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 (25)

日裏貴婦驕女的景象。朱家的事情已近尾聲,等掃清了餘孽,這對母女和朱成钰就該赴刑場受死了。

前世所有的苦楚,也都能随之湮滅。

琳琅站在那裏,露出一個得勝的笑容,繼而舉步離去,叫裏面的朱家母女琢磨不透。

女牢的隔壁關押的就是男子,琳琅原本還想再去看看朱成钰的境況,不過想來他在嚴審之下只會比這裏更凄慘,階下之囚而已,已然不值得計較。

臘月中的時候,朱夫人、朱成钰兄妹及涉事較深的一幹人被問斬。賀瑾瑜雖也和朱成钰有染,到底賀文瀚心存不忍,況她在此案中無足輕重,終是落發為尼,到青燈古佛畔去了。

這些都只是小事,而今最讓琳琅和徐朗挂心的,是徐奉先的病情。

自打上次在含元殿暈倒後,徐奉先的身子便一日差似一日,到得如今,原先縱橫沙場的悍将已然滿身病痛,漸顯老态。大抵重壓勞累最能消磨人的身體,徐奉先在邊塞一生戎馬又積攢了一身的毛病,如今夙興夜寐,強撐着不肯偷懶,沒到月底就病倒了。

從九月初登基至今,算算也不過三個月的時間,朝局是穩當了下來,然徐奉先也像是燃燒太快的蠟燭,耗盡了心血,終至一病不起。

皇上重病,年節裏自然是一團陰雲,撐到次年三月,重病駕崩。

這段時間裏的政事大多交在徐朔和徐朗兄弟倆的手裏,賢親王徐奉英從旁協助。徐奉英和徐朔久在邊塞,用兵打仗自是沒得說,對朝政上的事情卻頗有點力不從心。徐朗在京城活動的時間多一些,于此道比徐朔精通許多,加上陳皓是由他舉薦,樞密使賀文湛又是琳琅的伯父,徐奉先一番衡量,終是在二月裏下诏立徐朗為太子,又命徐朔盡心輔助。

且不論徐朔是否臣服,三月裏徐奉先駕崩的時候,徐朗奉遺诏順利登基。

經歷了一陣亂象的京城已然漸漸安定下來,雖然南邊還有流散的餘孽未清,但如今沒有匪患流民,倒是暫時安生。滿朝上下,除了有些硬骨頭還沒能啃掉之外,絕大部分朝臣已然歸服于徐家,經禮部鄭重籌備,三月下旬的時候,徐朗登基稱帝。

新朝新氣象的勁頭終于顯露出來,雖然有先帝駕崩的哀訊在前,登基大典卻也格外隆重。徐朗稱帝,尊祖母為太皇太後,楚寒衣為太後,琳琅則名正言順的成了皇後。

那一日百官朝賀,帝後攜手同上高臺,接受萬衆跪拜。冠服華麗莊重,金翅明珠之下,皇後明豔動人,皇帝英武俊挺,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佳偶天成的璧人。新帝年方十九,皇後則年才十三,年輕的帝後在豔豔春日入主皇宮,帶着勃勃生機。就連那沉悶的紅牆綠瓦,在百花齊放的春天,都隐隐透出點生機來。

皇宮中一切已然打理清楚,徐奉先作為國公時并無妾侍,稱帝後為了收服人心,也納了一妃二嫔,如今都成舊人。而在徐朗身邊,除了琳琅外再無旁人,是以皇宮之中,大多宮室都還空着。

對琳琅而言,這一切陌生又熟悉。

Advertisement

前世她當然也曾入主皇宮,然而那時她卻是以正妻之位做了妃子,繼而迅速被廢,囚禁在宸華殿中,根本不曾接手過宮務。如今突然将整個後宮交在她手裏,縱然實權還在楚寒衣手裏,縱然琳琅也曾活過一世,卻也覺得萬事陌生,頭緒紛亂,還得從頭學起來。

