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常棣(6)

婢女松的舉動雖然有些古怪,但也說不出什麽問題來。說到底, 這只不過是個徹侯府邸的廚房罷了, 不會有皇宮裏那樣百般小心。至于說對于廚房的重視,可能得等上幾百年, 至少宅鬥越來越激烈, 後宅女子點亮新的技能。

如果是平常,廚房中的人最多看她一眼, 并不會多說什麽。但今天偏偏不是平常,陳嫣身邊一個小宮女被打發了過來照看着道萊菔鴨脯羹——陳嫣忽然想吃這個,按照現代的食譜定了烹饪方法,交給堂邑侯府廚房有些不放心, 就讓小宮女來看着。

萊菔就是白蘿蔔,秦漢時代剛剛由野生蔬菜轉為栽培蔬菜,屬于有的地方常見,有的地方還不知道的一種食物…可別小看古代的傳播隔離!在現代人看來,培育出了一種新的、好吃的水果蔬菜,推廣起來應該很快,就算不是人人都能很快吃到, 也應該知道這件事才對。

但古代不是這麽回事兒!想想此時江南還是半開化地帶, 幾個重要城市之外就是山野人地方而已!而對于北方的統治自然也沒有想象中的掌上觀紋。

一樣新鮮的蔬菜傳播出去, 需要的時間不是以年計, 而是以一輩人兩輩人這樣算!

蘿蔔也算是很早就有食用記錄的蔬菜了, 《詩經》就說‘采葑采菲, 無以下體’的句子。所謂‘葑’就是蕪菁, 所謂‘菲’就是蘿蔔,不過那時候是野生的。

蘿蔔是個好東西啊!至少在漢代,陳嫣覺得別的蔬菜都比不上它!這一點和陳嫣對蘋果的定位差不多。世界上什麽水果最好吃、最漂亮、最受歡迎,這很難說清楚,大家各有不同的評判标準。

但硬要說在漢代的生存環境下,哪一種水果最有價值,陳嫣絕對投蘋果一票!

相比起其他的水果,蘋果的糖分以及其他養分充足,屬于很耐饑的一種果實。再考慮到蘋果的收獲量,以及耐儲存的特點。種蘋果什麽的,絕對比其他的水果更能保證‘生存’。

是的,保證生存,對于這個時代的普通平民來說,光是活着已經用盡了力氣了。

蘿蔔也是如此,根部膨脹巨大,收獲量大,也能冬儲。如果經過曬幹或者腌制,則更能存放。事實上,幾百年後的東漢桓帝在發生饑荒時就號召饑荒地區的百姓種植‘蕪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古人都是蕪菁和蘿蔔不分的,後來雖然《齊民要術》中給出了分類,但古人知識傳播的程度有限,歷朝歷代依舊有兩者不分的)。

蘿蔔什麽的,因為自家已經有了先不說。蘋果的話,陳嫣可是好好暢想了一番!無論是等将來張骞出塞的時候搭順風車,還是自己組織人手去西方,都可以讓人好好注意一下此時西方羅馬共和國的蘋果樹,想辦法帶一些種子或者幼苗回來。

此時的羅馬共和國,蘋果栽培已經很成熟了,可能比不上後世各種新品種,但在古代絕對是最好的一種水果——陳嫣是這樣認為的。

其實此時的華夏大地上也有蘋果,也就是傳說中的林檎…不過陳嫣見過一次之後頗有些失望,無論是果實的産量、大小還是口感,都差太遠了,與其說是蘋果,還不如說是沙果。

不過即便如此,這在此時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水果了。陳嫣聽少府的人說,有流行種植林檎的地方,家家戶戶收林檎、柰這些果實,切片暴曬為果脯,小心收藏起來,也是一種儲糧,稱之為‘頻婆糧’。

頻婆也是蘋果的古稱之一。

蘿蔔鴨肉湯,冬天喝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陳嫣讓人做這一道羹湯的時候也沒有多想。但是被派遣來的小宮女不能什麽都不想啊!她原本就是養室裏做事的宮人,對這種事情最為敏感,一下就察覺到了不對。

喝道:“還不住手!”

這樣說着,眼明手快地拿住了婢女松的手腕。可別看小宮女年紀不大,實際上她從小在養室随着庖人做事,許多都是體力活兒,力氣是很大的。抓住松這樣一個在內院侍奉的婢女,就仿佛用鉗子鉗住一樣,怎麽都是掙脫不開的!

婢女松自然是心慌的,連忙去掙,嘴上大聲道:“你做什麽!難不成是宮裏來的,就要欺負我們侯府的人?”

