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
醫學教材中,“罕見病”占的篇幅非常多。之所以罕見病三個字要加冒號,是因為有的罕見病在華夏罕見,但在亞米國很常見,比如乳糜瀉等;加冒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華夏和亞米國臨床教育,對罕見病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國內的臨床醫學教學,只要求學生在醫學院裏掌握前兩至三成常見病,這兩三成以外的疾病,一律歸之為“罕見病”。只有接受了最好的專科培訓的醫生,才能診斷并治療真正的罕見病。一般醫生只能處理簡單病例,複雜點的,就得向上交,而這些病患最後的求醫“終點站”,往往是和諧醫院。
以前自學編程時,張淩歌就看過國外的編程教材。和玲姐姐給她的醫學書一樣,國外的編程教材,深入淺出,實際案例講的多,概念講的少。張淩歌發現,國內很多教科書,其目的是為了方便考核,而不是為了讓學生或者讀者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
也許這就是科舉考試的遺患吧。學習的目的變成了“更快更好地通過考試”,而考試的目的也變成了選拔和“剔除不合格者”,而不是讓更多人變成合格者。
華夏的教育模式就像個梯子,每隔一段時間就剔除一部分人,而這些被剔除的人,即便在後來通過自學掌握了知識,依然會倍受歧視。所以才有“本科學校崇拜”和“自考鄙視”。
也就是說,在這個體系裏,是否掌握了知識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正統。對于接受非正統教育的人,即便學富五車,也是會被鄙視的。所以很有些人鄙視開國者毛,而去捧那個騙了很多博士學位的胡适,拿着放大鏡找“兩只黃蝴蝶,雙雙飛上天”的寓意,然後用顯微鏡找毛詞的茬兒。
雖然直到目前為止,張淩歌都是這個系統的受益者,但她并不認為這個系統能有效地培養并選拔人才。
在農歷年的“歲除日”中午,馮晨夏終于可以抽出時間去“接見”張淩歌了。剛好,張淩歌被媽媽趕出家,讓她出去找小夥伴玩,不要整天看書搞出近視來。于是兩人約好在CBD一家西餐廳見面。
雖然已是1月底,深海卻更冷了。
張淩歌現在已經習慣了北方的穿衣法,羽絨服裏只穿了一件短袖T恤。而典型的南方人,更喜歡層層疊疊的穿衣服。
坐地鐵“面基”時,她發現地鐵站裏居然比外面還冷。“即便要通風也不需要開冷氣啊!”張淩歌裹了裹羽絨服,她現在特別想念北方的暖氣。
走進餐廳時,馮晨夏也剛到,還沒有入座。她比了比張淩歌的個頭,做欣慰狀,“丫頭長高了啊!”
“嗯,長了快2公分,現在已經165公分了。我幾乎每個晚上都會驚跳,還會有生長痛。一邊做兩個小家夥的夢,一邊在夢裏驚跳,你知道我上學期有多苦逼了吧。”張淩歌接過馮晨夏送給她的新年禮物,打開一看,是一套《解剖圖卡》,裏面有上百張解剖圖。她不好意思地說,“我不知道你想要什麽,還沒有給你買新年禮物呢。那,我給你發紅包吧?”