好在楚寒衣當了半年的皇後,雷厲手腕之下,也将宮人管得頗嚴,倒是将舊朝時那些毛病收整了不少。琳琅但凡有不懂之處,難免要去那裏請教。

把整個後宮交在十三歲姑娘的手裏,楚寒衣自然是不放心的,諸事當然還會插手。好在以前她向賀文湛和秦氏承諾過會照顧琳琅,雖然時過境遷,如今她和琳琅已不再是單純的婆媳關系,她指點琳琅時倒也算是盡心,唯有一件事,始終夾在兩人中間——

徐朗年近二十,身邊卻只有個十三歲的皇後,且因琳琅年齡尚小,兩人還未行周公之禮,若是等琳琅生孩子,恐怕還得有得等。

楚寒衣固然愛護琳琅,卻更看重權勢的穩固。徐奉先當年戰功赫赫,那一衆武将皆對他心服口服,所以鐵騎入主京師,徐家軍齊心協力,能在段時間內制住舊黨,收服朝臣。而今徐奉先駕崩,徐朗雖然頗有手腕,到底在漠北呆的時間有限,雖然皇帝在他做太子時略有部署,到底時日有限,人心未安。

在這個時候,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便是聯姻了。

這一日議罷後宮的瑣事,楚寒衣并不急着讓琳琅走,而是揮退了侍立在側的小宮女們,只留貼身大宮女伺候着,向琳琅道:“如今宮中人少冷清,妃嫔之位大多都空着,總是這樣也不妥,該選些人進來了,你怎麽想?”

琳琅心中悚然一驚,卻道:“母後所言甚是,只是若要選妃,還是得問問皇上的意思。”

“這是自然。”楚寒衣頗為欣慰,“我就是先問問你的意思,畢竟你和皇上感情好,怕是未必願意。”

琳琅微微一笑道:“兒臣不敢。”

出了太後所居的慈安宮,錦繡小心翼翼的扶着琳琅,偷偷打量她的臉色,卻也只見琳琅垂眸不語,不見悲喜。待回到皇後寝宮,錦繡這才敢開口,“娘娘,您真的要給皇上選妃?”

“是太後要選妃。”琳琅揉了揉鬓角,有些頭疼。

錦繡體貼,便請琳琅在桌邊坐了,她站在身後慢慢的按摩着鬓角,有些不平,“娘娘和皇上成婚才一年,太後怎麽這麽心急。而且娘娘這裏還沒有子嗣,若是選妃……”

琳琅當然明白。她若想生孩子,起碼還得兩三年,若這期間妃嫔生了孩子,長子便是庶出,難免麻煩。可按楚寒衣雷厲風行的手段……琳琅微微冷笑,“這等小事,母後不會放在心上。”

楚寒衣想要的不過是子嗣,至于出于誰的腹中,重要嗎?到時候孩子降生便可認在琳琅膝下,而女人頭回生孩子就是往鬼門關走一遭,到時候誰能保證孩子的母親會順利的活下來呢?更何況,如今在太後的心裏,皇嗣還在其次,重要的還是那些有勢力的朝臣吧!

錦繡瞧着琳琅神色變化莫測,不由嘆了口氣,“其實以前也挺好……”

“錦繡!”琳琅喝止。她自然明白錦繡的意思,以前雖沒有這樣的無雙尊榮,卻能夫妻和睦厮守,哪會有這些麻煩。可亂局紛争,不是朱家便是徐家,而能保賀家無恙的唯有徐朗。有失有得,有什麽可抱怨的呢?

她轉身叮囑錦繡,“宮裏和王府不同,如今上頭有太後和皇太後壓着,你呀,怎麽還改不過來。”

“是奴婢失言了。”錦繡歉然,“不過,娘娘當真要給皇上選妃?”

又回到了剛才的問題,這丫頭……琳琅轉而笑着瞧她,緩緩道:“我作為皇後,确實不能反對選妃的事情,可皇上那裏呢?給他選妃,總得他答應才行吧。”

☆、85|

後晌的時候,琳琅便帶着小廚房專門做出來的菱粉糕往徐朗所居的垂拱殿去了。徐朗這會兒正在批折子,旁邊放着的茶許久未動,涼了後正由旁邊的大太監李瑞換熱茶。見得琳琅進門,李瑞忙躬身行禮,徐朗察覺他的動作,擡起頭來。

“琳琅。”徐朗皺着的眉頭舒展,見着她身後小宮女手中的食盒便笑道:“又來給我送好吃的?”

