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識
初識
小林和小童相識那一年,是小學四年級下學期。小童家裏舊房拆遷,從城市的一個區搬到遙遠的另一個區住,父親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套簡單的小房子過渡。一家四口等新房子建好後再搬回去。原有的家具因為好幾年在外租房,無處安放,已經所剩無幾,家裏的東西非常少,但因為空間小了很多,也不覺得寬敞。感覺那就是一個臨時的家,一切都很将就,不舒适,也沒辦法讓住在裏面的人安心。小童就近換到一所新的小學讀書。
租的房子是在一個平房大院子裏,房東家有前後院,雜物間,種了一些菜,養了一些雞鴨鵝狗,小童害怕動物,通常小心避開狗和鵝。房東有五間住房。留了兩間自住,另外三間租給別人。一戶租給了小童家,一戶租給了一家三口,一戶租給了一對年輕的二十歲出頭的小夫妻。房東夫妻人很随和,有一兒一女。房東一家和小童一家相處融洽。小童和房東的女兒豔也經常一起玩。她比小童大三歲。已經讀初一,豔長得像電影明星張敏,一雙眼睛特別靈動,喜歡打扮,才上初一,學校裏追她的男生已經排成長隊。她在學習上沒有什麽心思,大部份時間用來打扮和發呆。要不就是和她的朋友們去外面游蕩。因為沒心思學習,她的媽媽經常罵她,她也不當一回事。。
當小童去新學校報到時,她家裏剛剛搬完家,她還分不清新環境的東南西北,過了好幾天她才發現班裏那個成績很好、不愛講話、高高瘦瘦的男孩子和她是住一個院子的鄰居。院門口外面,是另一位男同學小周的家。三個人同班。但小童上學和放學沒有和他們同行。可能是她喜歡獨來獨往,可能是她看上去有點冷陌,那兩個男孩子有點怕她。他們如果有機會倒是喜歡取笑她。最好的一個取笑她的題材就是她的老爸,一位愛喝酒,喝多了酒各種樣子很可笑、滑稽的叔叔。小童的爸爸和他們的爸爸不同,他們覺得小童的爸爸非常可笑。。65b9eea6e6bb9f0cd2a4
每當小童聽到他們的竊笑,看到他們偷瞄她的表情,她雖然心裏很惱火,表面上卻從不發作。她當沒有聽到,也當沒有看到,她面無表情,她當他們是空氣。她的表情是:“我輕視你們!”11歲,按說還是小孩子。但她覺得她沒有外婆了,媽媽只愛弟弟,不愛她,她要快快長大。她要早點離開那個她不喜歡的家。她要變得強大,無論怎麽樣,她都不哭。哭也不會讓別人看到她哭
她有她的快樂,她的小秘密,她喜歡把那些藏在心裏。她從小習慣了不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事。外婆年紀太大,并不能了解她的心思。媽媽像是陌生人,小童自小和她沒有什麽親近的念頭。
小童在新的學校,很快就有了兩位玩得來的新朋友。明和敏。她們在學校或者放學以後,都經常一起玩。三家住得很近,有時會約着一起寫作業。明和敏成績平平,她們很快接納了小童這位新同學,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她的成績在班裏不錯。她們不會做的題,對小童都輕而易舉。但小童總覺得她和她們不同,她和她們關注和喜歡的東西不太一樣,明和敏特別關注班裏最帥的男生-軒。但是軒不喜歡她們。童也仔細留意了一下軒,發現他确實很與衆不同。
小童每天和明、敏玩在一起,但又覺得總是游離在她們的世界以外,童對明和敏關注的話題不都感興趣。她知道她在這所學校只能待一年多,她不忍心告訴她們這個事實。大家想着永遠都會在一起,不會分離。雖然她也和她們一樣每天開心大笑,瘋玩,惡作劇,可小童的心裏沒有那麽快樂。她知道她有一天要離開她們。這是她的秘密,她存在心裏。怕說出來都會難過。
