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六事·且陶陶
*《十六事》第十四篇。
* 老王爺與王妃的故事,後來他們的人生,一直如初見。
每次從北境回京,蕭庭生都會先入宮陪皇祖母坐上一下午,吃她親手做的榛子酥、茯苓雞湯、百合清釀,要吃得滿口留香,嘴角的碎屑都來不及擦。皇祖母總是一邊勸着他慢點兒吃,一邊将一碟又一碟的美味端至他面前。
皇祖母的笑聲真好聽,他每次都想賴着不走。
今日臨去,他如往常一樣,向皇祖母讨了盒榛子酥。
“皇祖母,這榛子酥,可還有麽?”
太後素知他的習慣,早已為他備好一食盒,囑宮女去拿,打趣道:“回回給人家送榛子酥,人家可知咱們庭生的心意呀?”
師從江左梅郎,自小沉着穩重波瀾不驚的蕭庭生此刻還是紅了臉,說話都結巴起來:“皇祖母…說笑了。祖母手藝好,言老侯爺向來愛吃糕點,庭生是晚輩,自然要孝敬長輩的…”
太後笑得更歡了些,“庭生啊,你自小心思缜密,怎麽碰上這言家的姑娘,就連個謊都圓不過去呢?我倒不知,言老大人,何時愛吃這榛子酥了?”
他局促地站着,臉漲得通紅。
太後親手将宮女拿上來的食盒塞進他手裏,笑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咱們庭生有了心儀的姑娘,皇祖母可高興了。”
他還是紅着臉結巴道:“沒…沒有,祖母說笑了。”
太後佯怒道:“你這孩子,和你父皇一樣心實!祖母可歡喜言家那姑娘了,你還不好好表現,難道還要祖母下旨賜婚,自己招她做孫媳婦?”
他被說得臉都紅一陣白一陣,像個木頭似的杵在祖母面前,只會傻笑着哼哼哈哈地回應。
皇祖母大概是覺得他朽木不可雕呀,長嘆了口氣,“咱們蕭家,怎麽就沒個機靈點兒的孩子呢…”
蕭庭生在第一次見到言家姑娘之前,就已經聽說過她的芳名了。
Advertisement
她出生時,言老侯爺特別高興,歡喜得不得了,連名字都是他親自起的。要知道,言侯膝下兩個嫡孫,他都沒這般上心過。
他那時帶着歆弟在太後宮中玩,正巧前殿裏祖母和母後在談着天,他們兄弟倆便躲在屏風後頭偷聽。
“言老大人膝下無女,如今終于得了個小孫女,可得捧在手心裏疼了。”母後笑言。
“是呀,他這些年仙風道骨的,也就這小丫頭算是能将他往塵世裏拉一拉了!”
“母後說的是。聽說,這小姑娘的名字,都是言老侯爺親自起的?”
“可不是麽,到底是言侯啊,他給這姑娘起的名字,可真真是好,”皇祖母的聲音悠悠的,像是在回味着什麽事情,“斯詠,斯詠。人喜則斯陶,陶斯詠。這丫頭一生,都會是喜樂陶陶的。”
“斯詠,言斯詠,真是好名兒!”
皇祖母和母後在一塊兒說話總是很開心,兩人後來聊了什麽,笑了什麽,他都不記得了。
他只記住了這一個好名字,言斯詠。
皇祖母說,這個姑娘的一生,都會是喜樂陶陶的。
蕭庭生是在奉天殿內,除夕的宴席上,第一次見到了言家姑娘。
他記得她穿着一身喜慶的大紅襖子,胸前挂着個金鎖,頂着兩個圓圓胖胖的發鬏,圓滾滾的,坐在言老侯爺膝上,仿佛稍晃一晃就要滾下席去了。
他還記得她圓圓的眼睛滴溜溜地轉遍了桌上全部的菜肴,頗洩氣似的撇了撇嘴。
他偷笑,除夕宴席上的菜肴向來是中看不中吃,這丫頭一定是餓了。
他也不知怎麽,那時竟忘了禮法規矩,偷偷溜下了席,貓着腰繞了一大圈才走到那姑娘身邊,掏出早已備好的榛子酥,遞到她嘴邊。
“給你,我祖母親手做的榛子酥,可好吃了!”
