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罪人、懦夫或勇士

“新的一周又開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周曉慧伸了個懶腰,對着走過來的方恒道,“方恒姐,主編有請。”

周曉慧畢業後在雜志社工作近兩年,平時普通的報道基本都自己處理,遇到大的專題報道,主編常讓她跟着方恒一起做,于是她有時也會親切地叫她一聲“方恒姐”。

方恒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這個“主編有請”是因為天遠的稿子還是因為周五的飯局,她回想了一下,稿子應該沒有什麽問題,周五後來也并沒有不歡而散,除此之外她更是想不到別的理由。

當然主編要見她的理由很快就浮出水面,除了誇獎兩句她周末趕出來的天遠報道寫得很好之外,主要是想讓她負責一個專題報道,關于醫療器材的價格。

這讓方恒想到了周曉慧的名言,周一一早主編找,一周工作少不了。

近期醫患關系緊張,藥品和醫藥器材的價格也被議論得十分火熱,主編也不甘落後,決定趁熱打鐵,讓方恒和周曉慧一起做一個專題,把這個熱點問題深入探讨探讨。

方恒入行六年多,來到這家雜志社工作三年多,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要說主編為什麽把這個專題交給她,而且不在開例會的時候提出,反而是單獨把她叫來布置任務,其實理由也挑得明白,因為這一次除了要采訪患者群體,還要與醫療器材公司高層和醫院方接觸,于是曾經有采訪公司高層豐富經驗的方恒成了不二人選。

任務布置完,主編讓方恒出去和周曉慧也說一下,方恒懸着的心終于是放了下來,誰知道就在她開門準備離開的時候,主編突然說,“哦,對了,那個小夏真不錯。”

方恒聞聲轉回頭,見主編臉上挂着可疑的笑容,看來确實是想歪了,但此刻也不好糾正什麽,這種事歷來都是不描是灰,越描越黑,只好尴尬地笑笑,看看手表,轉個話題,“是不是差不多開例會了?”

主編點頭,“叫小梁準備一下,幫我沖杯茶。”小梁是主編的秘書。

方恒開完例會以後,就把新的專題和周曉慧說了一下,因為要做成一個大的專題,需要收集的素材很多,也要采訪與事件相關的各方人事和機構,除了重要采訪兩個人需要一起去之外,其他的事情便決定分工合作,提升效率。

她們兩人正在方恒的辦公桌前聊着下一步的計劃,只聽旁邊有人“切”了一聲,周曉慧和方恒同時擡頭,見是從一旁經過的胡薇。

周曉慧年輕氣盛,平時看不過眼的事情總是會提出來,而胡薇也是個牙尖嘴利的,兩個人一直以來都是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

方恒已經習慣了屏蔽這些無關緊要的感嘆詞,于是當作是沒聽見,又垂下眸去看電腦,周曉慧卻做不到如此,瞪着胡薇便來了一句,“你切什麽切?切菜呢?切菜回家去切。”

胡薇也不甘示弱,“有些人也不看看自己什麽情況,逞能攬什麽活。”

胡薇說這話的時候聲音并不算太響,但因為她的聲線比較高尖且有穿透力,話一出口,大半個辦公室的人都聽到了,周圍本來在各自忙碌的人都擡起頭來看着方恒她們三人。

方恒雖說來雜志社工作比胡薇還晚一年,但她為人比較溫婉,人緣比胡薇要好些。在工作上,她本是重點大學畢業,之前又有別處的工作經驗,寫得一手好文章,視角也常常很獨到,主編雖然有些不滿她有時對一些報道挑挑揀揀,但權衡優缺點之下,有時對她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實在看不過去說她兩句,她也都虛心接受,至于改不改是後話,但至少态度上令人無可挑剔。

胡薇是個任勞任怨的人,一個部門總需要她這樣的人存在,所以盡管她工作能力平平,性格也并不讨好,又口無遮攔導致人緣一般,還是在部裏生存了四年,且越做越好。

雖說方恒在雜志社的地位和她應該說是平起平坐,但胡薇看方恒的眼光總是有些奇怪,好像對方礙着她了一般。

其實大家都聽出胡薇這話是說方恒,方恒自己反而像聽不到一樣,只是看着自己的電腦。一旁的周曉慧卻忍不住了,“自己沒本事眼紅別人什麽。”

“我沒本事舊區改造的報道會給我做,也不知道誰沒本事。”胡薇說着不屑地瞥了方恒一眼。

方恒此刻已然好像事不關己,只是扯了周曉慧一下,示意她不要再說了,周曉慧于是也收回了想反駁的話,順了口氣,谄笑地對着胡薇道,“是,你胡大記者最有本事了。”說完便不理她回頭來和方恒讨論工作。

胡薇見戲唱不下去了,便也只能悻悻然走開了。

胡薇走開之後,周曉慧對着方恒小聲嘀咕,“她怎麽能這麽說,你文章不知道寫的比她好多少。”

方恒停下滾動鼠标的手,“嘴長在人家身上。”

周曉慧仍然十分不忿,“背後說說也就算了,居然當面也這麽說,一點禮貌都沒有。”

方恒笑笑,指指電腦屏幕,“那麽有禮貌的周小姐,你看我們去采訪這家公司怎麽樣?”

