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燈樓流光華
老酒客名叫伍博仁,曾任過京兆尹的職位,到五十歲時便辭官閑居,因他向來愛喝酒,辭官後就游歷天下尋訪種種美酒。而青梅與他的緣分,便是由于他的這番游歷——
那年青梅才十歲出頭,對釀酒一道頗有心得,剛剛跟許氏在宛城開了梅子酒館,生意十分平淡。有天來了個五十多歲的老頭,看起來紅光滿面興致高昂,想是已喝了許多酒。他将青梅釀的燒酒都嘗了一遍,搖頭嘆息道:“酒是好酒,釀的也用心,可還是欠些火候。”
青梅那時正是勤學好問的時候,聞言向他請教。老頭也是正在興頭上,便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他平生品酒無數,又是個博覽群籍的文人,說起話來風趣而有條理。那時梅子酒館賣的只有四五種燒酒,伍博仁便将每種酒的優缺點細細道來,令青梅十分佩服。
梅子酒館的隔壁就是桐花客棧,伍博仁品評完了酒,正好在那下榻歇息。
第二天伍博仁再次來到酒館,青梅便纏上了他,要請教如何能釀出更好的酒。伍博仁也是閑游之人,見這小姑娘對酒道如此有興趣,樂得點撥,便引經據典,從酒的起源說起,将釀酒用的水、谷、器具的講究說了一遍。
青梅聽過後用心記下,聽伍博仁說宛城外的山泉水是釀酒的好水,第二天興致勃勃的随他進山尋山泉。當然,許氏不放心青梅一人前去,便讓許懷遠陪伴。
那趟入山尋泉,伍博仁不止幫她找到了一處隐蔽的絕佳清泉,還給了青梅新的啓發。
那眼泉藏在深山之中,周圍密林中多有靈猴出沒,他們嘗罷泉水,在百年古樹下歇息時卻聞到了甜淡的酒香。
深山密林中的聞到酒香,難道是打柴的樵夫帶的?可這酒香分明與平常的燒酒有所不同……一個老頑童帶着兩個小孩,便循着隐約的酒香找過去,最終找到了一堆腐爛的果子。
那些果子泡在水裏業已腐爛發酵,水中卻又淡淡酒香飄出,伍博仁捧起來嘗了一口,贊嘆後又是惋惜:“可惜放的時間長了,味道不大好。”
青梅也淺嘗一口,雖然滋味不大好,但其中彌散的果香卻讓她靈機一動——用果子釀的酒竟然有如此獨特的風味,可惜它不好存放又容易變味,有什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伍博仁在酒館待了半個多月才離去,将青梅家釀酒的方法指點一番,釀出的酒味道果然好了不少。他走後青梅便日夜苦思那日的果子酒香,而後做了諸般嘗試,最終想出用黃酒浸泡果子的方法,令梅子酒館因果子酒而聲名鵲起。
說起來,伍博仁算是青梅在釀酒上的老師,更是梅子酒館的恩人。
此時乍然重逢,青梅掩不住的驚喜,伍博仁也是笑吟吟問道:“小青梅怎麽到京城來啦?”也不等她回答,又拍了拍許懷遠,“這小子都長這麽大啦!”
“爺爺,這兩位是誰呀?”旁邊女子出聲詢問,好奇的打量青梅。
“這就是宛城的曲青梅,記得吧?”伍博仁拉了身旁的女孩給青梅介紹,“這是我孫女,伍玉簡。”
Advertisement
“爺爺說過的事我都記得。”伍玉簡便朝青梅招呼道:“原來這位就是曲姑娘,爺爺說你很聰明,會釀酒又好學,将來恐怕會大有成就呢。”
青梅聞得這份誇贊,臉上就有些腼腆:“那是伍爺爺過獎了,我那點釀酒的本事還都是他老人家教的呢。”
伍博仁哈哈笑了笑,道:“正好這裏的荼豆酒味道極好,來來來,咱們邊喝邊說。”他是京城各酒館的常客,店裏夥計自然是認得的,常招呼他的那位夥計便湊過來裝了兩壺酒,道:“老爺子還是在窗邊坐着?”
