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保(3)

帷幕前候命的婢女都是耳聰目明之輩,能從最輕微的響動判斷出主人的需要。擱下漆勺的聲音并不大,但作為一個信號很好地傳達到了婢女耳朵裏,先前送來杏酪粥的婢女清小步緩行,将耳杯和漆勺收拾進托盤,低着頭一路倒退着小心捧走。

華夏禮節自古如此,位卑者不得直視位尊者,也不能留一個後背給人。

婢女清将食器送歸到養室,仆傭清洗之後會有專人保管,放進耳杯套盒、漆勺盒裏。趁着這個時間婢女清還與養室裏的廚娘閑話了一會兒——不夜縣偏遠,除了翁主偶爾出門看海,她們甚至不能出門,也只能聽消息靈通的廚娘說說閑話了。

廚娘豆兒将自釀的米酒倒入黑陶小碗中遞給了婢女清,自己又倒了一碗,美滋滋地喝了起來。

婢女清略作猶豫,但最後抵不過酒香,“我就嘗嘗味兒…”

廚娘豆兒看破不說破,暗笑了兩聲,只管喝酒。小碗中的米酒飲盡,這才道:“聽說翁主安排利做了守臧婢?”

雖說婢女都是侍奉主人的,但彼此之間也有分工。雜役婢女、勞役婢女就不說了,紡織、烹饪、農事都是分內事,說起來豆兒也屬于這一類。相對而言,貼身服侍主人的侍女在生活待遇上要好的多。

《紅樓夢》中副小姐一樣的大丫鬟在這個時代是一樣一樣的。

不過即使都是侍女,也因為分工不同有一套自己的鄙視鏈。守臧婢算是站在鄙視鏈的上游了——專門替主人管理首飾等值錢珍寶之物,不是穩重可信的人不可能做這個。

“怎麽?你也要去逢迎她?”婢女清撇了撇嘴。

豆兒嘿嘿笑了兩聲,不說話了。貼身侍女往往彼此幫扶,又彼此競争,裏頭水太深了,她一個養室廚娘還是遠一些的好!

就算想要去讨好誰也沒必要說出來啊。

清覺得沒意思了,放下黑陶小碗就要走,還是豆兒拉住了她,壓低了聲音道:“有件事要問女郎…聽說咱們要回長安了?”

“不是咱們,”婢女清慢悠悠道:“你們這些人肯定是要留下的。”

說着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豆兒:“怎得,你還想着你那相好?”

豆兒臉色漲的通紅,再也不說話了。

若将秦漢前後認為是古早時期,隋唐前後認為是中古時期,明清前後認為是近古時期,就會知道籠統概念中的‘古代’其實差別很大。都說古人保守,作風謹慎,其實那是近古時期的事情了。秦漢古早時期承先民開放風氣,很多事情上大膽地讓現代人咋舌。

比如男女關系上,從一而終這種事大家聽都沒有聽過。

特別是像豆兒這種又是奴婢又是寡婦的,因為有奴婢這一層關系,就更是葷素不忌了——如果是一般女子,這種事情還得注意一下社會影響。可是奴婢麽,真的有什麽也不會有道學家出來說,畢竟認知裏這等賤流怎麽樣也不奇怪。

典型的‘貴圈真亂’了。

豆兒原來是館陶公主府的廚娘,原是因為陳嫣要來不夜縣居住,館陶公主做母親的自然得早早安排好生活。生長在長安的大漢長公主自然而然地将不夜縣看成是窮鄉僻壤,為了不讓自己女兒受委屈,廚娘等各種具有專業技能的奴婢都是成套打包來的。

只不過陳嫣來不夜縣又不是不回去了,只是在不夜縣度夏而已,等到夏天過去,她還是要回長安的。按照豆兒所想,到時候他們也該一起回去才是。

但事實上并不是如此,只因陳嫣來不夜縣居住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安排的。今後每一年都要來此度夏,既然是如此有些人也就沒有必要跟着回去,在專門興建的莊園居住下來也是為了維持這邊的運轉。

陳嫣從小有不足之症,‘以醫見’的郎中令周仁雖然不是太醫,但卻是受皇帝陛下信任的‘神醫’,斷定她的身體度夏最難,冬日反而無事。

每到夏日既要惠風和暢,又要氣候濕潤,拉拉雜雜一大堆的要求。聽着有點像後世對江南的形容,只不過此時江南還沒有開發出來,到處都是瘴氣、猛獸、野人,不是好住人的地方。

這‘神醫’還真有幾分真本事,之前調養陳嫣的身體也很見效。他都這樣說了,老劉家、老陳家還有什麽不信的呢,立刻開始在大漢版圖上扒拉合适的地方,最終選來選去選中了‘不夜縣’。

陳嫣覺得要是自己的地理沒問題,這裏應該就是後世威海衛一代——山東的最東邊嘛。

氣候舒适倒不是吹的。

仔細想想,近代西方也曾經流行過療養院,療養院大多建在陽光充足、氣候舒适的海邊。在不夜縣度夏對不對症陳嫣不知道,但總歸是有利于調養身體的。

不夜縣在大漢最東邊,除此之外倒沒有什麽別的有名的地方。陳嫣她大舅劉啓都是做皇帝的人了,怎麽可能小家子氣,選定了這裏之後大筆一揮,于是不夜縣就成了陳嫣的封地。當然了,陳嫣不能插手這裏的政務,只是拿個稅賦收入而已,所以又叫做湯沐邑。

