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想法

太後如此作為,觸到了永昌帝的底線,永昌帝開始打壓滇王,把是個宮女的雲太妃的妹妹嫁給了滇王,朝堂上壓制他的權力,忠于他的官員都被永昌帝拉下了馬。

朝堂那麽大的波動傳到太後的耳中,太後把永昌帝叫到面前一頓痛罵,永昌帝礙着孝道老實的等着太後罵完,太後罵完後他我行我素的做他自己的事情。

滇王手下更多的官員被拉下了馬,就連滇王本身也被永昌帝折騰的不輕,最後直接被永昌帝派去修複皇陵。

這麽折騰太後先受不了了,她無奈下對永昌帝說她可以讓雲太妃生下孩子,她不會再插手後宮裏的事情。

永昌帝聞言也沒有高興多少,只是打壓滇王的手段慢慢回收。

很快的,雲太妃再次懷孕,這次懷孕無驚無險,十個月後成功的生下永昌帝唯一的一個孩子清河。

得知雲太妃生下的是個女孩,太後深深地松了口氣,只要不是個男孩,什麽事都好商量。同時心裏對這個孩子很複雜,這是她的親孫女,又是在她不情願的情況下生下來的,她都不知道該抱有什麽樣的感情去面對她。

太後問他為什麽要給清河提封號,皇帝實在是羞于啓齒,他這個皇位是怎麽來的他心裏比誰都要清楚,他愧對永昌帝,愧對坐在他面前的太後,曾經他想給清河一個好的歸宿,算是全了他這份愧疚,鬧到最後他竟然把清河扯到政治上去,用她來聯姻。

他是不是錯了,這宮裏的公主雖然不多,好歹還是有兩個,他可以換一個人嫁給盛昭,至于清河他可以為她選一個好人家。

皇帝想到這裏,對太後道:“母後,朕心中有一個想法。”

太後聞言道:“什麽想法?”

“盛昭權勢滔天,平日裏在早朝上朕都要讓他七分,近日發生的事情母後想必也聽說過了,事情鬧得這麽大,盛昭竟然是毫發無損的解脫出來,反而朕這邊折損了一個雲太妃。”

太後只以為理解道:“你是因為雲太妃的緣故給清河提了封號。”

皇帝沒有回應,只道:“大政尚娶公主的驸馬手中都不得握取實權,朕宮裏有兩個公主正好到了适婚的年紀,不如讓盛昭尚娶一位公主,好分化他手中的權利。”

太後聽了眉頭一皺,不禁深思:“這個想法固然很好,只是想要從盛昭手中把權利分化實在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哀家擔心的是弄到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皇帝焉能不知這個道理,只是現下除了這個辦法他實在是想不出其他的。他對付盛昭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他一心想要收回在盛昭手中的兵權,為此他用了不少的法子,最後都是以失敗告終,盛昭權勢太大,令他徹夜難眠,要是有一天盛昭想要造反,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下嫁公主到盛昭身邊,一是有機會名正言順的将盛昭手中的權利收回來,二是在盛昭身邊安插一個眼線,讓盛昭以後的動作處于一個被動的場面。

Advertisement

“那母後覺得這事有幾分可成?”

太後思索一會兒,不由得道:“或許這是克制盛昭最好的法子了。只是你打算把哪位公主嫁過去?”

皇帝有心将清河換下來,只是這宮裏除了清河外就只剩下兩個公主,一個是嫡出的鸾鳳,一個是宮女子生的福安,嫡出的鸾鳳是皇帝的心頭肉,他自然是舍不得讓鸾鳳受委屈,那麽只剩下一個人可以選擇了:“自然是福安了。”

太後不樂意了:“福安不行。”

“母後。”皇帝不解的看她,“朕宮裏只有兩個公主,難不成要我嫡出的鸾鳳嫁過去。”

“福安雖然是庶出,好歹她也是你的女兒,而且性子又好。鸾鳳雖然是嫡出,但是性子驕縱,一言不合就會與人吵起來,把鸾鳳嫁過去盛昭後宅肯定安穩不了。”

皇帝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知道歸知道,要他把鸾鳳嫁給盛昭他是說什麽也不願意,下嫁盛昭的公主最後肯定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鸾鳳是他唯一一個嫡出的公主,從小抱在他的膝上長大,說什麽他也舍不得讓鸾鳳委屈,至于福安這個女兒對他而言可有可無,既然她享受了公主之尊,就該做一些公主該做的犧牲,連清河都有這樣的覺悟,難不成一個福安比鸾鳳比清河還要尊貴。

“要鸾鳳嫁過去朕絕對不會答應,福安不過是宮人所生,難不成她還能比得過嫡出的鸾鳳。”

太後斷然道:“福安性格溫和,不适合嫁過去。”

太後态度明确,很明顯的不想要福安嫁過去,皇帝身居皇位多年,說一不二的時間長了,認定下來的事就很難更改。在他心裏不管是從哪個方面去看,福安都是最該犧牲的那一個。

“朕不需要知道公主的性格如何,現今朕只需要一個公主能夠嫁給定國公分化他手中的權利。”

福安自幼在太後身邊長大,太後多年深宮寂寞,唯有一個福安陪在她的身邊多年,已經把她當成親孫女一樣的疼愛,她舍不得讓福安受委屈,讓她的婚姻變成一場政治婚姻,歷朝歷代凡是政治聯姻的公主最後都沒能落得一個好下場,她不想看到福安在沒有了價值之後那種孤單的生活,她希望福安能過的好一點。

皇帝一心想要福安嫁給定國公,不論如何太後都絕對不會答應這事,她略一思索,道:“哀家已經給福安選好了一門婚事,也跟福安說過,哀家不想讓福安心裏失望。”

皇帝心想,他也給鸾鳳選好了一門婚事,他倒是要看看太後還會說出一些什麽來:“母後選的是誰?”