班裏還有一個特別的女生,昇,她比同班同學看上去大兩三歲,四年級時她的個子已經接近160CM,是班裏也差不多是年級最高的女生,而且是年級最美的女生。她穿的衣服總是很別致,卻不張揚,淡雅而美麗。垂順的直發披在肩上,大大的眼睛顧盼明麗,像是日本動畫片裏走出來的美少女。小童有時覺得,昇很像日本動畫片裏的花仙子。別的女生還沒有開始發育時,她的胸部已經明顯開始發育了,婷婷玉立,不僅是身體早熟,她的思想更是成熟。她的心思缜密,有着遠超于同齡人的淡定優雅,讓她站在人群裏格外出挑。當身邊女生還是一群醜小鴨時,她已經長成了白天鵝。老師和同學都喜歡她,她說話和做事非常有分寸。
昇從小童剛來這個班級,就在冷眼觀察童,她不像敏和明那樣心無城府地和童玩在一起,她和童若即若離。童的身邊有她的存在,因為她對童有點好奇,可她會保持一定的距離。童的到來,讓昇保持了近四年的女生第一名的地位保不住了。小童沒有意識到昇的情緒,因為她并不了解這個班級以前幾年的情況,直到有一天明無意中和她提起,童才意識到昇為什麽對她是那樣的态度。小童心思單純,她不會轉着彎兒想事情。凡事在她看來都要化繁為簡最好。
四年來,那個班的成績,一直是小林第一,無人超越,昇是第二,也是無人超越。他們是神一樣的存在,好比是武林中的兩位盟主,地位堅如磐石。這種平衡,因童的到來而改變。那個年代,認真讀書的小孩子并不像今天這麽多。
小童是個有點驕傲任性的女孩子。她聰明、活潑、漂亮。從小到大,順風順水,唯一的不順是來自家庭,因為父母重男輕女。她自小由外婆帶大,外婆雖然晚年身體不好,家境也不像年輕時那麽富足,但在小童媽數年如一日,一份完整月薪的財力允許的範圍內,外婆沒有虧待過小童,寵她如小公主。當別的孩子沒什麽零食可吃時,小童從小沒有缺過餅幹、面包、糖果、汽水。甚至于市面上出現不久的泡泡糖,外婆也經常買給小童。小童的衣服也總是比鄰居小孩的衣服漂亮。
外婆喜歡喝散裝的白酒,小童從能走穩路就經常拎着酒壺,去便利店給外婆買酒。所以,小童算起加減法,也是自小就頭腦清楚。
外婆讀過私塾,古文古詩有些根基,經常給小童講三國的故事,也會随口說幾句古詩。小童記得的第一首詩是外婆念給她的,“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十只花。”宋代邵康節的詩。外婆讀那些詩句時的畫面感在多年以後,依然留在小童心底。小童喜歡外婆。
小童說等她長大了也和外婆一起住,給外婆買很多好東西,可惜外婆早早離開,沒有等到那一天。這是小童永遠的痛。小童把外婆當成了媽媽,她愛外婆,而媽媽于她而言是個外人,直系血緣的外人。
外婆對自己隔一兩年才能偶然碰到的兩個孫女從來不待見,正眼都沒看過她們。外婆年輕時重男輕女,對兒子像親娘,對女兒像繼母,晚年時卻才明白是不喜歡的大女兒給她養的老。顧念到這點,她才在小童身上做了彌補。。外婆因為兒子不孝順沒有給她養老,娶了媳婦就搬去外面住了,一分錢撫養費也沒給過,還把家裏值錢的東西相辦法拿走賣掉,幾年也不會出現一次,見一次面,吵一次,老人傷透了心,她自然也不喜歡孫女和媳婦。
老太太每天晚上要喝點白酒,許是心情不好,年輕時老伴兒就去世了,扔下她一個人拉扯大五個孩子,或者說,是五個孩子受老天照應,雖然外婆不是慈母,沒有工作能力,脾氣還不好,但她逼着大的孩子帶着小的,再大一些讓大的孩子們出去工作賺錢養家。他們兄妹五人也頑強地活下來了。外婆的五個孩子挨過餓,受過苦,可總算是平安長大了。
