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鬼皇後2
陳國國都,新安城。
人流如織,繁華喧鬧。
秋暮方走入最熱鬧的古元街口,一個紮着沖天辮的孩童遞給她一包粽子糖,蘇蘇的小奶音道:“姐姐,過幾日我家哥哥成婚,娘親讓我将粽子糖送給街坊鄰居們吃,圖個喜慶。”
好可愛的小胖子,秋暮蹲下身子,摸摸對方的小辮子,又捏捏他肉鼓鼓的包子臉,“可是我不是你的街坊鄰居啊。”
“姐姐生得好看,我想送給姐姐吃。”
秋暮笑着接過繡着雙喜的糖袋子,還沒來得及道聲謝,小胖墩便害羞着跑遠了。
秋暮往嘴裏塞了一顆粽子糖,出門遇喜,好兆頭。
往南行二十步,路過三顆棗樹,輕車熟路地走進錦萃軒,櫃前挂得那一排點心牌子看都不看,秋暮直接沖掌櫃笑眯眯道:“青梅糕,糖蒸酥酪,薄荷蓮心羹,打包。”
錦萃軒乃新安城第一糕點坊,常有勳貴世家的千金公子來店裏品嘗新出爐的糕點,老掌櫃自認也算是有些見識的人,但他從未見過生得如此美貌的小娘子,不由得一愣,竟有些結巴道:“看來姑姑姑娘曾嘗過我家鋪子的點心,我我我這就着人幫姑娘打包。”
想到惦記了許久的美食即将入腹,秋暮暗暗吞了口口水,心情大好的道了聲:“多謝。”
錦萃軒的糕點做工講究,用料亦采用時令珍品,故此價格不菲,來店裏消費的多半非富即貴。
前來買糕點的幾位華服貴客無一不對着秋暮看了又看。
甚至能聽到有公子哥低聲向身邊的小厮打聽着,“可知是哪家的小娘子?”
秋暮發現諸多傾慕眼光黏在她身上,感覺渾身不自在,之前披着黑紗時雖然也備受矚目,可衆人看她的眼神裏多半是疑惑好奇,可比如此熱衷的眼光讓她舒服多了。
她想起“借”來的這副臉蛋傾國傾城,走哪都拉風,為方便起見,要不要再出來溜達時故意變醜一點。
掌櫃的親手打包好了點心遞給秋暮,“姑娘收好了。”
Advertisement
秋暮歡喜接過後,掌櫃建議道:“咱們店裏的薄荷蓮心羹現做現吃味道最佳。”他指了指鋪子一角的幾張漆木小桌,“姑娘若無事可在店裏用完羹再走也不遲。”
本想打包了糕點尋個客棧打尖,好細心的品嘗美味,可薄荷蓮心羹的确是現做現吃最能體會其中的清潤沁香,于是随口應了,“也好。”
小夥計立馬将一碗碧綠色的羹碗端到臨窗的一方木桌上。
秋暮從錢袋子裏掏銀子,掌櫃笑盈盈道:“已有公子為姑娘付了錢。”
秋暮楞了下,回頭打量着店裏的客人。
哪個熱心腸的土豪!