這話其實有些挑動神經了,陳嬌和陳嫣兩個人回侯府住,身邊帶了大量的宮人。堂邑侯府的仆傭不敢對陳嬌陳嫣兩人有意見,但是他們身邊的奴婢,特別是從宮中來的宮女宦官,對于堂邑侯府的奴仆來說就不是那麽回事兒了。

一方面,大家都是伺候貴主的,誰又比誰高貴?說不定宮中那些宮女宦官受着嚴酷的宮規,還沒他們來的滋潤呢!

另一方面,這些宮女宦官确實比他們高一頭…沒辦法,宮裏來的麽。也是因此,這些宮女宦官什麽的,對着侯府的奴仆向來都是很‘高冷’的,能不理人就不理人!偶爾說話,也是頤指氣使一般——其實也不是想不通,這些宮女宦官來自皇宮,侯府的主人尚且不能随意懲罰他們,何況是侯府的仆傭,他們更不将其放在眼中了。

要不是陳嫣陳嬌兩個注定不會在侯府住多久,兩邊早就對立起來了!

小宮女卻不會被這麽句話給唬住!皇宮那種地方是很能鍛煉人的,行差踏錯一步或許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那種地方呆久了,都會迅速成熟起來。頂着廚房中其他人不太友善的眼神,冷笑了一聲。

“你這婢妾不用張口胡說!真當吾未見到不妥——看看這是什麽!”小宮女幹淨利落地捋開婢女松的衣袖,袖子裏果然藏着玄機!

是一個蠶繭紙紙包,此時是打開的,原本應該包着一些粉末,現在粉末倒了大半出去,還剩下一些。

雖然歷史教科書上說紙張是東漢蔡倫弄出來的,實際上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的關鍵人物而已。至于說‘紙’這種東西,其實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特別是利用蠶繭作紙,其實此時已經比較成熟了,只不過考慮到成本,以及書寫的适應性等問題,始終沒有成為主流的書寫材料。

事實上…比較突破常有認知的是,即使是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當時紙張也具有相當多的缺點。這些缺點大到什麽程度?大到竹簡一直是書寫材料的主流,直到臨近隋唐時期,這才徹底被紙張取代!

不過此時的蠶繭紙包點兒藥粉什麽的,還是足夠用了。

“爾說說看,這是什麽!”小宮女仿佛是逗老鼠的貓,一下踩住了老鼠尾巴,便再不會放了。

這時候哪怕是廚房中人也不敢亂說話了,雖然還不知道那些粉末是什麽東西,但這種情況本身就說明了剛剛所發生的事情!事情性質也被蓋棺定論。若說還有什麽不知道的,也就是這件事的具體罷了。

但不管怎麽說,大家都知道松死定了!

此時一邊的庖廚丙已經徹底慌了,跪倒在地,說不出話來,只能渾身瑟瑟發抖。而婢女松也是差不多,完全癱軟在地。

小宮女意味深長地看了松一眼,她可不傻!會覺得這件事是這麽個小婢女幹的——謀害嫣翁主?且不說這個婢女不可能和翁主有什麽仇怨,就算是有,她一個婢女哪那麽容易弄到藥粉,又有膽子過來下藥?

很多人以為古人的藥材店沒有管制,買點兒砒霜之類的毒藥相當容易,實際上這就是想當然了。幾百年後的事情先不說,至少在秦漢之時,中醫藥正處在起步階段,大街上藥鋪都找不大到。對于一個身居侯府內院的婢女,又怎麽有門路搞到?

而且一個小小婢女,膽子比天大,敢給貴人下藥?要是被發現了有什麽後果,難道不知道?

不同于奴隸社會,秦漢時期認可奴婢也是‘人’,而不會等同于牛馬——奴隸社會有上古遺風,認為奴隸不是人!這一點和上古時期奴隸的來源有關,當時的奴隸大多數是和其他部落打仗所得。當時的部落看別的部落就像是現代人看猴子,并不會将對方當成是自己的同類。事實上,很多從小當成奴隸長大的人,他們不會說話,不會用餐具吃東西,只會做自己分配好的最簡單的工作。其種種表現,和牛馬其實也沒什麽區別。

陳嫣第一次知道這種事的時候,想起了曾經看過的新聞:母親将孩子扔在豬圈裏長大,不聞不問,長大之後的孩子不會說話,行為舉止也看不出人的樣子!