“晌午的時候皇上和朝臣議事,午飯用的匆忙,我想皇上批了半天折子也該餓了。”琳琅雖貴為中宮,平常卻不大喜歡帶着沉重繁雜的金銀首飾,然她天生容色明豔,稍加妝點就已是動人之姿。徐朗眼瞧着她一點點長大,容顏愈來愈美,真是怎麽都橋不夠。

見她接過食盒緩步上前,徐朗也離了禦案迎過來,将那食盒掀開一瞧,喜道:“是菱粉糕啊。”

外間是批折子議事之所,徐朗攜琳琅的手入內,裏面則是起居用的內室。

“嘗嘗?”琳琅一招手,便有宮女奉上清茶,她将糕點取出來放在桌上,兩人同用了些,徐朗這會兒也有點累了,便遣退宮人,只留琳琅在內。

五月時節裏天氣已熱了起來,垂拱殿前面修得莊重肅穆,內室的後面卻是一灣池塘,裏面荷葉叢生,游魚悠然。這會兒窗扇已被支起,外面清風徐來,池塘邊上柳姿婆娑。

窗下設了張極寬大的羅漢床,徐朗将琳琅攔在懷裏走過去暫歇,兩人盤膝并肩,瞧着窗外的景致。宮城雖巍峨榮華,到底宮室連綿占去了大半,雖然各處皆有點綴,到底有限。

琳琅靠在徐朗肩上,她不敢同楚寒衣說心裏話,跟徐朗卻是不怕的,低聲道:“若是在宮外,這樣的天氣裏該是乘着馬車去山裏避暑了。我記得西山風景秀麗奇絕,去過幾次,怎麽都看不夠。”

“是啊。那次我們去碧紋湖邊散心,你才十歲。”徐朗将她攬入懷中,冗雜政務壓身,倒也頗懷念那裏的景色,“那時候湘兒教你騎馬,你還折了好多花抱着,漂亮極了。”側頭,在她的臉蛋輕輕一啄。

“明明是你的摘的,居然賴我。”琳琅吃吃的笑,扶着他的臉端詳,認真道:“怎麽成了皇上,臉皮反而越來越厚了。”

“是嗎?”徐朗自顧自的摸了摸臉,忽然一笑,在琳琅猝不及防之時,俯身将她壓住,“我什麽時候臉皮厚了?”

“說正經的,別鬧!”琳琅哪裏抵得住他一介武人的力道,被徐朗按住腰間軟肉,縮在他懷裏努力的忍笑,“今兒去母後那裏,她果然提起給你納妃的事了。”

“這麽按捺不住啊。”徐朗喟然一嘆,“我還以為她至少能再等幾個月呢。”說着俯視琳琅,“你怎麽回答的?”

“我還能擋着不讓選妃?只能說沒意見罷了。”琳琅勾了勾唇角,“昨兒母後請了荀良的千金、楚淮安的千金,還有沈惟之、鄧俨、陸德明等人的女兒入宮賞花,一園子的莺莺燕燕,我瞧那情形,母後對這幾位的姿容都是很滿意的。”

“荀良是右相,楚淮安在兵部,沈惟之、鄧俨、陸德明等人也都是炙手可熱的侯爵,母後當然會滿意。”徐朗無奈,“她也是為了社稷着想,這事你且不用管,交給我就是了。”

“那就辛苦夫君。”琳琅貼在徐朗的胸前,抱緊他,“只是別讓母後傷心就好。”

“穩固朝政,姻親固然有用,卻也不是非此不可。”他瞧着妻子蹙眉的模樣,忍不住便是心疼,“若我連答應你的事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取信于天下人。放心,你的夫君沒那麽弱。”

琳琅點頭道:“我知道。”畢竟還是怕徐朗對女人的心思揣摩不透,便問道:“你打算怎麽跟母後說?”

