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壹】【貳】

五年前,號稱京師四霸之一的九王爺李允堂,因犯錯誤,被皇上下放到軍中,鎮守西峪關。一時間,九王爺之母靜太妃哭得死去活來,差點沒暈死過去。

五年後,二十歲的李允堂帶着軍功榮歸故裏,太後一高興,便将她最疼愛的外甥女兒指給了他。這一指婚,差點沒把李允堂當場氣昏過去。

[壹]

先帝有九子,李允堂排行老九,他出生的時候先帝已經六十又二,算是老來得子,自然十分寵這個小兒子。先帝七十歲駕崩的時候,李允堂才是個八歲的娃兒,在其他王子為争王位頭破血流時,他還在為理解圓周率而煩惱。

後三王子繼位,李允堂自然就成了為數不多還活着的王爺之一,九王爺。

說起來,奪嫡之争是親兄弟之間的互相搏殺,就算是贏者三王子,在登基之後,也是心有戚戚然,所以把剩下的兄弟感情,都傾注在了唯一對他沒威脅的九弟身上。

也所以,好命的李允堂啊,出生的時候深受先帝的寵愛,等先帝走了,還深受他繼位的三哥的愛護,這該是前世積了多少德才能有這樣好的命啊!

是以好命的李允堂,成了京城一幹纨绔子弟的頭頭,以一派秋風掃落葉之姿,帶着手下一縱公子哥兒橫闖京師,所過之處無不雞飛狗跳。為此,臣工們內心積怨,免不了上朝告個狀什麽的,于是,弄得皇帝也很煩躁。

其實皇上不是沒罰過他,李允堂十二歲那年,皇帝罰他去京郊的龍停寺吃齋清修。原本想着他會不會受不了那裏的寂寞和清淡的飲食逃回來,所以特地告誡他,要是膽敢逃回來,板子伺候!

結果,逃到是沒逃回來,反而是寺院住持苦着一張臉來求皇上:趕緊把九王爺請走吧,不然他這住持也要做不下去了!

原來李允堂強迫小僧帶他上山打獵,打回了獵物在寺外燒烤——他這還算厚道了,沒在寺裏的廚房煮呢!就這樣也讓好多小僧破了戒,一時間弄得寺院裏烏煙瘴氣、唉聲載道。

如果就這樣也就算了,他還跟小僧們曲解佛經,拿着毛筆在佛主金相上畫畫,畫個大胡子,畫個粗眉毛,在額頭還畫只大王八!住持師父那真是淚流滿面!要不是實在忍受不了,他也不能跑皇帝這兒來訴苦。

于是皇帝就把依依不舍的李允堂召喚回來了,讓他在書房跪着,誰知李允堂竟一本正經地說:“皇上,佛經說,人要經歷磨難,才能得體悟大道;僧人更是要經過苦修,才能悟出真谛。臣弟覺得,住持大師修為有點低,臣弟都沒怎麽樣他,他就一副受不了的樣子了……”

皇帝沒等他說完,把鞋子脫下來扔了過去!

你妹的!皇帝愁苦地覺得他這一身修養全得毀在這小子身上了。

然而不管大臣怎麽抱怨,皇帝怎麽暴躁,大家都拿他沒有辦法。李允堂雖然小錯不斷,荒唐事不斷,可是從來沒犯什麽原則性的大錯誤。你總不能因為他把丞相家的花魁牡丹采了,在張尚書收藏的名家字畫上多添了幾筆,把禦花園的亭子生生拆了,你就給他治個什麽大罪吧?甚至,大夥都不好意思去跟九王爺要錢!九王爺才幾歲啊都還沒自立門戶,跟九王爺要錢不就等于跟皇上要錢麽?跟皇上要錢,那可真是膽子比腸子還肥了。

Advertisement

于是,大臣們只好一起打掉牙齒往肚子裏吞。

幸而,這種苦逼的日子,在李允堂十五歲的時候結束了,因為他在衆人的期待下,終于犯下大錯,被皇帝下放到西峪關磨砺去了。

李允堂走得那天,大臣們十裏長街歡送他,分明想努力表現出依依不舍的悲戚模樣,但就是忍不住臉上挂出了笑容,這一悲一喜,搞得跟便秘了似的。聽說那幾日京城的豬肉都漲價了,因為各大臣家每天食物的采購量是以前的許多倍,據說都在家慶賀呢!大約也就差沒敲鑼打鼓普天同慶了。

李允堂這一走就是五年,五年後,他帶着戰功回來了,一時間朝野內唏噓一片。有人感慨小霸王長大了,也立軍功了;有人害怕他一回朝,以往的悲慘生活又要重現了;還有的大臣則是暗中思量家裏有無适齡姑娘,想着能否給婚配一下……

無論如何,這好命的九王爺總歸聖寵在身,地位不凡,加上如今也算建功立業,無限風光啊!

