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2)

皆垂青于此,必為鐘靈毓秀之地,想不到竟成了建文帝最終的埋骨之地。”

“但建文帝入葬時,仍有一番風波。”一塵嘆了口氣,“那朱棣的親信雖認出他是朱允炆,卻不敢擅作主張,那晚朱允炆病逝後,他執意割下了朱允炆的頭來,以藥水煉制後,連夜快馬送回京師,面呈于朱棣身前,又經朱棣親自查驗,才幹裏迢迢地将首級送歸武當合體安葬。”

一粟“呵”地一笑:“只有如此,才會讓皇帝疑心盡去。呵呵,都是人心作怪,人心作怪。”

“只是如此一來,這位九五至尊的龍體已斷,法陣效驗大減,墓塔落成後,不足十曰,便遭了天雷轟擊,險些坍塌。”

一塵撫着塔壁一處烏黑的雷痕嘆道:“師尊曾言,這也是運數使然,這座墓塔徹底崩塌之日,北水地煞便會再次發動,那也是大明朝岌岌可危之時。”

“人力終究難抗天命,”一粟仰望頭頂無盡的蒼穹,“自古以來,哪裏有鐵打的江山?”

蕭七忽道:“奇怪,師祖,那為何碧雲真人要造出玄武靈壺和天樞寶鏡來?”

既然永樂大帝知道玄武之秘的一切,為何碧雲真人還要煞費苦心地造出這兩件玄機重重的寶物來? 一塵嘆道:“這也是碧雲師尊的未雨綢缪。玄武之秘,無論是武當宗門,還是朝廷大內,都對此諱莫如深。只因玄武法陣最終未能如願以償,以永樂大帝的性子,決計不會對旁人吐露分毫,而他的太子朱高熾,則一直不被他放在眼內,只怕對此也是一知半解。在朱棣龍馭賓天後,新皇帝必然會向武當宗門追問此事。要知這玄武之秘與國運相關,非同小可,屆時無論武當宗門拿出什麽長篇大論,也是辯解不清……”

“高明,”一粟不由拍了下巴掌,“自陳抟老祖的《無極圖》起,我道門中便興起易圖之學,以圖達意,以畫言道。與其寫成策論,不如制成玄武天機雙寶,不辯勝萬辯,意象勝千言。”

“正是這道理,”一塵點頭道,“新帝登基後必然會追問此事的。既然幹言萬語也解釋不明白,不如将這兩件意象寶物答複朝廷。如此,對新皇帝,我們沒有欺君之罪,也免了許多說不清的麻煩尴尬。”

一粟嘆道:“師尊布這奇局很久了吧,司天臺玄武閣內的石碑上,才會刻有無極圖?”

“不錯,玄武法陣,外有遍布天下的一百零八座玄武閣,以應天罡地煞之數,內有武當群山為髒腑,宮觀庵堂為肢體,層層相依,環環相扣,成一奪天地造化的法陣。自大修武當山開始後,師尊便幾乎沒有離開過武當山,但司天臺內的那座石碑,是他命親信弟子趕去京師督建的,那幅無極圖,也是他手書後刻在碑後的。”

一塵說着,屈指推算,道:“你是永樂十六年下的山,自那之後,師尊已開始布這個局。至永樂十九年,北京皇城将成,隐居武當的朱允炆病逝,師尊趕去京師禀明真相後,終于将這位九五至尊塔葬于此……”

“永樂十九年,聽說師尊便是在那一年羽化的吧?可惜當年師命如山,我卻不能回山祭拜。”一粟的神情有些恍惚,忽地仰起頭喃喃道,“為何會這麽巧,竟然在塔葬朱允炆的同一年,師尊到底是因何棄世而去?”

“你猜到了!”一塵垂下了老淚,“朱允炆驗明正身後塔葬于此,永鎮北水地煞的玄武法陣也已近大功告成,忽一日師尊焚香沐浴,對我說:‘當日三豐祖師曾說,此山異日當大興,如今武當山已到了大興之日,吾願足矣。而我救下朱允炆,終是有負永樂帝,好在我已保全了武當師門和大小官吏,此生無憾。’說罷含笑端坐而逝。”

“果然,果然,”一粟的臉上雖不見悲色,身子卻微微顫抖,“師尊是怕朱棣為他救下朱允妓之事見怪武當師門……”

蕭七心內也是一片黯然。

他還記得數年前那個陽光燦然的早上,碧雲真人含笑羽化,武當山上一片悲色。看到那近乎傳說般的老神仙羽化後顏色如生,蕭七油然想到,這世上竟是真有神仙的。

他卻想不到,這神話般羽化飛升的背後,竟會有如此冷硬沉重的內因。

“據說永樂大帝聞訊後還嗟悼許久,曾下诏褒獎師尊,”一塵說着搖頭,“但他真正的心思,便不為人知了。”

“多謝師兄,”一粟肅然跪倒在地,“我已知曉了玄武之秘,此生無憾!”說着便向一塵磕下頭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