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鬥轉星移江山易
五月,肅州失守,軍民盡屠。
六月,甘州城破,阿綽陣亡。
七月,蒙古進兵西涼府,不戰而降,河羅等縣不守。
蒙古一路進軍,深入夏國腹地,城邑盡潰。李德旺在朝堂上與衆臣一起聽着戰報,表面上他只是眉頭緊鎖,稍稍憂慮,但在他內心已經驚懼憂慮至極,被不知所措的無力感深深包圍。他深知他不是一個足以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力挽狂瀾的人,擔心國家在他手中失掉,故而整日整夜憂懼不安。
隐隐感覺心口又陣陣發痛,這本是陳年舊疾,時有發作,并未當回事。但在聽奏報的過程中,疼痛竟然不似平常那樣慢慢好轉反而愈演愈烈,到最後,他已難以掩飾地冷汗直冒,渾身顫抖。
有臣下注意到,連忙說:“陛下可是龍體欠安?是否需要傳太醫來看?”
李德旺艱難地擺了擺手:“朕稍稍休息便可。”話畢起身欲到後殿。誰知一起身眼前金星直冒,世界仿佛突然之間烏黑一片。他又跌坐回龍椅上,死死抓着胸口,表情扭曲,痛苦萬分。痛至極點,身體裏仿佛有一根弦斷開,他失去知覺,倒在桌案上。
群臣大驚,手忙腳亂地上前扶持,傳喚太醫。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皇帝病倒更是雪上加霜。但是沒有人想到,這件事會比預想中更棘手。
李德旺無力地躺在床榻之上,藥石針灸都已回天乏術,此時的他面色蒼白、目光渙散、連一句完整的話語都已說不出來。
皇後梁氏陪在他身邊,握着他的手,沒有預想到他會猝然病倒,掩飾着內心的哀痛,只希望能陪伴他走過最後的時光。
李德旺偏頭看向她,無神的目光中有一絲的歉意。嘴唇動了動,好似對她說着話。梁氏俯身屏息靜聽,聽見他斷斷續續地說:“你一直……在我的……紅塵裏,可惜……我們隔得……太遠了。”聽完最後一個字,梁氏的淚水奪眶而出,無論是從前做北平王妃時,還是後來做皇後時,都早已習慣了他們之間的若即若離。她和李德旺,從一開始便隔了滄海,一片到最後也沒有越過的滄海。到最後的時刻,他才同她說了一句心裏話,但她卻再也不會有半點的喜悅了。
“陛下,”有大臣輕輕問道:“陛下,您百年之後,這江山該托付與誰?”
靜默了片刻,人們屏息靜聽李德旺的答案,李德旺大睜着雙眼,左手伸向半空,仿佛想做什麽手勢。喉嚨中發出“嗚,嗚”的聲音,就在人們以為能聽到一個名字的時候,他的左手驟然垂下,被梁氏握着的右手無力地張開,帶着一絲憾意,他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李德旺走過四十六年的歲月,死在乾定三年的秋天,廟號獻宗。
伽若寺中,靜玄手撚佛珠閉目默誦經文,青煙缭繞,屋中除了低低的梵音之外,沒有其他的聲音。忽然,串聯佛珠的絲繩斷開,烏黑發亮的菩提子四散濺落,“劈裏啪啦”地掉落在青磚地上,各自彈跳了幾下歸于沉寂。靜玄睜開眼睛,望着滿地的菩提子,心中一沉。
一記沉悶的鐘聲從承天寺方向傳來,一聲一聲,重重敲擊在人們心上,聞者皆是眉頭一凜。鐘聲掠過原野,伴着嗚咽的風聲,異常蒼涼。鐘聲餘音不絕,拖着長長的尾音,化為了深深的嘆息,直到最終歸于沉寂。
Advertisement
四十二響,王者之喪。
靜玄望向旁邊的佛像,佛像永遠以慈悲的神情撫慰衆生,給予衆生以希望。他還是走了,先走了一步,那段陳年的舊事,也随着他的離去而永遠塵封。
乾元殿內,太後往利氏端坐于上,神情蕭索。短短幾月之內,先喪夫,再喪子,悲痛不言自明,但是她不能再倒下,李德旺沒有留下遺诏,她必須強打起精神議定儲君,這是當務之急。
對于帝位人選,各人争議不斷,乾元殿內,吵嚷不堪。
“臣請迎回先太子德任。”
“德任早已失去即位權,此時迎回豈不是藐視神宗皇帝嗎?”
