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急中生智

不止淑妃在瞧, 屋子裏的妃妾都在往皇帝身後瞧。

這是不願帶出來。

皇後心中冷笑,妾只怕您今兒要藏不住人。

皇帝外間端罩一除,露出清爽爽一身醬色長綢袍,顯得人越發身形高大,背脊寬闊挺直, 面容冷厲。

衆嫔妃霎時紅了臉面,有心想多瞧幾眼又不敢多瞧。

衆人簇擁着皇帝往最上首入座, 內侍們悄聲繞過玫瑰椅立在後頭。

妃嫔們一一立住,眼神皆似軟劍,在飲茶的空隙間擡眼掃視乾清宮來人。

皆與傳言所述不符。

瞧瞧都不讓, 一個奴才,還真當嬌女藏屋裏不成。

曾是嬌女的妃嫔們吃味,心裏泛酸。

上首皇帝一撩下擺叉開腿坐下,玫瑰椅小巧精致, 似要安不下這高大的帝王。

皇後親奉茶,“聖上, 您用茶。”

“嗯。”皇帝接過,飲下一口。

“皇後坐罷,讓奴才伺候便是。”他淡聲道。

“是,妾謝聖上體恤。”皇後溫言低語, 嘴角微微提笑,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端莊得正正好。

帝後二人皆安坐後,嫔妃們才理理衣擺入座。

兩位紫禁城的主人低語閑談後宮雜事, 幾位高階妃嫔小意陪襯,下首坐着的嫔妾坐得端端正正,乖巧靜聽,不敢搭話。

只是時不時便要擡臂撫一撫一絲不茍的發,露出凝脂似的腕子上挂着的那些閃耀的珠寶,小心思曬得明晃晃。

有什麽可羞的,你瞧不起我手段拙劣,怎的不看看自個兒腕子上戴着的金镯子又鑲了多少顆紅寶石紫水晶呢。

土包子,只知要奪人眼,一不小心紅配綠,笑掉人大牙。

這個擡一擡,那個拿帕子撫一撫。

面上含羞帶怯,內裏白眼都不知翻了幾回。

只寧嫔不動如山,守着一碟子酸橘,也不叫宮女伺候,纖纖細手親自緩緩剝去橙黃果皮,露出裏頭飽滿一顆果肉,在一屋子寶石中質樸地出奇。

剝個果子都這般撩人,狐媚子,倒是裝得好,出塵不染似的。

冤家對頭嗤笑。

呵,小把戲,懂什麽叫知己知彼麽。寧嫔不屑,她可是事先探過消息。

皇帝眼往那處掃,又是個喜酸的,瞧着牙疼。

不過人倒是安分,守着碟子吃食就誰也不搭理,同那奴才有些相像。

他目光多留了兩瞬,淑妃的餘光也順着走,就知是這個賤婢,她心中實在惱怒。

呸!下作。

其實也未出格,吃個橘子罷,又不是當衆脫衣裳,不知怎的就下作了。

皇帝默默瞧上一圈,垂眸。

太閃,晃得眼疼。

“聖上,今兒淑妃妹妹特請了逢春園裏的臺柱子入宮熱鬧。這會子已準備妥當,聖上可要瞧瞧?”

皇帝可有可無地應一聲。

他不喜京戲,可屋子裏裝着這麽多女人,瞧戲總比瞧他要好。

皇後笑,向淑妃遞眼色。

淑妃吩咐下去。

戲臺子是早就搭好的,最底端安着幾根可滾動的光滑圓木柱子,上頭命令一下,下頭的奴才便立時将戲臺自偏殿移到正廳,先擺與圓柱子咬合的凹槽木臺,再合力将戲臺安上去坐好。

皇後捧着紅綢布做面的戲單子問:“聖上您聽哪出?”