大家的目光一致向門口望去。
一位玉冠錦袍的小公子面含羞澀站在雕花門邊,身旁的随從略佝偻着腰身,十分謹慎的樣子。
掌櫃解釋,“那位小公子想請姑娘吃壺茶,不知……”
“那怎麽好意思,我把錢還給他吧。”不等掌櫃說完,秋暮捏着錢袋子走過去,誰知那小公子臉色一紅居然跑了。
門口時還差點被絆倒,後面的随從憂心忡忡地跟上去,“我的小爺,您可慢着點……”
好一個羞澀的小郎君,店裏的客人低低哄笑。
看那位小公子也不差錢,既然有人替她買了單,她幹脆大大方方坐到鄰窗的木桌上吃羹。
掌櫃的還免費送了她一壺上好的松針茶及兩塊精致玲珑的團圓餅。
長得好果然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窗子半敞,有淡淡的草藥香飄進來,碟子裏精致的糕點甜香随即沖淡了不少。
秋暮從窗口望見對面有家草藥鋪子,名字起得雅致,叫青廬藥堂,不知為何大門緊阖。
掌櫃見她凝神藥鋪許久,熱情地過來解說,“倘若姑娘聞到草藥香莫介懷,那家鋪子的老掌櫃是個大好人,一年前曾救過我家娘子的性命。”
秋暮心覺,這掌櫃不錯,一般的美食鋪子最怕的就是隔壁或對街正好開着個藥鋪。
草藥味畢竟不大好聞,能将食物原本的香氣沖淡不少,只怕會影響生意。這家掌櫃不但一點不介意,還将對面藥鋪的人誇一遍,可見是個心善之人。
“救過你家娘子?”秋暮随口一問。
見掌櫃的眉宇間驀地生出一絲沉重,像是想到什麽痛苦的回憶,秋暮也沒繼續追問,淡淡一笑後埋頭吃羹。
掌櫃微微嘆息一聲後,去了櫃臺忙活,一名生得清秀的店夥計也想跟貌若天仙的姐姐說句話,趁機遞茶上來低聲對秋暮說:“我們秦掌櫃怪可憐的,打着燈籠找不見的大善人,對我們下人一向和善,這麽好的人竟然丢了兒子,秦夫人痛失愛子,精神一直不大好。”
秋暮低聲問:“兒子怎麽丢的?”
“眼瞅着還在街上玩鬧,一眨眼的功夫就找不見了,哎,已經一年了,還是在仲秋節那日沒的,十分機靈讨喜的孩子,哎……”小夥計得了機會和美人說了幾句不成想竟把自己說的傷感了,便搖頭離開幹活去了 。
仲秋佳節,正是阖家團圓的日子,竟丢了兒子,确實可憐。
又想到街口拐角處棗枝上的棗子已紅得誘人,可以落竿了,按人間歷講,再過幾日便是仲秋佳節,當地人又稱拜月節。
不知此行任務能否順利,又能不能趕上拜月節,甜香的團圓餅配上亮了一街的燈籠,街上滿是逛花燈賞月的百姓,想想氣氛都不會差。
秋暮吃完了薄荷蓮心羹又将打包的糕點拆開來吃了一頓飽,方要起身離開,店鋪二樓樓梯口走下個披頭散發白衣白鞋的婦人。
那婦人精神恍惚,眼下挂着濃重的黑氣,枯瘦如柴,走路一點聲音都沒有,幽靈一般。
秦掌櫃趕忙放下手中的活計迎上去,“夫人你不好生休息怎的下來了?”
那婦人恍若未聞,目光空洞,虛着聲音說:“我聽見阿寶喚我娘親,我要去找他。”
“夫人你癔症又發作了,哪裏有阿寶。”掌櫃一臉無奈,欲趁勢拽她上樓。
“噓!”婦人擡起枯白的一只手拽了拽自己的耳朵,另一只手拽了把相公,“難道你聽不見麽?阿寶再喚我,你聽—咣咣咣……咣咣咣……打更聲又響了……他再喊我娘親,他在臨安城裏,他再喊救命,他再喊我去救他……”
屋內的客人聽到“臨安城”三字,臉色都變了變,紛紛離開店鋪,有的甚至連點心都來不及拿,急惶惶跑出去。
眨眼間,錦萃軒裏只剩秋暮一個客人及兩個店夥計。