那小丫頭倒也一點不客氣,伸手接過便大口吃了,碎屑掉了一地,他還傻乎乎地給她接着。她大口大口嚼完了,才開口謝道:
“好吃!謝謝你,你叫什麽名字?”
他一直等着聽她說話,這會兒才有機會笑答道:“我叫蕭庭生。”
“我叫…”
“我知道,你叫言斯詠。”
他又貓着腰溜回自己的位子,一擡頭正對上父皇瞪着銅鈴似的眼睛看他,還有皇祖母和母後不尋常的笑意。
宴後那幾天,他一直等着領父皇的罰。可不知怎的,父皇竟沒為他的唐突無禮罰他。
後來,沉穩果決名滿京城的大皇子蕭庭生,和他那一食盒的榛子酥,就成了言府的常客。
他知道,城裏宮內,大家都在說,言家姑娘要嫁給大皇子了。
可他卻不知道,自己要怎麽辦。
他知道如何處理北境軍情,知道如何彎弓滿月百步穿楊,知道如何面對那些陰陽怪氣的宵小,卻就是不知道,他要怎麽開口對斯詠說,願系赤繩,白首永偕。
古人說得多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書向鴻箋,載明鴛譜;白頭永偕,桂馥蘭馨……
可他是個将軍。
白頭偕老當然好,可若是有一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皇祖母說過,這個姑娘,要一生喜樂陶陶的。
他希望她一生都喜樂陶陶。
所以他仍總是去言府,給她帶榛子酥,教她讀詩,為她舞劍,可提親之事,就是一字不提。
蕭庭生從來都不是優柔的孩子,可就這一件事,就這一個人,舍不得,也進不得。
再後來,拖到他自己都已弱冠,封爵長林王,出宮建府;拖到斯詠身量都到了他的肩膀,長成了窈窕的大姑娘;拖到言老侯爺越來越不待見自己,總是将斯詠鎖在屋裏不讓他見。
拖到大渝又一次集結了二十萬皇屬主力,北境異動。
出征前,他又去了言府,帶着一盒榛子酥。
這一次,是他親手做的。
他陪斯詠坐在院裏的石凳上,看她滿心歡喜地吃那榛子酥,剛吃一口,卻又吐了出來。
“好…難吃!”小姑娘本還想掩飾一番,大概是那榛子酥實在難以下咽,嗆得她不得不說實話了。
他哈哈大笑,連忙把榛子酥收回食盒,又為她倒了盞茶。
斯詠比小時候瘦了許多,神情卻仍是沒變,還是樂陶陶的樣子,總是笑着與他說話,眼睛彎得像枚小小的月牙。
他看着面前的姑娘,突然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
“斯詠,你要一生都這麽開心。”
斯詠聽了這話,并未斂去笑意,只是認真地看着他。
她是聰明的姑娘,知道他的心意,也知道他的顧慮。
更重要的是,她知道,這個少年将軍,在她成長的這十幾年中,教她讀書,教她練字,愛她護她,盡管他笨得像塊木頭一樣,總是什麽都不會說。
她仍笑着。
“你平安回來,我就一生都喜樂。”
武靖十八年,長林王蕭庭生聘新婦。
史載長林王妃為言氏小女,名斯詠,育有二子。
長林王不娶二色,與王妃舉案齊眉,琴瑟和鳴。
且陶陶。
-TBC-
*劇裏說過王妃性格樂天,我就小小地開個腦洞,設定王妃是言氏女兒啦。但時間上有點圓不回來的BUG,請各位讀者見諒。
*王妃的名字“斯詠”出自《禮記·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詠”,意為人的喜樂。
*本篇題目“且陶陶”出自蘇轼的《行香子·述懷》“且陶陶、樂盡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