“記下,記下,以後算利息,按高利貸利率計算。紅包什麽的就算了。”
張淩歌笑着坐下,環顧一下餐廳環境,問馮晨夏怎麽想到要在這家餐廳吃飯。
“你不知道吧?我已經‘吃倒’好幾家西餐廳了。”馮晨夏做出痛心疾首的樣子,“可惜了啦,都是價廉物美的西餐廳。其中有一家牛排做得特別好!今天這家是連鎖餐廳,應該‘命硬’一點吧?希望不要馬上被我們吃倒。”
今天是舊年最後一天,深海的外地人大部分回家過年了,所以這家餐廳裏只有馮晨夏和張淩歌這倆顧客。
馮晨夏點了奶油蘑菇湯和T骨牛扒,張淩歌點了份廚師沙拉和法式焗蝸牛,然後又點了一份鳕魚條。她不想中午吃太多,擔心晚上沒有肚子吃除夕年夜飯。
張淩歌舉起水杯,敬向馮晨夏,“感謝你在過去幾個月裏為女性做的一切,我同意你加入女權主義者行列。你現在可以說‘入團誓言’了。”
“你高看我了,我現在是為了我自己。至于将來,我也不知道。不過呢,為自己争取利益也沒什麽好羞愧的。”馮晨夏嬉笑着也舉着水杯,怼了一下張淩歌的杯子,“當然,我是要當政治家的人。政治家和政客的區別在于有沒有理想。我終究會找到自己理想的。”
“對了,你知道為什麽我想當官嗎?”見張淩歌搖搖頭,馮晨夏繼續說道,“如果我當了官,而你是我的下級,我就可以為你提供庇護;如果你是我的上級,我也可以為你提供堅固的基礎。所以呢,越多女性當官,女性的仕途之路就越好走。我覺得那些不喜歡有女上司的女性,是腦子有包!你沒有一個女上司,就意味着你成為別人的女上司,比男性要難上很多很多。”
馮晨夏往嘴裏扔了半塊草菇,一邊嚼着,一邊口齒含糊地說,“當然,剛才我說的是政客,現在我們說說政治家。很多女性對權力的看法是錯誤的。我以前呢,還追過不少網上的女頻文。我發現有正确權力觀的文章,在女頻網站裏很難找到。在這些網文裏,作者似乎特別喜歡在女主當了官,或者獲得了當官資格後,讓女主挂冠而去,退隐山野。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女主視權財為浮雲的高尚品格……”
張淩歌笑了,這樣的網文她也看過不少,當初也曾認為這樣的女主特別潇灑,但是現在卻覺得有點不對勁兒。
“你也發現不對勁了吧?你知道哪兒不對勁嗎?因為這些女作者完全不知道權力意味着什麽!”馮晨夏接着說道,“從小的方面來說,權力意味着對周邊人的責任。女主挂冠而去,倒是潇灑了,那些不離不棄追随女主的下屬怎麽辦?沒有這些下屬,會有女主的一切嗎?要知道,這些下屬之所以追随女主,是因為他們想通過女主,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宋太祖為什麽被“黃袍加身”,因為趙匡胤進了一步,他的下屬才有可能大展宏圖。
“那麽,女主在争取下屬支持時,有沒有告訴他們自己将來會棄他們而去?如果沒有,就是對這些人的未來不負責;如果告訴下屬了,下屬還不離不棄地跟着她,而沒有殺掉或者抛棄女主,只能說明女主下屬的腦子裏進了至少一噸水!
“從大的方面說,追求權力也意味着對未來有勾畫,意味着女主打算按照自己的理想去改變這個世界!那麽女主挂冠而去,是不是對自己和同路人的理想不負責呢?我們打個比方,如果有一天,你張淩歌當了和諧醫院的院長,然後第二天你就高風亮節地退隐江湖了,你覺得會發生什麽?”
“當然是江湖追殺呀!”張淩歌樂不可支地說,“不僅我的老師、同學、同事、下屬和病人會江湖追殺我,我自己都會羞愧地自殺好不好!這也太不負責了!”
下午張淩歌和爸媽逛過花市,買了劍蘭、銀柳和一大捆插花後,三人回到家裏。陳勻一進門就擺出大廚模樣,系上圍裙,準備搞出“八菜一湯”的年夜飯。魚嘛,是要備兩條的,一條吃,一條看——年年有魚才是好兆頭。張全也沒閑着,她忙着切蔥剝蒜刷魚鱗打下手。
只有“剝削階級分子”張淩歌躲在房間裏,歪在床上和小夥伴們聊微信。
“學神永遠閃耀!每門課的分數都在95分以上!”這是薩蒙蒙發的,“拜學神所賜,我的所有課程也全部超過80分了,四級521!學神受我一拜!”
“考場得意,就必須荷包失血。學神趕緊發紅包吧!”何荟和謝曉秋也上來湊熱鬧。
張淩歌樂滋滋地在203群發了個大紅包,人手有份,每人能拿多少就看運氣吧。然後她告訴小夥伴們,自己搞到了亞米國醫學院的學習資料,已經用手機掃描APP掃了一些了,打算晚點放在群分享裏,讓大家一起學習。“謝曉秋雖然不是咱臨床八年的,但是資料裏面有生化知識,對你也有用,你也看看吧。”
在一片感謝聲中,薩蒙蒙發來好多哭泣的表情包,“只見過逼着夫婿覓諸侯的,沒見過逼着室友上進的。我們是你的競争對手啊,你應該藏着掖着,不給我們看!”
