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保(1)
公元前143年景帝後元年戊戌年秋八月末
青州東萊郡不夜縣
秋八月之後天朗氣清,幾縷微風拂過,正是一年之中最為舒适的時候。不夜縣本地豪強榮氏的主婦帶着女兒,由十數名奴仆擁簇着經大道而行。
此時離開國之初筚路藍縷已經好幾十年了,再加上幾代帝王都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民間生息逐漸恢複——此外,雖沒有王朝末年土地兼并嚴重的亂象,第一代地主豪強卻也已經産生。
別看榮氏只不過是東萊郡不夜縣一個小小的本地豪強,排場卻是不差的。
這一行人前面是四名壯仆開道,車夫娴熟駕車,而榮氏婦與榮氏女安坐在輜車上,身後有一名小婢打扇,車行的很慢,并不比走路快。後面則跟着數名奴婢,有人奉巾,有人奉梳,有人奉香囊,不一而足。
大道兩旁都是農田,有正在勞作的農人見到貴人出行,紛紛退到一邊,低着頭,唯恐冒犯貴人。
等車馬不見,農人才繼續勞作。
年輕人不知事,難免問一句:“嗨!好個排場,那是誰家女眷?”
年長一些的似見過一些市面,咧嘴一笑:“小子欠些見識了,除了榮家還有誰家?”
此話一出,其餘人都是恍然大悟。
須知道此時還是前漢天下,一縣之地不要說與兩千年後比肩了,就是與更靠後一些的王朝相比也是大有不如的。不夜縣屬東萊郡,東萊郡是青州之地。地理位置上就是齊魯之地,此時絕不算偏遠之地,但也不算頂頂繁華…人口大約在三萬出頭。
所謂豪強,本來就是紮根于鄉土,由鄉人供養出的地方勢力。這樣的人口,這樣的生産力,本地豪強再強能強到哪裏去?所以在這濱海小縣不夜縣裏,真正稱得上豪強的也就是榮氏一家而已。
這樣十幾人的排場,在王朝頂尖的豪門眼中就跟鄉下土鼈出行無有二樣,但在本地已經是了不得了。能擺出來的,也就是一個榮氏。
解惑之後不免還有人疑惑,這榮家怎麽無事往東邊去?那邊不是縣城的方向,也不是榮氏家族所在,實在是怪哉!
還是那位年長的農人,低聲道:“東邊有貴人哩!”
輜車不緊不慢地走着,好在整個不夜縣也就那麽大,午後總算到達了目的地。榮氏婦與女兒道:“阿寶吶,你可還記得母親說的話?”
小女孩看上去不過八九歲,因為營養充足、頗受寵愛,看上去也是嬌嬌嫩嫩、靈動喜人的。此時聞母親喚,立刻點頭:“阿母說要乖乖聽話,事事順着翁主。”
說着又露出一個小孩子故作聰明、大人看得穿卻不會戳破的笑容:“哄着翁主聽話就是了。”
榮氏婦見女兒聰明,心裏也喜歡——說起來她還有四五個女兒,自己所出的、婢妾所出的都有,也有比阿寶年紀更合适的,但她還是選了阿寶,原因就在這個女兒最機靈!
就在母女二人說話間,一言不發的車夫住了車,恭敬道:“女君,已至翁主府。”
“唔…”榮氏婦沒有回答,只是在婢女過來攙扶時伸出了手。
乳名阿寶的小女孩睜大了眼睛,在家之時她也聽時常出門的大兄說過翁主府如何如何,她多以為是大兄逗趣之言。自她出生起,待的最多的就是榮氏宅院,這座宅院其實就是莊園,典型的自給自足經濟産物。龐大,各種功能俱全,關上門就是小小的獨立王國。
在她眼裏沒有比榮氏宅院更大、更壯麗的了,可是今日見到才知道這個世上還有這樣的居所。
首先見到的就是兩座闕臺,這種建築其實沒有任何實際用途,只是築地極高,作為主建築的‘外門’,有一種威懾力。告訴來訪者:此間的主人可不一般!
然後就是闕臺兩邊看到邊的圍牆,以泥磚建成,外塗白色的細泥,上面還有玄色裝飾。從這裏走進到達前院,守護的武士目不斜視,似乎根本沒有看到他們一行人——阿寶分外不适應,因為在此前她見到的仆傭一旦見到她都是誠惶誠恐的。
榮氏婦卻不覺得奇怪,她不是第一次來到這裏,她很清楚那些武士的來歷:他們本來是守衛大漢皇帝的期門武士!
期門武士聽起來很陌生,實際上來頭很大!皇帝身邊的貼身護衛隊由郎中令領導,而郎中令旗下有兩支軍隊,分別是名氣大一些的羽林,以及名氣稍小的期門!羽林負責的是儀仗方面的工作,而期門則是攜帶兵器保衛皇帝!