不過秦漢時随着大一統,随着統治者對統治基礎認識的加深,‘人’的重要性也在加深。所以即便是奴婢,也有一些最基本的保障。

如婢女,漢律規定不允許主家無故殺害婢女!想要殺掉婢女,得通過‘谒殺’。所謂‘谒殺’,其實就報官,說明這名婢女犯的罪,如偷盜主家財物之類。這樣經過官府處理,該怎樣就怎樣。

若是主家自己殺了,分為故意殺害和過失殺害,即使是過失殺害也得支付一筆不小的贖罪金。這筆錢具體說不準是多少,但一般能夠讓一個中産之家破産,可想而知事情的嚴重性。

不過嘛,法律規定是一回事,具體執行又是另一回事了。特別是在古代,人治程度很深,缺乏監管,難以調查取證的情況下。

主家可以很容易地污蔑一個婢女,走‘谒殺’程序報官,官府往往不會經過調查,只聽主家一面之詞就會判定奴婢有罪——人是很難背叛自己的階級的,官員肯定偏向奴婢主人。

至于說不走谒殺程序,那就要看運氣了。如果沒有人說,那自然無人會管。所謂民不舉官不究,官府也很難知道某個深宅大院裏頭被私自處死了一名奴婢。但若是遇上了厲害的官吏,那就呵呵了。

但不管怎麽說,對于權貴中的權貴,這個國家最頂尖的那一小撮來說,處理一個小小的奴婢,那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了。法律?自然會在這件事上讓步!沒有人會為了一個小小奴婢去找貴人的不痛快。

平常做事小心至極,唯恐行差踏錯就丢了小命!連多說一句話都不敢的,這時候敢給貴人的飯食下藥?這種事情誰會信!

“還愣着做什麽!不去找人過來?”小宮女極有氣勢地瞪了廚房中衆人一眼。廚房裏陳嫣陳嬌身邊的人當然不止一個小宮女,其他人這個時候也反應過來,立刻腳下飛快地跑了出去。

一時之間整個廚房都雞飛狗跳了起來。

堂堂侯府,竟然發生了奴婢給主家女公子投毒下藥之事!這樣的事情說出去都是聳人聽聞的!發生了這樣的事,足夠将整個後院鬧得天翻地覆了!只不過出于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态,可能會對外封口而已!

更何況被害者還不是一般的女公子——天子最為心愛的不夜翁主!長公主之女,太後外孫!廚房中的每一個人都面色慘白起來!他們怕,雖然他們沒有參與此事,但若是事情鬧大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誰又能保證他們無事?

此時正逢堂邑侯陳午出門拜訪友人去了,家裏能主事的人是太夫人。乍一聽到這個事情,她也是一樣不敢相信!她的腦子裏首先浮現了兩種可能,一種是這件事純系造僞,不過是陳嫣陳嬌要無事生非而已。

另一種則是事情是真的,而那個婢女只不過是表面上的人物,背後主使另有其人。宮女想得到的,太夫人自然也想得到,一個小小婢女不可能有那樣的膽子的!

事情是假的?這個可能性其實不大。就算太夫人不是特別喜歡陳嬌陳嫣兩個孫女,也得承認事實。事實就是陳嬌陳嫣若是真想‘無事生非’,根本不必要弄出這樣大的陣仗,還故意自導自演出一場戲來。

事情是真的?這就有另一個問題了。被拿住的婢女松是韓姬院子裏的人,更具體一些說,是侍奉陳蘭的婢女。雖然不排除有人想要通過這一次誣陷韓姬及韓姬的子女,但更大的可能是韓姬院子裏的某個人主使。

不過太夫人下意識地排除了陳蘭,頭一個,陳蘭是她所有孫女裏面最喜歡的一個。而且那孩子的性情她自認為是有了解的,活潑直率,不是刁鑽女郎。更何況她才多大,怎能知道這樣的事!

但不管太夫人心裏想了多少,她也明白這件事不能拖,得盡快查明白了給個交代!事情是針對陳嫣去的,而陳嫣身邊可少不了宦官和宮女!這些人必然不會替堂邑侯府瞞着這件事。

若是天子得知…到時候還沒有個結果,那才是真的麻煩!

然而太夫人年紀也不小了,雖然養尊處優的關系身體遠比差不多年紀的婦人康健,但到底已經老了,精力、行動力大不如前!所以在太夫人親自趕到之前,陳嬌先聞信而來!

彼時陳嫣和陳嬌在一起做一些小游戲,陳嫣還在安利蘿蔔鴨肉湯的美味和養生好處呢!忽然而至的消息讓陳嫣沒有反應過來——從出生起,她呆的地方是鬥争最為慘烈的宮廷,但她有天子大舅做靠山,那些陰私事情從來找不到她,對于食物中下藥這種事,她還是第一次親身經歷!

