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宗室
鳳陽是大明先祖長眠的地方, 也是太皇帝龍興之地。太皇帝出身農家,排行第四,窮得吃不上飯就在鳳陽本地出家做了和尚, 後來闖下這一片家業, 總有些驕傲, 因而在鳳陽修建了華麗的宮殿群。宮殿群修建了快二十年, 崇垣深渠門樓敵臺,雕梁畫棟規制華麗, 洪武年間皇子宗室常在鳳陽歷練、演習,倒頗有些熱鬧,甚至一度皇上起過要将鳳陽當做陪都的念頭,只是後來漸漸不了了之,即便如此, 那裏還是有着巨大的建築群。
離中都五公裏的位置,則是大明的祖先陵墓群, 開國皇帝的父母兄長、爺爺奶奶就葬在此處,也就是傳說中的龍脈所在。
鳳陽城如今被鳳陽府管轄,張巡撫是典型的無過即是有功的官員,根本不重視城防, 想想也能了解, 誰會想到大明的祖地會出問題?重兵把守,層層護衛,又深在大明腹地,除非大明亡了才會有人想到要攻打大明皇帝的老家。因而在他的治理下, 原本護衛鳳陽的軍隊也都懶懶散散, 不成氣候。
如今是冬月,河裏的流水都凍得硬邦邦, 鳳陽的中都宮闕上面的雕梁畫棟都泛着寒光,夜色剛剛離開鳳陽,清晨的時候陽光卻沒有像往常一樣撒遍大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層厚厚的白色霧氣。守城的士卒哈了一口氣,起身看了看倒沒有奇怪,鳳陽城裏時常在冬月起霧,倒不是什麽稀罕事情。他縮了縮身子,又回到床上打算睡個回籠覺。橫豎這麽大霧,那幾個長官昨夜裏喝酒玩樂,天亮時才回來睡着,因此上午應該無人會檢查值守情況,他也可以借機偷偷懶。
李自成和張獻忠帶着兵闖入的就是這樣的鳳陽。他們從陝西逃竄到河南,居然沒遇到什麽阻礙,那些當地官員都是以趕為主,而根本不剿滅,他們這一路向東非但沒有損失兵卒,反而又聚集了大量的饑民,如今主力也有四萬人,到了鳳陽早就在鳳陽城外的山間埋伏了下來,正好今天天降大霧,張獻忠一合計,便決定今日進攻。
進攻比他們想象中的要簡單,打頭的隊伍大搖大擺就進了鳳陽城,張獻忠計上心來,命令先遣部隊在鳳陽城內四處放火,趁着大霧,将城中的大都督府、禦史臺、圜丘、方丘、日、月、社稷、山川壇等一把全燒起來,又派人在城內大喊:“叛軍打進來了!”,同時城外的大部隊金戈鐵馬踏步進攻,猶在霧中沉睡的明軍倉皇起身,由着鎮守鳳陽的明将朱國相領兵迎戰。
但由于兩支隊伍戰鬥力懸殊太大,起義軍本是農民,但由于這半年裏四處跟人打仗,已經漸漸在不停的戰鬥中經受了洗禮,迅速成長起來,很快明軍便戰敗,輸得一塌塗地。
四千多名大明士兵被俘獲。
守将朱國相情知自己守城不利,看着大勢已去,撥刀自殺。
張獻忠命人在鳳陽燃起了大火,中都的日、月、社稷、山川壇盡數在火光中化為灰燼。他又命人燒毀皇陵、龍興寺。
火勢蔓延到整個中都,禁垣東側用來禁锢宗室子弟中罪臣的鳳陽高牆也被殃及,高牆軍守衛或死或逃,誰還記得宮闕五牆內的罪臣?不久火勢蔓延起來,只聽得一聲聲慘叫傳出。
中都的崇垣深渠、門樓敵臺都陷入了熊熊大火,曾經的享殿丹陛、琉璃彩繪轉眼化作青煙,
黑煙在城中沖起,直沖雲霄,棂星門、禦橋、皇城金門、磚城南明樓、太廟、欽天監、觀星臺、歷代帝王廟,皆毀。鼓樓、鐘樓只餘殘垣斷壁。皇陵被盜挖,陵道內石像或被砸碎,或被掀翻,一片狼藉。
張獻忠樹立起旗幟自稱“古元真龍皇帝”,他縱容着手下去鳳陽城內燒殺劫掠,自己面對着沖天火光撫掌大笑:“朱元璋能成事,我便也能成事!”
