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南繡北針

“唰、唰——”

搗爛的皂莢兒在木盆裏暈開泡沫,一襲松青團雲竹布箭衣浸了水便發硬,偏他身量修偉肩寬腿長,乍一洗起來真是好生吃力。秀荷捶着擀衣棒,許是因着太用勁,那鬓間的兩縷碎發垂落下來,将細密的眼睫兒遮掩。

“嘻。”四歲的穎兒便以為秀荷看不見,忽而趁她不注意溜進了身後的小房裏。

自從三叔娶了小嬸嬸後,娘就不肯讓他過來,正是孩童愛思想的年紀,越不讓他過來,便越發覺得這邊藏着秘密。看那磚牆邊的紅床好好的,沒缺胳膊沒缺腿,被褥也疊得整整齊齊,不由很惆悵:“三叔一走就不鋸床了。”

撅起小短裳,趴下去看看床底下有沒有藏着大鋸子。

悉悉索索——

秀荷才拭着臉上的水珠,聽見動靜回頭看,看到一個留着月牙兒的圓腦袋,便笑道:“瞧,大清早在找什麽呀,一會兒嬸嬸幫穎兒找。”

穎兒探頭出來,蹲在秀荷的身邊:“看床還在不在。三叔每天半夜都鋸床,小嬸子疼得嗯嗯叫。”

鋸床……

吱嘎吱嘎——好似那夜半纏命的聲兒又在耳畔回蕩,秀荷揉衣的動作微微一滞,臉兒頓地羞紅。

壓低了嗓音柔聲問道:“那樣小的動靜,連穎兒都聽得到吶?”

“嗯。我白天睡得多,晚上耳朵就很靈。”穎兒以為自己是貓頭鷹,很自豪的說。

自回門後已然收斂了,卻連這樣小的孩子依然還曉得……想到婆婆每日清晨在自己碗裏埋的蛋、還有嫂嫂們善意而潋滟的笑容,秀荷一瞬拘得不行。讨厭起庚武來。每一回一開始都是小心翼翼的進來出去,忽而抽顫起來,怎樣推他打他都束不住他的武烈。

曉得他疼她不夠,然而大少爺和二少爺二十出頭就去了,嫂嫂們都還那樣年輕,這讓她怎麽擡頭?以後都不給他鬧了。

秀荷刮了下穎兒的鼻子:“你三叔他就是匹野狼,以後我們都不許他再鋸床了可好?”

穎兒重重地點了下頭:“好,穎兒喜歡小嬸嬸,不叫小嬸嬸疼。”

Advertisement

二嫂福惠梳妝完畢,随大嫂雲英從廂房裏走出來,見兒子和老三家的神秘叨叨,不由叮咛道:“穎兒,你秀荷嬸子還要趕去繡坊上工呢,可不興給她搗亂啊。”

秀荷連忙擡起頭來笑:“嫂嫂走啦?穎兒可讨人喜歡,無妨的。”

那新媳婦臉都紅到了脖子根,猜就知道這小鬼頭在說些什麽,福慧佯作不知的寬心道:“他那顆小腦袋呀,一天到晚也不曉得都想些什麽,你別聽他瞎胡說。”

她是個活潑熱鬧的性子,見雲英已到前面,連忙揩着荷包追出門去。

兩個嫂嫂都在隔壁茶莊裏幫人揀茶,揀茶也是門精細的活兒,得坐得住,眼花了可不行,心不細也不行,費眼睛。然而卻安靜,族裏清樸人家的媳婦們多靠這個打發時間,庚夫人也并不限制。

穎兒木癡癡地看着娘親一抹秋香裙不見了,忽而又淘氣起來:“娘不讓我說,小嬸嬸進門了,三叔半夜不沖涼了,鋸床是為了生小弟弟。”