“我大公無私!我不計回報!”張淩歌笑着發了條微信,“怎麽着,你還能把我吃了?”
“嗷!學神救命!”
開學2017
張淩歌拿着L形內六角扳手擰好直升飛機機身上的零件,正準備裝螺旋槳呢,聽見一助說氣管內置管已經插好了,便吩咐道“建立氣腹,建立操作孔”,然後趴到地上找螺絲。
“術前準備完畢,請主任上臺!”
張淩歌看了一眼手術臺,馬上站起來,麻利地用登山安全鈎勾住兩個女兒腰上的鈎子,一把提起兩個小家夥,把她們挂在牆上。然後上臺先分離膽囊與其他腹腔髒器的粘連,充分顯露膽總管、肝總管和膽囊管後,用鉗夾夾住膽囊動脈兩端,再拿內鏡手術剪剪斷膽囊動脈……
做完手術,張淩歌惡狠狠地瞪了一眼下屬們,“這麽簡單的腹腔鏡手術,一年級住院醫都可以完成。為什麽要讓我上臺?”
突然,身後傳來女兒的大哭聲:“媽媽,螺旋槳還沒有裝好呢!”她急忙回頭,然後……
然後,張淩歌醒了!
睜眼四下看了好一會兒,張淩歌才确定自己躺在宿舍裏。現在是淩晨五點半,天還沒有亮,203安靜得能聽見自己太陽穴的跳動聲。
自從看了亞米國的醫學資料後,張淩歌的夢裏,就不僅有兩個小家夥了,還有講臺和手術臺。
昨天,張淩歌夢見自己給醫學院的學生講移植外科最新進展,那兩個小家夥像兩只小狗一樣,在教室裏亂爬着。好不容易講解完很長一段PPT,張淩歌正準備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呢,轉頭一看,卻見小女兒正津津有味地啃一個學生的鞋子,一着急,她就醒了……
不會是神經衰弱吧?張淩歌揉了揉太陽穴,準備去校醫室開點谷維素。不過她又有點舍不得夢裏的講臺和手術臺。夢裏理一理,所有講義要點都特別清晰……反正現在睡眠也還行,白天精神頭很不錯,谷維素當然要開,但是先不吃。
開學第一周,張淩歌就參加了一年級《大學英語》、《大學醫科數學》、《大學物理》、《有機化學》、《普通心理學》和二年級《解剖學》、《藥物學總論》、《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流行病與生物統計學》的免修考試,并申請免聽《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總論》和《病原生物學》。
這次,長了見識的輔導員吳老師,看到張淩歌這麽老長的《免修免聽申請表》,只笑了笑,就自己跑去找韓麗和周濟申簽字。
“你不用去。你現在是咱院的‘大寶貝兒’,提什麽要求韓院長都不會覺得過分。”
現在免修考試結果出來了,成績自然是棒棒噠,但是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連薩蒙蒙都沒有過于興奮,“早料到的事,就不會激動了。對吧,愛豆?”
