自量力······

只覺悲恸萬分,怒悔交織,又是一口濁血從房臨冶口中噴出,這下房臨冶再也止不住攤下了,身後的下屬連忙扶住他,才幸免倒地。

聽到動靜,楚浔枂回頭看了眼房臨冶,毫無意外的接收到小卒滿是敵意與憤恨的眼神,卻也不在意,又轉了頭。

很快,房臨冶就緩過來了,卻是面色蒼白,雙目無神,就如病入膏肓的人那般。

“大人!在玄陰山北面發現一路,路有谷黍之跡。”一小卒來報。

聽到這話,房臨冶眼神一亮,回了神,兩腿微顫,掙紮站起,理了理淩亂的發鬓,紅着眼,低吼道:“沿路而行,勢必尋回災糧!”

“是!”

房臨冶上了馬,率人向那小路而去,等房臨冶的人都走了,楚浔枂才悠悠上馬,跟上。

一路沿着谷黍之跡而行,便到崖下,崖下土地平曠,燈火缭繞,隐約可見炊煙升起,路邊随處可見長刀短劍,樹上懸着件件盔甲。

房臨冶瞧着那盔甲,面色變了,這盔甲可不是尋常物,只有軍中才有,就在詫異間,四周冒出了估摸百餘人,将他們團團圍住,那些人皆身着盔甲,手持長刀,竟是軍人打扮。

就在打鬥間,一領頭人衣襟破,落一令牌,房臨冶撿起,只見令牌黑底圓印紋,心中明了。

對方人數過多,眼見刑部的人就要被剿滅,又一夥兒人到,将那百餘叛賊擒住,姑蘇千餘朝廷援兵随後趕到,刑部率援軍趁機深入營地,趁熟睡之際将叛賊擒住。

叛賊皆在熟睡中,不覺來人,直至被全數擒住。

刑部于玄陰山崖底共擒獲叛賊萬餘人,經刑部調查,那叛賊首領手中的令牌正是出自姑蘇張氏,崖底叛賊皆是士兵打扮,且經叛賊首領自招乃張氏之人,第二日,房臨冶就寫密折傳至大焉。

只是,張家藏兵一事重大,沒有晉元帝的禦令,房臨冶不敢私自公之于衆,只等靜待禦令。

夜間妄圖潛入牢中将許刺史滅口,且在牢前誅殺刑部下屬的歹人身配張氏令牌,且在張氏密庫中查出災糧,張巡撫有私扣災糧之嫌。

雖說于張家密庫查出災糧,又有叛賊首領張元作證張懐命率人截下災糧一事,只是運糧禦史卻不知所蹤,無定罪之證。

且之前張家自開私庫,施粥與難民,張巡撫有私扣災糧之嫌一事出,姑蘇滿城嘩然,不少豪紳且及難民紛紛聲援張巡撫。

畢竟,張巡撫既已施粥,又何須私扣災糧?

僵持了三日,于災糧私扣一事,刑部卻是再也查不出半點東西,如此一來定是不能給張懐定罪,楚浔枂也是急了,又是尋不到寫有張元兄長等人名字的信紙。

現下已洗清了裴家軍私運糧草的嫌疑,但若是扣不下張懐私扣災糧的罪名,僅有誅殺刑部下屬官員,妨礙辦案的罪名,張懐也能輕易尋了個替死鬼上去,根本傷及不到他半分。

而且,若是許老能出來指證張懐倒也有可能落實了張懐私扣災糧的罪名,只是不知為何,許老卻始終不願松口······

正在楚浔枂焦急之時,宋君顏來了,将一木盒放于桌前,溫聲道:“這些東西許能用上。”

楚浔枂看了宋君顏一眼,就起身,打開木盒,只見木盒中裝着幾封書信,楚浔枂打開書信,眉頭漸漸舒展了,這竟然運糧禦使方全與張懐的信件,信上清清楚楚的寫了張懐運糧的過程。

而且,這方全卻已逃離東玄,入了北雲。

“這信件可是真?”楚浔枂問道。

“你且看私印就知。”宋君顏溫聲答道。

楚浔枂看着書信下角的私印,确實是張懐與方全的私印,沒有作假,得此證據,她交由房臨冶也就不愁定不下張懐的罪,到時就算張懐有千萬張嘴,也是狡辯不得。

且,方全已出了東玄,入了北雲,一個巡撫竟能輕易将一小官送出境內,就連她中宮嫡公主都沒這本領,這是被晉元帝知道了,他可還會竭盡全力的護着張懐?