漢代的公主位比王侯,生的女兒和諸侯王的女兒一樣也會被尊稱為‘翁主’。只不過翁主不同于公主,大都是沒有封地的…除非出現特例。比如說去年去世的舅舅梁王,他的女兒們作為翁主也分到了湯沐邑,那多多少少有些補償的意思。

所以陳嫣獲得一塊封地也就不算什麽了,沒有人覺得奇怪——以‘嫣翁主’,不,應該改稱‘不夜翁主’,以其得寵的勢頭來看這根本不奇怪啊!

甚至于這邊的翁主府莊園也是皇帝陛下從自己的私庫撥款,責令少府大匠親自安排建成——少府主管皇室各種大小事務,本身就是一個小朝廷,而少府大匠是兩千石的官員,負責修建皇家陵墓、宮室之類。

建個莊園什麽的,大概這位少府大匠會頗覺受辱吧。

所以這座莊園才會如此的富麗堂皇!事實上,幸虧這個時代在建築上還沒有太多‘僭越’的規矩,大部分皇家能用的東西,普通人也能用,不然的話陳嫣這座翁主府很大可能是違制的。

見廚娘豆兒不再說話,婢女清這才出了一口氣,轉頭用最不可挑剔的禮儀姿态離開。

豆兒狠狠出了一口氣,嘟囔道:“還得意起來了!不過是一般奴婢罷了!”

養室裏專做點心的廚娘瓦兒笑着道:“清貌美伶俐,又随翁主見到許多貴人,說不定什麽時候就不再是奴婢,也成了貴人呢!”

豆兒聽到這個卻沒有失落,撇嘴道:“不過是僥幸享用富貴而已,真當自己能飛上枝頭變鳳凰?就算是有貴人看中,也不過是禦婢之流,難不成貴人還會拿婢妾做夫人?”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兩人沒有說的是,哪怕是後世‘通房丫頭’一樣的禦婢也不太可能。這是‘不夜翁主’身邊的婢女,誰能讨要?陳嫣又不是男子,男子之間才有互贈婢妾的‘美事’呢!

豆兒和瓦兒還在說,只不過說的逐漸低俗起來,無外乎誰又與外院的匠人、馬夫,甚至是翁主府的長史、小吏私通,誰家的細君不饒人,打上門去了。這樣的話當然不能讓貴人聽到,但仆傭們私下說起來是很常見的。

八卦果然有療傷的作用,豆兒本來還可惜再也見不到舊情人了,如今看起來卻氣色紅潤、精力充沛,一點也看不出受過‘情傷’的樣子。

“所以說,別看那女郎——”瓦兒正繪聲繪色地說着一場‘捉奸大戲’,忽然像是被掐住脖子了一樣,發不出一點聲音。

豆兒還覺得奇怪呢,正要發問,這才發現養室外來了人。大約有四五人,打頭的是一位穿褐色菱紋羅繞襟深衣的婦人,這婦人看着清秀柔弱,臉色卻是沉着的,看到哪裏就噤聲到哪裏。

壓住喉嚨口的驚叫,豆兒也沒了聲音,迅速低下頭來。

來的這位不是別人,正是翁主身邊的傅母益!傅母自古有之,大多是跟在女公子身邊的年老女子,負責教養女公子一些婦人之義。雖然同樣是奴婢,卻因為教養之責往往高出其餘奴婢!

傅母益看上去瘦弱清秀,是個軟弱可欺的婦人,實際上卻最嚴厲!之所以會被安排一起來不夜縣,為的就是她的這份謹慎嚴厲,還有就是她的忠心。

這個忠心指的是對陳嫣,事實上她的謹慎嚴厲也來自她的忠心——這些仆傭如果太過放肆,最終苦惱的還是陳嫣,所以她的所作所為從來都是替陳嫣考慮。

這樣陳嫣是省心不少,館陶公主也放心陳嫣離開長安,但對于其他仆傭就難受了。大家都知道不夜翁主待人寬宥,輕易不會罰人,可要是不慎被傅母益抓住了錯處,那就嗚呼哀哉了!

傅母益鷹一樣銳利的眼睛掃了一圈,淡淡吩咐:“錄,養室衆人革去本月‘補貼’。”

養室衆人再懊悔也不敢求情說話。

旁邊一個跟着傅母益的小婢點點頭,算是記下了,回頭就會錄在竹簡上。

傅母益這才吩咐養室開始準備‘飨食’——這本是小事,用不着她出面。只不過她向來嚴厲,常常‘抽查’下面的工作,今天也是廚房倒黴,正好撞上了。

交待完這些,傅母益帶着一起的小婢轉往主院。直到內室之外才停下,門口守着的女婢想要說什麽,卻被她揮手阻止了。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原來內室正傳來翁主的朗朗讀書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