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後

太後禮佛回來,清河按照慣例去迎接太後儀駕,帝後站在宮門口,清河過來行禮,皇後連一個眼角都沒有給她,鸾鳳站在皇後身邊,看清河一直曲着膝蓋,半彎着腰一動不動,她轉頭偷偷看皇後臉色,看出皇後臉上不忍的顏色,心裏忍不住嘆息,随即走過去拉着清河到身邊:“堂姐,你怎麽現在才來,我可是比你早了有一會兒呢。”

清河感覺到鸾鳳的好意,順着她的話道:“路上有點事情耽擱了。”

鸾鳳悄悄地在清河耳邊小聲道:“其實你是不想看見太後對不對。”

清河臉色不改:“鸾鳳,說話要注意點場合。”

鸾鳳是嬌養着長大,只有她看別人不順眼的時候,沒有人看她不順眼的時候,在這宮裏要說她最讨厭的非是太後不可,明明她才是嫡出的公主,太後非要偏疼一個宮女生的福安公主,這福安公主要是老實一點也就罷了,偏偏不是個省心的主,在別人面前裝可憐,一臉慘兮兮的樣子,別人都是在欺負她,到了她的面前她就一改可憐樣,總是處處與她作對,她一欺負她就會不停地哭,一副很傷心的樣子,好像她做了什麽慘絕人寰的事情。

說起來鸾鳳與福安兩人的恩怨也是由來已久了。

清河一句話使得鸾鳳撇撇嘴,很不屑道:“橫豎太後不喜歡我,我幹嘛還要往前去湊,熱臉貼人家冷屁股的事情我可做不出來。”

鸾鳳說的不像話,皇後低聲呵斥:“鸾鳳,你注意點場合。”

鸾鳳撇撇嘴,低着頭不再廢話下去。

等了半個時辰,太後的儀駕才姍姍來遲,帝後帶頭跪下,迎接太後儀駕。

車駕在宮門口停下,黃色的輕紗簾子掀開,後面馬車裏下來一個十三歲的身着淺藍色宮裝的福安公主走過來,把太後從車駕中扶出來。太後今年六十多歲,保養得宜,整個人都很年輕,多年養尊處優的生活,令她身上自然而然的散發出一股嚴厲的氣勢,目光掃過的地方都很安靜,沒有一個人敢說話。

“都起來吧。”

帝後等人都站起來,帝後走向太後,一左一右的扶着太後,福安公主自動讓開位置,對皇帝皇後行禮,行完禮後乖乖的跟在他們的後面。

太後從清河鸾鳳身邊走過去的時候兩人都是低着頭,行了一個簡單的禮,福安走到兩人身邊停下來,對清河行禮:“福安見過大長公主。”

福安聲音不小,也不大,足夠太後聽見,太後的腳一頓,回頭看站在她身後不遠的清河:“轉眼間清河已經長大了。”

清河低頭:“清河見過太後。”

Advertisement

太後點點頭,轉頭繼續往前走。鸾鳳走到清河身邊,看了眼太後慢慢遠去的身影,回頭目光掃到福安身邊,陰陽怪氣說道:“呦,我這麽大的一個活人難道你沒有看見。”

福安臉上帶笑,一臉單純道:“姐姐福安自然是看見的,可是堂姐現在是大長公主,福安自然是要先給大長公主行禮了。”

鸾鳳是皇後嫡出的公主,清河算是庶出,就算清河現在成了大長公主這位置也沒比鸾鳳高出多少,長幼有序,清河年紀比鸾鳳大,福安先對清河行禮也不算什麽大不了的事。偏偏福安對清河行禮的身後還刻意說了一句大長公主。

清河獲封大長公主太後還在禮佛,她獲封大長公主的消息按照皇帝孝順的程度應該會傳到太後耳中,福安知道這個事情也沒什麽奇怪的地方,只是她現在說的這話就有點微妙了。

她同時挑撥了清河與鸾鳳之間的關系,清河居長,福安先對她行禮理所應當,鸾鳳年幼,後行禮也是應該,平日裏福安都是陪在太後身邊,清河與鸾鳳兩人很少在太後面前轉悠,太後又刻意免了福安對兩人行禮的規矩,所以福安對她們行禮的機會根本就不多,更別提一塊了。

今日福安從外歸來,遇見兩人要是不行禮也說不過去,只是這行禮的時候還不忘挑撥關系,這福安公主平日裏得多閑。

清河道:“原來福安是在給本宮道喜,本宮在這裏先謝過福安了,太後都走遠了,她老人家一直都很喜歡福安,可是離不開福安的,福安還不趕緊過去陪陪太後。”

福安輕笑:“大長公主說的是,福安這就去陪太後。”

她轉身離開,鸾鳳咬着下唇,一雙手握成了拳頭,恨恨的在清河耳邊道:“我說過我很讨厭福安,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麽讨厭了吧。”

“她想怎麽樣是她自己的事情,她這麽折騰對她而言沒什麽好處,損人不利己罷了。”

“偏偏她就喜歡做這樣的事。”

鸾鳳性子高傲,清河性子平淡,兩人都是皇後膝下長大,小時候清河深受皇後疼愛,鸾鳳吃過清河幾回醋,又受了人挑撥處處與清河作對。清河總是默不作聲,随她做什麽都不找皇後告狀,皇後知道鸾鳳欺負清河的事情,總是會說她幾句,随後鸾鳳依舊自顧自的折騰,把所有的錯全都怪在清河身上。

福安與鸾鳳同年,只比鸾鳳小幾個月,是個宮女生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嫡出的鸾鳳,生福安的宮女生下福安後大出血死了,皇後把福安抱在身邊照顧,福安一直都是鸾鳳的跟屁蟲,處處以鸾鳳為先,有這麽一個跟屁蟲,鸾鳳覺得很有面子。