“噗——”庚夫人才在庭院裏澆花,乍一聽孫子這話不由好笑,作蹙眉狀嗔惱道:“小鬼精,小孩子家家管大人事。還不快回去背你的三字經,再背不好,學堂裏的先生可不收你。”又叫秀荷随她進房。

洋铛弄這座一進的院落環境雖僻雅,然而屋子卻不多。庚夫人與大嫂、岚兒住東廂大屋,二嫂帶着二丫頭琴兒和穎兒睡側房,兩個留下來的婆子住小間,後院秀荷那間新房乃是庚武回來後才新蓋的。

大屋裏收拾得素雅清樸,七歲的岚兒正在繡花,見大人進來,便把針線一放出去找妹妹玩兒了。

庚夫人叫秀荷坐下。

秀荷應“诶”,低着頭,臉上紅羞未褪。

庚夫人看着媳婦兒乖巧巧的模樣,曉得她如今已然一門心的愛上自個兒子,不由笑容欣慰道:“小孩子家家的胡說,聽了就算了。進門這些日子可還習慣?我聽鄭媽說你今兒個要去上工了?”

“嗯,告了幾天假,繡坊那邊的活兒落了不少,九月底就要交工,再不去來不及了。婆婆和嫂嫂們待秀荷是一家人,三郎……他也對我很好,哪裏還有不習慣呢。”秀荷點頭應着,沒敢說自己還不“習慣”庚武。

那雙頰兒嫣粉細膩,說話柔柔靜靜。庚夫人看着喜愛,便撫着秀荷柔白的指尖道:“那就好。我們庚武性子冷,打小不和姑娘們說笑,打第一眼見他看你的眼神,做母親的便曉得他心裏有你。如今見你們小兩口這樣好,我看在眼裏也就放心了。他若是有什麽不周到的,你也別慣着。這衣服呀,以後都留着他回來自個兒洗。”

一邊說,一邊從小屜裏取出一只首飾匣子,打開來是一對玲珑別致的璞玉金簪,叫秀荷拿着。

庚家如今正是用錢的時候,這般首飾只怕是庚夫人娘家的壓箱底兒,秀荷哪裏能要,連忙站起身來推脫。

庚夫人卻不允秀荷推脫,定把匣子摁至她的手心:“老大老二家的一人都有一份,不興獨你一個沒有。我們庚家當年的變故你也曉得,原以為老三這輩子怕是困在大營裏回不來了,哪兒想竟然能趕上皇帝大赦。全家如今就仰仗他一根頂梁柱,三月那天穎兒打開門看到他,把你兩個嫂嫂又欣喜又辛酸的,當場就捂着臉泣不成聲了。從前大好光景時你沒跟着享福,如今進了門卻只能做個挂名的少奶奶,身邊也沒個伺候的人。這繡莊上來回的跑,總是辛苦,等日後庚武生意穩當了,便辭了在家給他好好帶帶孩子,也好陪我說會話。”

庚夫人和藹帶笑,每句話雖說得平靜安然,然而那昔日保養精致的雍容上,眼角的絲絲笑紋卻把這四年裏個中的辛酸出賣。

沒想到庚武在婆婆嫂嫂們心中的分量原是如此重要,秀荷聽得潸然,便把庚夫人手心輕握:“婆婆說到哪裏去,若非三郎大義救我,只怕兒媳此刻已然随着梅家大少爺離鄉背井、飄洋過海了。阿爹腿腳不好,近日也全仗三郎手下的兄弟不時幫忙送酒。富貴可賺,真心難求,三郎為人仗義磊落,秀荷是真心實意嫁給他。梅家雖說不地道,到底契約簽在那裏,秀荷暫且把期限做滿,等回頭出師了,也好在家中收幾個徒弟,賺點兒小盈餘。自小就是小戶人家的女兒,這點兒路途哪裏覺得辛苦。”