皇帝沒什麽想聽的,低下頭,撣撣下擺,給了個臉面與淑妃。

他平聲道:“今日淑妃之喜,便由她來點罷。”

“是,聖上真真是聖恩厚重。”皇後未多說,臉上的笑不變分毫。

她将戲單子遞給孫嬷嬷(皇後的奶嬷嬷)。

孫嬷嬷接了,面上笑得喜慶捧着往下走幾步,遞到淑妃跟前。

淑妃老早就起身福禮謝恩,臉上喜不自禁,兩團緋紅,嬌妍似盛開芙蓉:“妾謝聖上擡愛。”

接了戲單子,裝模做樣的翻翻,點了出貴妃醉酒。

還要遮掩,“妾聞逢春園閉月最擅唱這出,扮相也是絕妙。”

切!老套,您說什麽便是什麽羅,左右您是今兒主角。

還沒成貴妃呢,就點出醉酒,不害臊。

這真當自個兒貌美賽楊玉環,落雁羞花麽,可笑。

臺上唱什麽不打緊,臺下您要如何唱好今日這出才是重頭。

衆人暗地裏嗤之以鼻,也不知是嫉妒還是真瞧不起這做派。

逢春園花旦粉墨登場,在明黃布簾半遮的戲臺上托着柔媚的調兒唱醉生夢死。

紅藍珠翠發冠正中鑲嵌一顆如嬰兒拳頭般大小的東海明珠,流光溢彩,奪人眼球。

“這顆明珠倒是做得真。”

“正是呢,瞧着逢春園費了心思在上頭。”

戲子頭上這樣大的東珠自然是假的,衆人皆知乾清宮裏倒是有一顆真的。

皇帝暗中嗤笑,托着手中兩顆玉核桃緩緩轉動,閑閑看一場好戲。

這戲子身段也不錯,雖是男子卻腰肢纖細,腰帶束得緊,幾層戲服罩下來都擋不住勾人曲線。

皇帝目光悠悠,一寸寸打量。

比魏七還細上幾分,目光下移。

後頭藏在下擺裏,倒是瞧不出來好與不好。

不知哪個更妙。

不愛聽戲,只好瞧人。

瞧得衆嫔妃惴惴不安。

倒是大意羅!聖上如今!

背地裏手帕都要扯爛,生怕今日過後宮裏還要再多個戲子出來争寵愛。

敬妃瞧瞧皇帝,又瞧瞧皇後。

後者對她笑,笑裏藏幾分深沉意味。

“妾倒是聽聞當年楊貴妃發冠上的這顆珠子大有來頭。”

“哦?什麽來頭,姐姐快說說。”分明知曉,卻仍故作好奇,要開口來問。

敬妃掩嘴笑,餘光暼上頭,帝後二人無甚反應。

她接着道:“皆是些市井戲言,妾從前待字閨中時胡亂聽來的,當不得真。”

“呀,姐姐說說罷,今兒好日子,聖上不會怪罪,姐妹們聽個樂兒罷了。”幾位美人盈盈望向皇帝。

後者将目光轉過,淡淡地應一聲兒,複又去賞戲臺美人。

皇帝心知肚明,怎會不讓她們演完。

“既如此,妾便信口胡言羅,姐妹們見笑。”

皇後也瞧了過來。

“傳言百年前,天上的星誅龍王觸犯了天條,玉皇大帝震怒,将其貶入東海,令他待在海底三百年鎮守東海海底一水妖。誰知日子久了,龍王卻與那水妖生出了情意,還将自個兒身上最為寶貴的一枚龍鱗化為東珠,贈予水妖。”

“呀!真真是個癡情神仙。”衆人掩口嘆。

“只可惜。”敬妃故作玄虛。

“可惜什麽?”