倒是陳嬌,年紀大一些,至少聽說過了。當即臉色冷的能結冰!原本因為陳嬌心情好而放松下來的婢女宮人紛紛不敢說話,室內仿佛落針可聞。

“好好好!我倒要看看是誰欲殺阿嫣!”陳嬌這話仿佛是擠出來的,還沒有經過調查,直接就給這件事定性了!

這固然有些草率,但這個時候又有誰會和館陶翁主争論這個!

當即,陳嬌命令道:“還不快将那賤婢押來!還有那韓妾,她那院子給我封了,從上到下一個也不許放出來!”

陳嬌一個女公子如此安排父親的妾室,這其實是有些不妥當的。但是這種不妥當被陳嬌身邊的宮人通通無視了,誰也不會覺得大漢的館陶翁主連處置一個家伎的權力都沒有!

被綁了繩索,堵了嘴的婢女松很快被押到了陳嬌面前。陳嬌又不是廷尉,自然不會自己審人!不過她不會,她身邊自然有會的人!

一個年紀在二三十歲左右的女官臉皮繃的緊緊的,嘴角下垂,她仿佛是天生不知道笑的人。板板正正地站出來,毫無感情地問起話來。

問事情的前因後果,最主要的是不能漏掉背後的主使者——誰都不會相信這件事是一個小小婢女所為!那背後必然是有人指使的!

而此時韓姬所在的院子則是一片喧鬧!前一刻還是安安靜靜的,韓姬的大兒正在讀書,他顯然知道自己無法因為徹侯之子的身份而得到優待,雖然父親能夠給予一些幫助,但更多的還是得靠自己。

只不過此時的學者都很講究,或許有人能夠有教無類,收下有天賦的農夫之子、匠人之子為學生。但類似‘父不詳’的家伎之子,實在沒有有名氣的學者願意教導。

事實上,堂邑侯府這幾個郎君,都是跟着家中一個門客讀書而已。

而韓姬的兩個女兒,陳薔和陳蘭,兩人都在一旁擺弄一些小女兒的漂亮玩意兒。對于韓姬來說,這一幕就是最令她滿足的了——她一面微笑着看着兒女,一面帶着一個婢女縫制衣衫。

“君侯…也不知衣衫合身不合身吶。”韓姬喃喃自語。

婢女連忙道:“自然是合身的!夫人是還不知道君侯的身量?”

這就是奉承了,正是因為韓姬平常受寵,與堂邑侯接觸多,這才能說這樣的話呢!

內室之中一片和樂,香爐中燃燒着珍貴的香料,馨香滿室。

突然而至的宦官和壯婦打破了寧靜,他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好臉色!看着韓姬和她的子女的目光仿佛是在看一個将死之人——雖沒有人動手,只不過封了院子,不許人出入而已,但韓姬分明感受到了某種危險。

這個女人能夠在後宅鬥争中做到現在的程度,自然也是有自己的過人之處的!她立刻知道恐怕有什麽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發生了。

但是此時的她根本沒有渠道去了解。

正是考慮到不能讓韓姬這個院子裏的人提前知道,防着串供什麽的,所以才有封院子,杜絕內外交流的安排。此時過來封院子的人全是陳嬌陳嫣身邊的宮人,陳嬌可信不過堂邑侯府的人!

懼怕之下,韓姬只能抱着小女兒陳蘭默默垂淚。

而與此同時,陳嬌身邊的女官早就已經問清楚想問的事情了!

其實古人判案很簡單,即使是歷史上有名的那些青天大老爺也是一樣!往往就是抓住幾個嫌疑人,問話,不肯說的話就上刑逼供!

此時也沒幾個心理素質高的罪犯,一般不用上刑,吓上一吓說不定就說了!現在就差不多是這種情況了。

松不過是堂邑侯府一個小小婢女而已,從小在堂邑侯府長大,連侯府大門都沒有踏出過幾次,能有什麽見識?真等到陳嬌架勢擺足了,讓人三堂會審的時候,也不需要再怎麽恐吓,她自己就竹筒倒豆子地說完了!

“是我們女郎,女郎令我如此這般的,藥粉也是…”在恐懼之中,松說話都帶着顫音。

她口中的女郎并不是大一些的陳薔,而是年紀更小的陳蘭!

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了,畢竟陳蘭的年紀和陳嫣差不多大。雖說這樣出身的孩子大多心眼多一些,但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也是從沒見過的。特別是陳蘭…按照府中人所知的,她不算姬妾之子中心思多的。

真等到婢女松有些混亂地說完了前因後果,衆人才明白,正是因為陳蘭心思不多,想的簡單,才有如今這一場風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