伍玉簡“嗯”了一聲,補充道:“再來一壺葡萄酒吧。”
四人在窗邊坐下,伍博仁并不急着喝酒,反是往窗外行人往來的街上看了一會兒,臉上露出滿足的笑意,這才拿起了酒杯。青梅以前并不知道他的身份,此時看伍玉簡淑雅溫柔,舉動大方,便猜他應是官宦人家。按他那好酒的秉性,這京城中賣酒的行情他應該很熟悉吧?
因伍博仁問她為何上京,青梅便趁機回道:“我想在京城開個酒樓,所以帶了奶娘和弟弟一同來了。伍爺爺,這京城中賣酒的行情如何啊?”
“小青梅挺有志氣!”伍博仁幾分贊賞,“京城中賣酒的共有九百七十五家,這其中質量參差不齊,好些的也就五六十家。”
能成為他口中“好些的”酒館,想來他們賣的酒應是極好的,青梅便道:“都是哪些呢?”
“五合街上最好的當然是這家,國子監後頭的巷裏有個汀州謝家紅,賣的也是好酒……”他一口氣報出了二十多家酒館的名字才打住,“等你将這些逛遍了,我再與你說別的。”
那二十多個酒館對他而言是如數家珍,對青梅而言卻是全然陌生的,她聽得有些暈乎乎,又問道:“賣果子酒的呢?”
伍博仁搖頭可惜地道:“有那麽七八家賣,可惜口味時好時壞。”青梅便問是哪幾家,伍博仁逐個說了,青梅都記在心裏。
說起這幾年裏梅子酒館在宛城聲名鵲起,生意紅火,青梅免不了又将他感謝一番。伍博仁聽了倒是訝異:“小青梅你鑽研出果子酒的釀法啦?”
青梅得意的笑了笑:“梅子酒館主要靠着果子酒賺錢呢。這次上京走得匆忙,什麽都沒帶,兩個月後我給您送兩壇過去,還請伍爺爺評點呀。”伍博仁自然是樂意的,四個人喝完了兩壺酒,青梅和許懷遠才告辭離去。
回到住處和許氏說了此事,許氏自然也記得那老酒客,不免笑道:“這倒也好,咱們在這人生地不熟,有個認識的人總是好的。他既要嘗果子酒,過了中秋咱們就先釀幾壇送過去。”
旁邊許懷遠接口笑道:“正好我好久沒喝也想念了,娘也想喝是不是?”許氏笑着拍他一下,卻沒否認。
隔日便是中秋,正好賀子墨考完了秋闱可以休沐幾天,便從國子監的學舍中搬回家來住。兩家人湊在一起做了桌飯,談談笑笑的吃完了,因今晚京城有花燈可看,便由賀子墨帶着賀子蓮和青梅姐弟上街去玩。許氏和賀夫人對花燈興致不高,便坐在院裏,就着空中皎月閑話家常。
在宛城的時候,只有元夕才是熱鬧的花燈節,想不到京城的中秋也會游花燈,青梅興致勃勃的上街去,看了一圈後不由莞爾——
放眼熙攘的長街,兩側成陣的花燈與圓月繁星輝映,其盛美之況自不必說,單看那街上行人,十個裏有九個都是年輕人。
衣衫妍麗的年輕男女們相伴而行,言笑晏晏,偶爾有女子覺得夜風寒了,旁邊的郎君便會将臂彎裏的披風給她,甚是體貼。這其中,有多少是新婚燕爾的新人,又有多少是心意相投的戀人呢?
