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緣起杜鵑花海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篇小說寫自2018年5月18日,計劃在2019年12月15日完稿。
這次是我第一次寫作,其目的,是想表達一種開明思維。希望熱戀中的年輕人,盡可能用現代社會的文明理念處理情感問題。戀愛期間的糾纏、死纏爛打,是一種土鼈思維,是一種缺乏道德的行為。當戀愛受各種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如意的時候,要懂得放手,放手是一種愛意的表達,是一種理智的行為。
這篇小說,還同時表達了幾個理念。
這段愛情故事的發生地在遼寧省大連大黑山,地點以及人文景觀幾乎是紀實性的。大黑山的杜鵑花海、石鼓寺裏的千年銀杏樹、植物園中的百草園,都是絕佳的浏覽之地。
一睜眼,七點多了,李太雷趕緊起床,以最快速度穿衣、洗漱,然後下樓,在居住的小區附近吃過早點。再走過兩棟樓的距離,在一棟灰舊的樓前停下。打電話依次叫夥伴楊林、陳子敬下樓,彙合後一起步出小區,倒換了三次公交,又步行一公裏來到大黑山唐王路登山口。
今天的天氣很給力,不冷不熱,環顧四周,爬山的人很多。三人邊走邊唠,心情蠻是不錯。雖然都是一個單位的,但是平時生活忙忙碌碌,難得有機會出來散散心。初春的大黑山,樹木開始複蘇,杏花點綴其中,一部分樹長出了嫩芽,一片朦朦胧胧的綠色。不到半小時,三人就爬到半山腰。這是一塊地勢平坦,遺留有古代石牆的地方,名叫卑沙城。這裏視野開闊,如今已是爬山者的活動中心區域。一條南北方向的街道進入視野,兩邊遍布冷飲攤點、小工藝品。著名的石鼓寺就在其東南坡角,街道南端是絕壁懸崖,一座大殿矗立其中,這就是著名的唐王殿,紀念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其實,大部分都是傳說,至于唐皇李世民是不是真的來過這裏,沒有詳實的佐證依據,大家不過以訛傳訛罷了。太雷買了三瓶礦泉水,分給楊林、子敬,三人邊飲邊走,不時停下腳步。三人中間彈跳力好的子敬,快速爬上大殿附近的石雕駿馬,做了一個大鵬展翅的造型。行進過程中,聞聽游客中,有人在談論杜鵑花的話題,說今天的花開得非常好,很壯觀。經不住好奇,生性活波開朗的子敬,問詢一個年齡差不多的年輕人,杜鵑花在哪裏?那人指了指山頂,說就在靠近山頂的地方。子敬道過謝,對太雷、楊林說,既然來了,要不然咱們也去看看。三人雖然都是本地人,也爬過大黑山幾次,但是确實不知道這裏還有杜鵑花。三人随後按照爬山指示牌,向山頂爬去。實際根本不用看指示牌,今天的觀花游客,猶如一支龐然大軍浩浩蕩蕩,都是奔向同一個地方:杜鵑花坡。美麗的杜鵑花,紮根大黑山已經數千年。這裏也是整個長江以北地區最大規模的杜鵑花海。原來不出名,是因為花期短,僅僅只有一周的時間。而且位于大黑山之巅的一側,很多人都爬不到這樣的高度。近年随着攝影愛好者的到來,通過網絡的傳播,大黑山的杜鵑花越來越知名了。對于三個年輕人而言,這次不經意的賞花之行,後來居然衍生了一段愛情故事。真可謂,緣起大黑山,相識杜鵑花海。冥冥之中,每個人的愛情也算是一種定數。
從半山腰到杜鵑花坡,路途也頗為不易。雖然都是年輕人(太雷是27歲,另兩個都是28歲),爬到臨近山頂,都累得氣喘籲籲。進入觀花亭,放眼望去,整個山坡一片花海,确實很震撼、很壯觀。爬山的游客散布在花叢中,不斷嬉戲、拍照取景,忙乎的不亦樂乎。景區管理人員,不停地提醒、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為。