“此生只愛皇後一人,絕不納妃。”

“那母後不氣死才怪。”琳琅無奈搖頭,“到時候恐怕會讓她老人家覺得你偏心太過,為了一介女子胡鬧。”

“那你覺得呢?”徐朗饒有興味。

“母後提起納妃,不過是為了幫你穩固朝政、繁衍子嗣,你若一口拒絕,豈不令人心寒。據我看呢,絕不納妃之事還是別提了,往後拖一拖就是。”

“拖到何時?”

琳琅抿唇笑着,“能拖一時是一時,總該徐徐圖之,才能令母後接受。”

“那就聽你的。”徐朗微笑。其實主持朝政之人,又如何不懂這道理,想出一口回絕的主意,不過是為了讓心愛的人安心罷了。當初皇帝立次子為太子,朝野中本就多有非議,若此時皇上和太後再出什麽龃龉,畢竟難安。他親了親琳琅的額頭,“晌午還沒歇息吧?你在這裏睡會兒,我去外面看折子。”

“好啊,看完了咱們再去禦花園走走。”琳琅答應,瞧着明黃的身影步出內室,微微嘆了口氣。

其實又何嘗願意用這等事情去煩徐朗呢,前朝那麽多事情需要忙碌,每回看着他深夜未展的眉頭,琳琅總是格外心疼。然而太後心焦子嗣,想要替兒子分憂,又無可厚非。怪只怪她年齡太小,還不足以和徐朗并肩,不能幼齡生子這一點當然無話可說,但往後,卻也不能是只知安享富貴的小嬌妻了。

第二□□會散後,徐朗那裏的事情不多,便帶着琳琅同往慈安宮去問安。

楚寒衣今年才四十二,上過戰場殺敵,管過國公府的內宅,那一身氣度自是與別人不同。母子三人寒暄過了,楚寒衣便向徐朗道:“昨天和皇後提起宮裏人少冷清,皇帝正當英年,身邊卻只有皇後一人陪伴,也是時候選些家世品貌出衆的女子進宮了。”

“這事不急。”徐朗仿佛沒聽懂她的言下之意,“如今百廢待興,前朝的事都忙不過來,兒子哪有心思想這些。有琳琅陪着我,足夠了。”

“正因前朝的事忙不過來,皇帝才該選些得力的人做臂膀,從旁協助,你明白我的意思。”骨髓裏直率的脾氣是改不掉的,楚寒衣在兒子面前也不拐彎抹角。

“兒子明白。只是朝堂上事,兒子自然有辦法應付,若是将後宮與之牽扯,反而麻煩。”徐朗起身,恭敬道:“母後費心為兒子考慮,兒子自然感激,只是我與琳琅成婚不過一年,且琳琅現在并無所出,兒子暫時不想納妃。”

“這事我也想過,不算什麽大事。”楚寒衣瞧一眼固執的兒子,有點生氣,“後宮妃嫔之位空懸,叫人看着像什麽話。你若執意拒絕,恐怕會叫朝臣寒心。”——當初徐家軍一路南下并非沒有阻礙,那些武将擁護徐奉先登上帝位,肅清朝野,圖的還不是個榮華富貴和子女的前程?明明用幾個女子就能籠絡人心,何必要舍近求遠?

“朝臣那裏,兒子自然會想辦法應對。”徐朗堅持,“至于納妃之事,懇請母後暫時別再提了。”

“明之!”楚寒衣覺得這兒子簡直就是個臭石頭,平時那麽靈活變通的人,此時卻固執到了愚蠢的地步。不過畢竟顧忌着琳琅在身邊,她到底沒說多餘的話,緩了緩氣,冷聲道:“那你打算何時納妃?”又強調的,“皇家子嗣繁衍乃是大事,皇帝可不能叫這後宮續置!”後一句語氣嚴厲,顯然是不願退讓。

徐朗便道:“待琳琅誕下皇子,再議此事。”

