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天蒼蒼兮臨下土
幾月以來,羲和常常派出幾路步跋子襲擊蒙軍營寨,步跋子輕足善走,上下山坡,出入溪澗,最能逾高超遠,令蒙軍防不勝防。但蒙軍依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只是把中興府圍得如銅牆鐵壁,近乎連一只飛鳥都不放過,慢慢消耗城中最後的力量。
是日,都羅明光親自出馬,率十幾名步跋子悄悄接近蒙軍營帳,在營地附近撒下無數瓷蒺藜,後退到一處石堆之後,此時一名步跋子說:“将軍你看!”順着他手指的方向,都羅明光看到一個騎着高頭骊馬的人,身高體壯,器宇軒昂。
步跋子似有猶豫,不敢肯定地說:“那個人,莫不成是……”
“就是他,成吉思汗。”都羅明光斬釘截鐵地說。
一瞬間,沒有人再說話,都把視線定在那人身上。都羅明光眼中有種情感一閃而過。看到那人正往另一個方向走去,都羅明光下定了決心,取出弓箭,拉弓搭箭,對準那個人。
人們屏息凝神,見都羅明光眯着眼睛,弓弦拉到極滿處,倏然放手。箭帶着風聲呼嘯而去,不巧的是,正有一個蒙古騎兵随在成吉思汗身後,那箭先是不偏不倚正中了他,力道卻并未消散,穿過騎兵的身體射中了成吉思汗。只見成吉思汗摔落馬背,一群蒙古騎兵馬上護在他周圍,都羅明光無法獲知那人的生死,但看看身後的弟兄,他知道此地不可久留。
“快回城!”一聲令下,步跋子以最快的速度後撤回城,有騎兵追來,還未近身,馬就踩踏到地上散落鋪陳的瓷蒺藜,立時人仰馬翻,場面一片混亂。幾人趁這個機會馬上閃身進城,關閉了城門。
幾天過去了,蒙軍并未有異動。“看來他沒死。”都羅明光恨恨地說。
“就算他死了,這場仗也不會結束。這一次,定是要有個結果的。”羲和說。都羅明光黯然不語。
“糧草物資還剩多少?”羲和問。
都羅明光低下頭:“府庫已幾近告罄。”聲漸不聞。
“支持不了多久了。”羲和嘆了口氣。
羲和走出殿來,遠望天空呈現一片鐵青之色,藹藹重雲直壓到大殿鸱吻之上,教人喘不過氣。他忽然想到長春真人丘處機的詩句“我之帝所臨河上,欲罷幹戈致太平。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民苦。”幹戈未平,生靈塗炭,什麽時候才能四海止戈,九州翕定?
就在這時,遠處仿佛從地下發出轟隆隆的響聲,響聲越來越大,如奔車、如疾雷,如數十萬兵馬飒沓而至。頃刻之間,只見塵沙飛揚,黑霧彌漫,天昏地暗,太陽已被煙塵遮蔽。大地劇烈地晃動,動物受驚胡亂逃竄,人也被震得搖搖晃晃,站立不穩,東倒西歪,如置身于波濤洶湧海面上一只危舟。地面出現大裂縫,裂縫中有黃黑色的水湧出,随處可聞人們驚懼的呼喊、哀泣,宛若人間煉獄一般。
羲和站立不穩,跌倒在地,一絲絕望扼住他的咽喉,無法呼吸,無法思考。
漸漸地,震動平息,一切歸于沉寂,煙塵漸漸散開,那慘烈的景象令所有人難以忘卻。土砺成丘,宮室毀損,樹木倒下,宮牆坍塌,屍骨無數。號哭呻吟,耳不忍聞,目不忍睹。
有侍衛來攙扶羲和,羲和甩開他的手,厲聲說:“朕沒事!快去幫忙救人,快去看看城中百姓如何了!”
乾元殿尚且完好,其餘宮室多有損毀。很快,中興府大地動的情況不斷地傳遞進來——城垣坍毀無數,自宮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百姓扶傷出撫循,茫然不得街巷故道,但見土礫成丘,屍骸枕籍……
一件一件,聽得羲和心如泣血,他悲切望天,難道騰格裏已經不再庇佑大夏了?本就勉力維持,此次百年難遇的大地動更是雪上加霜。
羲和馬上騎馬出宮巡視,但見一片狼藉,房倒屋塌、斷壁殘垣、地裂無數,污水的酸臭之氣彌漫。屍骸遍地,百姓滿身血污,有的相互扶持,目光空茫而絕望;有的伏屍痛苦哀嚎,場面異常慘烈。
羲和看到一個衣衫破敗的小男孩,只有五歲左右,站在一座廢墟前方,手足無措,放聲大哭。他跳下馬,把孩子摟在懷裏,孩子見到他,止住了哭聲,不住抽泣。
他擦了擦孩子的小臉問:“你家在哪?”
孩子茫然看了看前方的廢墟,羲和心痛不已,又問:“爹娘呢?”
孩子擡手指了指倒塌的房屋,咧嘴又要哭:“爹娘不見了……”羲和使了個眼色,侍衛上前查看,搬開瓦礫斷木找了一會兒,不多時輕聲回禀:“都死了。”
羲和無言以對,只是摟緊了孩子,看着滿目無助的人們,心內凄涼。終是到了最後了,再也無法維持下去,再撐下去所有人都沒有活路。這些百姓,他們都是無辜的,他們的父母、妻兒、鄰裏、朋友都因為戰争,因為天災人禍受了太多的苦難。這個孩子也好,承曜、沅芷也好,他希望所有孩子都擁有美好而平安的生活,能夠健康無憂地長大,他希望所有百姓都安居樂業,所有家庭都完滿團圓。
他已經失去了太多,他現在唯一不想失去的,便是百姓。現在,該是重新審視,重新選擇的時候了。
作者有話要說: 羲和會作何選擇??
諸位看官,本文進展到這裏,離大結局已經不遠了,你心目中的結局是什麽樣呢?什麽樣呢?麽樣呢?樣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