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半年後
入夏以來,綠水村占了地利,靠山臨水,暑氣不盛,尤其是江畔,微風徐徐,吹起楊柳嫩枝,風旋離離。
村裏人趕個大早忙完了地裏的活,午飯一端瞧準了江畔大樹底下納涼閑聊,到也快活。
村口一棵柳樹,樹枝繁茂,落墜于地,灑下老大一片樹蔭。其下有三個閑漢或坐或卧,悠然恣意。
噠,噠,噠……有車從遠極近慢慢駛來,閑漢們本就無聊,聽着這動靜,紛紛擡起頭來張望,這年月家中有車代步的那絕對不是一般而家。
沒成想那車竟然在他們前面停了下,有個束冠青年跳将下來問道,“幾位大哥,敢問安府如何走?”
“安府?”閑漢在他停車後就不敢怠慢,多有意識的不敢露出痞賴之相,聽他說完,幾人面面相觑,到是靠外坐在一處凸起樹根上大敞着胸口的灰衣漢子問道,“村裏就只有一戶人家姓安,你找的不會是安木家吧?”
“正是,”青年一聽,朝着他連連點頭。
“哦,那小哥沿着這條道走,在前頭拐彎後,一直往山腳下去,看見一處正在建的屋宇就是。”
“多謝,”青年正經作揖感謝。
閑漢連道不敢,見他架着馬車越去越遠,才敢小聲繼續說話。
“這安木家可了不得,動工有多少時日了,至今不見消停。”
“可不是,聽大山家的說,怕是還要過到年底,再加個三進。”坐着的閑漢伸出三根指頭,不無稀罕。
“還要三進,啧啧,了不得,他們家才幾口人,這才剛來呢,聲勢就這麽大。”
後頭靠樹的閑漢,拇指和無名指一捏,搓了搓道,“銀兩多呗,你們倆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安木在劉老七面前是個什麽人物,連他都要供着的能人。以往進山也就一年三次,自從安木來了村裏,那是一月一次,想想…..”
“誰說不是…..”底下嘆聲四起。
每次進山人帶下山來的大批山貨,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運進劉老七家,這麽一想,肚皮裏直抽冷氣,無不嗟嘆,可惜他們如今老骨頭一把,進的下三潭都勉強,不然…..诶。
Advertisement
沉寂一會,不知又是誰起的頭,“也不知這駕馬車的是哪家小哥,瞧那模樣打扮,像是鎮上的。”
“诶,我可聽說了,”靠樹的那位,拉了拉坐在他前首的人,讓他們靠近一些後,才小聲道,“安木家在鎮上開了藥材店,前月就在村裏找夥計。”
“什麽,你怎麽現在才說。”坐樹根上的那位,大着嗓門急斥,他家剛好有個小兒,長的白白淨淨,正想着法子往鎮裏送,沒成想眼皮子底下就有這好事,他卻不知。
“別想了,你跟安家有什麽交情,知道頂個屁。”
“我家小兒長的好,還機靈機靈,要是讓人一瞧,難說就…..”
“行了,行了,能有大山家的根子機靈。”透露消息的那位,搶白道。
“你是說,大山家的根子去了鎮裏。”焦急的閑漢一聽,如皮球洩了氣,癱坐在地後,不死心道。
“可不是,甭想了,就憑人買屋的交情,這事除了他家的沒別人。”
“诶,還別說,就他那破屋,還能給他結這香火緣,真正是走了狗屎運。”
大柳樹下的三人,在一陣懊惱聲中,繼續小話不提。
來人是安家在阡陌鎮新開百草堂的掌櫃張百齡。原是個童生,一場大病誤了考期,随後父母亡故,就跟着舅舅魏長貴到了七老爺家讨生活。
魏長貴就是那彩衣坊的掌櫃,他本是想繼續扶植有出息的外甥舉業,可張百齡似乎在連番變故之下失了進取之心,一門心思要跟着他要學門手藝。
作為他舅舅的魏長貴深覺對不起他病逝的姐姐,只想再拖他幾年,等他想清楚了,再做打算也來得及,沒成想安家要尋掌櫃時,他自薦上了門,歸投了安家,如此,再想回頭就不是他能說了算了。
