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游

我師父白楚這人向來喜愛四處游學,說的不好聽些,就是愛游山玩水,不務正業。他曾對我說過,江東山水,勝在溫柔,富春繁華,舒城靜雅,而他獨愛會稽之清榮峻茂。而此番他邀我去會稽,也是因為他正在城外的居所小住,偶然得到了幾本古書。

自我家進城,原是按母親的意思去看望姨母,順便給姨母帶去她要的紡線,我想着恰好馬家也在城中,我已兩年不曾到馬府拜訪過,馬家的兩位哥哥待我向來親厚,不如順道拜訪一下。于是從姨母處出來便到了馬家。馬家大哥伯常見到我倒是吃了一驚,我笑着說自己是月丫頭,他這才認出我來,忙帶着我到內堂。見過馬叔叔和夫人,我便和幾位兄長在院子裏閑逛,不多時,二位兄長被馬叔叔喚去交代一些事,我便踱步到後院,忽然聽見一陣琴聲。

我不禁停下了腳步。

這彈得似乎是一首古曲,聽着不似荊楚之地的調子,倒有幾分齊曲的味道。這曲調初聽幾分哀恸,細細聽來,卻夾雜着一股報國意氣,像是在感嘆生不逢時,亂世壯志難酬。一曲終,我向着剛剛琴聲傳來的方向走去,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沒想到卻是諸葛亮。

他依舊是一襲士子的青衫,身邊一位看着約莫十歲的孩子正纏着他說:“尊兄這首曲子都彈過好多遍啦,就再給良彈一遍《高山流水》嘛!”二人見我來了,皆是微微一愣。

這孩子大約是馬良,馬家小四,而現在聽見聲響從孔明身後探出的小腦袋,應該就是馬家老幺馬谡了。馬良看起來好像不記得我了,那馬谡更不必說。

馬良好奇問道:“你是誰?”我笑着說:“上次來你家還給你帶了你想要的小弩,你還纏着姐姐給你做袖箭來着,這麽快就忘了?”他的小眼睛一霎亮了起來,跑着要來抱我,我笑着拿出前幾日做的袖箭。少年于是直接忽略了抱我而是拿起了袖箭細細把玩。

我将諸葛亮身後的馬谡抱起,讓他和哥哥一起到一邊玩,這才和他說起話來。

原來諸葛家和馬家也是世交,諸葛亮進城來一是來取交付給馬家大哥的琴,一是來把弟弟均送到馬家的學堂,他則要去江東尋找舊友,不料被馬家小四纏着彈琴,這才在院子裏彈了一曲。

我問他:“你方才所彈的曲子叫什麽?聽着有幾分齊地古曲的味道。”

他回道:“确是齊地的古樂府,名叫《梁甫吟》,是一曲古喪歌。”

我聽罷搖了搖頭,他好奇問:“為何搖頭?”

我回道:“雖是喪歌,但在下卻覺得,諸葛兄彈奏的此曲更像是傷時之作。”

他饒有興味地問我:“何以見得?”

我坐在他身邊的石頭上,道“适才我聽這首曲子的時候,雖不知唱詞,但初聽曲調哀恸,細聽則有少年意氣之感,只是哀恸過甚,少年意氣為哀恸的曲調壓制,頗有時運不濟,意氣難抒之感,叫人聽來深覺惋惜。”

他微一颔首,竟開口唱出了曲辭來:“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曲調和琴聲一樣,曲辭講的卻是齊相晏嬰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果然。

Advertisement

“無罪而殺士,君子傷之,如聞《黃鳥》之哀吟。”我輕嘆一聲。

諸葛亮雙目亮亮地看着我,笑着點頭,“亮這曲中意趣,阿良不解,姑娘倒是聽了個十成十。”而後又問我:“姑娘男裝打扮來拜訪,卻是何意?”

我便将自己要去會稽見白楚一事告知了他,他說正好徐庶、孟建、石韬要和他一起先在荊州游歷幾日,而後他與孟建要一起去江東,便邀我同行。我想着白楚邀我半月後見,我此番出游正也打算到各處尋訪,此行正好同游,豈不美哉!便答應了諸葛亮同行的要求,只是請求他莫要戳穿我的女子身份,這樣做事也方便些。

于是我便随着諸葛亮,到城中的一處客棧安頓下來,傍晚時分,才見到他的幾位朋友。

徐庶和石韬年歲皆長,我便以兄長相稱,孟建則比我年長兩歲,性子跳脫,他很是有趣,不願我以兄長稱,覺得這樣顯得自己老氣橫秋,我便直呼其名,倒也不拘。

我同他們說我是在龐德公處偶然識得諸葛亮的,今欲往江東游歷,恰可與他們同行。諸葛亮相邀同游荊楚,我也願暢游山水,于是我們五人便相攜作伴。

荊楚的山水清雅明朗,我随着他們,倒不拘于拜訪名士,游玩山水,還常常在田間隴上和農人聊天,詢問農事季候,收成賦稅,或者是幫着他們收拾農具,做些水車便利灌溉。他們四人正為一水車而煩惱時,我湊上去看了看諸葛亮手中的圖紙。