這個學期,張淩歌要上的課只有《近代史綱要》、《體育》、《大學物理實驗》、《馬克思基本原理》、《形态學實驗》、《細胞與生物分子實驗》和兩門選修課:《流行病學資料分析》、《臨床研究方法》。另外,張淩歌還将作為帶教助理,在解剖課上和解剖室裏輔導二年級學生。
課程看着不少,但對張淩歌來說,都是“小case”。她本來還想再多上一個體育課的,上學期鍛煉的時間太短,張淩歌覺得這樣不利于長期的職業發展,沒想到周濟申大手一揮:“不用了,你自己安排時間鍛煉吧。”
張淩歌這幾天先預習了一遍《近代史綱要》和《馬克思基本原理》,這兩門她也不打算逃課,但是上課時就看其他課程的書好了。反正馮晨夏說保證會專門開一個“張淩歌考試突擊班”,給她劃重點并幫她猜考題,“這兩門你考不過90分,我就肉袒負荊,要殺要剮,都由你順意處置。”
除了上課和繼續研究亞米國的臨床醫學教材外,張淩歌這學期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練“女子防禦術”。不過張淩歌練的女子防禦術,并非網上教的近身防禦手段。張淩歌覺得那些都是花架子,她認為女性最佳的防禦方式是“禦敵于國門之外”,即遠距防禦。
進過萬千年的進化,女性身體為生育做了很大的改變……皮下脂肪厚,使得女性在面臨生存困境時,更容易存活。但這樣的進化,也使得女性作為一個整體,其力量比男性弱了差不多一個數量級。同種族內的性別力量對比就更明顯了。所以即便雙頭鷹國女性可能比華夏部分男性更強壯,但與本民族男性比,還是會羸弱很多。
張淩歌聽過一個說法:據說男性裏有高達八成人,每天至少三次,會與周邊人比較“武力值”。當然,這樣的比較是暗中進行的,明面上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女性與周邊人比較“武力值”的比例只有不到三成……聽起來好像女性更愛好和平,不過張淩歌知道另有原因。
其實女性的“武力值”焦慮感比男性更甚。但由于女性和男性的體力值相差太懸殊,因此除了過于敏感焦慮的女性,和那些肌肉發達、學過格鬥技巧的女性,其他人和男性比較“武力值”就是找羞辱……除非能研發出“外骨骼”來強化女性體力,否則沒有辦法改變這巨大的差距……所以絕大多數女性會找個男性來保護自己,以緩解“武力值焦慮”;與此同時,在文字裏表達對武力充沛的向往。
因此,即便女性和男性的智力相當,女作者在寫末世文,比如喪屍文時,往往不會考慮讓女主以智力取勝或以工具取勝,而是讓她因機緣巧合,獲得遠超男性的力量,然後大殺四方。最搞笑的是,這些力大無窮的女主,身上居然沒有一點疙瘩肉,而是依舊身形苗條甚至瘦弱……
張淩歌患有嚴重的“武力值焦慮症”。學了解剖學後,她知道自己再怎麽努力“砸鐵”,也很難超過男性的力量中位值。
當然,“砸鐵”還是要的,可以讓自己反應更敏銳些,對未來的外科生涯也有幫助;身高也需要再長長,最好能超過172厘米……但是想更好地保護自己,必須尋找其他方法,所以她開始研究遠距武器。
熱兵器當然是最好的,不過在華夏不現實。張淩歌就把目光轉向了遠距冷兵器。
簡單點的,就是口袋弓了。有網友說長射袋口袋弓的最大射程可達兩百米以上,張淩歌試過,沒有改裝過的口袋弓,射程最大也不超過八十多米。張淩歌想,也許是因為自己力量太小,看來還得繼續“砸鐵”。
口袋弓的防禦理念是“模糊打擊,數量取勝”。所有無棱角的小東西,口袋弓都可以發射。張淩歌在自家的牆上試過,十幾米外射出的塑膠BB彈,居然能把牆面打出很深的凹印。在春節期間,她還差點因此遭遇“男女雙打”。