是以,這回李允堂回朝,迎接他的臣工們的熱情架勢更甚送別他那會兒的。

後來的一整個月,街道坊間都在說那日九王爺身披金甲,騎着大馬,英姿飒爽,意氣風發的模樣,引得一群姑娘小姐無限遐思。

然而,也就真的只能想一想了,因為沒過多久宮裏頭就傳來消息,說太後賜婚,把娘家衛國舅爺的嫡長孫女衛望舒小姐,賜婚于李允堂。

說起來,太後和九王爺的母妃靜太妃關系極好,靜太妃本應叫太後一聲姨媽的。靜太妃的母親,是太後的嫡親姐姐,因為她們的母親身體不大好,姐妹倆歲數差的又大,太後小時候就一直跟姐姐住一起,可以說就是跟着姐姐長大的。後來姐姐嫁了藩王,太後又進了宮,生下了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再後來姐姐家的女兒,也就是靜太妃,被送入宮中,那會兒皇帝年紀已大,各王子之間的明争暗鬥早就開始,靜太妃那會兒生下了九王子雖得聖寵,卻沒有什麽威脅。

太後在沒當上太後之前,是皇帝的皇貴妃,地位雖也尊貴,但畢竟不是正主,所以一方面想着跟姐姐的感情,另一方面也确實需要拉攏自己人,是以跟靜太妃極好,也自然對九王子極好的。李允堂這人嘴皮子活絡,無論什麽時候都能把太後逗得哈哈大笑,所以後來的這些年,太後是真把李允堂當自家的小孩來疼愛了。

這回子李允堂回京,已經二十歲了。若不是這些年在西峪關,他這年紀孩子都該抱倆了,靜太妃就他這一個兒子,可不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

靜太妃跟太後說起了兒子的婚事,太後一聽,那是積極壞了!

太後剛當上太後的那幾年,感覺十分良好,覺得自己隐忍了那麽多年終算有了正果,不再需要明争暗鬥,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可這種悠閑日子過久了,難免無聊。如今十幾年都過去了,太後的日子就愈發閑出個毛來了,她除了觀摩觀摩媳婦們的明争暗鬥遙想當年自己的英勇情景,就是給人撮合對象了。

大約年紀大點的婦女都有這種癖好。

那天下午太後跟靜太妃正商量着,太後娘家哥哥來了,說起這事,一拍即合,直接定下了衛府的嫡長女衛望舒。衛家是太後的娘家,亦是靜太妃的外婆家,這種親上親的關系大家都覺得甚好。當然這個大家并不包括李允堂。

當拿到太後懿旨的時候,李允堂就差沒當場吐血,回頭一問娘原來是兩老太太撮合的,他氣得直想買塊豆腐撞死算了!

要是別家的姑娘,他看在自己親娘的分上也不多說什麽了,可竟然是這個五年前害他發配軍中的衛望舒!

[貳]

衛家是太後的娘家,衛望舒的哥哥衛羲和是太子的陪讀,李允堂也是由着這層關系認識了衛羲和。

太子爺該喊李允堂一聲叔叔,但其實年紀比李允堂還要大上三歲。小時候李允堂在抓麻雀的時候,太子爺在讀書;李允堂在打架的時候,太子爺在讀書;李允堂在祖宗牌位前罰跪的時候,太子爺還在讀書。

那會兒皇帝教訓李允堂時提到自己家懂事的太子,又是欣慰又是心疼的,哪想李允堂來了一句:當太子真可憐啊!直把皇帝氣笑了。

所以李允堂跟太子玩在一起的時候不多,反倒跟衛羲和比較熟悉了。有一次,李允堂受邀去衛家玩,見到了衛家的跑馬場,一時間為之驚嘆!當下就說,不愧是将領世家,當真比皇家的跑馬場還要專業!

自此,李允堂沒事就往衛府跑,還纏着衛羲和的小叔學馬術。

李允堂第一次對衛望舒這個人有印象,是在衛家的跑馬場上。那會兒李允堂十歲,衛望舒才七歲。

十來歲的孩子是最崇拜英雄的時候,對騎馬打仗有着天性的向往,可是十歲的孩子還騎不了高頭大馬,非要騎的話也是由仆人牽着,坐在馬上走走罷了。

小孩子只能騎小馬,但小馬性格活潑,不比大馬穩重,也不是說你想騎就讓你騎的。

那會兒李允堂垂涎上了衛家的一匹叫“逆襲”的黑色小馬,那體型、毛色、眼神,連衛家老爺子都說,以後必然會成為名駒!可是這小馬也很有性格,馬如其名,可不輕易讓人騎,李允堂每次去馬場都會跟它套近乎,但它從來不理他。這讓連皇帝都不怕的李允堂有些不爽,但也因此更加在意它。

