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吹皺春水(1)
正熙十四年注定不大太平。二月廿三皇帝駕崩,閉了城門、宮門并調了兵符,通曉百官諸侯,小殓大殓并停靈承慶宮內。舉國哀喪,宮內哭聲號啕一片,聞者當是落淚。因禮制,按遺诏,新皇即位,以皇帝禮祭拜發喪,終葬宣平帝于孝陵,此中種種,難以明述。
宣平帝已駕崩了半月有餘,皇宮仍舊缟素一片。新發的枝子幽幽泛着清冷的綠光,從烏綠的檐子上探出來,映得暗紅宮牆也是一派凄清。
修齊即位新皇,尚未改年號,只是先行封了數官職,其中大多曾是當年侍讀的貴胄。修齊斟酌許久,行止年紀卻是不大,官職低了他怕行止遭了旁人欺侮,高了又恐旁人不服,因着左右猶豫一番,終決定給行止封了郎中令。雖是級別不高,然官屬皇帝近侍,自然也沒人欺侮了他。
行止接了旨,卻仍是不由自主地嘆了一聲。修齊因着先皇去世之事,憂慮哀傷之至,卻仍要分出心來斟酌左右之事,實是勞累得很。郎中令這官職說是掌管宮殿門戶之事,實則其中權職當是極大了。行止也不很在意,能讓他如此伴于修齊身側,于他亦是一件得事。
行止理了理衣領,緩步朝着文淵閣走去。按理修齊應當是遷到承慶殿去住,行止也應當是分派了府邸,搬到宮外去住了。只是現下的情境,兩人之間雖是說要分開,只是經過了這麽多年的相處,兩人究竟如何分得開。修齊自是不許行止出宮自立府邸,更何況行止雖是說着要與修齊分開,心裏仍是想着默默瞧着他,又怎舍得離他而去。
因此行止仍是住在着文淵閣裏頭,修齊便道好歹三個月孝期過了再行搬遷之禮。适時如何處之,便再行定奪。
行止走到暢和園時,見園子裏的花木盡時蔥蔥茏茏的,雖是繁茂,卻偏偏是一番凄清之景。他正欲向前走去,卻見着蕭舒朗恰是從暢和園的月洞門兒上出了來。兩人忙相互見禮,作揖道:“蕭兄入宮來瞧太後娘娘?”
蕭舒朗瞧着行止,點點頭,輕輕嘆息道:“我随着父親進宮來同皇上論事,皇上準了恩讓父親去給娘娘請安,因着方從太後娘娘那裏過來。”他負手而立,身姿很是清朗,“娘娘清減了不少,當真是要好生保重的。”
行止蹙着眉,嘆道:“娘娘同先皇夫妻情深,先皇駕崩,娘娘悲痛欲絕,幾乎是哭死過去,太醫救了幾次才見好。這天下人皆是哀恸,可知娘娘之心了。”他長長嘆一口氣,“如今情形,我們只能是勸着娘娘些。”
兩人一時皆是嘆息。只是哀傷之際,卻見顧慎言從承慶殿方向過來,兩人複又行禮問安。
行止瞧着顧慎言幾乎是瘦脫了形,心裏也是不好受得很,一時出聲道:“王爺到底好好保重,再這樣瘦下去,當真是教我們不放心。”
蕭舒朗長嘆道:“如何不是這個道理,我幾番去勸,瞧着王爺仍是這樣瘦下去,到底教人心疼。”他說到這裏便止了口,神色複雜地瞧着顧慎言,終究說不出旁的來。
顧慎言強笑了一下子,那笑意卻仿佛僵在嘴角,“你們不必太過憂心,不礙事。”他輕輕咳嗽了幾聲,卻仍是瞧着他們道:“如今皇上登基,你們卻要好好輔佐皇上,以穩我大宣江山。”說着他不忍又道,“雖是如此,你們也要好生保重身體。”
行止心裏頭傷心卻不好表現出來,只好忙稱是來寬慰顧慎言的心。蕭舒朗瞧着顧慎言道:“你這會子又咳嗽了,太醫可是瞧了沒有”
顧慎言笑道:“吃了幾劑藥卻也總不見好,多半是天氣的緣故。”
行止在一旁聽着只覺得怪異了些,然總是不知究竟是什麽緣故,心裏暗暗生出些疑窦來。
Advertisement
蕭舒朗自覺失言,忙笑道:“方才王爺的話說的極是,我們必将是鞠躬盡瘁。”他眼神與顧慎言交彙着,“王爺可是出宮去?若不嫌棄,蕭潛同王爺一同去罷,也好與王爺一探國事。”
顧慎言瞧着他,無奈道:“你們有何疑惑不解只管來問我便是,我必定言無不盡。”
行止送着二人去了,也便将那些疑惑擱到肚子裏,暫且不去說了。他緩緩向着文淵閣方向走了去。方進了殿門,他便瞧見修齊站在窗子邊上,開着半扇窗戶,怔怔地瞧着外頭的一小方天空,那裏不時有飛鳥掠過,落下幾片細小的羽毛。
行止瞧着他的的模樣,一時不由心疼起來,忙快步走過去,輕聲道:“修齊?”
修齊仿佛一下子回過神來,瞧着行止不由強笑一下,他那笑意充斥着苦澀與哀傷,似乎他的肌肉在不由自主地抽動着。
行止很想用力抱一抱他,只是他用力地克制住自己,他不想讓修齊愈發的痛苦起來,只好站在窗子下,輕聲道:“你回來了?”
春天的陽光帶着些清冷的氣息,帶着幽冷的綠,從行止身後打過來。修齊輕輕迷了迷眼,略帶着迷茫,如同一只懵懂的小鹿:“行止。”修齊眼波流轉,在陽光下帶着些琥珀色的光芒,讓人瞧着心撲通撲通地跳起來。
行止揚着臉去瞧他,那張溫暖的面孔在陽光下半明半暗,仿佛是有一種奇特的力量,讓人感到春意的溫柔。
修齊覺得自己的心漸漸暖起來,他不由自主地探出手去,想去摸一摸行止。行止朝着他暖暖地笑着,伸出手去握上他的,輕聲道:“我們都要好好的,這才是不負先皇囑托。”
修齊用力握了握他的手指,他的指尖微涼,帶着春天的寒意。修齊望着他的眼睛:“行止,母親那邊,我當真是放不下心去。”
行止用力握一握他的手:“娘娘知分寸,必是以天下為重,只是先皇同娘娘少年夫妻,此中深情怎能說得盡。”他輕輕摩挲着他的手背,“宜華姑姑且常勸着娘娘,我們得空兒便去給娘娘請安,好歹寬慰娘娘的心。”
修齊的眼中慢慢地漫出笑意來,帶着點哀恸:“吾得行止,又何求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