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雜事
“繡品以此貓撲蝶最佳,詩詞以此首《臨江仙》最有意境,畫品倒是這幅《韻竹》頗和我心意,字是這張将進酒為最,諸位師傅也亮出你們所評看看”
鄭英娘看下去,幾位師傅寫的都和自己一樣,甚喜,“如此更能服衆”
下面座位上聽到自己作品的姑娘都是暗暗歡喜,沒聽見說自己的有些失落,孟婉聽到了自己的字不算意外卻也不至于驚喜。
“都有進步,也算不負師傅們教導,不負你們雙親期許,以後家去,也要記得勤儉克敏,孝敬父母,貞靜恭順”
“謹遵王妃教導”
評完秀良,領完獎品,這算是個畢業典禮,王妃還留她們吃了一回畢業聚餐,孟婉算是從府裏畢業了。
鄭英娘聽着師傅們對每個姑娘做集中點評,心裏邊有些同意有些否定,卻不會輕易給出自己的評價,對誰都一樣,這些女娃原本也是她看着長大的了,原本就了解,并沒有哪個差的不能忍受,也沒有哪個是超出太多的。
顧家姑娘女紅好,性情和順但沒主見;陸家姑娘文采最佳,正氣随他家風卻略有些清高;孟家姑娘字寫得最好,喜氣福相卻是好奇心強了些;區家姑娘畫上邊是下了功夫的,能吃苦卻是帶着點愁苦像……一個個過了一遍,等看下一批如何。
“緞子首飾是每人都得了的,我獨得了四寶,顧姐姐獨得了個小插屏,區妹妹獨得了畫,還有陸姐姐獨得了本文集,再就沒有了”,孟婉和母親說着,“王妃還留了飯,師傅們也給每人提了字,方散了,過了年新人便會入府,都是七歲八歲的,還有幾個六歲大生辰的,聽聞這次有二十餘人呢”
“王妃所賞,你便好些收起來吧”,孟玉氏這些天都在看賬本,又到年底,田地上都來交賬了,還要預備着過年,他很忙,“等過了年,你也該學着看賬本子管管帳了,娘原不會,很是狼狽過,這幾年才順利些”
“這些田地是王爺去年新賞給爹的嗎?”孟婉對這些不陌生,從小看母親擺弄的。
“對,都在北縣那邊,還有之前賞的,咱家自己買下的,田地上做了莊子,都是佃戶們種着,你爹屬下有傷了慘了且不是屯田的軍戶的人家幫着管着,咱們吃用的米糧、菜蔬都是他們送上來了”
“便是小麥爹娘那樣的人家嗎?”
“對,他們原也是莊戶人家,沒有屯田,又落了傷殘,未立過戰功,跟着你爹一回,不能沒個容身之處”
母女兩個一問一答的,孟婉見母親坐的久了,便起身去給她揉揉肩膀,“過了年,玲子便要嫁人了,我準備着讓大麥頂上,小麥再頂了大麥的差事,如此便缺個小丫頭,家裏還有別處丫頭也要嫁人的,娘,您準備着買人還是從莊子上選人”
“從莊子上選吧,這次需添的不多,他們出了力也該給他們子女們出路,他們也忠心”,孟玉氏笑笑,閨女也會心疼人了,“只都是人生父母養的,咱家不興苛待下人,這一點你們兄弟姐妹都需記得”
“娘,記得了,您每次都說,玲子要嫁人了,我有些舍不得”,也是幾年的情分了,孟婉不舍,“雖說以後還在咱家裏,到底不在我院子裏當差了”
“李小子也是能做事的,這幾年随着玲子爹和你七伯,也學了許多,你爹也是有意歷練他,玲子随他是個好去處,你也不必擔憂,你若當真舍不得便多随些嫁妝,給她做臉”
孟婉點頭,父親他們又随着王爺打仗去了,這次是決計要拿下餘部的,為稱帝掃除後患,“娘,我前幾日去府裏時看着李先生帶着一幫人在各處測測算算的,街上的人說是在蔔算新宮所在,算好了就動工呢”,總聽說李先生天文地理、奇門遁甲很神通,她見過只覺得李先生眼亮的很,卻看不出神通,也是,她是凡人嘛。
“我還不曾見過宮城,以後也能見得了”,孟玉氏停下,幻想一下宮城模樣,卻總是想不出,“何家老太太這次怕是真的不中用了,明兒我再去看看”,兩家如今也是親戚了,小葵年歲大世子較多,這個不用考慮,他們也才大膽定下,自家閨女的婚事卻是不敢的,不是他們非得肖想世子,而是害怕王爺多想了,“也不知能不能熬過除夕,何家大伯、大柱、二柱都也不在,你何伯母也是難吶”
生老病死是常态也是無常,昨兒才去吃了李家妹妹兒子的滿月席,明兒又要去看一位不久于世的老人。不想初更剛報過,何家便派人來報喪了,老太太七十多了也是喜喪,但她是有品級的,須得上報,官制上還沒研究出來全套的婚喪之儀,還只得按着原來的喪事辦了。
鄭英娘親自過府吊唁,陪着何夫人說了會子話,看到他家靈堂上不少戴孝的妾室,也只得心下搖頭,再看看如今形單影只的左春榮,竟沒有個全然得意人。
