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之前,不管是方愛愛第一次來食堂上班,還是商談待遇問題,都是石主任跟方大廚親自聊的,壓根就沒當事人什麽事兒。

不過這次要離開,是爺孫倆一塊找到的石主任。

“這事兒好說,方小同志不算咱們廠子裏的工人,也不用辦什麽離職手續,我這邊同意了就行,孩子都年輕,多在外邊闖一闖也好。”石主任态度不變。

他也算是廠子裏的小領導了,跟食堂裏的其他工人比起來,內幕消息知道的要稍微多一些。

現如今,效益不好啊,工資上是沒什麽變化,但是工人福利可能還比不上去年。

方家之前是有自己的鹵肉攤子,現在連鹵肉店都有了,可見是這半年沒少賺。

做生意不是件體面事兒,可好歹錢跟面子能抓着一樣,再說了,廠子裏工人的名額向來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方大廚的孫女兒就算天分不錯,要進廠也只能走接班的路子,還有的等呢。

“那就謝謝主任了,改天上我家去,咱們這麽多年的老夥計了,隔三差五的就得聚一聚。”方大頭很是高興,對石主任也是感激的。

他不會溜須拍馬,也不會看人眼色,很多時候說話還都特別直,手藝固然不錯,但是這些年能在食堂待得順心,還真是多虧了他這位老夥計。

“你也別高興的太早,我知道你們家鹵肉生意不錯,可方小同志以後還得找婆家呢,小同志模樣出挑,找個好婆家不用犯愁,可要是能有份穩妥的工作,那婚事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不是多年的老搭檔,石主任都不會說這話。

還是那個觀念,女同志跟男同志是不一樣的,男怕入錯行,女才怕嫁錯郎。

“這世道一天一個變化,以後怎麽樣現在也說不好。”方大頭胸口哽着一口氣,忠言逆耳不假,可他就是容不得說自家孫女兒的不是。

這就沒法聊了,石主任一臉的無奈。

“還得多謝您這一年多對我的照顧,您哪天有時間也去我們鹵肉店看看,指導指導工作。”方愛愛笑道。

“我上你們那兒去指導什麽工作,這又不是咱們罐頭廠的店面,不過你們店裏的鹵味我可是都嘗了,那個香鹵牛肉可真是不錯,不過就只能買到那麽一次,真是可惜了。”

Advertisement

那牛肉做的,可比國營飯店的強多了。

“那次也是湊巧才買到了半挂牛肉,平時不好買,市面上的牛肉還是太少了。”

石主任想到的是香鹵牛肉,方愛愛想到的則是西紅柿牛腩湯,肉質鮮美又軟糯,湯裏既有牛腩的鮮香味兒,又有着番茄酸甜清新的口感,啧啧啧,爺爺的廚藝只要稍微露一手,就能餘香繞梁三日。

她在虛拟空間裏花了整整10天的功夫,做出來的西紅柿牛腩湯才算有爺爺的八分火候,不過這對她來說,已經足夠了。

一整個冬天的夜裏,方愛愛都會在虛拟空間裏熬上一鍋熱氣騰騰的番茄牛腩湯,就算是沒辦法真正吃到自己肚子裏去,可光是能嘗到味道,就已經很讓人滿意了。

對美食的渴望是刻寫在人類基因裏的東西。

******

伴随着鞭炮聲,方家百年鹵味店開張了。

沒有宣傳單,沒有打廣告,也沒有什麽優惠活動,僅僅只是在門前放了一挂鞭炮而已,如此質樸的開業方式,也就是在這個年代能夠看得到。

牌子還是以前的牌子,可是香味可比以前擺攤子的時候濃烈多了。

紅棕色的鹵水在鍋裏頭翻騰,香氣四溢,潤而不膩,開業頭一天的顧客有很多是聞着味兒過來的。

“可算是開業了,每天出來買菜,都得擡頭看看你們這兒開業了沒有,先來上二兩的鹵肉,再來四個鹵雞蛋,半斤辣鹵毛豆。”老顧客買東西心裏頭都是有數的,上來就點。

新顧客就不一樣了,“鍋裏頭煮的是什麽?豬頭肉,那行,怎麽賣的,先來上一兩嘗嘗,好吃的話我們再來。”

頭一天開業,顧客還真不少,方明啓負責算賬收錢,方愛愛則是負責竈臺上和案板上的活,鹵東西是她的事兒,切肉也是她的事兒。

一塊案板,一把菜刀,素的葷的全都在這上面切了,反正總共就三份鹵水,素的葷的都是從這些鹵水裏鹵出來的,也就不存在什麽味道相沖,非得要換案板換刀的講究了。

方愛愛的好刀功可不只體現在成品上,能完整的用刀給一整只雞剔骨,這是本事,一刀下去,大致的分量能有多少,這也是本事。

在罐頭廠的食堂裏,自然是沒有辦法練出這第二份本事來,方愛愛的刀工已經是三級了,從刀工二級突破到刀工三級,可是花費了不少的精力。

虛拟空間裏有廚房專用的電子秤,在沖擊刀功三級的時候,方愛愛可沒少用到這個電子秤,切下來的東西過了秤,才知道有多少克,離标準又差了多少克,不斷糾正,不斷調整,刀功才從二級突破到三級。