秦掌櫃皺着眉頭一臉晦暗,他拽住一直往下走的夫人,壓低聲音道:“娘子莫要再說了,再說恐怕生出事端。”
那婦人突然一改先前的羸弱,轉身沖掌櫃大吼起來,“阿寶就在臨安城,我聽見她再喚我娘親,他再喊救命,你為什麽不去救他。”
掌櫃捂住對方的嘴,紅着眼圈說:“莫要提‘臨安’兩字,若被官家的人聽去免不了罰筆銀子,那城距此二十餘裏,你怎麽能聽得見呢,再說那是座空城,裏面沒有人的,娘子咱們快回屋休息,我這就給你拿你最愛吃的青梅糕。”
那婦人哪裏肯聽,弱小的身子竟生出一股蠻力一把推倒身材敦實的秦掌櫃,突自小跑着下了樓梯,路過秋暮時,突然停住,目光渙散瞅了她一眼,下一刻,咧出個詭笑,一大灘黃臭的涎水從嘴角溢出,直滴淌到地上。
婦人沖到街上,瘋瘋癫癫橫沖直闖左右張望,最終眼神瞄在街角邊正吃糖葫蘆的一個孩童身上,她飛身撲上去,一把掐住孩童的喉嚨。
孩童吓得丢了糖葫蘆哇哇大叫,秋暮趕忙沖出去,那孩子已被她掐得翻了白眼,正是之前送她粽子糖的小胖墩。
街上行人自發去拽突然發瘋的婦人,怪的是三四個男子竟不能撼動婦人分毫。
眼看着小胖墩閉了氣,秋暮再不能坐視不理。
方才店裏,那婦人只沖她瞥一眼,她瞬間感應到對方眸底滿滿的魔氣。
顯然是被魔物附身。
秋暮一飛沖天,再狠狠一掌劈向婦人的天靈蓋。
那婦人嘴裏發出類似犬吠的一聲嚎叫,終于松開手,一轉身露出一對尖銳獠牙,口水啪嗒啪嗒往地上落着,一雙眼珠骨碌碌掉下來滾到街上,黑洞洞的眼框裏驀地燃起兩重火苗。
街上之人亂成一團,衆人紛紛驚叫着跑開。
秋暮趁機将昏過去的小胖墩抱給唯一還站在街上的秦掌櫃。
“先帶着孩子走,你夫人被邪魔附身,這裏交給我。”
秦掌櫃面色慘白,踉踉跄跄抱着昏睡的孩子撲進鋪子裏。
好好的娘子倏然變成這副德行,怕是誰也經不起這種打擊,秋暮擔心對方過分心憂,又解釋了一句,“放心,那眼珠子,不是你夫人的,是那魔物的。”
秋暮說話間,對面的婦人已變了身。
一頭長發散開,從頭頂一分為二,一半漆黑,一半枯白,迎風飛舞,煞是詭異,緊接着咔咔扭了幾下脖子,野獸般跪爬在街上,圍着秋暮轉了幾圈,喉嚨間擠出的聲音晦澀嘶啞,“幹你何事?”
秋暮站在原地,神态悠然,“本來我也不想管閑事,可方才我吃了那孩子送的糖又喝了秦掌櫃的茶,若不幫個忙未免有點說不過去。”
婦人垂頭于秋暮的鞋尖上聞了聞,“好香的肉,多管閑事的下場就是被我撕碎抓爛吃進肚裏。”言罷驀地跳起來,鐵鈎似得指甲直抓向秋暮的脖子。
秋暮險險躲過,原本以為是個小魔物,一手能撚成灰,不成想這魔物速度如此敏捷,且爪鈎上裹着強大的魔氣。
絕非一般的魔物。看她變身後的模樣形态有些熟悉,似乎在當鋪裏的某本古書上見過,但一時又想不起。
她飛上鄰鋪房檐,魔物連撲帶撞沖過去,一人一魔天上地下的鬥了兩場,秋暮竟漸漸占了下風,又堪堪躲過對方的攻擊後她深深憂慮。
這一場要是打輸了,幽冥當鋪的臉算是被她丢盡了。
她既不是捉妖除魔的仙門弟子又不是俠女,管特麽什麽閑事吧。
恍神間,終于被魔物的爪子抓了一把,雖不深,但手臂上挂了幾滴血珠。
魔化的婦人亢奮地仰天一吼,呲牙亮爪,甩開半黑半白的長發猛然撲上去。
秋暮甩袖一擋,傷處的一滴血甩到婦人額頭,那婦人淩空一頓,額頭瞬間被燒灼出一個黑洞,一雙爪子也立刻捂到額前痛苦的尖叫着。
她怕她的血?!