皇陵內最著名的那道石碑也被煙熏得焦黑,那是洪武十一年由開國皇帝撰寫的,
“……親征荊楚,将平湖湘,三苗盡服,廣海入疆。命大将軍,東平乎吳越,齊魯耀乎旌幢,西有乎伊洛崤函,地險河湟,入胡都而市不易,肆虎臣露鋒刃而燦若星鋩。……
……勒石銘於皇堂,世世承運而務德,必彷佛於殷商。……”
“世世承運”四個字定定刻在石板上,仿佛一雙眼睛,圓睜着看這大明。
消息很快傳到了京師。
大臣們說什麽的都有,這本來也在朱煙寒的意料之內,沒想到一群宗室居然沖到太廟去哭先祖了。
太廟是第二代皇帝建立起來祭祀祖先的地方,中都鳳陽有一座,南京有一座,開國皇帝的兒子遷都北京後在北京又建了一座。太廟占地極廣,三層高牆聳立,黃琉璃瓦庑殿頂,內中古柏森森,殿中東殿供着歷代有功朱姓王族的牌位,西殿則放着異心有功之臣的神位。平日裏朱姓宗室祭祀都在自己家,倒沒想到今日裏宗室倒去太廟哭了。
朱煙寒能說什麽?太廟供着的祖先也是宗室的祖先,誰能将奈何,便是皇帝也攔不住人家哭自己的祖先。擺駕罷,去看看同姓兄弟們。
太廟的庭院皆以白色大理石建造,宗室們跪成一片,看見皇上來了,卻也恭敬的行禮,朱煙寒忙揮手免禮,裏面有些人按輩分是自己的叔叔、伯伯,甚至還有爺爺輩的,怎麽好叫他們行禮,再者,朱煙寒也想看看諸位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果然立刻就有人從隊伍裏站出來:“皇上,臣等懇請速速出兵鎮壓起義軍,以告慰祖先在天之靈。不然祖宗在地下不得安寧。”
朱煙寒沉吟不語。
宗室們也不是吃素的,幾個人一交換眼神,“嘩啦”一聲,太廟的漢白玉須彌座式臺基底下跪倒了一片宗室,或是磕頭,或是痛哭流涕。
朱煙寒嘆口氣,他指着太廟問:“今日在太廟前行家禮,諸位便都是朕的叔伯兄弟,朕且問諸位叔伯兄弟,你們看到了什麽?”
宗室們順着他的手指看過去,屋梁、屋頂,毫無看頭,于是茫然的搖搖頭。
朱煙寒看着重檐庑殿,沉重說道:“這太廟,內部大梁是千年一遇的沉香木,至今猶自散發着幽幽香氣,那大殿立面,皆是名貴的金絲楠木,每一柱楠木都是耗費了巨大民力從南邊運過來。”,他指着大殿外立面,“那大殿外部貼着的圖案,全是赤金融成。”他目光移至院落中姿态古樸的古柏“那古柏,自太皇帝的兒子那一輩種起,如今也一百多年了。”
宗室們摸不着頭腦,面面相觑。
朱煙寒接着說:“祖先們建立下這一片基業實為不易,諸位叔伯兄弟既然在這裏痛哭,可見恨透了火燒鳳陽的那群匪徒,我且問諸位,有沒有想報仇的心?”
宗室們齊聲點頭:“想!”
朱煙寒嘆曰:“朕豈是不願意出兵?朕是沒錢出兵。朕昨夜裏清點宗實錄,發現我大明宗室人口已有二十萬!”
“二十萬啊!一人吐口唾沫,可淹死叛軍,一人揚一揪土,可活埋賊人。即使這些人不上陣,每歲也要祿米一千萬石!萬歷年間,東倭之役花用七百萬石祿米,播州之役費三百餘萬石祿米!若以這些祿米供養一支隊伍,便可将如烏合之衆一般的叛軍打得落花流水!”
宗室們靜默了,有的聰明聽出了語意,不安的後退。有的勇莽的忙站出隊列反駁:“皇上可是要行永樂年間事?”
這說的是朱允炆上位後大肆削藩,結果引起朱棣反抗,朱棣起兵造反逼死侄子自己坐上皇位後又轉而削藩的故事。
朱煙寒搖搖頭:“諸位叔伯兄弟,我朝歷來不許藩王留兵,不許在外為王的藩王進京觐見,不許宗室子弟出仕,也不讓宗室與勳貴聯姻,更不許宗室子弟從軍從商,大好年華,只能靠朝廷發的祿米為生,大家心中可有不甘?”
這話問得好,立馬有幾個年輕氣盛的子弟大聲呼喊:“不甘!”,立刻就有他們家長的長輩膝行至朱煙寒身邊不斷磕頭求皇帝繞過。
朱煙寒擺擺手示意他們安心:“我手裏有一份四川的奏報,道是宗天潢派衍,腴田膏土,盡是王莊,貧民或為彼佃戶,以償租傭。可是這能怪大家嗎?出生便受到諸多限制,宗室子弟無事可幹,便只能守着田地等朝廷發那一擔祿米。試問大家,如此混吃等死,待金人或匪徒攻破京城,天下改朝換代,諸位當如何?”
适才還哭哭啼啼心中不服的宗室們立馬安靜了下來,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是呀,大明并不是千秋萬代的,前些日子金人的鐵騎還在德勝門附近徘徊,若不是皇上的新軍打敗了他們,只怕如今紫禁城都失守了,再說鳳陽,便是他們曾經誰會想到賊人會攻破中都?
這般一思索,後背便一陣陣寒涼。忠義的自然是自殺殉葬,可是任誰的腦子都能想到宗室們不會都自殺,到時候頂着朱姓子孫的名號,要麽被新王朝趕盡殺絕,要麽被流放邊緣地帶,可是他們沒有一技之長,如何謀生?
作者有話要說:
朱煙寒:祖墳真的被挖了……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牛虻、煩君最相警 4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