一塊肉在手裏掂量掂量,放在案板上,一刀切下去,分量上跟方愛愛想要的誤差一般都在十克以內。

大夥買肉都是幾兩幾兩的買,50克是一兩,能把誤差控制在10克以內,基本上就不用在秤上增肉減肉了,一刀切下去,直接過秤交錢走人就是了。

那刀穩的,那手準的,速度還都一直特別快。

方明啓現在是信了自家長輩的話了,別看方愛愛細胳膊細腿兒的,确實天生就該端廚師這碗飯。

小姑娘帶着雪白的廚師帽,一雙手細膩無瑕,手指頭又細又長,就跟地主家什麽活都不用幹的大小姐似的,可這位‘大小姐’,左手摁着肉,右手手起刀落,那叫一個快狠準,好似手底下摁的不是難切的肉,而是軟乎乎的豆腐。

圍觀群衆還不知道什麽是反差萌,但這畫面确實是賞心悅目,看慣了油膩膩光着膀子流着汗的賣肉大叔,再看看人家小姑娘,白圍裙、白口罩、白帽子,指甲剪得光禿禿的,手上一點髒東西都沒有。

關鍵是這手起刀落的架勢,一看就是行家,小小年紀能練出這樣的刀功來,那還不得是從小娃娃的時候就開始練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方家百年鹵味店,這方子可能還真傳了有上百年,鹵味世家呀。

方愛愛不知道自己這一手的刀功還能拿出來唬人,就跟拉面館的拉面小哥一樣,面抻的好,面條拉得又細又長,用不着品嘗味道,也能拉來一些顧客。

方愛愛不知道刀功能拿出來唬人,可也瞧出來了,她親哥哥那張臉是可以拿出來吸引小姑娘的。

大嬸、大娘、奶奶們進來買鹵味兒,那眼睛基本上都是盯着鹵味,盯着秤,生怕買到的鹵味不好,生怕缺斤少兩,可明顯有進來買鹵味的小姑娘,大半眼睛都是盯着她哥去的。

這些小姑娘大都是她不認識的,可也有她認識的,比如在親媽那裏挂了號的玲玲姐。

系統提供的洗發水香味根本就掩蓋不住,也就瞞不住方媽,方愛愛的說辭一開始是‘借了玲玲姐的’,後來就是花錢從玲玲姐手裏買來的洗發水。

為了避免被揭穿,方愛愛還特意跟劉玲串好了口供,有了共同的秘密,一來二去的,兩個人慢慢也就熟悉起來了,還真成了朋友。

不過這麽長時間了,如果不是玲玲姐今天一而再、再而三的把目光撇向方明啓,她還真沒發現這小苗頭。

男色誤人吶。

怕開業第一天就賣斷貨,方明啓特意備了不少食材,前邊櫃臺裏有,後廚裏也存放了不少,可饒是如此,一天下來,東西也都賣得七七八八了。

方大廚跟方爸方媽白天要去食堂上班,下了班才過來幫忙收拾東西。

方爸和方明啓忙着去肉攤子上買肉,方大廚和方愛愛則是忙着鹵素菜,王美麗同志也是閑不下來的,掃地、擦櫃臺、洗案板。

一直忙活到晚上8點多,連晚飯都是在鹵肉店裏吃的,不過數了數錢,算了算今天的收入,誰也不覺得累。

方大廚每個月的工資高達46塊,方一勺作為食堂的二廚每個月也有32塊錢的工資,再加上王美麗的18塊,方家一個月的收入将近一百塊呢。

這收入在海昌市不算高的,但也不能算低的了,正是因為如此,方家才能幾個月就把欠的外債還上。

如果不是趕上好幾年年景都不怎麽樣,需要額外花錢買糧食,那方家也不至于買個臨時工都得向外人借錢。

不過,如今算是用不着為錢發愁了。

“怪不得以前有那麽多人冒着風險也要投機倒把,這做生意賺的就是比老老實實當工人多。”王美麗同志已經不是第一次發出這樣的感慨聲了。

在兒子剛開始擺地攤賣鹵味的時候,王美麗同志已經如此感慨過了,擺地攤賣鹵味一天就能掙他們一家三口小半個月的工錢,鹵味店那就更不得了了,開業第一天,趕得上他們一家三口兩個月的工錢了。

去掉成本,一天下來利潤差不多有200塊,這比從地上撿錢都瘋狂,她一年下來也就是掙這個數。

“開業第一天,賣的肯定多,以後應該就沒這個數了。”方明啓還算冷靜,往後一天也就能就掙上一百多吧。

開店肯定要比擺攤子合适,在家裏鹵東西還得關着門窗,生怕香味飄出去,惹得小孩兒跟父母哭鬧着要吃肉,在自家店裏鹵東西可就不用想這麽多了,香味兒越濃烈越好,飄得越遠越好,最好是把人都吸引過來。

方大廚美滋滋地嘗了一塊兒剛出鍋的鹵肉,夠味兒,把梅幹菜和五花肉放到一塊鹵制,彼此借味,彼此融合,确實是有股獨特的香味在裏頭。

能自己琢磨着做出新花樣來,而且味道不輸原來的,可見他這孫女在廚藝上還是開了竅的,跟兒子不一樣,榆木疙瘩,空有技巧,這麽多年來也沒琢磨道自己的菜出來。

“要是能再辣點就更好了,不過不能放到麻辣鹵水裏鹵,那樣鹵出來的味道不如現在這樣香,你再琢磨琢磨,看看把辣味放到哪一道工序裏頭更好。”

師傅出題了,做徒弟的自然要應下,不只是方愛愛把這事放心上了,方一勺同樣也放心上了,只可惜他要在食堂上班,不能像女兒一樣可以在鹵肉店裏不斷嘗試。

之前還反對女兒到鹵肉店來工作的人,這會兒自己都想過來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