楚寒衣了解這兒子的脾性,當初執意求娶琳琅,成婚後又百般愛寵,她還真是擔心他會為此虛廢後宮,這會兒倒是舒了口氣,道:“君無戲言。”徐朗自然答允。總歸還有兩三年的時間,與其激化矛盾,不如緩緩圖之。

殿裏的氣氛這才松快了些,楚寒衣瞧着默然坐在旁邊的琳琅,心情複雜難言。她确實也喜歡這個兒媳,長得漂亮,性情也算不錯,難得的是夫妻恩愛,放在尋常人家是難得一見的良緣。可在皇家,皇帝重情,只愛重一人,可并不是什麽好事。

“昨天那幾位姑娘皇後也見過了,既然不欲納妃,總也該有個交代吧。”楚寒衣将目光投向琳琅。

琳琅便起身微笑道:“我瞧那幾位姐姐确實人才出衆。年初時康親王妃去世,至今身邊尚無旁人服侍,他是聖上胞兄,尊貴榮寵在朝野中無人能匹,母後既然喜歡,不如擇出一位,嫁與康親王為正妃?”

“也只能如此。”楚寒衣既然已被徐朗說服,倒也不拖泥帶水,“那位天賦奇才的左相陳皓也是至今未娶吧?朝中未曾娶妻的年輕英才衆多,皇上朝政之餘也該留意一二。”

徐朗舒了口氣,點頭稱是。

出了太後的慈安宮,琳琅緊繃着的心弦總算放松,昨日因琳琅醒得晚未曾和徐朗游園,這會兒正好日光明朗,便同往禦花園去。

禦花園地處皇宮後側,雖然周圍有不少宮室,因宮中無妃無嫔,許多宮殿空置,便顯得安靜許多。從慈安宮往禦花園去,有不少的岔路口,琳琅和徐朗徒步而行不用轎攆,到得一處路口,琳琅忽然心念一動,道:“宸華殿附近有一片薔薇極好,不如順道去看看?”

徐朗自無不可。

☆、86|

雖然時移世易,這一世的琳琅已然榮尊皇後,這曾經囚禁過她的宸華殿依舊是個冷宮。

宮廊的石縫之間亂草漸生,牆角的一叢薔薇開得正濃,在豔豔日光下蓬勃嬌豔,只是周圍雜草叢生,加之平時少有人至,便有幾分自生自滅、無人欣賞的荒蕪味道。

琳琅命人推門,陳舊的院門吱呀作響,琳琅和徐朗攜手而入,便見一院的薔薇濃烈綻放,裏面的屋宇已頗顯破敗,蛛絲結在雕梁畫棟之間,顯然是從未有人打掃過。好在滿園繁花惹人注目,兩人站在門前,琳琅微微失神。

徐朗側頭看了看她的神色,低聲問道:“你之前來過?”

“沒。一時好奇才進來看看。”琳琅連忙否認,有點心虛。徐朗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半晌後終是壓下了心思,笑道:“這附近的宮殿多年未用,也無人打理,倒是讓這薔薇長得自由自在。讓人剪些回去,給你插在瓶裏賞玩?”

“其實我想去的薔薇還要往前走。”琳琅掃一眼那滿目破敗,道:“這一院薔薇也是難得了,派個人來打理一下吧?”

“這些你來安排就是了。”又吩咐李瑞,“秋後讓人重修宸華殿。”

琳琅心中微動,偏頭看向徐朗,日光裏的側影俊朗英挺,看不清神色。心裏卻有些感激,便伸手挽在徐朗臂間,道:“冷宮裏荒蕪破敗,還是先去禦花園吧。”出了宸華殿往前再走一陣,果然有一大片盛開的薔薇,因其跟禦花園離得不遠,常有人去修理,倒是格外好看。

游園後回程,徐朗自去垂拱殿,琳琅回去寝宮時,果然已有人剪了數枝薔薇插在白玉瓶裏。

誰知這事傳得快,次日琳琅往慈安宮去的時候,楚寒衣說完了正經事便道:“我聽說昨兒你和皇上去宸華殿了?”