那日他照舊約了衛羲和去馬場看他的小逆襲,遠遠的,就瞧見小逆襲邊上站了個小姑娘,小姑娘手裏拿了把刷子在給逆襲刷毛,逆襲竟然溫順地低着頭蹭姑娘的臉,哼唧哼唧的模樣一看就十分親密。

李允堂十分驚訝,他從沒見過大脾氣的逆襲有這樣的表情,不由着打量了一下那姑娘:肥嘟嘟的小臉,頭上梳着女娃娃最常用的雙喜髻,一套嫩綠色的春衫,襯得小臉蛋格外粉嫩紅潤。

她仿佛感覺到了李允堂的視線,也向他這裏看過來。

這是一個漂亮的姑娘,雖然李允堂尚處于對異性無感的年齡,但也不由多看了兩眼。

李允堂向她走去,問:“你是誰?”

小姑娘似乎對李允堂的态度很不滿意,擰了下眉,反問:“你是誰?”

李允堂學着皇帝的樣子,雙手放在背後踱步過去,說:“我是誰不重要,倒是你一個丫頭,竟然跑來馬場,不像話。”其實李允堂是對逆襲跟別人親熱不跟自己親熱這事有點不爽。

小姑娘瞪眼,說:“你才不像話,你又不是衛家人,你來這裏做什麽?!”

“非得衛家人才能來這裏麽?我自與衛家交好,來馬場不行了?”李允堂不由提高了聲音。

“交好?”小姑娘烏溜溜的大眼珠一轉,“你可是跟着那衛羲和來的?”

李允堂一聽,不由再打量了一下這姑娘。衛羲和是衛家嫡長子,她敢直呼其名,想來不是什麽丫鬟婢女的。可聽着語氣,卻不那麽友好。

李允堂拉下臉,喝道:“大膽丫頭,衛羲和是你喊的嗎?!”想來,衛府中這個年紀的姑娘,不會有比衛羲和身份更高的了。

不想這姑娘看似長得跟娃娃一樣,脾氣卻不小,直接把手中給逆襲刷毛的刷子丢到李允堂臉上!而不幸的是李允堂沒想到她那麽大膽,楞是沒躲沒閃,刷子正中鼻尖,兩條鼻血流了出來。

這下子李允堂火了,就連皇上發火的時候向他丢鞋子都沒丢中過臉呢!

“大膽!”李允堂接過刷子就往那小姑娘身上丢回去,雖然他一貫秉承着大男人不跟女人打架的思想,但這會兒哪裏還想着這些。

小姑娘似乎也沒想到李允堂會把刷子給她丢回來,那刷子可是硬刷,李允堂手上力氣也沒保留,一下子疼得她哭了出來。

姑娘的哭聲引來了邊上的婢女,婢女見自家小姐被欺負了,那還得了,跑上去就要推李允堂!只是那婢女也不過就十一、二歲,自不是李允堂的對手,被李允堂反手一推推倒在地。

這下子姑娘的哭聲更大了。

這裏的動靜終于驚動到了馬廄的小厮,小厮跑來一看,不得了!一邊是衛家最得寵的小姐,一邊是九王爺,不知怎麽會鬧上了。

“王爺王爺,小姐小姐!”小厮急得不知道該先安慰誰。

姑娘一看自家的小厮還不幫自己,哭得更大聲了。

“小姐?你是衛家哪個小姐?”李允堂皺了下眉。雖說他是王爺,誰也不能拿他如何,但畢竟他以後還想來衛家,若是被衛家的大人讨厭了,也不大好辦。

他腦子很快地轉了一下,想到衛家現在應該有五位小姐,除了衛羲和的妹妹是嫡出,其他都是遮出,大約得罪一下也沒事。

就在這時候,衛羲和聽見聲音跑了過來,喊道:“發生了什麽事?”

還不等李允堂說什麽呢,面前那哭泣的姑娘直接向衛羲和跑過去,哭道:“哥,他打我!”

李允堂張大了嘴巴,想解釋幾句,但想自己男子漢大丈夫怎能跟女子計較,便硬着頭皮不說話,只是無辜地看向衛羲和。

等問清楚緣由,衛羲和松了口氣,給他們介紹說:“這是我妹妹衛望舒。望舒,這事九王爺。”

那會兒李允堂才知道,面前這個惡人先告狀的姑娘就是衛家嫡長女,衛老爺子的心頭肉,衛望舒。

不過這梁子已經結下了,在後來那些年中,兩人自是水火不容。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