秋暮快速往手腕間劃出一道血口子,奮力向婦人甩去。
一陣撕心裂肺的怪叫聲後,魔物化成黑白交纏的一股煙消散不見。
地上躺着昏死過去的秦夫人。
秋暮擦擦額頭的汗,還好,沒丢人。
秦掌櫃第一個沖出去,給秋暮磕了個頭趕忙抱起妻子往青廬藥堂沖去。
藥鋪裏只餘一個小郎中。
生得玉面桃花,隽美出塵,積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豔獨絕,世無其二。雖一身粗衣布衫,但氣質飒爽飄逸,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
秋暮不禁愣了下神,人間還有如此好相貌,絲毫不遜于陶詩,更甚至竟比陶詩還要多一分潇朗之氣。
小郎中并未多看她一眼,忙幫着秦掌櫃将婦人倚在軟墊上診脈。
這可是新安城裏唯一一個不曾對她青睐有加的男子。
秋暮默贊,不是好裝逼就是好定力。
秦掌櫃挂着眼淚向小郎中尋問:“我娘子怎樣了?”
小郎中不動聲色,把完脈将婦人的身子躺平,才道:“無礙,只是氣虛得很,我開幾貼藥方按時服下,不出三日夫人可醒來。”
秦掌櫃拿袖子拭淚,“令尊曾救過我夫人一命,如今小神醫又有恩于我娘子,此等恩德秦某無以為報。”
小郎中淺笑,“秦掌櫃言重了。”
秋暮眼瞅着小郎中去了櫃前抓藥,她問塌前正替娘子擦手的秦掌櫃,“你娘子之前可曾被邪物糾纏過?”
秦掌櫃怔了下,立刻搖頭,“從未發生過邪物附身之事,只是一年前我兒子走丢,娘子就害了癔症,一次午夜想不開打算跳井,幸好被老郎中看見救回一條命。”他目含感激望一眼正挑揀藥材的小郎中,關切問道:“你爹的身子怎樣了?”
小郎中嘆口氣,“還是老樣子,卧床不起,不能言語,不過精神還算不錯。”見對方張了下口欲說什麽,他忙又道:“多謝秦掌櫃挂心,爹這裏有我照顧,暫且無礙,晌午給爹爹服了一記安神藥,眼下睡得正熟,秦掌櫃若想探望爹爹,等改日爹爹醒來不遲。”
秦掌櫃點點頭,目光又轉向秋暮,“看姑娘容貌不凡原是個仙姑,今日多謝姑娘救命之恩。”說着彎身下跪。
秋暮趕忙扶老人家起來,胡謅着,“我兒時拜過一個仙門師父,學了些皮毛功夫,今日不小心救了夫人,實屬巧合,不用感謝我。”
不小心!巧合!
這姑娘用詞……疏淡,似乎隐含了傲嬌和輕視,秦掌櫃聽着尴尬,但好歹是夫人的救命恩人,怔了下又連聲道了句謝。
鑒于秦夫人身子虛不宜活動,小郎中建議夫人留在藥堂休憩,秦掌櫃千恩萬謝後回到對面的糕點鋪子命人準備酒菜以示感謝。
秦掌櫃方出門,街道上便喧嘩起來,光天化日之下,國都繁街竟出了魔物,很快,得了消息的官府差人前來調查。
小郎中拎起剛配好的草藥包走去爐邊煎藥,閑話道:“姑娘好本事,方才我在窗內看了個大概,你同那魔物鬥了好些回合,當真俠骨熱腸英勇不凡,想必用不了多久你便出名了,說不定官府為獎勵你除去邪魔會賞賜一大筆銀子。”
秋暮聽得頭疼。
低調,她此行越低調越好,于是僵着臉說:“別,一會我就跑,就說沒見過我。”
小郎中端着藥罐蓋子,愣了下,片刻後眼梢挂上笑意,“姑娘心性如清風明月,皓潔無暇,視財名為身外物,再下佩服。”
接着彎身加旺爐中炭火,又熟稔地煎起了草藥,藥香萦滿室,秋暮湊過去,“我看你才一副清風明月好心性,聽說有邪祟不躲不避,面無懼色。”