琳琅未料她消息如此靈通,且不避諱,便道:“昨日原想同皇上去禦花園的,經過宸華殿附近,聽說那裏有一片薔薇開得極好,便過去瞧了瞧。”

楚寒衣面有不悅,“要說賞花,宮裏多的是花園子。宸華殿是什麽地方?向來都用來囚禁被廢的宮嫔,其他時間也都閑置着沒有人氣。你和皇上金貴之軀,那種地方還是少去為好。”

太後教導,琳琅當然是不能輕易頂嘴的,只得應了聲是,心裏卻疑惑。昨日去宸華殿,陪同的只有徐朗身邊的幾個親信和她帶的宮女,雖說定了要重修宸華殿的事,到底也要到秋後,自然煩不到太後這裏來,那麽楚寒衣這消息的來源……徐朗挑人的本事她知道,等閑不會也不敢嚼這種舌頭,剩下的,恐怕就是她身邊的人了。

在徐府的時候掌家理事,如今成了太後,她這心操的依舊很寬啊。

雖然敬重她是母後,但楚寒衣這般安插人手,還堂而皇之的透露給她,那意味可就不是愛護,而是頗有警戒的味道了。

琳琅心內不忿,便端出個笑臉,向楚寒衣道:“昨日和皇上游覽宮苑,發現各處宮室空着,宮女內監們卻半個都沒少。這些人閑着就容易惹事生非,聽說還有聚衆賭錢這等事情,皇上聽了很生氣,說是現下新朝初立,凡事都要節儉,想要放一撥人出宮去,也算是恩典。母後意下如何?”

楚寒衣昨天雖接受了徐朗所謂“琳琅生子前不納妃”的話,但兒子作為一國之君卻如此偏袒妻子,對于向來嚴厲的楚寒衣來說,實在不是什麽愉快的事情。這會兒琳琅一提,便似笑非笑的看她,“說起來還是宮裏人少之故,若是有了妃嫔進宮,這些人自然有人管束。”

“兒臣昨日也說了這樣的話,但皇上心意已定,兒臣也沒奈何。”琳琅推了個幹幹淨淨。

楚寒衣瞧了她一眼,見琳琅一副等待示下的模樣,便含糊道:“此事往後再議。太皇太後那裏今早傳來鳳體有恙,随我一起去請安吧。”

太皇太後六十餘歲的高齡,最初徐奉先登上帝位,老人家自是喜不自勝,容光煥發,可惜半年後徐奉先病逝,老人家也病了一場,如今身子骨是每況日下了。到得她的宮中,就見賢親王妃姚氏、敦王妃窦氏也在其中,見了太後和皇後,兩位自然是要行禮的。因太皇太後正在安睡,楚寒衣也不打擾,帶着兩位王妃到外間說話。

在徐府的時候姚氏是庶子徐奉英之妻,向來被窦氏壓得死死的,然徐奉先登基時因徐奉英戰功卓著封其為親王,徐奉良則因庸庸碌碌,只得王爺之位,如今兩人的地位可是天旋地轉。

楚寒衣自然也更籠絡在武将中頗有威信的徐奉英,是以對姚氏噓寒問暖一番,又問道:“聽說四郎可是越來越賞金了,他如今也十七歲了,你那裏可有中意的人家?”

姚氏笑道:“太後也知道,那孩子在軍中呆慣了,現在又說是要給皇上分憂,還沒有想婚娶的意思。既然太後提起,回去我便留意留意,确實也不能再耽擱了。”

“再耽擱下去可不成,你瞧這幾個孩子,都這麽大了,還不給我們抱個孫子。”楚寒衣臉現無奈,又道:“我瞧着韓荀将軍的那位妹妹極好,品貌才學皆佳,年齡和四郎也差不多,人也都文雅,堪為良配。”

韓萱兒以前雖曾說了人家,但定的是君家的宗親,後來朱镛入城,将君姓皇親都屠殺殆盡,這婚約自然沒了下文。韓萱兒身為大學士之女,文采教養沒得說,她的姐姐是寵冠後宮的韓貴妃,親生姐妹,容貌也不會差,若不是徐朗放了話在那裏,楚寒衣倒真是想将她納入宮中——