期門武士露臉不如羽林武士,但職責卻是一點都不弱的。
這樣的武裝力量當然只可能直屬于皇帝本人,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裏,只是因為大漢天子的偏愛而已。
期門武士直屬于皇帝,只有皇帝能夠讓他們低頭。至于地處帝國最東面小縣裏的小土豪?呵呵。
此時已經有此間的仆人前來,來者打頭的是一個三四十歲的婦人,後面還跟着四個女婢。女婢們都是微微低頭,一副受過嚴格訓練的樣子,只看行走間的姿态,不要說普通的女婢了,就算是阿寶這個女公子也相形見绌。
阿寶微微臉紅了。
打頭的婦人雖然是奴婢,卻有一種讓人如沐春風的氣度,既不顯得倨傲失禮,同時又有一種謙和之氣。此前榮氏婦早就讓人送來了拜帖,今日之事是早有準備的。
“請夫人随我來…”
這的确是一座在這個時代普通人不敢想象的豪宅,整座大宅十分複雜,中軸線上的三進建築是主體,一層又一層都是主人的居所。而從這三進建築往左右延伸,則是一個又一個‘口’字形小院,這些小院附屬于主建築,有一二十個之多!
有些小院住着奴仆、武士、工匠等等,有的小院本身并不是用來居住的,而是給主人服務的。譬如說‘養室’,就是做飯的地方。
穿過一道道小門,這裏面華麗地讓阿寶不敢相信!
漢代建築審美有三個特色,一個是‘大’,所謂‘非壯麗無以重威’。一個是‘多’,所以才有了重重疊疊的帷帳,有了一層又一層的鬥拱。還一個是‘滿’,大到整面牆都是錦繡、玉璧裝飾,小到一塊地磚都是一副刻畫,務求不落空!
這座府第就是這種審美的集中體現。
這種風格如果放到後世,那是典型的暴發戶風格,文人雅士不免皺眉。但在這個先人草創封建的時代,天然就有一種雄健,這種風格用來根本不見庸俗,有的只是這個時代的奢華大氣。
由仆婦引着,榮氏母女二人來到了最後一層主建築的內室。一層一層的帷幕都是用陳留郡襄邑‘錦’所造,西漢時的紡織工藝已經很發達了,出現了羅绮絹纨等種類,但其中最貴的還是‘錦’,錦和其他織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先染後織,所以才能具有最鮮亮、精致的圖案,并且很難褪色(以此時的染色工藝來看,這無疑是很難做到的)。
做所以稱為‘錦’,正是金也,帛也,是帛中之金,有等同黃金的價值!
能比‘錦’更貴的織物就只有‘繡’了,因為更加費神。不過嚴格意義上‘繡’并不是紡織,而是對紡織品的加工。所以說‘錦’就是此時最昂貴的紡織品也沒什麽問題。
這樣珍貴的錦,榮氏也不多見,阿寶自己只有一套錦衣,她的長姐倒是多一些,因為長姐年紀更大,已經是談及婚嫁的時候了。而在這裏,卻被毫不珍惜地用來制作帷幕!光是入目所及的錦帛就不知足夠多少衣衫了!
內室最後一層是一層薄羅,這也不是普通的羅,其中夾織了金絲銀線,日光從室外照進,瑩瑩生光。
打帳的女婢躬身道:“夫人見諒,翁主身體不好,疾醫囑咐不得見風、見塵。”
意思就是最後一道帷帳不必打開了。
對此榮氏婦并不意外,在婢女的服侍下于帷幕之外坐了下來。
阿寶是第一次來,好奇心大得多,偷眼朝帷幕中望去,薄羅真的很薄,遠遠的都能看到帷幕後的人影。
隐約有一張長案,長案後是一個跽坐的小姑娘,梳着丫髻,至于面目,卻是模糊的。
“妾婦…妾婦…”榮氏婦來的時候想的妥妥當當了,她打的主意是将自己的女兒推薦給這位長安來的貴人做女伴。由此不僅僅是女兒一飛沖天,更能提攜家中父母兄弟,豈不美哉!
但真等到了這裏,卻覺得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噎住,說的斷斷續續。
等她好不容易說清楚了事情,內室十分安靜,過了好一會兒,才有織物摩擦産生的悉悉索索聲。像是主人才反應過來一樣,半晌:“唔…否。”
…… ……
送走了滿臉不可思議,但又不得不被‘請’走的榮氏婦和榮氏女。身穿白色上襦,系一條靛藍色裙子的女婢帶人收拾了待客時用的缫席、菀席、憑幾等物,這才拉開薄羅帷幕,笑着道:“翁主可是吓着那榮氏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