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趙啓新果然手眼通天, 在他的運作下,直隸工藝局總辦傅春熙答應劃撥一千銀元為學堂開辦費, 天津海關道道臺唐明湘亦答應每月籌措一百銀元為學堂維持經費。
錢的問題解決了, 這些日子薛慕忙着選地址、租場地、請教習、買設備,幾乎沒有一刻空閑, 最後諸事總算粗備。可是他們連續在報刊上登了幾個月的廣告,卻只召上來五六十名學生, 與原來設想的差距很大。
薛慕與李澤文看着學生名單相視苦笑, 這些人大多是南方官宦的女兒,京城土著極少。薛慕沉吟片刻道:“朝廷三番五次下令在京城增設學堂, 學部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如由校長出面, 宴請學部一衆官員的夫人, 讓她們去運作京城官宦子弟入學,這樣豈不省事?”
李澤文覺得可行,與趙啓新等名流全力去運作, 終于定了十月十五日在東興樓宴請一衆官太太,然而有人提出異議,說東興樓環境太嘈雜,請女客須擇清靜幽雅之地。薛慕等人實在沒辦法, 最後還是京郊雙修別墅的主人主動把場地讓出來, 又答應聘請兩名巡捕在四周巡查,不準閑雜人等經過,這些官太太們才勉強答應出席。
宴集之前, 薛慕一連三日在《女子世界》《新民報》上刊登廣告宣傳,言明非但學部官員的家眷可以參加,凡事有志于學的女子都可以參與。
等到十月十五那日,宴請的女客只到了一半,然而這樣的結果薛慕等人已經很滿足了。他們先将學校章程傳送衆女客閱看,又将校舍選址和草圖一并傳觀。然後侍從們擺上酒菜,宴席正式開始。
大家敬酒寒暄了一陣,學部侍郎李成慶的夫人廖太太咳嗦一聲道:“辦女學是件大事,京城風氣保守,女子即便出外就學,也要嚴別內外才是。”
學部尚書的夫人托故未來,廖太太就是這些官眷中身份最高的,她的話李澤文很重視,忙道:“廖太太說得是,新辦女學中教習、提調還有一應服役人等都是女人。男子都在與校內隔離的外院辦公,絕對萬無一失,這一點請您放心。”
廖太太這才點點頭:“要這樣才好,女孩子的名聲最要緊,萬一有什麽風言風語傳出來就不好了。”
薛慕與李澤文對視一眼,提高了聲音道:“現在女學的各項經費皆已到位,唯有生源不足。諸位都是開明人士,肯賞光參加今天的宴會,我等感激不盡,還望今後鼎力相助。若家中或親友間有适齡女性要入學,我們會在學費方面給予優惠的。”
廖太太笑笑道:“這不是錢的問題。我剛才看了學習章程,招生範圍是十四到十八歲的未婚女子。這正是女孩子們要嫁人的年紀,京城的這些人都是寫老古董,怎麽可能因為上學耽誤了姑娘的終身大事。”
另一位官太太亦附和道:“就是這話了。我家的姑娘今年十六歲,外子原也打算送她去學堂上學,可是婆母說:學堂要上滿三年才畢業,屆時她已經十九歲,是不折不扣的老姑娘了,還有那家敢娶?堅持不同意,我是很為難呢。”
薛慕忙解釋道:“其實我們還有補充章程,學校對學生年齡限制并不嚴,超過十八歲的或是已經出嫁的女子,只要有志向學的,也可以參加入學考試。”
那位官太太笑道:“薛小姐自己還未出嫁,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已經出嫁的女人要相夫教子,孝敬公婆,那裏還有精力去學堂上學。即便自己想要上學,家裏丈夫公婆也多半不會同意的。”
薛慕一時默然,廖太太又開口道:“我此次前來,外子特地囑咐我,辦女學規矩頂要緊,務必要整齊嚴肅,不知你們準備些什麽功課?”
李澤文忙道:“現在還沒有确定,不過我們計劃設教育、修身、家政、國文、英文、算術、醫學、理科、史地、音樂、體育、圖畫十二門功課。”
Advertisement
廖太太失聲道:“女孩子學醫幹什麽,以後還打算做大夫不成?”