孟建和石韬認為用風力帶動水車較為方便,諸葛亮和徐庶則以為人力更為重要,畢竟最需要灌溉的時間多在夏天,而荊楚之地的夏季常常無風或微風,若以風力催動豈不是夏日便一無是處。但孟、石二人又覺得人力催動圖紙上的機括實在是過于勞累。我自小跟着白楚,常常研究器械的制作,白楚曾跟随墨家一派習過機括,于是便有很多巧思。我跟随白楚的這幾年,除了兵法之外,最多修習的便是這機括制造。

白楚的教學以兵器為主,我卻自己常常搗鼓些別的,有可以拉磨的小人,黃家莊子的風力水車,以及一些運輸的木制工具。我看着圖紙思量了一會兒,便加上了兩個小構件。

“好了!”我擱下筆略顯得意的看着他們。

他四人看了看,孟建還未看出門路,便問道:“這,有何作用?”

我還未回應,徐庶便說:“白小弟所加的這兩個物件,既可以讓這水車在有風力的時候自行運轉,又減少了交接之處的阻力,所以無風時亦可被人力帶動,且更省力。”

“不僅如此,這樣一改進,也可以減輕風力帶動時的阻力,使得效率更高。”諸葛亮在一邊補充說。

孟建這才恍然,一臉佩服地看向我,興奮地拍拍我的肩:“白小弟,你可真聰明啊!”我也笑着說:“孟建你也可以啊!我這簡單的兩筆添加愣是沒看出什麽來!”于是我們五人一起哈哈大笑起來,聲音響徹在麥田的空中,微風帶着笑聲,驚起陣陣麥浪。

待我們把圖紙交給村中的匠人之後,時近傍晚,農人紛紛歸家,我們便在田埂上尋了一處地方坐下。

初夏時節,還有習習谷風。我們聊着時局農事,或是自己游歷時見到的山水風光,或是荊州的風土人物,聊到興起的時候,徐庶還起身舞劍,我四人看他劍光起落,擊掌叫好,也起來奔跑追逐。待到累了,便躺在田間。諸葛亮看着我們東倒西歪,笑着坐起,抱膝長嘯,我也起身坐在他的身邊。他唱着古曲《梁甫》,指着孟、石、徐三人說:“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石韬躺着看向他,問:“那你呢?”諸葛亮只是笑着沒有回答。

孟建亦問道:“那白小弟呢?”我不妨被提到,便愣了一下。接着就對上了諸葛亮含笑的目光。我看着少年的雙眸,突然紅了臉,好在之前的奔跑帶來的紅暈并未消退,天邊的晚霞也做了遮掩,這羞怯之意便被藏起。

他看了我片刻,轉頭說:“英丫頭啊!也許可以成為我的知己吧!”

石韬笑言這算什麽仕進!孟建一直看着天空,沉默了好久,待到霞色快要收盡的時候才輕聲說:“這怕是我最後一次與諸位同游荊襄了,此番回到襄陽,我便要回家了,去北方。”我們四人沉默了一會兒,我聽見身邊的諸葛亮開口說:“中國饒士大夫,遨游何必故鄉邪!”他聲音清越,我看着霞色勾勒出他側顏的輪廓,而後天色驟然一亮,又瞬間暗下來。

回到村中借住的地方時,我們五人都顯得有些沉默。

休息了一宿,次日本打算去附近的一座小山游玩,村長卻帶來了一封信件。諸葛亮看到信件後目光黯了黯,說家中有急事,要歸家了。徐庶也挂念着家中的老母親,便說和諸葛亮一起回鄉。諸葛亮把要給朋友的幾封書簡交給了孟建,囑咐他和我一同到江東去。于是我們便在村中各自告別。石韬挂念着我們的水車,便說要在村中多留幾日。

和孟建一起奔赴江東的時候,諸葛亮向我抱歉不能作陪,我則擔憂他家中的變故,囑咐他早些回家。于是預計七日的荊州游學便匆匆散了,我和孟建趕到漢江坐上了船之後又過了數日,一日清晨我在甲板上吹風時,卻聽到一人喚我“阿月”。轉頭看時,卻是今年生辰前剛剛見過的橋家大娘子,橋若。

作者有話要說:  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孫)策自納大喬,(周)瑜納小喬。《三國志·周瑜傳》

下一章開始走江東線啦!

《三國志》裏面的二喬确實是二橋,下章就二橋稱呼了。

下章主要是女主視角,會有另外兩個美男上線啦!

期待那位“美姿顏,好笑語”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