難得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長大,小童從小對貧窮沒有什麽恐懼。對物質也沒有什麽匮乏感。她的家庭算是中産。不富有,但父親會經營,一家人生活得可以。在別的孩子糖都很少吃到的時候,小童是吃着巧克力長大的。小童家裏的老房子是俄式洋房,解放前俄羅斯人留下的老房子,冬暖夏涼,有高高的落地窗,漂亮的小花園。只是那個家,小童極少回去。那是弟弟和爸媽的家。
多年以後,舅舅家的表姐表妹提起小時候,還用無限眼饞的神态描述她們小時候什麽都吃不到,什麽漂亮衣服都沒有,小童是抱着餅幹盒子在吃,穿着她們沒有的漂亮連衣裙。小童完全沒有這個印象,可外人不這樣覺得。也許,确實是曾經傷害到別人而不自知。
小學四年級這一年,對小童來說,流年不利。先是自小相伴的外婆過世,她沒有見過外公、爺爺、奶奶,外婆讓她第一次嘗到了失去親人的滋味。接着媽媽又得了嚴重的頭痛病。醫生說是低顱壓綜合症。媽媽住進了醫院,脊椎穿刺,進行一個很複雜的治療。媽媽自幼營養不良,成年以後在吃的方面又過于節儉,體質非常弱。她住院後,家裏沒有人管,小童爸爸很懶,飯都懶得給孩子做。每天不是那樣喝酒打牌,不知道她們那段時間是怎樣熬過去的。。7
外婆年初四過世,她是年前剛剛康複從醫院回家過年。接到鄰居消息,小童失魂落魄穿着拖鞋,睬着冰雪,一個人坐了一個多小時公交車跑去外婆家,她到的時候,二姨守在床前,外婆已經閉上眼睛。床前有盞小小的油燈陪着外婆,那個時候,童媽在住院,不能下床走路。
好多天後,料理完外婆的後事,小童被接回到了父母身邊。她二十個月開始和外婆一起生活,家對她而言,應當是和外婆一起生活的那個家才是她真正意義上的家。在她和外婆一起生活的近十年中,她所有童年的記憶,她的父母是缺席的。她的弟弟晚她四年出生,那是她父母生了一個女兒失望幾年後,終于盼來的男孩子。那個家,當她重新回去時,發現她自己已經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外人。她和他們三口人沒有什麽共同的話題,因為弟弟成績不好,他不喜歡這個反襯他的姐姐。父母只欣賞姐姐一點,她成績好,不用他們操心。這一點弟弟比不了,也不想費力去比。他想着辦法捉弄她。她也不喜歡那個一無是處只會惹事生非的弟弟
。他們出生和成長的城市是一個北方的省會城市,工業老城,一切生活都是比較慢的節奏。那裏的一年有半年是漫長而寒冷的冬天,那裏的冬天是灰色的,與用來供暖氣的鍋爐相連的高高的煙囪,直入雲天,它們在冬天會一直冒着黑煙,空氣中飄浮着顆粒狀灰塵。去外面走一圈,臉上,衣服上,鞋上都是一層灰塵。有時候眼睛裏也會被吹進灰砂,流很多眼淚才能把眼睛裏的砂子弄幹淨。八十年代,每家每戶的生活大同小異。按部就班。小童不喜歡北方的冬天。雪很美,但是天空太灰暗。小童在冬天失去了最親近的外婆,讓她覺得冬天更加寒冷。
那是一個物質很貧乏的年代。每家的大人都是在各行各業上班,工作不一定很忙,但都是早出晚歸。拿一份微薄的薪水,上有老下有小。還有各種人情往來的開支。人們對金錢和物質有深深的匮乏感。小童的媽媽沒有讀過幾天書,她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是□□和偏激的。那個時候,雙職工的家庭裏,上了學的孩子們通常自備着鑰匙,不會有人接送上下學,中午自備午餐,在學校加熱,在學校吃飯。家裏有老人的孩子們,會中午回家吃飯。小童和弟弟放學回家也沒有飯吃,經常到處翻餅幹面包吃。正餐要等大人下班回家才有飯吃。小童從小學四年級下學期開始獨立。她知道她的親人,對她情感淡陌,誰都指望不上。。0777d5c17d4066b82ab86dff8a46af6f