“真是個懂事的閨女,庚武沒有選錯姑娘。旁人一聽說他剛從牢裏放回來,只怕當即就被他一張冷臉吓走,你肯嫁給他,就是他命裏的福氣。”庚夫人瞅着秀荷白皙乖巧的模樣,滿心裏都是欣慰,因見婆子已把中午的食盒子裝好,便叫秀荷拿起來出門去了。

正是秋令時節,天高而雲遠。清晨的陽光還未暈開金黃,花厝裏弄桂花飄香,一道巷子悠悠長長,獨自在青石巷道上走,只聽見風把裙裾吹得西索索的輕響。

路過梅家大院門口,那漆紅大門半開,裏頭靜悄悄的,有家仆掃水的淅瀝聲兒透過門縫傳來。自從梅老太爺和大老爺把愛熱鬧的南洋姨奶奶帶走,連常年枯坐在天井下的大少爺也不見了影子,如今整個大院就只餘了二房一家獨大,宅子更冷清了。

秀荷從階前走過,見門房在倒茶,便笑着叫一聲:“叔。”

那一襲斜襟纏枝花底褂兒,搭着緋色的褶子長裙,不纏足的腳兒走得急了胯盤就搖,那輕盈盈,窈窕窕,只看得門房愣了一怔:“喲,秀荷姑娘回來了。”

招呼完了又恍惚,如今已不是姑娘是媳婦了。

老太太正在門內比對繡樣,這批次的繡品是要送進宮去給娘娘們的,然而把近日趕出來的花樣拿起來看,怎麽總覺得比先前送給老太妃賀壽的那一副差了點兒甚麽。

老太太指着手裏的問婆子:“你看看這兩幅差在哪裏?”

婆子哪裏懂,皺着眉頭貼在眼睛上:“……看起來都差不多,一樣一樣兒的。”

繡品也如畫、如墨,看着畫的寫的都是一樣的形态,然而那內裏的魂與魄,卻因着各人的修為各個相異。

老太太不滿意,又愠怒地叫繡坊的管事過來看:“你說。”

管事的是北面人,眯着眼睛把正反兩面看了好一會兒,方才訝然道:“嘶……倒不曉得誰人把京繡與南繡糅合得這般精巧。上次老太太叫送進宮中的那一副,後來兩個媳婦告了假,就只剩下晚春、秀荷還有美娟在弄。老太太手裏的繡樣是美娟的,我這張是上一回老太妃餘出的邊角,既然不是美娟,那便只能是秀荷或晚春無異。”

“哼,晚春那丫頭好吃懶做,怕不是上一回那張繡品,七成都是秀荷完工的。”老太太吧嗒着煙鬥暗思量,繡房裏的師傅向來對新進的繡女嚴苛,幾時不曉得秀荷竟學會了那遙遙京中的手藝,便蹙眉問道:“她母親不過一個三教九流的戲子,倒也懂得教她這些。”

那管事的早前在京中呆過,不由順口應道:“老太太那您是不曉得,早先京中頂頂有名的青衣紅角燕笙,那就是琴棋書畫女紅樣樣精通的。聽坊間傳說,還是人王爺家的私生女,老王妃不肯認,那婢子一頭把自己撞死,七歲大的遺女被賣去了梨園,十六七歲唱紅了,後來忽然又不曉得去到哪裏,多少年沒有風聲了。”

管事的愛看戲,一說起來就沒玩沒了,老太太嫌煩,不耐打斷道:“肯嫁給一個窮釀酒師傅的,總不會是那當紅的角兒。”因見門外晃過去一道绮麗清影,便對門房喊話:“老張,剛過去的是哪家媳婦?”

門房連忙颠着腿兒跑進來:“回老太太,是、是秀荷姑娘……新過門的庚家三奶奶。”

老太太嘆氣:“還真是成了……寧可當那只狼崽兒的女人,也不肯做我們梅家的大少奶奶,這丫頭也是一根擰骨。”

吩咐婆子把秀荷叫過來說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