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若在前世,她還未可信,只她如今重生了一回,那些個輪回報應一說,她已經深信了幾分。加上方才牧斐那一句呓語,她便更加确信了些。

下了床,替牧斐理了被褥,她站在床邊彎下腰,附在牧斐的耳邊道:“你一定會沒事的,等我。”

次日一大早,秦家老太太派了人來傳秦無雙過去吃早飯。

以往每逢五日,秦家老太太便會在屋裏擺飯,同秦家所有孫子輩們一同用餐,共敘一下天倫之樂。

秦無雙熬了夜,失了寝,起床後,精神憊懶了些,歪在椅子上任由蕊朱替其梳妝打扮。

及至一看,嫣紅百蝶穿花襦裙,茜色金絹掐牙長褙子,雙峰瀑布珠花钿,腮若新荔粉嫩嫩,眼似秋波水靈靈,好個楚楚動人,嬌花照水芙蓉面。——只是,太明豔動人了些。

“蕊朱,這樣不行,過于招搖了,快替我卸了罷。”說着,就要去卸頭上的珠花。

蕊朱忙上手攔住,道:“小娘子躺了好些個日子,一臉的病态,只怕去了老太太的屋裏沒的倒吓到她老人家,打扮的明豔些,剛好能蓋住病氣兒。”

秦無雙想了想,覺得蕊朱說的有理,便也不糾結于此了。洗了手,喝了口熱湯,便起身往老太太屋裏去了。

将進老太太的院門時,突然有一道人影從門內的抄手游廊裏閃了出來。定睛一看,卻是長房嫡女秦無暇。秦無雙向秦無暇問了個好,正要錯身進去,秦無暇擡手攔住了她的去路。

“四姐姐有事?”

老太太嫡出有三子,長子秦光明,次子秦光輝,三子秦光景。秦無暇便是這長子秦光明之女,因上有兩個哥哥,秦無窮,秦無盡,一嫡一庶。加上已出嫁的二房堂姐秦無音,秦無暇就是排行第四。秦無雙是三房嫡女,比秦無暇小兩歲,排行第五。她們下面還有兩個庶出二房堂妹,是排行六七的秦無雪和秦無煙。

今日這一聚,便是他們這六個孫子輩陪着秦家老太太吃飯。

秦無暇上下打量了秦無雙一眼,臉上有掩飾不住的嫉妒之色,随後翻了個白眼,語氣充滿幸災樂禍地道:“你可知,祖母要将你嫁去定遠候府給那牧家小魔王當妾室去?”

秦無雙反問:“四姐姐是聽誰說的?”

秦無暇嬌蠻道:“你管我聽誰說的,總之我知道就是了。”

Advertisement

秦無雙面無表情地“哦”了一聲,然後直接進屋去了。

秦無暇見秦無雙竟然無視她,氣呼呼地追了上來,一進屋,見大家俱已在座,祖母已然端坐在上席上,忙轉了色笑顏如花地上前,不着痕跡地将秦無雙擠到一邊,大大方方地向老太太請了安。

秦無雙在一旁規規矩矩地跟着請了安。

老太太看了二人一眼,淡淡點了一下頭。

秦無暇快步走到左上席空位上,先是殷勤地替老太太盛了一碗粥。

秦無雙同往常一樣,自行尋了最末的位置坐了下來。剛要落座,老太太就在上頭沖她招手喊道:“雙兒,來,過來祖母跟前坐着。”

秦無雙不明所以,卻又不好違逆,只好起身走到老太太身旁站着。老太太左右兩邊已經坐着長房的兩個兄弟和秦無暇,總不能讓秦無雙坐到秦無窮兄弟那一行,那就只有可能是讓坐在秦無暇所在的位置。

秦無暇見狀,十分不情願地起身讓座,轉身推了推下首座位上的秦無雪,秦無雪忙拉着秦無煙一起往下挪出了一個空位,秦無暇撇嘴落了座。

老太太拉着秦無雙坐下,一反常态地對她噓寒問暖了起來。秦無雙心裏疑惑,只是面上不顯,一一平靜地應對着。

屋裏的婆子媳婦們開始有條不紊地擺上了諸色飯菜和點心。

孫子輩們一聲不聞地吃着早飯。吃到一半時,老太太突然問秦無雙:“雙兒今年可有十三了?”

秦無雙放下筷子答:“再過兩個月就是足十三歲。”

老太太點了點頭,然後意有所指地嘆道:“的确是個小大人了,你也該學着替你爹娘分擔分擔了。”

至于分擔什麽,卻沒明說。

秦家從商,若要尋根究源,還要從秦家祖上是前朝禦醫說起。據說是後來經歷過戰亂,新的朝代更替,祖上就隐姓埋名在民間開了家坐堂藥房。起初因着醫術精湛,患者們紛紛慕名而來,賣了不少藥材,因此積累了不少銀錢。之後便用這些銀錢大肆開藥房,開成了赫赫有名的秦家藥行。

秦家後輩們便又利用這些基業開拓了其他産業,因頗有生意頭腦,很快做的風生水起。直到秦家後輩裏有位娶了秣陵首富金家的嫡女,也就是現如今的秦家老太太,——錦上添花後,秦家一舉成為汴都屈指可數的富商之一。其名下産業遍布茶行,布行,酒行,藥行,珠寶玉器行等。

