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風起長林】蕭平旌傳

《十六事》完結篇。

《南朝史·梁書卷三·長林世家·蕭平旌傳》

蕭平旌,武靖二十七年生金陵,長林王蕭庭生之次子也,母蕭言氏。

時天下升平,盛世重華,四海無饑餒,耕織不相失,三代以降之承平治世也。

平旌性飛揚,帝甚悅,親教之。禀賦異奇,五歲能屬文,六歲學騎射,七歲侍春獵,百步穿楊,滿城嘆服,未及弱冠盡通《五經》《三史》諸書。及九歲,帝以其生性逍遙,天資難棄,親下旨,令上琅琊閣學藝。

三十九年,武帝崩,皇太子蕭歆繼位,改元元興。

元興六年,大渝奇襲,北境新亂。長林世子蕭平章北上抗敵,未料大同府沉船,糧草不濟。甘州困,世子危。長林王親率部将北援,堪解甘州之困,北境安。然世子傷重,危在旦夕。平旌聞訊,心系長兄,馳甘州。時濟風堂少堂主,林氏諱奚者,術精岐黃,枯骨更肉,終解世子之危。

甘州困解,平旌領命徹查大同府沉船一案,路遇林奚,共往之。

值萊陽王蕭元啓游甘州,平旌嘗與元啓友于金陵,三人共查一案。平旌甚敏而勇,終致案情大白。押甘州府尹入京,坐善柳營參将紀琛與中書令宋浮謀。時琅琊榜高手段桐舟僞府尹師爺,平旌嘗與之戰于京郊啓竹溪,難勝之。

元興七年,北燕、東海使團相繼入京。

東海墨淄侯先潛金陵,為妹報仇,殺萊陽太夫人,致其經年罪發,元啓甚哀之。北燕使團入京,太師濮陽纓與段桐舟謀,奇襲平旌于京郊,幸平旌機敏,北燕拓跋宇救之,平旌困解,段桐舟墜崖,亡。

帝宴北燕使團,重華郡主謀,平旌錯殺北燕惠王,押入天牢。長林王與世子徹查,複盤比武,重華郡主罪發,梁燕盟滅,使團歸。

時太師濮陽纓暗結病源,散播瘟疫,終致京西赤霞鎮疫發。林奚看診鎮中,平旌往求之,拒走。平旌上報疫情,首輔荀白水下令封城,長林王府與之。平旌留濟風堂,助林奚看診。

疫重,林奚病,甚危,平旌徹夜相守,終轉圜。二人共抗疫情,曉肺火之因,疫困終解。

疫後,平旌查夜秦舊事,見遺孤奇繡,甚異之。林奚欲助,未料濟風堂內夜秦舊人謀,刺殺平旌于市,未果,平旌傷。

逾三日,平旌毒發,無解,林奚恸。世子說,終得解毒之法。世子與濮陽纓持于玄靈洞,以命相抵,得一玄螭蛇膽,救平旌。

Advertisement

平旌未醒,北境亂起,世子棄兩全之法,北上援父,世子妃與之。

平旌愈,知父兄困,慌,固馳北境,林奚元啓共行。

北境戰起,世子甍,平旌大恸。然兄長已去,再難回寰。

平旌知林奚所行之術,痛之悔之,罅隙已生。林奚與世子妃共赴琅琊,平旌北上甘州,二人分別,再見無期。

明年,世子妃生産,幼子名喚蕭策。

是歲金陵,帝沉疴難起,憂身後事,乃召宗親皇族入宮,當衆托孤,令長林王輔政。元興九年,成帝崩,皇太子蕭元時繼位,改元征和。

月餘,林奚去琅琊,之四海,遍嘗百草,以踐神農之志。後平旌上山,未見林奚,心憐之。臨行,琅琊閣主藺晨以一錦囊相贈。

北境,大渝康王覃淩碩任皇屬軍主帥。康王好戰,大渝異動,北境風起。平旌領長林軍令,啓錦囊,知日食将至,意以之擊大渝。

為悉軍情,平旌親潛磐城。逢林奚于佘山。經年重逢,相看淚眼,無語凝噎。

時首輔荀白水與太後荀氏謀,請旨停戰,以制衡長林。然北境情急,天機難失,平旌抗旨,長林出戰。酣戰數時,大渝敗,皇屬主力二十萬悉數被斬。此役之後,北境數十年安定可保,況以少勝多,乃不世奇功也。

平旌戴功之身,回京受審。

首輔荀白水緊逼于朝,平旌中正,拒折腰。長林王為國為子,舌戰群臣,慨言“長林王府無人戀棧權位”,聲震朝野。然王積病已深,終吐血而倒。

逾數日,長林王薨,遺言曰:“衣冠葬王陵,遺骨歸梅嶺。”帝捶胸頓足,以帝王禮親祭之。

軍令收,編制撤,将府閉,良弓藏。平旌丁父憂,扶靈北上,後守孝琅琊山。

後三年,林奚之琅琊。平旌求,小兒親事白,銀鎖佳緣成。定婚期,娶佳人。

會東海謀,金陵亂,萊陽反。禁軍統領荀飛盞馳琅琊,請平旌。平旌深感己任,愆婚期。

請軍令,出良将,馳金陵,號令天下兵馬,千裏勤王。周旋數日,終攻入城內。時蕭元啓系帝宮中,平旌夜馳宮城親救之。

翌日,持奉天殿。

蕭元啓知敗局已定,請戰平旌。

平旌應戰,破烏金水月,創蕭元啓。當是時,平旌意收押萊陽以待候審,然帝令斬立決。蕭元啓被數創,身死奉天殿。

萊陽亂既平,平旌請歸。帝三留之不得,平旌歸隐。馳宮外,遇奚于長亭,願許天涯。

平旌攜妻隐後,縱情山水,一覽九州山河。好屬文,好舞劍,自號攬山河居士。筆墨丹青,皆有所得,山水志之。嘗以文易酒于姑蘇登高樓,好雨知時節因之名聲大噪,大梁名士争飲之。

後攜妻之南境,居滇州十年有餘,育二子,女攸寧,子名簡。

二子皆長,平旌複攜妻游,行蹤不定,地方鮮有志。

景和七十一年,長林王與王妃先後薨,合葬北境。其墓仿新月,北望佘山,南抱金陵,蓋平旌一生心所系,莫若家國與月華如水爾。

君子豹變,榮辱何嘗。然平旌一生,赤子本心,雖九死其猶未悔。秉文兼武,琴心劍膽,進可沙場點兵,退可江湖縱橫。有治世之才,懷出世之心;擔鴻儒道義,撷老莊蓮心。至忠至純,至情至性,男兒表率,大梁一璧。

謹按谥法,克定禍亂曰武,危身奉上曰忠,谥平旌曰忠武。

-END-

*謹以此傳記我永遠喜歡的少年,他和他的愛人、知交、子女,他們都有過長風萬裏的一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