口袋弓更棒的一點是,它的口部可以用工程塑料而不是金屬制成,因而能輕易通過地鐵、火車和飛機安檢。不過射袋是易耗品,需要多備幾個,随時更換。
略複雜一點的就是小型弩了。張淩歌在網上買了好幾個蝙蝠弩(或天蠍弩)。這玩意兒前些年網上很多,但是最近被“盯上了”,她花了很多功夫,才找到一個賣家。
蝙蝠弩屬于精确打擊武器。張淩歌在家裏所有的門上都挂了箭靶,有網購的EVA箭靶、草靶,還有自制的棕靶。現在在宿舍門上挂着的,是用兩塊兒童地墊做的箭靶,比網購的EVA箭靶耐用一點。
至于蝙蝠弩的箭矢,張淩歌用的是一次性簽字筆芯。這玩意兒在大學裏要多少有多少。開學還沒幾天呢,小夥伴們已經幫她收羅了一大箱子。
在二十米開外,張淩歌可以輕易地用蝙蝠弩射中箭靶十環。現在她想做的是改造一下蝙蝠弩和口袋弓,讓二者射程更遠,更易操作,并打算自己做個蝙蝠弩的上弦器。
過幾天馮晨夏來華清大學玩時,張淩歌準備送給她一個口袋弓、一個蝙蝠弩、幾個長射袋和一把上弦器。馮晨夏交游太廣,裏面什麽樣的人都有,必須有合手的防身武器。
張淩歌還在想,手術刀和醫用縫針、醫用夾子和鑷子,能不能也變成防身器?武俠小說不是說飛花摘葉,皆可傷人麽?她準備都試試。
今年開學晚,再過不到十天就是“三八婦女節”了,張淩歌打算在婦女節的前一天和婦女節正日子,抽出點時間,和馮晨夏一起搞出點大動作。
剛到2月底,張淩歌的手機各種應用和電子郵箱裏就塞滿了促銷廣告。那個什麽“買寶”,更是隔一會兒就推送一個,每個廣告的擡頭都是“女生節買買買”、“女神節,對自己好一點”,或者“不花錢怎麽當女王”之類的。張淩歌煩不勝煩,就卸載了“買寶”APP。
張淩歌之前還看過網上的圖片。很多大學的男生在所謂的“三七女生節”,在校園的樹幹上挂滿了“每年一到三月七,只愛你們不搞基”、“我用帶正電荷的眼眸,征服你帶負電荷的心靈”、“X院女生是咱家指定的女朋友”等橫幅,甚至還有完全屬于性騷擾的标語“你的引力,波太大,我hold不住”、“送你一條祖傳染色體”……
張淩歌将自己的想法告訴203室友,問她們想不想加入。
“我本來就是困難戶,這樣搞了,男生就更不會關注我了。”薩蒙蒙看了眼目光能殺死人的張淩歌,小聲地嘀咕道。
“你參加了,就會有男生關注你了。就算他們依然不會追你,但至少有了關注值。要知道現在是‘眼球經濟’時代,關注就是力量啊。”何荟快活地怼了一句,“我加入。就算沒有哥哥愛,咱還有淩歌這個歌歌愛嘛。”
謝曉秋也無所謂地說自己要加入,“學校裏的男生都知道我有紅斑狼瘡,不會有人追我的。反正也沒有什麽損失。何況你們做的是正确的事。”
迫于室友的壓力,薩蒙蒙終于同意幫着做準備,并在這兩天和她們一起去。但她打算等下背着她們去超市先買幾個口罩。如果203的室友被人笑話了,她就戴上口罩,假裝不認識她們——
“再怎麽着,死道友也不能死咱貧尼啊!”
咱們的節日2017
馮晨夏這學期把能免修的課都考了,能免聽的課也都免了。她不打算再多選其他課程,準備把剩下的時間,用于校內社調、校外社調,和“收小妹”。雖然目前還沒有最後決定未來的方向,但馮晨夏的直覺告訴她,拉起一支隊伍還是很有必要的。
馮晨夏的目标尚不明确,但對于本科學生來講,她現在就已經頗具“理想號召力”了。
在中都大學,大多學生會被“校史”鼓舞,有着外人認為“天真”、自己覺得激情的東西在心裏激蕩。中都大學生最喜歡說的就是周星馳在《少林足球》裏的臺詞——“做人如果沒有理想,和鹹魚有什麽區別?”
