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廢太子謀略22

容鳴神情複雜,他其實很想問一句,若是兄長當年也這般精于謀算,為什麽還會被人害成這樣?

不過,看着容祁拖着孱弱的身體為他謀算,他即使有着千言萬語也只得化作一聲低沉的嘆息。

容鳴道:“距離父皇的生辰還有四天,時間上根本來不及,父皇這些日子不曾露面,誰也不知道他的打算。”

容祁揚了揚唇,說道:“五天時間,夠做許多事了,安心等着便是,要記得,喜怒不形于色。還有這兩日除了請安,別的時間別到陛下面前晃蕩。”

容鳴在戰場上待了幾年,心智也成熟了許多,對容祁說的話,他絕大多數都能理解,少數不能理解的,他心知兄長不會加害于他,也就沒有細問。

宣帝是個兢兢業業的好皇帝,即使是在病中,也不懈怠國事,但這幾天奏折上書讓他幾乎把頭氣昏,他的左手已經動彈不得,右手也沒有多大的力氣,在氣急的時候還會吐詞不清,太醫告訴他,說他這是中了毒,在找到解藥之前只能暫時用藥理調息。

宣帝又一次将上書請立太子的奏折扔了出去,德順太監小心翼翼的将奏折撿回來放在一邊,安靜的侍立在一邊。

“康倫還沒有找到嗎?”宣帝心裏煩躁焦灼,語氣中也透着幾分暴躁。

德順太監恭謹道:“回陛下,已經派了人去百草谷請神醫了,恐怕得過幾天才會有消息。”

“讓太醫去劉妃的寝宮給朕找,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把解藥找出來。”

“喏。老奴馬上就去辦。”

宣帝閉了閉眼睛,用右手狠狠揪了左手一把,卻沒有絲毫刺痛的感覺,宣帝心中又是急怒又是絕望,他盡量用平緩的聲音道:“去把程閣老和左相叫來,朕有事吩咐。”

德順太監深深看了宣帝一眼,心中猜測宣帝召見兩位大人的用意,待看到案邊數十封請求冊封太子的奏折之後,德順太監心中立刻清明起來。

德順太監很快就将一切都安排好了,程閣老和左相也在一個時辰之後到了禦書房,宣帝早已經高坐龍位,他神情淡漠,身姿挺拔,除了臉色有些許蒼白,與平常無二。

宣帝對德順太監使了個眼色,德順太監立刻低眉順眼的捧起兩本奏折送到兩位大人面前,兩位大人翻看過奏折內容之後,臉色大變,面面相觑之後不敢開口。

“兩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宣帝問。

Advertisement

程閣老和左相對視一眼,說道:“臣等聽憑陛下的意思。”

宣帝冷聲道:“既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朕立太子,朕就如其所願又如何?德順,備紙研墨。左相,你執筆。”

待筆墨備好,宣帝漠然開口:“自朕奉太上皇遺诏登基以來,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緒應鴻續,夙夜兢兢,仰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慶,端在元良。皇八子容鳴,為宗室嫡嗣,天意所屬,茲恪遵初诏,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左相落筆之後,程閣老又将聖旨擡起來念了一遍,這才送至宣帝面前,宣帝大致看了幾眼,又令德順太監在上面蓋上了玉玺印鑒。

德順太監将玉玺收好,小心翼翼的詢問:“陛下,這聖旨?”

“去八皇子府宣旨,并昭告天下,至于冊封典禮,令欽天監算好時間。”

程閣老和左相并肩走在宮道上,作為天子近臣,他們對宣帝的心思也略知一二,所以對宣帝冊封嫡皇子為太子也只稍事唏噓。

且不說容鳴被立為太子會讓幾家歡喜幾家愁,單說容鳴,太監出宮宣旨的時候他還在容侯府賴着蕭景寧為他說兵書,還是八皇子府的家仆尋來,這才将他找了回去。

容祁在聽到冊封聖旨的時候也是松了口氣,他這幾年的算計總算是沒有白費,從兵部尚書始,到劉家覆滅,其中有不少事情都是他在引導。

容行的羽翼是他斬斷的,容列的後臺是他摧毀的,接下來就是容安。

七月十九,是宣帝壽辰,容祁和往年一樣,掐着時間帶着容揚和容月入宮,因着宣帝特許,容侯府的馬車被允許駛入皇宮,這也免了容祁的腳程之苦。

容祁帶着容揚和容月在禦花園涼亭裏坐了一會兒,便見到容安帶着三皇子妃和韓別真從遠處走過來,容安的神情陰郁,看着容祁的目光極為不善。

容祁消瘦蒼白的臉上銜着溫和儒雅的笑意,見到容安,他禮貌的行了個禮:“容祁見過三殿下。”

容揚和容月現在也只是臣子子女,再無皇孫特權,在見到皇子的時候只得規規矩矩跪地行禮。

容安不緊不慢的在石桌旁邊坐下,又拉了三皇子妃和韓別真一起坐着,說笑了好一會兒,才掀開眼皮,狀似不悅道:“你們怎麽還在這裏?”