還有那張家藏兵一事,都過了三天了,大焉城還未傳來消息,想必晉元帝事先也是不知張家藏兵一事,莫不然還不早早出來解釋,幫張懐脫困。

無論藏兵一事還是助方全入北雲一事,晉元帝可否重罰張懐,這也足以讓晉元帝對張懐生了嫌隙,就算張懐是楚宸灏的母族,但帝王總是唯我獨尊的,沒有任何一個帝王會容忍自己的臣子陽奉陰違,悄然獨大。

待将所有信件放回後,楚浔枂卻是發現木盒地還有一信紙,楚浔枂拿出,只覺眼熟,打開,這竟是她丢失的那張信紙,瞧着上邊密密麻麻的名字,楚浔枂心中一惱,看向宋君顏,“我尋了六七天的信紙竟被你拿了去,看我每日焦急,你也不曾出聲?”

楚浔枂的語氣中帶着些怒意,宋君顏卻是不惱,依舊溫聲道:“若不讓你焦頭爛額幾天,你可能記住當日之事,信了不該信的人?”

楚浔枂聽着宋君顏這話,心中剛積起的怒氣又是被戳散了,他還是記着她錯信了許老一事······

那事雖是她大意了,錯的是她,只是看着一臉平淡的宋君顏,她又是止不住的委屈,這人就像是在看她的笑話那般,讓她如此焦急。

楚浔枂緊緊拽着那信紙,也不說話,宋君顏只是輕飲着茶也不出言,過了許久,楚浔枂才狠狠将信紙扔進木盒中,合上,抱起木盒就轉身往外走,“茗香,備馬車,本公主要去尋房臨冶。”

期間,宋君顏還是無一言,等楚浔枂走出了庭院,琉玹才上前,有些不解的問:“閣主,夫人定是惱了,為何當日不就将信紙拿出,何須等到今日?這般也會傷了和氣······”

“就如剛才所言,若不讓她焦頭爛額幾日,她可能記住當日之事?”宋君顏将茶盞放下,“當日,若她沒有輕信許老,直接将證據交由房臨冶,再仔細查下去,定是不會扯出裴家軍私運災糧一事,也能順理成章定了張懐的罪。

她的過,必須受着,若是當日房臨冶真當找出那信紙,又無人幫扶,如今的處境可想而知,莫不說她與裴家軍,就連裴皇後都要受牽連了。”頓了頓,宋君顏又道,“我護得了她一時,卻不能時時刻刻護着她,有些東西該懂的,就要懂,沒有誰不會背棄誰,只是利益不夠罷了,哪怕是再親密的人也是如此。”

琉玹也沉默了,他看着一派閑淡飲茶的宋君顏,也說不出什麽,他雖覺宋君顏的做法偏激,可是卻并無道理,普天之下,又有誰是絕對不會背棄誰呢?

楚浔枂将木盒送到房臨冶處,房臨冶雖有疑,卻也收下了,待楚浔枂離開之時,還是忍不住問道:“浔公主,這信件你是從何處得來的?”

“何處得來不要緊,有用就成。”楚浔枂随意擺手,想起宋君顏她就心覺不爽。

房臨冶看楚浔枂這模樣,就知道她不願再多言,又想起另一事,還是開口,“此證物一出,定是坐實了張巡撫私扣災糧罪名,還有許老亦是如此,下官曾聽聞裴将軍與許老感情甚篤······”

房臨冶沒将話說完,楚浔枂哪能不解其意,回頭,冷聲道:“犯了何罪就該懲處,若非外祖父求情就可免罪,許刺史犯的事與外祖父何幹?房大人按法判決就是,不必包庇些陰險小人。”

語罷,楚浔枂轉身離去,不再願意同房臨冶多言。

因着許老的緣故,裴家軍差點染了私用糧草養病的罪名,他既已打算置裴家軍于死地,那她還心軟作何,不徹底讓他病死牢中,倒也算她慈悲了。

且,如今裴家軍雖沒私扣災糧,但許老信上提及運糧與裴家軍一事還未查清,如此一來,就算她外祖父不忍,她也是容不得許老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