那個年代像黑白照片,色調灰暗。沒有太多娛樂,沒有太多書可讀,小童有時會去街邊出租小人兒書(今天說的連環畫)的攤位前,一坐就是半天。她喜歡看書。那時電視還沒有很普及。因為沒有太多的娛樂,孩子們可以玩的東西都取之于自然。
搬去新的地方,有時候飯後,院子裏的孩子們會聚在一起玩。
小林是家裏的老三,他有一姐一哥。他不愛講話,腦子卻極靈活,他經常會出人意料地講出一些有趣的點子,逗得孩子們大笑。這個時候,小林會是笑得最大聲和最開心的那個孩子。小童有時候看着小林的樣子,想不明白,小林為什麽看上去那麽少年老成,水波不興地沉穩,也會有這樣調皮的一面。小林的老奶奶八十多歲,他們家的氣氛很融洽。父母話都不多,人也和氣。林媽個子接近一米八,她的臉上總是挂着微笑,她講話慢聲慢語,對誰都是一團和氣。小童從沒見過林的爸媽吵架。童很羨慕林。林的姐姐是老大,不愛讀書,已經工作,談了男朋友,化着濃妝,燙着波浪卷發,打扮得很時髦。兩兄弟經常取笑姐姐。姐姐也對兩個弟弟頗有微詞。但那一家子,是真的和睦。小童有時想,假如自己的爺爺奶奶活着,媽媽的脾氣,有可能讓一家人這樣和樂嗎?小童反感爸媽長久以來的吵架。原因都是爸爸不做家務,愛喝酒,愛打牌。
林的哥哥大林幾歲,戴着眼鏡,斯斯文文,在讀初中。那也是個成績很好、安靜的男孩子。林的爸媽都是工程師,有時小童看到小林的媽媽在餐桌上邊吃飯還邊看手邊的工程圖紙,覺得她很有學問。小童喜歡看到他們一家人在一起時的溫暖感覺,但她從未對林提起過。
小童有時候會去小林家玩一會兒。他們有時各自靜靜坐着,有一句無一句聊天,小林通常坐在書桌前,小童通常在他房間東晃西晃,翻翻書架上的書,如果有好的,就借去看看,或者看看四處好玩的小擺設,随意和林聊幾句,當童看林的時候,林有時會臉紅,更加說不出話。童看他的樣子,有時覺得他太悶,過一會兒就走了。
小童有一次無意中發現小林的書桌臺面的玻璃下壓着一張班級的合影,是小童轉學來之前的照片,上面自然沒有小童。可是,上面卻有一個人的照片是沒有頭的,被用筆戳爛了。小童一驚,看完照片,意識到那個人是軒。那個軒是班裏長得最帥的男孩子,白皙的臉孔上是立體得像是混血兒的五官。高挺的鼻梁,深深的明眸,濃密的睫毛,臉上有幾顆小小的雀斑,很多年以後,小童發現外國的小孩兒确實臉上經常會長雀斑,因為皮膚白,襯得雀斑更加明顯,但長在軒的臉上,沒有讓人覺得難看的感覺,只是讓人覺得他皮膚更白。第一眼見軒時,小童忍不住盯着他看了很久。怎麽會有長得這麽好看的男生?他的父母要長得多好看,才能讓他繼承這麽多優點?
軒就坐在小童的前排。他經常上課時有意無意回頭來看小童幾眼,表示對這新來的同學比較好奇。要麽看老師在黑板寫字時,他就轉過頭自言自語和童說幾句話,瞄着老師,在适當的時候他就轉過頭去看黑板。有時候,他沒掌握好節奏,也會被老師丢粉筆頭或是大聲罵。班裏做小動做的男生太多,老師有時也顧不上管他。
童對軒沒有不好的印象,可能是軒對童一直友好,從沒捉弄過童。所以他說他的,她看黑板,聽老師講課,一言不發。她聽課通常很認真,回家基本上看課外書,不會看學校的書。課堂上一般別人不能幹擾到她。軒看到童對他愛理不理,甚是沮喪。軒和班裏幾個高個子男生天天膩在一起,基本上不熱衷于聽課,可他成績也不差。小童不知道軒是如何得罪了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