容揚和容月的臉上已經布滿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容祁的臉色也不好看,搖搖欲墜的模樣。

容安見了,似笑非笑道:“容侯爺要好好保重,可別死在本皇子跟前,本皇子可承受不住新太子殿下的怒火。”

若是以前,容安定不會這般放肆,可任誰籌謀已久的好處竟然落在了別人頭上也高興不起來,他為難容祁這樣一個無所作為的病秧子,純粹是遷怒。

容揚和容月猛地站了起來,緊抿着唇,狠狠的瞪着容安。

容安嗤笑了一聲,再不搭理容祁三人。

韓別真眼睑微垂,眸光流轉間有暗光閃過,但随即越發的依賴容安。

許是宣帝不肯承認現狀,他今年的生辰宴辦得與往年一般熱鬧,宣帝龍位高座,含笑看着百官的觥籌交錯,笑着朝坐下第一位的老人舉了舉杯,說道:“孫大儒先生,朕敬你一杯。”

孫大儒也起身對着宣帝舉了舉杯,仰頭飲盡杯中酒。

宣帝話一出,程閣老就領着他家孫子來找孫大儒敬酒,孫大儒只淡淡的看了程閣老和他家迂腐的孫子一眼,話沒說,酒沒喝。

程閣深覺尴尬,他會帶他家孫子入宮參席,也是因為知道孫大儒也會到位,并且有再收弟子的打算。

宣帝往大殿裏掃視了一圈,自然也發現殿中絕大部分的男女都期待的望着孫大儒,想來是想得到孫大儒的賞識或者指點罷。說起來,孫大儒已年過古稀,看中并收入門中的弟子也只有容祁一人,每每想到這個,宣帝還是十分得意的。

宣帝心思微轉,立刻就有了新的主意,說每年載歌載舞太過單調無聊,恰好殿中才子佳人不少,不如就以寫詩作文助興。

宣帝提出這個建議之後得到了絕大部分年輕人的贊同,畢竟只有有展示才華的機會,他們才可能得到孫大儒的指點,依着孫大儒的才學本事,他們只要領會一二,定然也将受益無窮。

孫大儒已經很多年沒有指點過年輕人了,自然也對這種場景敬謝不敏。他隐晦的瞪了眼靜坐于百官中間的容祁,卻只看到容祁滿臉的擔憂和歉意,他微微搖頭,幾不可查的嘆了口氣。

依着孫大儒現在的身份地位,要拒絕皇帝的提議并不是什麽難事,難的是他拒絕不了容祁的請求。

所以,孫大儒沉着臉道:“今日是陛下壽辰,有意參與者便作一首賀壽詩詞罷。”

孫大儒話音一落,衆人就凝眸沉思起來,不一會兒便有人構思好了詩詞,一展才華。

孫大儒在聽完之後,只用‘尚可’兩字就打發了對方。可饒是如此,作詩者也激動地不能自已,誰讓孫大儒是文學界的最高造詣者呢?他的‘尚可’簡直比國子監先生最高贊譽還讓人興奮。

顯然,像這般想的人不止一個。

容安自恃才華橫溢,像這種露臉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他會讓所有人明白,誰才是最為出色的人,他沉吟許久,從位置上起身,行至大殿中央,原地走了兩圈,這才聲情并茂的念。

绛闕岧峣,正春光到時。

當人日,誕芳儀。

向宮壺,雅著徽譽美,懿德無虧。

深被恩榮,金殿宴嬉。氣融怡。賢均樛木,宜頌二南詩。

天心喜,錦筵啓。

阖部奏笙簫,祝壽處,願與山齊。

年年常奉,明主禁掖。

容安念完,便信心滿滿的站在原地,等待着孫大儒的評價。

孫大儒也不出意外的給了此詞極好的評價,只年邁的老者似乎有些不解,他疑惑的問道:“剛才聽三殿下詞中有言,宜頌二南詩,不知三殿下可否告知老朽,何為二南詩?”

容安渾身一僵,他哪裏知道什麽宜頌二南詩,他當初也只是覺得這賀壽詞寫得不錯,就花了些時間背下來而已,哪會去考究?

容祁唇角緩緩揚起,不愧是老師,一語中的。

大殿一瞬間變得寂靜極了,容安覺得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他們仿佛已經知道了這詞不是他所做,正龇牙咧嘴的等着看他的笑話。有了這個想法,容安的眼睛驀地變得猩紅,他只覺得有一股難言的羞惱憤怒蹿上心頭,讓他幾欲發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