小郎中查看了下藥罐中的水量,才笑道:“其實我是打小看鬼怪話本子看多了,你信不信。”
“呵呵,鬼才信。”
小郎中放掉煎藥的蒲扇,收斂了玩味,解釋道:“我有一個遠方堂叔是個捉妖師,自小跟着堂叔長大,我雖對玄門之術無甚興趣,平日又學得是救死扶傷的醫術,但免不了見堂叔斬殺幾個邪魔妖物,所以見了邪祟之事還不至于慌亂。”
“怪不得。”之前秋暮見秦掌櫃跟小郎中講話客客氣氣,按理來說,兩家是鄰居,老掌櫃又曾救過秦夫人的性命,兩家早該親如一家人,不會一口一個秦掌櫃一口一個小神醫的彼此稱呼,聽着怪生疏。
“從小跟着堂叔長大,你方來新安城不久?”秋暮問。
“是,三日前方到,本來我在堂叔的老家經營起了藥鋪,家父突然中風,我這才從堂叔老家趕來伺候父親。”
外面吵吵嚷嚷,一排排沉重整齊的腳步聲漸次行過,應是官兵來訪。
秋暮覺得時間緊迫,忙又發問:“那秦夫人的兒子怎會突然沒了?為什麽那魔物不挑別人,專挑秦夫人附身呢。”
小郎中的面色嚴肅下來,沉吟片刻才道:“秦家幼子莫名消失确實不知何人所為,但我聽聞這新安城每到拜月節必有孩童丢失,數量不多也就四五個,官府未曾尋得蛛絲馬跡,再說秦夫人被邪魔附身之事……”
小郎中皺了下眉心,“我見姑娘乃是修行之人有除魔降妖的本事,就把真相告訴你吧,其實方才秦掌櫃說了謊,秦夫人之前确實曾被邪魔附身過,我聽我阿爹道那日深夜他同打更人在街邊多聊了幾句,所以回家有些晚了,街尾古井旁聽見有異響,阿爹聞聲靠近,見一個披頭散發的白衣婦人跪爬着往古井邊挪動,阿爹壯着膽子提燈靠近,發現竟然是秦夫人。”
“阿爹說當時喊她竟也不應,嘴裏發出怪異的咕嚕聲,直往井口爬,似乎欲跳井,阿爹趕忙阻攔,可那秦夫人突生怪力,阿爹險些拽不住她,最後拿棍子敲暈才罷,秦夫人暈倒時眼睛閃過一團火光,阿爹吓壞了,說與後來尋到古井邊的秦掌櫃聽,秦掌櫃偷偷請了玄門法師,可沒發現什麽異常,直到方才秦夫人突然狂性大發。”
“偷偷請了玄門法師?為何要偷偷的?”秋暮問,難道怕傳出去影響店鋪的生意。
“因為……因為秦家幼子失蹤,秦夫人到處去尋,甚至去了二十裏外的臨安城,那座城是禁地,不能去的,甚至朝廷也下了死令,不得靠近。”小郎中蹙眉,“那城邪門的很,恐怕秦夫人就是去了臨安城才被邪魔找上門的。”
“臨安城,聽聞是陳國舊都。”秋暮問。
“确切的說曾是陳國舊都的一部分,後來國都南移,北面愈發荒蕪到最後北城的居民全部搬遷,無人居住,朝廷幹脆直接棄了北城,這才有了如今的新都新安城。”
“聽說那裏沒有人,是座空城。”她需确認。
錦萃軒內,她聽秦夫人口口聲聲道自己的兒子被困在臨安城裏,一聽臨安城這個名字,店鋪裏的客人全跑了,就連秦掌櫃也緊張地堵住夫人的嘴,聽他言語之間透露,那座城似乎被朝廷下了禁令,不準提起。
“傳說是座空城,但在下不這麽認為,姑娘你想,那臨安城好歹是個百年古城,甚至一百年前曾是陳國舊都最熱鬧的商業區,可見繁華程度,朝廷放着鼎盛繁城棄而不用,反而大費周章南遷,其中定有古怪。”小郎中娓娓分析道。
作者有話要說:
中秋節古時稱之為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