秦家現今嫡子三人,長子秦光明掌管着秦家藥行,酒行,和珠寶玉器行。次子秦光輝掌管着布行和茶行。

因三子秦光景自小不喜商賈之道,只喜舞文弄墨,凡所誦之書,幾乎過目不忘,人皆稱他為‘小神童’。秦家以為這是老天開了眼,給秦家送文曲星來着。雖說秦家富列名商,但商人地位終究是上不了臺面的,加上自太宗以來,國道一向崇尚文治,朝廷大肆開科進取有才之士,是以秦家人把由商轉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秦光景身上。

而秦光景也确實不負衆望,年紀輕輕一舉及第,十五歲便高中一甲探花,孝宗皇帝當殿授了他一個從六品的應天府判官一職。可就在秦家阖府大樂,敲鑼打鼓地準備送秦光景上任,誰知秦光景突然間得了一種怪病。——起初四肢無力,吞咽艱難,飲水嗆咳,言語含糊,最後竟昏迷不知人事了。

秦家請遍了汴都城裏最好的大夫,皆搖頭嘆息說沒救了。後來孝宗皇帝得知此事後,便命宮裏最好的奉禦前來診治,看過之後也是無濟于事。

秦家只好一面開始替秦光景準備後事,一面找算命先生算了一下,得卦說秦光景命不該絕,或可用喜事沖一沖。當時的秦光景也就剩下一口氣吊着,那些曾經準備抓他回去當女婿的人家一聽提親,都避之不及。就連窮苦人家的女孩子給錢也不願意嫁給秦光景。後來還是老太太剛從外面買來不久的一個賣身喪父的林姓丫頭,自告奮勇地向她請命,願嫁給秦光景為妻。

說來也怪,當時林氏嫁給秦光景之後,身體漸漸好轉起來,半年後竟能下床了,只是身子依舊無力,需要人攙着,不能久立。身體也較之前羸弱了不少,說大聲了氣就上不來。秦家人瞧着都以為只不過是在耗日子。誰知,在林氏的悉心照料下,秦光景不僅活了下來,而且還和林氏生下一個女兒,便是秦無雙了。

秦光景雖活了下來,到底成了病弱體,做不了官,秦家由商家轉官家的出路從此算是徹底無望了。秦光景因不懂商賈之道,身子又弱,只能在家将養着。

秦家是個大家族,嫡出三子雖已各自婚娶,但并未分家。是以,在外,秦家長房和二房分管店鋪;在內,由長房封氏主抓,二房周氏協理。至于三房的林氏,身份卑微,只是個江湖賣藝的女子,死了父親無錢喪葬,賣了身才進來的,根本不懂什麽中饋之術,自然在秦家裏是說不上什麽話兒的。

府裏的下人們都是人精兒,偷奸耍滑,拜高踩低的。當着秦光景的面對林氏客客氣氣的,背對着林光景可就是另外一番嘴臉了。而這一切都被秦無雙看在眼裏,随着她慢慢長大,她也漸漸知曉了一些人情世故,明白了一些道理。

打那時起,她就決定,做個父親喜歡的大家閨秀,做個讨祖母喜歡的乖孫女,做個自己期待的那個韬光養晦,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女子,從而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個能為父母遮風擋雨的大樹。

只可惜,前一世,她壯志未酬,在乎的人都先死了。重活一世,她初心未改,只是這一世,她一定要先護好父母雙親才行。祖母話裏的意思她自是清楚的,無非是在暗示她:牧家提親一事,讓她多為秦家的利益考慮。

她沖老太太笑盈盈地點頭,乖巧地說:“祖母放心,爹娘若想雙兒分擔家計,雙兒一定學着分擔,絕不會偷懶的。”

老太太聽了,也沒說什麽話,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似在探究她到底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

飯畢。秦無雙回到院裏去了秦光景房裏請了安,然後如同往常一樣,推着秦光景的輪椅去家塾裏上課。秦家家塾就在秦家的大宅子西北角落,在西邊院牆上單開有一便門,供合族中的孩子進來上學用。

秦家家塾也算是汴都裏頗有名氣的私學了,乃秦家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力不能延師者,即可入此中讀書。請先生用的膏火之費皆是秦家歷任家主所捐,舉族中博學多才之人為塾師。只是秦家子弟歷來從商,精通的都是商賈之道,并無博學多才之人,故而一直都是從外面請那些個德高望重才高八鬥的老先生為塾師。

直到秦家出了個秦光景,雖是病弱之身,但好歹是中過探花的“小神童”,只在家修養,委實廢才了些,合族便紛紛請求秦光景得了空去家塾裏教書授業,點撥兩三個子侄出來,望以後也能榮登榜第則個。

秦光景自是欣然應之。故而自秦無雙五六歲起,秦光景便帶着她跟着一起進家塾,雖名義上是為了照料他,實際上是為了讓秦無雙旁聽,多學些個文化知識。

課畢。秦無雙正要推着秦光景回去,半道上早已站着一青衫男子,年紀十六七歲,眉清目秀,一表人才,手裏還握着一個填漆雕花小木盒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