返校沒多久,馮晨夏就去找了之前去過的幾個小組的頭頭……雖然話不投機,但是有的事還是可以合作一下的……商議能否一起在三八婦女節搞宣傳,在中都大學和華清大學宣揚正确的“節日觀”。
馮晨夏群衆基礎好,號召力比這幾個松散小組的頭頭要大得多。于是在看過馮晨夏的方案,經過數輪讨價還價,這些小組成員終于同意加入到馮晨夏的《為“三八勞動婦女節”正名》活動。
當然,只有這些小組成員還是不夠的。
3月4日是周末,馮晨夏讓幾個“核心迷妹”去通知一年級的女生們,晚上到一個不賣宵夜的飯堂開會,她自己還聯系了幾個高年級女生,說服她們也拉多一些學姐來參加這次預備會議。
在會上,馮晨夏把控着節奏,一會兒激情高昂,一會兒循循善誘。最後,大部分與會者都同意在三月七日和三月八日這兩天搞點“新意思”。會後,馮晨夏把大家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準備材料,每種材料都準備至少二十份。在會議結束後,馮晨夏還搞了個募捐,指定一名金融專業學生做統計,并承諾所有支出都将用于相關活動,支出明細會及時在幾個女生樓大門口公布。
3月7日是周二。203室所有人打算集體逃掉下午的課,連張淩歌都不例外。還不到11點,張淩歌等人就急忙趕到幾個就餐人數最多的學生食堂。
雖然張淩歌和室友們設法拉了幾個女生參與她們的活動。不過她們畢竟不是馮晨夏,號召力差太遠,現在全部人加起來也不過是十多人。而張淩歌準備在至少五處地方擺攤搞宣傳,很明顯,人手不夠。
好在馮晨夏及時帶人來支援了。中都大學參與馮晨夏組織的活動的學生已經超過了200人,馮晨夏搞了不下十個點,每個點十幾個人,剩下的,她都拉到了華清。
張淩歌和七八來個中都大學女生守着一個攤子,其他室友分別去其它攤子。這些宣傳點,都在中都大學幾個就餐人數較多的學生食堂對面。
張淩歌和幾個女生,在離食堂大門口十來米的地方找了幾棵樹,挂好三條橫幅,其中一幅橫幅還特意遮擋了一條言辭下流的标語。然後她們按照幾個主題,在橫幅下分別挂上大幅宣傳頁和宣傳畫。
這些主題有:
“三八勞動婦女節”的來歷;
“從甲骨文,看當時的婦女形象”;
“華夏古代婦女的貢獻”;
“華夏近現代婦女的貢獻”
“婦女運動與科技革命的關系”;
“雌激素和月經是大自然對女性的饋贈”;
“繁體字‘婦’等于‘服’嗎”;
“‘婦’掃天下,‘婦’推大山”;
……
在攤位的條案上,放着印有宣傳張主要內容的小冊子,和一大摞調查表。調查表的內容是:你認為三八節應該用婦女來稱呼所有女性嗎?你更喜歡“三八勞動婦女節”、“三八勞動女性節”還是“三七/三八女生節或三七/三八女神節”?
很多女生都不知道,原來早在1857年的3月8日,亞米國新鄉的紡織女工就為了抗議惡劣的工作環境和極低的工資,走上了街頭。她們的抗議活動,不僅促成了亞米國第一個工會組織的誕生,也成為第一波女權運動的肇始。
“160年前的事了!”一名華清大學的女生,端着飯碗,一邊吃一邊默念着大幅宣傳頁上的文字,“1857年就有三八活動;1908年,亞米國婦女就走上街頭,為婦女選舉權呼籲……”
另一個女生站在旁邊的宣傳頁前,對同伴說道,“我看過許慎的《說文》。原來他說的全是錯的啊?其實在甲骨文中,“婦”是特指有身份的女官。殷商諸“婦”可以領兵出征、參與祭祀、整治甲骨、負責農事……跟東漢許慎或班昭筆下只能“持帚灑掃”的“婦”有很大的差異。還有這個婦好。她可真厲害。”
“還不光是這個呢,”同伴指着另一張宣傳頁說,“原來‘姓即女生’,就是‘生母’的意思。姓為女性專用,男性是不能用的。所以華夏最早的姓,都是帶女字部首或偏旁的。像上面寫的華夏八大姓:姜姓、姬姓、嬴姓、姚姓,還有姒、妘、妫、姞……所以孩子都應該和母親姓,而不應該和父親姓,是嗎?”
在另一邊,張淩歌正指着甲骨文的“帝”字,向同學解釋到,“在甲骨文裏,‘帝’為本初之意,通‘蒂’,有‘女陰’的含義。據考證,是母系社會女性部落首領的稱號;在蔔辭中,則可能指的是女巫。按照華夏傳說的時間來看,‘黃帝’很可能是将數名女性部落首領融為一體的傳說人物,并非一個人,更非一名男性。從古代‘感應而生’的傳說可以看出,直到黃帝後很多年,華夏很多地方應該依然處于母系社會!