“如今大敵當前,應遴選賢能率軍民抵禦外侮。”
“如此,幾位叔伯王爺堪當重任。”
“立帝乃當務之急,遠離中興府之人不應考慮。”……
你一言我一語,各不相讓,無法統一意見。往利氏心知肚明,朝中暗流湧動,各自都打着自己的算盤,以期選出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人為帝。德旺無子,德任一脈失去繼位權。餘下宗室,對皇位唯恐避之不及者有之,志在必得者亦有之,若久懸不決,外敵未禦,內亂先生,才真是天亡大夏。
她相信德旺在最後想說的也一定是李德任的名字,但是他沒有來得及說出口。而她是沒有辦法選定德任的,畢竟這是一條阻礙重重且并非沒有弊端的路,她不能用整個大夏去冒險。
正在僵持之際,一直沉默不語的西壁赫山開口,聲如洪鐘:“諸位,難道忘了,嵬名家還有一個人嗎?”
一語出,衆皆愕然,片刻之後,有人悟道:“南平王晛。”南平王李晛為神宗孫、獻宗侄,為人謙和賢德,身份上無可指摘而且能平衡各方勢力。衆人仿佛看到了一絲光亮,紛紛稱是,附議贊成。
太後往利氏見大勢所歸,雖心中悵然,也不得不承認這是現今唯一的辦法。“如此,便這般罷,着人去請南平王。”
羲和甫入宮,得知李德旺死訊,心中不勝涼意。進入乾元殿,随着內侍通禀:“南平王到!”只見分列兩側的群臣齊齊把目光投向他。他目不斜視直走到太後近前,行禮道:“參加阿婆。”
往利氏盯着他看了半晌,語重心長地開口:“羲和,大行皇帝突然駕崩,未留遺诏,衆卿議定,擁你為大夏新主。”
仿若平地起驚雷,羲和猛擡頭望向往利氏,她容顏蒼老,目光中滿是疼惜與希冀。
“孫兒才疏學淺,怕是難當大任。”羲和連忙表态。
“殿下,莫再推辭,如今多事之秋,請您盡早登基,帶領軍民禦敵。”西壁赫山鄭重地說。衆人聞言,紛紛應和。“恭請南平王繼位為帝!”“恭請南平王繼位為帝!”
請求聲回蕩在偌大的乾元殿內,羲和感覺自己被海浪裹挾前行,沒有方向,無法可易。也許,這就是他逃不開的命運,想起多年前的那個夢,武烈皇帝元昊對他說過的話,也許一切早已注定。
他木然揚手一抱拳:“李晛定當盡己所能,撫國安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衆臣紛紛跪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洪厚的山呼聲在宮殿內外久久回響,從這一刻起,他的人生翻開新的一頁,無論結果如何,他都必須義無反顧去承受。這個轉折太過始料未及,他也要随着這個轉折,踏上更加一無所知的未來。
他緩緩走出乾元殿,殿外分兩列正立的質子軍在他經過時全部單膝跪地,低頭行禮。他心中悵惘,他已經登上了一個曾經難以企及的位置,必定要承受曾經沒有體會過的重重困難。
“陛下,”反應過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是在喚他,他回過頭,看見高良惠走到近前,躬身一揖。
“丞相快請起。”把高良惠扶起,他輕輕地說:“丞相,我從未想到,命運是如此弄人。”
“陛下未曾争過什麽,唯其不争,則天下莫能與之争。”
羲和聞言輕輕嘆了一口氣,聽高良惠話鋒一轉:“陛下是個聰明人,識得大體,旁的事老臣無需多言,只一件事,中宮之位可有決斷?”
羲和一愣,仿佛想脫口而出有一個答案,但話到嘴邊,他沉默了。
“陛下,老臣并不是想提醒陛下做什麽,而恰恰是想提醒陛下三思而行,如果你真的愛她、或是愛過她的話。”
羲和思量片刻:“多謝義父提醒,我有分寸。”
作者有話要說: 我們羲和終于當皇帝了~~開啓一個新的篇章~不過這也意味着離結局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