鸾鳳性子傲,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會找人撒火,于是跟在她身後的福安成了鸾鳳撒火的對象。有一次鸾鳳又在清河那邊吃癟,心情實在是不爽,看到跟在她身後的福安,想也不想的把火發到了她的身上,一伸手就把福安推倒在地。

福安平白無故的被欺負,也不吭聲,反而安慰鸾鳳,要她不要生長公主的氣,長公主也是無心的。鸾鳳正在氣頭上,生氣的根源都是清河,她聞言更加不高興,對着福安就是一頓訓斥。

那日正巧,太後居然在她身後,花園裏只有她們兩個人,福安被她欺負的慘兮兮的,眼睛裏含着淚不敢說一句話,可憐巴巴的望着鸾鳳。鸾鳳最讨厭的就是別人用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看着她,福安這個樣子鸾鳳心裏頭更火大,直接出言譏諷,她諷刺的話說到一半被她背後的太後打斷。

太後走過去憐惜的把福安從地上抱起來,回頭對鸾鳳一陣訓斥,鸾鳳脾氣再怎麽不好,也知道尊卑,太後訓她她一句話都沒有講,只低頭受着。

鸾鳳被訓斥一通,太後又把皇後找來,也是一頓訓斥,話裏話外都是皇後不配當這個國母。從頭到尾福安一直被太後抱在懷裏,低頭嗚嗚的小聲哭泣,一點都不敢大聲哭出來的樣子。

福安如此,太後更加心疼,直接把福安抱到自己身邊養育,不讓皇後沾邊,随後又免了福安對清河鸾鳳行禮的規矩。

鸾鳳因為福安吃了一頓排頭心裏頭冒火,福安在太後面前哭得可憐兮兮的樣子讓鸾鳳想到了那些後宮的嫔妃在她父皇面前裝可憐的模樣。為此鸾鳳對福安是打心底裏的厭惡起來。

自從到了太後身邊,福安徹底的變了一個人,總是能輕而易舉的哄得太後高興,直說福安就是她的親孫女,鸾鳳見狀更是覺得厭惡,慢慢的對清河的态度也改變了不少。

不再像以前那樣争鋒相對,處處找清河的麻煩,也能和她走到一塊,一起說說話。

随着年齡的增長,鸾鳳雖然還是一貫的驕縱,思考東西也多了起來,有次她忽然想起福安對她說過的話,想到她每次生氣福安說的話看上去是在勸她,實際上是在挑撥離間,破壞她和鸾鳳之間的關系。

包括那日她們在花園中,她朝福安發火正好被太後遇見的事,根本就是福安故意所為。

鸾鳳越想頭上的汗冒的就越多,福安當時不過三四歲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心機,怎麽能不令人感覺到害怕。

自此,鸾鳳對福安是徹底的疏遠,福安跟她說的每一句話她都會深思熟悉,看看裏面有沒有什麽陷阱,她這麽一深想果然讓鸾鳳發現福安話中的漏洞,以此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太後回宮,宮裏大肆慶祝了一番,清河有孝在身,這樣的場合她呆着不合适,就找個機會向太後禀明會大長公主府去了,鸾鳳不喜歡太後,看福安又不順眼,坐在宴會上也沒什麽意思,随便找了個理由跑了出去。

宴會結束後,太後單獨召見了皇帝,母子兩人單獨留在屋中,連她一貫寵愛的福安公主都被攆了出去。

太後坐在屋裏,不高興的對坐在她對面的皇帝道:“好端端的你怎麽給清河提了封號。”

太後對清河的感情是複雜的,先帝是太後唯一的兒子,皇帝是太後姐姐的兒子,按常理而言做母親的當然要疼自己的兒子多一天,太後正好相反,她偏疼姐姐的孩子。對自己的兒子也沒有太多的喜歡,永昌帝在太後的眼中不過是幫助她姐姐的兒子登上皇位的一個踏腳石罷了。

要知道廢太子造反,牽連了生母還有他的親弟弟,害的皇帝不能繼承皇位,太後與姐姐姐妹情深,她是姐姐從小一手帶大,在她的眼中,皇位必須是姐姐的兒子的,不管是誰的兒子都不能繼承皇位。

可是廢太子犯的錯實在是太大,再立廢太子弟弟為皇帝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她的兒子繼承皇位,然後再把皇位傳給弟弟。

這個想法美好,實踐起來實在是太有難度,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他自己可以有兒子為什麽要把皇位讓給同父異母的弟弟,還是一個搶走了他母愛的人。

太後想到這點,幹脆釜底抽薪,讓皇帝後宮裏的妃嫔一個孩子都生不出來。經過太後的運作,永昌帝後宮中沒有一個妃子能生下子嗣。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太後的所作所為很快被永昌帝發覺,永昌帝為此質問太後到底誰才是她的兒子。

母子兩人不歡而散,永昌帝對太後心冷,也不想對付太後,本來對女色不在意的人更是對後宮的一切失去了興趣,整夜整夜的住在禦書房不往後宮去一步。

母子兩人的關系在一度僵硬。

雲太妃的出現使得他們母子的關系在破裂的邊緣徹底破碎,任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國家的帝君居然會喜歡上一個罪臣家的女兒,甚至為了她費勁了心機,只為讓雲太妃生下一個子嗣。

太後不會讓永昌帝後宮生出孩子的心異常的堅決,得知雲太妃懷孕,她找了很多機會,終于将雲太妃腹中已經五個多月的男孩打掉。為了這個孩子母子關系徹底決裂。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