薛慕解釋道:“我們設醫學課程,原是為了更好的診治女病人。我國男女有別,男人給女人看病,總是不大方便。女子若學醫,以後兒科、産科都可以請女醫生去治療。”
廖太太搖頭道:“女子不能在社會上工作,設醫學科目恐怕沒有用處。外子還囑咐:學校學科設置要以中國學問為重,洋文,算學不過稍求新知識,未嘗有什麽大用處,體育、音樂雖說可以鍛煉身體,陶冶性情,究竟不過聊備一格。。功課的輕重本末,你們一定要留心。”
李澤文只好答應了,又試探着問:“廖太太,關于我們剛才提到的生源問題,還得拜托您多想想辦法。”
廖太太沉吟片刻道:“我會盡力去宣傳,但效果如何,我實在不能保證。”
一時大家都沉默下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那些官太太們便都借故告辭了。薛慕等她們都走後,苦笑着抱怨道:“看來請她們這些人來,并沒有什麽大用處。”
李澤文亦嘆道:“京城風氣保守,依我看,課程設置還是以學部的意見為主吧。醫學課也可以先取消,畢竟眼下沒有合适的女先生去教,也不一定有人願意學。”
薛慕沉默良久方道:“校長,我們開設女學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女子接受教育自食其力,目前最适合女子的職業便是教師與醫生。設醫學課是我們女學的辦學特色,不到萬不得已,我是不願意放棄的。”
李澤文沉吟片刻道:“現在趕緊招生開課比什麽都重要,我們先以國學為主向學部報備課程,這樣容易快些獲批,以後再慢慢添加醫學、格致等課程好了。眼下沒有雙全之法,事急只好從權了。”
薛慕只好同意了。她現在深深體會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只覺得十分郁悶,回到宿舍連飯也顧不上吃,一直在燈下發愣。
教工突然敲門喊她:“薛先生,樓下有人找。”
薛慕信步走下樓去。發現譚霜華竟然來了,身後還跟着一位青年女子,不由露出笑臉招呼道:“譚主編!”
譚霜華笑道:“幾日不見你又瘦了,該不是為了辦女學愁得吧?今天你得好好謝謝我,我給你找了一位女才子。”
譚霜華拉着她身後那人介紹道:“這位是劉同薇女士,江蘇宜興人,中醫世家出身,亦曾赴英國學習西洋醫學。你們學校不是缺醫學教員嗎?劉女士很願意擔任。”
薛慕眼睛一亮,仔細打量劉同薇,她大約二十多歲年紀,是一位非常苗條清秀的青年女子,身上絲毫沒有老派女子的忸怩之氣,大方道:“譚主編說得不錯,我剛從英國康斯頓醫學院畢業,教授基本的醫學知識還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我現在孤身一人沒有家累,很适合從事教職。”
薛慕笑道:“那真是太好不過了,不過鄙校剛剛創辦,各項經費開支有有限,一般的國文教師每月薪金二十元,像劉女士這樣的特殊人才,我會向校長申請,每月給予三十元薪金。不過這還是少了些,恐怕委屈了劉小姐的大才。”
劉同薇看了薛慕一眼突然笑了:“薛小姐,我不是為了薪酬才來這裏任教的。在西歐,已經有不少女子和男人一樣出去工作,但在國內,女子想要接受基本的教育都很難,我願意為國內的女子教育出一份力。至于薪酬,每月二十元就可以,我不想讓學校為難。”
薛慕又驚又喜:“劉女士有如此志向,真令我又慚愧又敬佩。原本沒有合适的教師,學校打算放棄醫學課程的,劉女士如果肯來,我一定會努力争取的。”
譚霜華笑道:“那這事就這麽定了。”她轉眼又拿出一百銀元交給薛慕,囑咐道:“這是我個人的捐款,我知道辦女學和辦雜志一樣,一開始處處都需要錢。這點錢不多,你留着慢慢用吧。”
薛慕忙推辭道:“已經在社會上募集到一些捐款了,譚主編掙錢不易,就不用破費了。”
譚霜華笑道:“這筆錢不是給你,是給捐學校作為急用的,你沒有理由阻攔個人捐款。”
薛慕這才笑着收下:“那就謝謝譚主編了,所有的捐款我們都會好好使用,回頭學校會把賬目公示,還請譚主編監督。”
譚霜華亦笑道:“好。閑話不說,我今天幫了你這麽大的忙,你總得做東破費一下吧。”
薛慕晚飯還未吃,這時才覺得肚子有些餓,忙笑道:“走吧,我請你們去玉華臺吃灌湯包子。”
三人談笑間走出學校,天已近完全黑了,街上的煤油燈一盞盞被點燃,雖然只是微弱的螢火之光,卻照亮了腳下的方寸之地。薛慕覺得自己失望的內心又重新溫暖起來。因為她知道,個人的力量雖然有限,但只要盡己所能,在黑暗裏發一點光,就帶動更多的人沖破長夜,最終迎來真正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