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保(2)
公元前的秋八月末已經相當舒适,午後陽光透過防風、防塵的薄羅,看得見細小的金色灰塵。內室一角設有鎏金的博山香爐,袅袅的煙氣升起來,是茅香、辛夷、艾草的味道…嗯,相當‘質樸’了。
這倒不是此間主人更熱愛返樸歸真,香料也如此平民,只不過是‘時殊世異’而已。
公元前的大漢朝,全民熱愛香料,特別是有條件的貴族更是極為追捧。畢竟這時的民衆才剛剛度過蒙昧期,大多數事情都能夠和神秘學聯系起來,香氣這種讓人愉悅的氣味就更不乏聯想了。
香料在這個時代是調味品,是化妝品,還和醫藥、神鬼有關。
但問題是,這個時間節點,公元前143年,漢景帝年間,張骞還未出使西域,也就是說絲綢之路并沒有開通!後世調香更加常見的香料,此時都還未成為貴族的追求。這個時代帝國更加常見的香料是:花椒、姜、佩蘭、桂、辛夷、杜衡等等。
其他的先不說,花椒、姜、桂(這可不是桂花,而是桂皮),emmm……
相當微妙呢。
陳嫣翻動長案上沉重的竹簡,這上面的內容和《詩經》有關——這種內容的書籍在兩千年後會是最便宜的那種,相比起那些花裏胡哨的時新小說,簡直是收廢紙的價格,趕上擺地攤出貨可以論斤兩稱回家。
但在這個時代,知識的可貴簡直不敢想象!這樣一冊竹簡拿出去有人願意用黃金來換。經過焚書坑儒,又經過秦末戰争,大量的百家書籍都已經散失了,書籍與知識掌握在極少數幸運又努力的人手裏。
《詩經》這一歷史上存在感強大的經書此時雖沒有‘斷絕’的跡象,但散失的情況确實很嚴重。要看到曾經孔聖人編訂的‘詩三百’,也就是後世最熟悉的那個版本,得等到數年之後,陳嫣那位喜愛儒學的表兄主導整理和收集工作。
婢女利拉開帷幕,笑着道:“翁主可是吓着那榮氏婦了!”
陳嫣有些心不在焉,旁人也不奇怪——那位榮氏婦的小心思許多婢女都看出來了,這些婢女一部分是未央宮宮人,一部分來自館陶公主府,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的,揣測人心、察言觀色只不過是最基本的素質。
榮氏婦想要舉薦女兒給陳嫣做女伴,以此幸進,沾得好處,這在這些婢女看來簡直可笑!
封建時代的一個特征,除非是到了禮崩樂壞的時代,不然貴賤之間有如天塹!
他們服侍的主人乃是漢文帝外孫,漢景帝外甥,大漢長公主的幼女,當今天子親封的‘不夜翁主’…整個長安都知道,不是公主,卻擁有超出公主的尊榮,是既有身份,又有寵愛的貴女。
這樣的貴女玩伴當然只能是她的親姐妹們(包括表姐妹),也就是大漢的公主、翁主們。
事實上,如果不是情況特殊,這樣的貴女或許一輩子都不會來到這個帝國最東邊的海邊小縣。或許作為齊魯之地,又是臨海的縣城并不閉塞窮困,但在這些宮廷裏見慣了繁華與富貴的婢女來看,簡直…沒法兒看!
這種地位差距甚至比後世平民子女與總統子女更大,畢竟後世是一個平等社會,而這個時代是一個完全地階級社會。階級的鴻溝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在每個人心中都根深蒂固。
所以榮氏婦說了那麽多,陳嫣一句輕輕的‘否’,對方就無話可說了,只能接受——在這個時候榮氏婦才真正感受到權力帶來的差異。
一冊竹簡的內容并不多,陳嫣看過之後放到一邊。又有一個系着淺黃色裙子的女婢奉着托盤過來:“翁主,是杏酪粥。”
托盤上放着一只精美的耳杯、一只漆勺。
耳杯雖然稱作杯,實際上更接近碗,小一點兒的可以喝酒,大一些的可以喝湯、喝粥——如果這只耳杯可以留到後世,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器外黑漆紅紋,內壁朱紅色漆料塗染,紋樣是蔓草和祥雲,典型的漢代漆器,精美、大氣,又有一些神秘。
陳嫣身體先天不足,在飲食上格外注意,按照醫囑一直都是少食多餐的,所以才會在這個并非用餐的時間用上這個時代的‘主食’。
“喏…你們下去吧。”陳嫣拿起漆勺,停頓了一下。
其他人見怪不怪,自家這位翁主雖然得寵,但卻是一個非常和善的人,絕沒有宮中貴人的難伺候。但就是有時候有些怪癖好,譬如說總是愛一人獨處。
不過所謂的獨處也只不過是衆人退到帷幕之外而已,真的讓年紀尚幼的翁主一個人呆着,出了什麽事誰能擔待!?
