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蓼莪(3)
西漢初用颛顼歷,十月為年初,此時天氣已經相當寒涼了。
特別是關中地處北方,也就是後世陝西渭河一帶,雖說古早時期和後世氣溫有一定差異,但其實主要體現在夏季——此時北方大地的夏季還活動着大量的鱷魚、犀牛、大象,仿佛是熱帶世界一樣!
而冬天,其實是一樣寒冷。
十月十六,這一日從早上起就天陰陰的,有經驗的老人知道恐怕要下雪,除非是有要事的,不然都窩在家中不出門了。此時物質缺乏,即使是生活在都城長安、天子腳下的國人也大多缺乏取暖、避寒的工具。
光是一件厚實保暖的衣物就是稀罕物件了!
每逢冬天國人無事肯定是呆在家中,若是凍出個好歹,以此時的醫療水平…也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了。
雪剛開始下的時候并不大,雪粒子比粟米差不多,然後就越下越大,仿佛飛絮一樣。
此時長安城很安靜,忽然有飛馬自禦道上馳過,顯然是傳遞重要消息的騎士,看方向是往未央宮去。
直到午後,尚冠裏堂邑侯府第熱鬧起來。
長安這座都城和後世的都城有些不太一樣,在這裏民居很少,絕大多數土地都被宮殿占據,只剩下三分之一成為民居。而這少少的土地被劃分成了一百多個闾裏,供二十多萬長安居民居住,可以想見其中的逼仄。
而這一百多個闾裏還有很大一部分被長安的權貴們占據,這些權貴的府第的規模?拿建國之初普遍樸實的社會來說吧…當時呂後當政,曾經規定徹侯也不許府第超過‘百五宅’!
也就是說,當時恐怕有不少權貴都超過了這個大小,不然不必特意這樣規定。
而漢代作為面積單位的‘宅’大約為現代的1800個平方…呵呵。
普通小民和後世的小老百姓居住實際面積其實差不了太多,至少在長安如此。
而在土地如此寶貴的長安,要說哪裏的地段最好,那應該是緊靠宮城的那些闾裏了,進一步說,是緊靠天子居所未央宮宮城的闾裏!
其中最為有名的大概要數‘尚冠裏’,堂邑侯作為開國之初獲封的徹侯,也落腳在這塊地方——其實堂邑侯祖上在徹侯裏邊排不上位次,本沒有府第在尚冠裏這一黃金地段,只不過後來老陳家祖墳冒青煙,不知道怎麽的竟然尚公主成功!
而且還是當今天子的親姐姐…分量十足啊!
後來有徹侯犯錯的,尚冠裏就空出了地方,天子擇了一處送給了姐姐一家居住。
因為是權貴雲集的地方,就不比普通國人所在的闾裏那樣嘈雜有人氣,這個時候堂邑侯府這樣熱鬧,就連旁邊住的挺遠的‘鄰居’都驚動了。
還沒瞧明白是怎麽回事兒呢,就有一隊儀仗車馬從章臺街上駛來,有人在其中看到了皇家徽記。不一會兒,儀仗車馬離開,走的時候人更多了。
過了一會兒,消息才算是打聽回來——不夜翁主比預計的提前了三天回長安,回來之後自然是拜見父母。只是才在老陳家落地,未央宮的宦官便領着儀仗出來接人了,将小貴人麻利兒地打包回了宮中。
哦…看熱鬧的‘鄰居們’滿足了。
互相看了看,眼裏有一種心照不宣的羨慕、嫉妒、恨…
“宮中恐怕比堂邑侯府還早知道這事兒呢!必定有騎士先行回來報信!”有人這樣說,語氣酸溜溜的,內心恰了一百個檸檬。
“呵呵,就是怕堂邑侯面上無光,自家女兒卻得奉若上賓。”另一人說的更加刻薄。
衆人傳遞眼神,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這已經是長安城裏一個人人皆知的八卦了,誰都知道堂邑侯與館陶公主生了兩子兩女,與別家男兒頂立門戶不同,陳家卻是‘陰盛陽衰’,長子陳須、次子陳蟜皆是資質平庸之輩,和別的普通徹侯子弟沒什麽不同,最多就是次子陳蟜因為母親是館陶公主的緣故,也能撈到一個侯位。
但陳家兩個女兒就不一樣了,三女陳嬌自出生起就得到了外祖母窦太後的喜愛。相比起兩個兒子家多的數不清,根本親不起來的親孫女,唯一女兒生的外孫女更像是親孫女。而作為‘外姓人’的外孫女嫁到自家來,這不是很完美?
天底下的老太太都和賈母一個樣,最喜歡的孫子和最喜歡的外孫女在一起,完美!