韓大學士雖已辭官,朝裏的學生卻不少,而韓荀以前是禦前侍衛,如今雖然品級低,假以時日,終會成為大器,這個韓萱兒是父兄倆寵着的明珠,自然值得娶。

姚氏對韓萱兒這位姑娘自然也是樂意的,只是頗為尴尬的瞧了旁邊的窦氏一眼,道:“太後您不知道。這位韓姑娘人采出衆,怕是……”

楚寒衣随着她的目光看向窦氏,便見窦氏尴尬道:“前兒我還跟太皇太後提起,三郎瞧上了韓姑娘,想取了她呢。”

“哦?”楚寒衣臉上笑容一收,“太皇太後怎麽說?”

“太皇太後已經準了。”

“太皇太後上了年紀,怕是還沒鬧清楚呢,三郎已經娶了沈氏,若要再去韓姑娘,豈不是要委屈了她?”以前在徐府的時候窦氏就抵不過楚寒衣,這會兒一個是太後,另一個只是個王妃,地位之差更不必說,當即賠笑,卻還是不死心的掙紮,“太皇太後說韓家是前朝皇親,這位韓萱兒能做妾室就已經是……。”

“韓老先生和韓荀都有經世治國之才,太皇太後上了年紀糊塗,怎麽你也跟着糊塗?”楚寒衣打斷她,面有厲色。

窦氏讷讷的縮了縮頭,卻還是不大服氣。旁邊琳琅聽了半天也是不悅,也不理窦氏,轉而道:“韓姑娘氣質高華,才學容貌出衆,前些天母親進宮,說是韓荀求娶我大姐姐,這事兒已經定下來了,若是四弟能娶了韓姑娘,倒更親近了。”

這話楚寒衣愛聽,順着就道:“是了,賀公何等才幹,他既然肯将女兒嫁給韓荀,必然是韓荀有出衆之處,他的這位妹妹,也非凡俗。”說着拍了拍姚氏的手背,“恐怕四郎娶了她,都算是委屈呢。”

姚氏被窦氏壓了這許多年,心裏早就憋着一股悶氣,而今見窦氏如此吃癟,哪能不得意的,當即識趣的道:“正是呢,四郎出身沙場,性子上畢竟粗糙些,韓姑娘滿腹詩書,回頭啊,我還得叫四郎多讀些書,才不算辱沒韓姑娘。”

楚寒衣聞言而笑,窦氏則面色略紅,琳琅亦忍俊不禁。

她對四弟徐朋的印象不深,卻也知道徐奉英雖是庶出卻格外争氣上進,這位徐朋随了其父的性子,加之自小跟着徐朔和徐朗,在漠北的時候就已是徐奉英麾下的得力助手,其才能人品,比之滿身纨绔毛病的徐朔,好了何止十萬八千裏。且他父親是親王之尊,将來徐朋自然也尊貴榮耀,韓萱兒嫁給他,也是個好歸宿。

這麽想着,不免又想起了賀璇玑。自打入宮後就沒跟賀家人見過幾面,這會兒倒是怪想她的。先前她被莊元晉那混賬戲弄,錯付感情不說,還因落胎而靜養了許久。如今的莊家分崩離析,據說莊元晉往西邊投軍去了,那位曾經的郡主莊嫣……

這頭琳琅一念掠過,皇宮之外成賢街上的一架瓷器鋪子裏,莊嫣瞧着碎了滿地的瓷片,臉色十分難看。她的對面站着剛從京外風塵仆仆歸來的裴明溪和隋遠道,還有一臉得意的裴明岚。

☆、87|

莊家被削去國公之位後,家産也被查抄,雖然保住了性命,卻已從昔日的富貴公府變成了如今的尋常百姓,分崩離析之下,再無往日的威嚴尊榮。自打莊家分家之後,莊元晉投軍,莊嫣則跟着父母尋了個小院落住下。

畢竟曾是榮耀滿門的公府,姻親錯雜,雖然如今天下易主,到底也有一兩門能幫襯着他們的親戚,因此生活雖變得清貧起來,卻也不算艱難。莊嫣以前仗着郡主的身份東挑西揀沒能嫁出去,這會兒無人問津,她這半年便一直呆在家中。