開滿花的這個山坡,屬于陰坡,坡度較大,只是在山坡的中間部位有一條羊腸小道。太雷招呼楊林、子敬,一起向那條小道走去,行進到中間,兩邊盡是拍照的人群。環顧四周,花海一色,堪稱自然奇觀。此時此刻,置身于花海,大家心情蠻是舒暢。就在此時,臨近小道的兩位女孩不停地拍照取景,其中一位在擺拍的時候,突然身體重心不穩,急忙抓住花叢枝條,不料沒有抓緊,身體向後倒來。太雷似乎來不及反應,條件反射似的,伸出一只手将女孩托住。女孩連連道謝。太雷再看女孩,文靜秀美,很純淨的感覺。世間很多事都有巧合,太雷這一托,托出了一段姻緣。見狀,子敬、楊林加快步伐,圍攏過來。女孩與一位同伴邊道謝,邊觀察着太雷。太雷一米八六的個頭,修長的身材,頗有女性緣。無數的生活經驗與感情經歷表明,一見鐘情往往是人性的最自然的反應。是否對一個人感興趣或者有好感,十秒鐘就可确定。女孩名字叫羅淑紅,她的同伴叫候玉珍,兩人都是26歲,是同學。對視中,淑紅有點羞澀,還是玉珍先開了口,沖着太雷說:“帥哥,能不能幫我們拍張合影?”太雷的臉頓時也有點微紅,那種感覺只有自己清楚,慌亂中忙說:“沒問題”,邊說邊接過玉珍遞過來的卡片式相機。這種相機操作簡單,太雷雖然沒有屬于自己的相機,但是在單位在工作中經常用到。拿起相機,淑紅、玉珍擺好姿勢,連拍幾張。子敬、楊林笑嘻嘻地旁觀。照完後送回相機,太雷三人與淑紅、玉珍揮手告別。子敬、楊林似乎很興奮,不停地取笑太雷,太雷美滋滋的,嘻嘻哈哈。沿着羊腸小道走到一端,三人居高臨下,盡覽山峰的俊秀。在附近石塊上坐了一會,三人又沿原路返回。走到剛才那裏,發現兩位女孩還在附近的花叢中溜達。或許是留戀杜鵑花的美麗,或許是還有別的。其實淑紅心裏最清楚,剛才的那一幕令她的心裏微微一動,就像平靜的水面投入一枚小石子。她确實對顏值頗高、身材修長的太雷産生了好感。玉珍似乎感覺到這一點,處于女性的隐含,玉珍沒有說出來。根據觀花路徑,淑紅知道太雷等一會肯定原路返回。這一次是子敬率先向兩位女孩揮手,淑紅、玉珍向三人走來。子敬很主動,寒暄起來。太雷、淑紅再次對視,都在旁聽。不知道出于什麽心态,淑紅總覺得不應該放棄機會。突然對着三人說:“今天天氣好,花也美,我給你們三個拍張合影吧”。
子敬快速接話:“好呀,難得這樣的美景”
太雷遲疑說道:“那咋給咱們呢?”
淑紅看着太雷的臉:“很簡單,把你郵箱給我,我發給你”
太雷摸了摸自身的口袋,忙轉向子敬、楊林求助,問兩人有沒有筆?兩人找了半天,啥也沒有。淑紅和玉珍也搜了自己的衣服,也沒有。還是個頭有點矮小的楊林腦子快,遞給太雷一枚石子,找到一塊巨石,讓太雷把郵箱寫上去,再讓淑紅用相機拍下來。大家都誇楊林有辦法。其實三人都有手機,那時候剛剛流行手機,不是智能機,沒有拍照功能。三個年輕人也沒有與兩位女孩留號碼,這也許就是陌生人之間一種很自然的戒備心理。淑紅給三人拍了合影,又給太雷拍了幾張單人照。子敬見狀,主動要求給自己也單拍了幾張。其實子敬身材也不錯,一米八二,就是顏值一般化。楊林沒有要求單拍,可能也是覺得自己身材顏值差一點。拍完之後,三人一起揮手告別,向半山腰走去。
一路上,三人不停地評判着兩位女孩,唠嗑的氣氛很是高漲,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一會的功夫,在争辯、嬉鬧之中,三人頗感腳下生風,全然忘記了下山的勞累,很快到了半山腰。在半山腰再次買點礦泉水,這一次是楊林掏的錢。邊喝邊走向石鼓寺。按照爬山驢友的慣例,下山的時候,不走上山的路徑。而是在半山腰走另外一條由一千三百級石階組成的路。進了石鼓寺,三人都沒有上香祭拜,可能還年輕,沒有啥宗教信仰。石鼓寺最為知名的是一棵銀杏樹,拴滿紅布條,據說已經歷時千年之久,堪稱一株活化石。此時恰值四月二十五日,這棵銀杏樹剛剛發出了新芽,大樹長勢正猛,看來還可以存活數百年。三人圍着大樹轉了兩圈,走出石鼓寺,經過山勢陡峭的十八盤,下山了。
淑紅和玉珍,繼續在花叢溜達了半小時,這期間,兩人沒有唠剛才的三人,女性的心裏與男性确實不一樣。兩人轉移了話題,唠其工作方面的事情。之後也是經過石鼓寺下山。不過,在那棵千年銀杏樹前,兩位女孩凝視了一會樹上的紅布條,玉珍突然開口:“那個扶你的帥哥,确實不錯啊”。玉珍這樣說,是她通過在花叢中看到的淑紅的眼神、動作,估計淑紅一定心有所屬。淑紅臉紅紅的,沒有接話,輕輕拍了玉珍一下,轉身嘻嘻哈哈地往外走去。玉珍随後追上,告訴淑紅,可以試着了解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