不過窦太後這裏可能要調個個兒,畢竟物以稀為貴,孫子太多,外孫女就這麽一個,所以是先有了外孫女,然後再論那一個孫子合适。
沒有比将來要做皇帝的那一個更好了!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館陶公主與母親窦太後将目标放在了粟太子劉榮身上,但誰知粟太子母親粟姬是個政治修養不過關的十三點,一口拒絕了自己一向讨厭的大姑子——館陶公主常常給自己的天子弟弟送美人,粟姬又是一個嫉妒心很重的女人,啧……
她當然為此付出了代價,雖不能說劉榮就是死在這件事上,但這絕對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須知道,有一些領地你不去占領,就會有別人去占領!陳嬌這個懵懂未知的小姑娘身上政治資源簡直豐富的令人咋舌!她的母親是館陶公主,漢代公主憑借自己對宮廷的影響力獲得舉足輕重的權力并不稀奇,館陶公主是最早的幾個,也是做的最好的幾個。
後來者如平陽公主,幾乎是在效仿自己的姑姑!
更重要的是窦太後,這位瞎眼老太太在大漢朝這個以孝治天下的國度裏,擁有的權力不言而喻!實際上後來的漢武帝劉徹初繼位就想搞事情…結果差點被老太太廢掉。
別以為是老太太做不到,只不過是窦太後對于權力沒有那麽大的野心而已!
粟姬拒絕了館陶公主的聯姻,後宮中其他人立刻伺機而動!只不過考慮到當時劉榮位置穩固,沒有人搶先出手,結果讓當時的王美人,如今的王皇後搶了先。
‘金屋藏嬌’的故事流傳出來,不知道多少宮中姬妾咬碎了銀牙,小孩子家家懂什麽,還不是大人教的!
這個道理館陶公主也懂,但這至少說明了王美人的誠意,她願意為了玉成此事如此主動。所以館陶公主也就欣然笑納了這橄榄枝。
後來的故事就不用多說,總之如今的大漢太子劉徹正是當年說出‘金屋藏嬌’的小兒,這就足夠讓所有人唏噓了。
相比較姐姐陳嬌的‘水到渠成’‘本該如此’,妹妹陳嫣的人生轉折則是充滿了太多意外,然後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長公主四十多歲生下的女兒,怎麽說也算是個意外了。而以她出生時的身體,本來是活不下去的,什麽時候夭折都不意外。
而後,大概是求‘醫’無果,堂邑侯府轉向求‘巫’,經過一場外人無法參透的儀式,一些雲山霧罩的話,‘巫’最後告訴公主和堂邑侯:這個女孩子因為太過尊貴,所以才留不住,若是真要留下,只能放在天子身邊。
天子身邊,鬼神辟易。
說實話,陳嫣也知道這段故事,但她內心暗戳戳地揣測這位巫師,覺得這人很是精明。将她放到天子大舅身邊,就算最後活不下來恐怕堂邑侯府也不會找他麻煩——難道是皇帝都沒用了嗎?
若真是皇帝都沒用,那麽天底下也就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非戰之罪啊~~
而且皇宮之中醫療水平自然是冠絕全國的高,真的沒辦法的話,那就是命了。
鑒于自己确實活了下來,陳嫣沒有太過吐槽那位不知名巫師。
這個故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走向長安居民看不懂的地方。
館陶公主的小女兒嫣翁主自小在天子身邊長大,這是公主們都沒有待遇!然後,天子還真與嫣翁主投緣了!
所有公主加起來的寵愛也不如一個陳嫣,這背後不知道讓多少劉家姑娘心裏恨地紮小紙人——事實上,有一個算一個,就算是将皇子也加上來,恐怕得到的眷顧也不如陳嫣。
哦,劉徹除外,畢竟是太子,還是有牌面的【劉徹:…
天子寡人,稱孤道寡,孤家寡人…但面對小外甥女的時候他更像是一個普通的父親,疼愛至于溺愛,滿腔父愛不得宣洩,然後全都給了陳嫣。
從未央宮出來的儀仗用比平常要快上好幾分的速度返回,而此時的溫室殿內,本來在翻閱書簡的劉啓忽然擡起頭來。
“該到了吧?”
旁邊貼身宦官朱孟明知道天子問的是什麽,卻沒有作答,因為他知道天子并不需要人回答…就像天子手上這冊竹簡已經拿了小半個時辰了,始終沒有翻動,而他卻一言不發。
坐在宦官的位置,有時候知道閉嘴比知道說話更重要。
正在說話間,有小宦官小跑步進來:“陛下!嫣翁主至矣!”
然後是一片嘈雜,朱孟耳聰目明,聽見了宮女、宦官小聲喚着‘嫣翁主’,只是聲音中不知為什麽有一些慌張。
很快他就知道了,嫣翁主正提起一身朱紅色深衣下擺,将身後只能小步走路的宮人都給甩到後頭去了。
這、這當然是不符合貴女禮儀的,劉啓淡淡地想。
小姑娘睜大了眼睛,眼睛裏是對父親的思念——小孩子離開家之後當然會想念父母。
小姑娘靠近了一些,抓住了天子大舅的手指…這當然更不符合禮儀,要知道這并不是其他人,而是大漢天子!
當然會有兒女接近、甚至讨好身為天子的劉啓,但是他們也害怕他,因為他的權力足夠決定他們的命運。
而這個孩子的眼睛裏沒有恐懼和遲疑,只是因為她知道她是他的孩子。
劉啓将孩子攏在懷裏,吩咐宦官換一爐香來,味道要更加淡雅,然後陳嫣就被自己最喜歡的香味撲了滿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