陳嫣也不在意這個,等到衆人退到帷幕之外她才露出了不屬于這個年紀的老成神色…這确實與她的‘七歲’幼齡不相符(這還是虛歲,實際上她只有六歲)。但任何一個和她有相同經歷的人都應該理解她。
二十歲的靈魂居住在六歲的身體裏,‘老成’已經算是最輕的了。
事實上,這位母親是大漢長公主劉嫖,父親是堂邑侯陳午的小翁主是後世來客!用更加通用的語言,她是穿越的!
劉嫖、陳午的名頭或許沒有那麽響亮,但她另外一位至親的的名字恐怕無人不知——她的姐姐陳嬌正是‘金屋藏嬌’故事裏大名鼎鼎的女主角!
歷史上并沒有記載陳嬌還有一個妹妹,不知道是她穿越後改變了什麽,還是歷史上這個小姑娘早亡。這是很有可能的,劉嫖生下陳嫣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完全是高齡産婦。再加上金枝玉葉身體較農婦要嬌弱不少,陳嫣生下來就體弱。
這在現代并不需要太擔心,但在古代,而且還是公元前的西漢,這就很要命了。
事實上,也就是陳嫣這樣的出身了,換一個弱一點的門戶,哪怕是其他的列侯人家,這樣的嬰孩也是養不大的。陳嫣能夠活下來,一個是宮廷禦醫的醫術高明,各種這個時代最好的補品不吝惜,另一邊就在于她自己了。
她是出生的時候就穿越了,只不過因為孩子的大腦沒有發育完全,影響了她的記憶。她有一些成年人的本能,卻記不清楚過去的事情。
而成年人的一面幫助了她,一方面有更強大的求生欲,另一方面更好照顧。嬰孩生病有一點很難辦,那就是他們說不出來自己哪裏不舒服。陳嫣當然也說不出來,但她有自己的表達方法,而不象是普通嬰孩只知道哭,越哭越發熱,最終夭折。
小孩子長到六歲的時候大腦的發育會接近90%,等到十二歲的時候達到100%。最近的她逐漸想起了上輩子的事情,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先忘記,再想起’的原因,那些記憶都歷歷如繪,完全不像是塵封了六年的樣子。
上輩子的陳嫣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年輕女孩,經歷上唯一特殊的是幼年喪父喪母,那時她還不記事。因為是大型事故,所以賠償還是挺到位的。
沒有什麽親戚争遺産、被虐待的狗血故事,她被自己的爺爺領回了家。爺爺兒女都已經去了城裏打拼,一人獨居在老家,鄉村生活雖然寂寥,但對于成為孤兒的陳嫣來說反而是最合适的。
長到十七歲時候爺爺去世,舅舅将她接到家裏住了半年。對她并不壞,但就是疏離。
半年之後她成年了,繼承了父母出事後的賠償金,以及爺爺留給自己的老家房子——爺爺的遺産自然是分給了兒女,但山裏的房子不值錢,他也知道留給兒女的話就荒廢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山村,沒有人願意回來。所以最後這房子到了陳嫣手上,也沒有人說什麽。
按理來說陳嫣應該讀大學的,但她從小在山村小學讀書,教學條件差。爺爺是個老中醫,數學英語什麽的也從來不能輔導陳嫣,陳嫣的學習在學校裏并不差,但相比全國其他的高考生就差太多了。
複讀?陳嫣并不覺得這有什麽幫助…當然,更重要的是陳嫣不想離家,她就是喜歡呆在從小長大的山村——讀大學是很好很好的事情,但有的時候人更願意去做‘想做’的事情。
所以她選擇了留在家鄉,平常上一些網絡課程自學,學的東西很雜、不成體系,但确實有在學。
生活方面則靠在舅舅家和表姐學到的技能,做自媒體拍一些生活內容賺錢——很多人還是對山村生活很感興趣的。再加上她跟着爺爺學了一些技能,會書法、古琴,還會複原一些《齊民要術》、《紅樓夢》上的美食美物當作拍攝內容,這些都能吸引粉絲。
不算火也不算涼,以山村的消費水平,養活自己綽綽有餘,還能存下一些錢。
她其實是很滿意自己的生活的,并沒有穿越的想法。從私心來說她很樂意将這個機會讓給其他向往穿越的女孩子,但這沒辦法讓——不知道是不是煤氣中毒,她本來是烤火看春晚的,卻不知不覺睡着了。
然後她就成了陳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