青梅和賀子蓮各自提着白兔燈籠牽手并行,許懷遠和賀子墨一左一右陪着,沿街觀賞光轉流彩的燈籠,或是猜個燈謎看看有趣的面具,倒也有意思。
走到一處熱鬧的拐角,青梅卻聽旁邊有人叫她,瞧過去時就見伍玉簡身着玉色披風立在一盞琉璃花燈邊,正招手叫她。她的身材修長輕盈,立在燈下面色溫潤,十分美麗。旁邊站着個雙嬛青衣的小姑娘,應是随同的丫鬟。
青梅心裏暗暗贊嘆了幾句,便和賀子蓮走過去,招呼道:“伍姐姐你也出來玩啦。”
伍玉簡笑着點頭,便拉着她看那琉璃燈盞,上面繪的是個釀酒的小娘子,纖腰雪頸,芙面柳眉,窈窕身姿立在一株海棠下。伍玉簡笑着道:“我見了這個就想起你,結果一轉眼,你還真就過來了。”
青梅瞧着有趣,臉上笑意清甜:“那可是我和伍姐姐有緣呢。”說着便将賀子墨兄妹介紹給她。
“這位就是賀子墨?”伍玉簡的面色在燈盞映襯下透着一層薄紅,青梅奇道:“難道你聽說過他?”
“家父曾提及,賀……郎君可是個讀書的奇才。”
這下輪到賀子墨好奇了:“敢問令尊是哪位?”
“家父是國子學博士。”伍玉簡報出家門,倒叫賀子墨驚訝道:“原來姑娘是伍博士的千金,失敬失敬!”這麽一相認倒愈發有趣,旁邊賀子蓮同伍玉簡見禮過後,便和青梅、許懷遠繼續往前看花燈,後面賀子墨和伍玉簡同行,似乎是在說一些詩書的事情。
沿着迤逦的花燈前行,漸漸的花燈愈來愈繁盛,而熙攘的人群中不時有姑娘興奮地相互招呼:“姐姐快走罷,就要開始了呢。”旁邊的姐妹們便應和着向前同行,似乎前面有什麽有趣的事情。
青梅見了好奇,但她和賀子蓮初來乍到不明就裏,便問伍玉簡。
伍玉簡自幼長在京城,對這些自是無比熟悉,便答道:“每年的中秋之夜,都會在皇城邊設一座花燈樓,由皇室貴女親自點亮。據說今年點燈的是永樂公主。”
還有燈樓?青梅有些期待,伍玉簡便帶她們前行,漸漸的燈火明亮如晝,而喧鬧的人群裏人人翹首期待。他們幾個往前行,到了一條河邊,沿河的欄杆上紮着彩花,兩道柳樹上已綴滿了花燈。
對面是一座巍峨的城樓,前面大片的空地上紮着一座高大的花燈樓,周圍站着兵丁,舉了熊熊火把将夜空照亮。
青梅新奇的瞧了一會兒,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這條河寬闊平緩,兩側的漢白玉扶欄整潔幹淨,對面的那座城樓巍峨雄偉,幾丈高的紅色城牆逶迤向兩側,能看到上面有兵丁在站着……這裏,不會就是皇城吧?
她正想開口問伍玉簡時便聽人群騷動了起來,下意識的看向城樓,便見上面出現了位盛裝華服的女子。雖看不清其确切面容,但看那輪廓氣質,想來便是永樂公主。
城樓下的兵丁躬身行禮:“拜見公主!”旋即将成片的火把熄滅,唯有城樓上華燈交映,襯得公主如同仙人。
有人走近永樂公主的身旁,将個物事遞給她。永樂公主便拿起早已放在城樓上的細長竹竿,挑着一顆明珠放在花樓最頂端,旋即整個花樓上的燈籠依次亮起,想是裏面早已藏了人。
人群中乍然歡聲湧動起來,青梅卻是驚訝地舉目看向城樓,甚至忘了看那盛美壯觀的花樓——城樓之上,永樂公主身畔站着的男子身姿挺拔如天神臨凡,看那舉止輪廓,竟是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