“可惜原來那水妖一直在欺哄龍王,東珠一到手,龍王法力削弱,她便逃了出去,化為人形,匿于人間。”

“真可惡。”

“是呢,可嘆龍王癡心一片。”

“姐姐,後來呢,東珠怎會易至貴妃手裏。”

“後來,此事流傳開,東珠幾經輾轉,不知怎的叫一個富商買下了,他見此物非凡,便獻于朝中一大臣,大臣又将其獻于玄宗,玄宗愛貴妃,稀世珍寶盡賞予美人。貴妃得了明珠,當夜便夢見了水妖與龍王在東海裏的種種情-事。”

“呀!可真是一樁奇聞。”

“确是稀奇。”

“翌日貴妃将此夢當個笑話道與玄宗,玄宗嘆,言此事定不是夢,此珠甚妙,恰示他對貴妃的癡心。”

衆人聽後唏噓,一時沉默,偷偷暼上首帝王。

皇帝杵着腦袋歪在扶手上,将玉核桃擱在朱漆幾面上,修長的手指把玩腰間龍紋玉佩。

敬妃又道:“今兒乃淑妃姐姐生辰,妾聽聞聖上乾清宮內也收有一東海來的明珠,不若。。。”

要見便見罷,又不是生得不好上不得臺面,一味藏着還以為朕多在意他。

“安喜。”皇帝早有預料。

“奴才在。”

“派人回乾清宮取那顆東海明珠來。”

“嗻。”

“妾謝聖上大恩。”淑妃盈盈下拜,“只是怎好再勞乾清宮的公公們跑一趟,豈不怠慢了聖上,便由妾打發人去罷。”

皇帝不置可否。

安喜也終于知曉臺下這幾位主子唱的是哪出戲了。

延禧宮總管太監親派人去乾清宮傳話,小太監腳程奇快,一盞茶的功夫便到了乾清宮。

魏七這會子正在外殿掌事,管着幾個外殿奴才為明兒除夕做最後的一點子安置。

下頭人來報,道延禧宮來人,請開庫取東海明珠。

魏七心中覺着奇怪,他從前還是內院奴才時,曾管過儲物之事,記得乾清宮裏的東海明珠只有一顆,其餘的皆在內務府裏存着。

然乾清宮裏的這顆最為珍貴,乃八年前聖上于太子大典之時得來,存在西庫東側的大箱子裏頭,八年間随聖上由東宮搬至乾清宮,從未賞過人。怎的今兒竟要賜予淑妃主子。

他雖覺着稀奇,倒也仍是召了現今管儲物的內侍去開庫,将東西取來。

禦前貼身的內侍皆随聖上去了延禧宮,現下乾清宮裏只他品階最高,他不主事還能由誰來主。

吩咐已下,那頭自有人得令辦差。

魏七立在偌大的外殿正廳內,手持暗紫拂塵杆緩緩轉動,眼珠子盯着上頭繁複的紋路與一顆紅寶石,微皺眉頭沉思。

一會子後,拂塵停。

不對。

東珠這等名貴之物要出庫賞人為何安爺不派人來取,反倒是延禧宮來人?

他再細思,總覺着不合規矩,心裏不安。

若乾清宮人未來,總不能叫延禧宮的那個小太監直捧了東西回去,總得有個管事的一同送去才妥當。

魏七心下突一咯噔,舉頭環顧四周。

不正正是落到自個兒頭上!

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竟在他這個榻上人!

躲了這麽久,今日終是避無可避。

魏七心緒難寧,安爺都未能攔下,這境況實不妙,自個兒該怎麽辦。

他足下踩暗黑大理石地磚輕點,十來下後突疾步往侍院那頭走,徑直回了自兒屋內,幾步行至最裏頭的紫檀木八寶閣前,砰得打開東側的雕花小格,取出一狹長木盒。

深吸口氣,緩緩扣開銅鎖。

前些日子聖上落下的白玉翡翠珠串靜靜地躺在裏頭,柔光四溢。

魏七閉眼,心一橫,将東西取出來挂自個兒脖子上。

起身離去,朝呆立在榻前的小千子二人扔下輕飄飄一句,

“ 随我來。”

“ 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