張百齡此來是來探路,并運送主家交代的物品,依着村民的話,一路往山腳走,只覺屋宇越來越稀少,兩邊樹林密布,道路愈發窄了,不像是大宅落戶之所。
以為是哪裏出了錯,正想找人再做問詢,就見眼前白光一閃,深以為是灰塵迷了眼,正待要擦,只見從旁邊樹林中慢慢悠悠晃出一只雪白小獸,站在路中央看着馬車過來,一動不動。
張百齡生生吓了一跳,幸虧路迷行程慢,手腳麻利收了馬缰就把車在離那小東西兩步遠處停住了。
那雪白小獸露出尖尖腮幫,呆呆的往這頭看,張百齡從車轅上直起上身,睜着眼使勁要看清楚,忽見另一頭又跑出一只一模一樣的,朝着他猙獰的耍了耍尖齒,随後小腦袋湊着發愣的那只推了推它的小屁臀,被推的那只杏仁大的眼睛忽閃忽閃,萌萌的,傻傻的,在半推半就之下,跟着旁邊快炸毛的那只,撒快四肢一躍,直接沒入了草叢,不覓蹤跡。
張百齡騰地站起在車轅上擡頭尋,一根毛都見不着,這究竟是什麽,狐貍嗎?卻只有手掌大小,真正可愛。
正琢磨着下車去尋,就見路盡頭有個挑着籮筐的漢子出現在坡上。
撇開了方才奇遇,駕車上坡正要打聽,擡頭一看,眼前豁然開朗,有一屋宇傾蓋在碧空之下,依着山巒走向,自成氣勢。
“小哥,打哪處來?”那漢子把一撥土堆砌在路邊,看他愣了半晌,不免招呼上了。
“啊,哦,敢問這位大叔,此處可是安府?”
“正是,”漢子憨憨一笑,把籮筐重新扛回肩上,“是來找勇少爺還是找主家?”
張百齡一聽就知道找着了地方,趕緊下車探問,“不知安大爺是否在家?”
“哦,找大爺的,跟我走就成,”漢子前頭帶路,回身仔細打量着他,忽又問道,“小哥,打鎮上來?”
“是啊,大叔如何稱呼。”
“這綠水村十家有八家姓劉,我也是,你從鎮上來,是不是百草堂的?”
大漢一語道破他的來歷,這可不像是一般幫工,張百齡急忙作揖,“大叔在安府位居何處?”
大漢慌忙擺手,連道不敢,匆匆解釋道,“我家大兒根子也在百草堂,以後就要勞煩這位小哥照顧。”
原來這人就是劉大山,他得了安家的好,自請過來幫忙,已做了個把月的幫工。如今見着了百草堂的年輕掌櫃到是趕了個巧,兩人一番相見,到是相得。
劉大山一路帶人過去,張百齡本就一路觀看過來,趁機也向他打聽了起來。
主家就兩位主子,安大爺以及他的夫人,其他老幼皆無,安大爺不喜多言,也厭惡他人多言,外務幾乎全靠了勇少爺打理,雖說勇少爺也是個喜靜的,但相較安大爺而論,那是好上太多。
至于安夫人不常現于人前,有事全靠柳三娘子在外傳話,而這個柳三娘子恰恰是個八面玲珑的,一般她開口的事,你最好都聽,且極力辦好為妙,這可比怠慢勇少爺交托的事嚴重甚多。
這些個事,張百齡在鎮上已有耳聞,他見過除安夫人以外的其他三人,就是安大爺,也面對面見過,就是沒撈上一句吩咐。
而接下來,劉大山又說了一件外人不太知曉的事,安家還有一件極端稀奇的事,就是有一猴二狐不可得罪。
“你說二狐?是不是手掌大,全身白毛的?”張百齡本不動聲色的聽,聞言驚訝的打斷。
“你見着了?”劉大山到沒覺驚訝,“這三只小東西,時常在村裏轉悠,見到不奇怪。只是千萬不要去戲弄它們,村裏前頭有人好奇,想去捉過來細瞧,結果,反被猴頭捉弄翻進了水溝,三天後才被人救起,就剩一口氣了。”
說到這事,劉大山止不住嘆息,為此村裏人群起讨伐過安家,後頭還不是被安大爺的一手醫術震驚的沒話說,人家還就此發出話來,只要村裏人有個頭疼腦熱的,到安家求醫,必開方便之門,且分文不收。
就這麽一句話,村裏人當場散了個幹淨,誰沒個頭疼腦熱,得罪能救命的主,那是嫌命太長。
至此,村裏有一猴二狐活動,人人只當稀罕,再不敢上前冒犯,更有甚者取了家裏的碗,盛了好食,放在顯眼處,等着它們來吃。要是誰家的被吃了,那戶人家就會洋洋得意好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