“而婦女的婦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解釋,對應的是女性在這些時期的地位。”張淩歌指着印有婦字不同寫法的宣傳畫一一解說。“在當代,由于女性地位依然低下,所以在目前通用字典裏,婦字的字義有三個:一是代表已婚女性;二是與‘夫’字相對,其實和第一個意思是一樣的,依然是已婚女性的意思;第三個含義是代表‘兒媳’。
“我相信,這就是為什麽年輕女性不願意被稱為‘婦女’的原因之一。當‘婦’字和婚姻畫上等號,就意味着女性的社會角色被局限在家庭裏。而在大城市離婚率超過四成、不婚女性越來越多的今天,對‘婦’字的解釋,顯然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我們這裏有個表格,大家可以填一下,看看同意以婦女稱呼全體女性的比例有多少。同時我們也想知道,大家更希望改變‘婦’字在當代的解釋,還是打算用女性二字替代婦女二字。
“大家也可以再關注一下‘婦’字的簡體字。我認為這個字非常有意思,它象征着女性推翻壓在自己身上的三座大山。我很喜歡這個字。”張淩歌有意停頓了一下,看了看圍觀女生的表情,“華夏女性都喜歡把自己往小去打扮,都生怕被別人說老了,這其實也說明華夏女性地位低下。因為時間居然不能給女性帶來任何財富。而對于男性來說,時間意味着經驗、經歷、成熟和地位。所以各位女同學,請珍惜歲月給你們的饋贈,而不是僅僅把自己定義為‘年輕的、處于最佳生育期’的女孩子!”
忙完這兩天,馮晨夏把華清大學的調查表一起帶回中都大學,由自己和幾個積極分子來分析彙總兩個大學的調查表。
中都大學收回的調查表數量是華清大學的五倍以上。除了因為馮晨夏的組織工作做得好以外,還因為中都大學女生比例更大,且參與社會活動的興致也更大。
中都大學的調查顯示,有近一半的參與者願意繼續過“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參與者,認為“婦女”二字限制了女性的身份,應該以“女性”代替“婦女”,把“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改為“三八國際勞動女性節”。反正是women的中文翻譯,翻譯成什麽都可以。
而華清大學的學生中,認為應該繼續過“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剛剛超過5成,還有人在表格後面的意見欄裏特別寫到:我喜歡勞動二字,女生或女神不足以涵蓋我的未來。
不過由于華清大學的參與人數太少,馮晨夏認為這點差異,不能證明華清女生比中都女生“更覺醒”。
馮晨夏又仔細看了看這次活動的調查表,想了想,知道了問題所在。這個調查表太簡單,不足以充分了解兩校女生的想法,也不足以讓這些女生了解到馮晨夏、張淩歌等人的意圖。
第二天,馮晨夏就去中都大學數學學院找了信息與計算機專業的女生劉樂召,讓她幫着搞了一個手機投票APP,然後在自己的幾個社交群裏,發了投票鏈接。
這次設計的調查問題很多,洋洋灑灑有二十多條:
1、你覺得公共場合的女廁數量可以滿足女性的需求嗎?
2、你認為女廁經常排長隊的原因是什麽?
3、你認為解決女廁排長隊的辦法是什麽?
4、你認為女性生育會影響職業發展嗎?
5、你認為女性家庭角色會影響其職業發展嗎?
6、你認為影響女性職業發展的原因是什麽?
7、你認為華夏新生兒性別比(特別是二胎三胎)高于正常值的原因是什麽?
8、你認為不能獲得平等的家庭財産繼承權對女性的發展有影響嗎?
9、你認為不能獲得平等的姓氏權對女性的地位有影響嗎?
10、你認為婚嫁習俗對女性獲得平等的家庭財産繼承權及姓氏權有影響嗎?
11、你認為婚姻制度本身是對女性的壓迫嗎?
12、你自己将來會結婚嗎?
13、你自己将來會生育嗎?
14、你認為生育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會有影響嗎?
15、你認為“男女同休強制性育兒假”會減少職場性別歧視嗎?
16、你認為增加女性官員數量和各級人大代表數量可以提升女性地位嗎?
17、你認為女性擔任政府官員的比例接近或達到女性在人口中的比例,可以徹底減少性別歧視現象嗎?
18、你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