原本以親戚們的幫扶,莊老爺再尋個營生的門路,一家人也能吃穿不愁,可惜一家子富貴慣了,陡然落入塵泥,不過半年的時間就已坐吃山空,手頭拮據起來。原先滿屋滿箱的绫羅綢緞不複存在,如今莊嫣身着尋常布衣,頭發用簡單的木簪子挽起,雖然容色依舊清麗,到底經了磨難,頹喪許多。

那瓷器原是她攢了許久的銀子想要買了送給莊老爺做賀禮的,誰知她正捧着挑選呢,不妨裴明岚陡然沖撞過去,莊嫣手中一個不穩,漂亮的瓷瓶便落地而碎。

店裏的小二并不認得這位曾經的郡主,當即湊過來,頗為嫌棄的瞧着莊嫣,着急道:“這……這……這可如何是好。”

雖說莊嫣已不複往日尊榮,到底養尊處優慣了,眼光還是極好的,雖然手頭的銀錢不多,習慣使然,看東西的時候總愛看看上好的東西。她臉色慘白的瞧着那一地瓷片,手指下意識的摸了摸荷包,那點碎銀子根本不夠這瓷器價錢的十中之一。

“是,是她推我的。”雖然知道該賠,莊嫣卻沒這個能力承擔,瞧了裴明岚一眼,讷讷道。

裴明岚哪能不認得這位郡主,當即瞧了旁邊侍女一眼,那侍女如何不知其意,當即冷笑道:“這為姑娘,我家夫人好好的走路,何曾推你了?”說着向四周道:“諸位可都是見證,我家夫人何時推她了?”

店裏的客人們都把心思放在瓷器上,誰會留意這突如起來的變故。方才裴明岚撞了莊嫣後便即退步,這會兒隔着兩三步的距離呢,不太像推人的模樣,一時無人回答,甚至有人搖了搖頭,覺得是莊嫣混賴人。

那丫鬟得理不饒人,輕蔑道:“不過一個瓷瓶罷了,要是你賠不起,咱們夫人發個善心幫你了結此事也就算了,可你怎麽賴人呢!”

莊嫣何曾這般當衆被人奚落過,以前的裴明岚在她眼裏不過是塵泥,如今卻反過來被她的丫鬟羞辱,登時臉漲得通紅,羞惱之下思緒不輕,只憤然道:“你胡說!若不是她撞了我,好好的瓷器怎麽會掉到地上去!”

“莊姑娘。”裴明岚踏前一步,臉上頗有嘆息的意味,“不過幾兩銀子而已,值得這樣抵賴嗎?唔,是我記性不好,姑娘已經今非昔比了。”她的父親裴禦史雖然家事不寧,在朝堂上卻頗會辦事,如今已然升任正五品的禦史中丞,裴明岚自然不會把這個落魄的前朝郡主放在眼裏。

莊嫣對這位裴明岚的印象實在太淺,這會兒見她落井下石,又是憤恨又是羞惱,當即怒聲道:“既然你不肯承認,我賠就是了!”說着就問那小二價錢。

“這瓷瓶賣十兩銀子。”小二還指了指架上的标簽,“那上面寫的清清楚楚。”

十兩銀子,對以前的莊嫣來說,實在不值得挂在嘴邊,可如今這般拮據……面子固然重要,但她哪裏還能輕易拿出十兩銀子來?一時攥緊了拳頭,默然不語。

人群裏自然也有幾個頗有見識的人,最初還沒注意這裏的動靜,這會兒被吸引過來,一眼便認出了莊嫣,不由交頭接耳的指指點點,“那不是以前的廣安郡主嗎?”

“什麽郡主,早就被抄家了,居然還能來這裏……”

“哎喲,人家興許還當自己是郡主呢。”

“哪有這樣的郡主,砸了東西賠不起,還敢賴別人……”

零零散散的聲音落入耳中,莊嫣臉漲得通紅,加之家世巨變本來就心存委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