太後道:“哀家雖然出宮祈福但宮裏的消息哀家還是知道一點,淑妃做的事哀家聽說過。”

“所以呢。”

“淑妃娘家本來打的就是尚主的主意,因為清河得罪了定國公,所以她才想着要推辭,我皇家的公主豈是她想不要就不要的,既然清河不行,哀家就嫁福安,淑妃娘家必須要尚娶一位公主不可。”

皇帝語氣意味不明:“所以母後選中了福安。”

“對,淑妃敢推我皇家的婚事,哀家再把福安嫁過去,那麽淑妃娘家斷然沒有膽子敢推辭,到時候福安嫁過去後淑妃娘家必然不敢怠慢福安。”

“母後,鸾鳳性格急躁,難道母後不覺得将鸾鳳嫁過去是個好選擇。”

聞言,太後一頓:“皇帝的意思是要把鸾鳳嫁過去?”

“朕本來是有這麽個想法,既然母後也這麽想,朕自然是要為母後着想的。”

皇帝這麽說,太後不好再堅持說要把鸾鳳嫁給盛昭的事,她轉念一想,腦海中又冒出別的念頭:“這宮裏不止一個公主,清河貴為大長公主,不能白得了這麽一個封號,清河與定國公有過節,雲太妃的死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定國公,想必清河恨透了她。”

“母後是要清河嫁過去?”

太後點頭:“對。”

“母後自己都說了,雲太妃的死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定國公,定國公相當于清河的仇人,母後要清河嫁給定國公那麽清河婚後肯定會更痛苦。況且……”皇帝頓了頓,後面的話始終都沒有說出來,論起親疏,清河可是她的親孫女,先帝的唯一一條血脈,弄到最後竟然比不上一個庶出的公主。

皇帝心裏第一次起了涼意,他心裏對太後親情的定義産生了一種無法解說的情緒,他很想知道,在太後的心中,親情究竟是怎麽定的。

他這種想法明顯是為不孝,可是他怎麽也無法将這個想法從腦海中壓下去,他無視心裏的情緒,對太後道:“母後,清河此時心裏恨透了定國公,你要是把清河下嫁給他,清河這輩子過得都不會快樂。”

太後晃晃然想起清河幼年時看她的眼神,她的親姐姐對她的感情,還有她的親生兒子對她的疏離,她這一輩子都葬送在了這個深宮大院,當年她進宮為的是輔佐她的姐姐,為了姐姐她放棄了一切,弄到最後,她似乎什麽都沒有得到,親生兒子不和她親近,姐姐的兒子與她親近卻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麽,兒子有了孫女她應該開心的,她想要抱抱清河,可是永昌帝不讓她碰,一心的防着她,只有福安,福安自幼在她身邊長大,心裏只向着她一個人,她怎麽舍得讓福安受到委屈。

“哀家知道清河是哀家的親孫女,可是大政的天下斷沒有讓一個外姓人橫行霸道的道理,清河是大政的大長公主,就應該撐起這份責任。清河對定國公心中有恨,嫁給定國公是個最好的選擇。”

皇帝低頭沉思一會兒,把清河嫁給盛昭是他心裏本來就想的,後來心裏生了愧意決定放下這個想法時太後又橫插了一腳進來,把這事重提了一遍,把皇帝原本有些動搖的心思給穩了下來。這麽一來清河下嫁盛昭就要成了定數,只是原本屬于鸾鳳的婚事最後落到了福安身上皇帝心裏怎麽也有幾分不舒服,好在這件事只有他和皇後兩人知曉,既然太後看中原本屬于鸾鳳的婚事,這樁婚事就讓給福安好了。

惠妃娘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惠妃身居妃位多年,一向懂事,既然她有心給娘家尚娶一位公主,就圓了她這份念想,鸾鳳性子驕縱,也不是什麽霸道的人,皇家公主驕縱是個很正常的事情,出嫁前叫皇後好好地多說兩句,希望鸾鳳能記在心裏。

說了這麽長一段時間的話,太後有點乏了,皇帝知趣的起身道:“時辰不早了,母後還是趕緊歇息吧。”

太後點頭,皇帝轉身出去。

皇帝出來,看到站在回廊下的福安,宮燈下,福安身穿一身素淨的淺藍色宮裝,雙手交叉在小腹上,位置不上不下,頭微微底下,目光落在皇帝衣擺的位置,她聲音輕柔,溫柔道:“兒臣見過父皇。”

這個女兒從出生起皇帝就沒有看中過她,生她的人是個宮女子地位卑下,福安是他那日醉酒後造成的後果。福安的出生他還是從別人的口中知道,就算知道了這麽個女兒出生他也沒有給出太多的關照,只是不鹹不淡的把她丢給了皇後,至于生她的那個宮女連個名分都沒有就消失在後宮的一個偏遠的角落裏。

皇帝淡淡的打量她幾眼:“起來吧。”

福安直起身,頭仍舊是低着,皇帝雙手附後只留下一段話:“好好伺候太後。”

皇帝走了,福安站在回廊下望着皇帝遠去的背影,唇緊緊的抿着,交叉在一起的雙手不由自主的握緊,她永遠都是一個多餘,可是沒關系,她這個多餘将來會過得比每一個人都要好,她不會再是小時候的那個受氣包,永遠都只有被欺負和哭得份。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