盛夫人哭完靈也過來陪着說話,張夫人、孟玉氏、施夫人也是先後過來,人還是那些人,人都是養的白了胖了些許,氣質亦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再不愁吃喝但都感覺少了些什麽。因着是年底了,各家都忙,王妃離去,餘者再陪會也就散了,孟玉氏因着親戚關系在何府陪着。
………………………………………………………………………………………………………
孟婉在自己的院子中尚能聽見一陣陣的哭聲,母親去隔壁幫襯着,家裏的事小者是她做主,大者便讓人去隔壁回禀。
“年糕、豆腐已齊整了,各四擔,五嬸正帶人燒肉、炸面食,入了冬,肉價略漲了二分,雞鴨魚蝦都是莊子上才送來的,雞鴨各三十只,魚蝦還得是新鮮的,便送的少些,府裏都是買的最新鮮的,還有棗子、栗子、榛子、核桃、松子、瓜子、花生、桂圓這些幹果都是按着往年分量置辦的”,錢運家的在給孟婉一一報告,這也是孟玉氏的意思,讓她都了解着。
“我聽說有處莊子上今年種了些花生,怎地還要另買?”孟婉在翻看着家中各處的冊子支出,還有他們兄妹四人每個的分帳冊。
“确是種了,便是花六一家管着的那處莊子,那地原是不大肥厚,種了谷物也長得不好,今歲便種了花生、菜蔬,只誰想正花期時他們那裏凍了一場,縣裏的莊稼收成都降了,花生也沒結幾個果”,錢運家的坐在踏上解釋着。
“原還有這一出,難怪如此了”,孟婉還納悶怎的花六那處莊子送上來的收成差那麽多,也是借故一問,“母親還吩咐了,周家老太爺周年祭,明日她去不成,便讓錢管家去走一趟”,周家與他們是同鄉,無官無職的,讓管家去已是可以。
“奴婢已經備得了祭禮,都是按着夫人吩咐備的,姑娘放心”
“你們都是老道的,反倒我是初學”,孟婉笑笑,“玲子已回去兩日了,哎,怪想她的”
“如今在家也常惦念着姑娘,說侍候姑娘是玲子的福氣,再就是做做嫁妝,等完了婚便又能回府裏來了”
榮德堂裏,鄭英娘也在忙碌着,她在聽周大報年底的糧肉等價錢,“一兩銀子一石米,已是比前幾年好了甚多,王爺初設養濟院,金州城內外凡老疾孤貧者,皆籍其年以請,未知其效如何?”
“小的按着王妃吩咐,往府外辦事時多有留心此事,內城如今已不見乞者,養濟院處按月給與口糧,定為三鬥,足夠矣,小的還讓人進去看了看那米未見黴壞的,問了數人都說是按着月份供給不曾克扣”,周大一一報知。
“如今日子好過了甚多,王爺原本想明歲便推之至各州縣,只尚有兵事,确是要再等個幾年了”,鄭英娘點頭,又問“路學的生員們可都領了廪膳?”
“這個小的也打聽過了,王爺先時去路學微服,都已下了令改善,如今優異者可增領十倍之多,普通者領的廪膳也可養活兩人,家貧者不必為生計擔憂”,周大本是有備而來,五花八門的事務原就在他心裏裝着呢,王妃也不定什麽時候便會過問過問,答不上來可就是他失職了,後面多得是人等着補上呢。
“可養活兩人?若有妻兒父母豈不是無法贍養?”鄭英娘想的長遠些,等天下平定後這些人會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只現在卻沒更多餘力,“此事我知道了,明兒就是小年了,今歲的炮仗是誰管着?”
“是庫裏的三管事衛豐喜”,周大不知道她突然問這個合意。
“那些不過圖個熱鬧、錦上添花的東西,以後都減三成,還有記得明兒給府裏當值的文武、衛士們都另添些吃食糕點,以後正旦、元宵等節也是如此”,官員們如今的休沐日就兩天确實辛苦了些,“你去把采辦處、西院的賬冊調來,便去忙吧”
鄭英娘看着冊子,又想起一事叫來白嫂,“我聽大郎說褚先生的老母親病了,你派人去請李良去看一看”,褚先生是新調來的給府裏公子們講學的老師之一,“給每位先生的年禮中再添一婁柑橘,要挑新鮮的”,這年頭搖筆杆子的文官很是不得沙場拼命的武将,撈不到什麽實惠,家境也就遠不能比,油鹽醬醋過日子夠,但這些差季的果蔬怕不會長得的。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整理下半年的記事條冊時,鄭英娘見到丈夫寫的這麽一句,發自內心而笑,他們正在奔着這個方向行進着。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