周曉慧搖搖頭,笑着說,“我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方恒伸手過去攬了攬周曉慧的肩,“好了好了,我怎麽不知道你對我好,剛才還應該謝謝你。”

周曉慧這才轉回頭去看電腦,一邊看一邊還不忘說一句,“那是當然。”

接了任務之後,方恒整個一周都與周曉慧在四處采訪,收集素材。周五上午約見跨國器材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銷售總監,原本周曉慧也要同往,奈何前一晚她突然發高燒,但約好的時間不能改,方恒便一個人前去采訪。

銷售總監自然是口才了得,言談之間也甚是驕傲,提到器材定價問題,他反問一句,“方小姐知道研發一個器材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和時間金錢嗎?”

方恒向來是一個采訪前必然做足功課的人,在她談到早期研發和臨床試驗這些專業內容之後,銷售總監倒也對她刮目相看。而方恒詢問的有些細節,由于他只是從事銷售,倒也不甚清楚。

話畢,銷售總監說,“沒想到方小姐那麽了解,不如這樣吧,你可以聯系我們一位同事,他是我們這裏的技術顧問,相信他可以給你更好的解答。”說着遞給方恒一張名片,“我會跟他說一下的,你直接聯系他就可以了。”

方恒看到名片上名字的那一刻,心裏咯噔了一下,因為名片上清晰地印着三個字,鄭彥青。是了,鄭彥青當年出國學的是生物工程。

鄭彥青,方恒的初戀男友鄭彥青,她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如今面對的鄭彥青。

然而,她沒有做好準備,不代表對方不會出現。她一直以為他還在國外沒有回來,不想居然會以這樣的方式不期而遇。

采訪結束的時候已經是午飯時間,員工們紛紛出門去吃午飯,方恒一路坐電梯下樓都在默念“不要遇到鄭彥青”,可惜事與願違。

她走出電梯進入底樓大堂的時候,見到了那個熟悉的背影,挽着他的是一個長發女子,兩人一起走在她的前方。他們言行舉止頗為親昵,顯而易見是情侶。

她心想,最近是不是中邪了,總是在不該或不想的時候看到別人出雙入對。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按理說當年理虧的是鄭彥青而不是她方恒,要躲也應該由對方來躲着她,但事實上,偏偏方恒如今見了他跟見鬼了一般,能不打照面就不打照面。

她故意放慢腳步,默默地跟在他們身後離開辦公樓,與他們保持大于50米的距離。那個女子長發過肩,沒有燙卷,只是柔順地垂在腦後,方恒偶爾可以看見一些她的側面,她看不清楚她的容貌,卻可以看清楚她臉上的笑容,她猜想,那應該是個面容姣好的女子。

出了辦公樓門口方恒本是要右轉走回雜志社的,雜志社離的并不是很遠,一站地鐵的距離,如今天氣适宜,她也樂得走一走,誰知道一出門一眼便見到他們也是往同一方向走,于是她當即轉身往相反方向,決定還是去坐一站地鐵吧,破財消災。

回雜志社的路上方恒反複思索着下周要見鄭彥青的事,她總結了一下,有三種選擇。

第一,放棄采訪鄭彥青,如此自己想要的資料便缺了一塊,雖說可以再聯系別的公司采訪別家公司的技術顧問,但這樣一來浪費了許多已經付出的時間和努力,而且稿子的進度也會被拖延,這個選項可以簡稱為罪人。

第二,幹脆自己也稱個病讓周曉慧去見一見,反正生病這回事誰都不能說什麽,那麽努力也不用白費,稿子也可以如期完成,自己也不用見他,只不過自己成了懦夫。

第三種,就是她內心最不願意選的那種,硬着頭皮去見一見,做一回勇士。

方恒在三個選項中來回猶豫,最後還是決定無論如何不能做罪人,她們沒有那麽多時間可以浪費,至于要不要裝病這個問題可以再議,反正她也從來沒有自認為是勇士。

方恒覺得鄭彥青就像是她人生中的一道坎,不管她想不想,都是要去跨的,更何況工作不能耽擱。也許這是老天給她的一個契機,讓她在适當的時候去面對必須面對的問題。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