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閑中好
婚後一月,我們先是回家見了父親母親,母親一開始本不是很看得上諸葛亮的家世,可一見之後,竟覺得諸葛亮談吐氣質極佳,待他好似親生一般。諸葛亮從小便沒了母親,這次能有對他這樣好的長輩,他自然也是當做親生母親來侍奉,這下變成了岳母和女婿母慈子孝,我和父親在一邊灰溜溜看着的局面了。
歸寧之後,我們又去拜訪了師父和龐德公,還有徐庶、石韬這些昔日的好友。
然後我和諸葛亮便商量着諸葛均教學的事,決定讓諸葛均跟着白楚在讀書游學,我和諸葛亮則決定去會稽游學。諸葛亮說正好見兄長諸葛瑾和魯肅一面,于是我們便在五月離開了隆中,我照舊是一身男裝打扮,到底方便些。
無怪乎師父這等閑雲野鶴的高人都在會稽安了家,到達會稽的時候,諸葛亮也對這裏的山水民風啧啧稱嘆:“此地山林青翠,綠竹猗猗,是君子之地。”
我在一邊應和道:“我記得十二歲時和師父來此,師父于山中建一茅舍,四周皆是竹林。”
“哦?”諸葛亮不知道師父在會稽也有住所,問道“夫人不是說白楚先生向來不拘塵俗,喜愛四處游訪,怎的在這裏還有房舍?”
“師父是很少在一處待很久,但這裏卻每到春夏之交就要回來一次,他說這裏的山水最是養人,尤其是春末夏初,頗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古意。”我帶着孔明找到了師父的茅舍,師父應該是帶着均兒去尋訪高人了,估計剛剛離開,因為屋中灰塵不多,顯然是剛剛打掃過。我回憶起和師父在會稽遇到的趣事,便一邊講給諸葛亮聽,一邊和他到山林裏打了些柴回來,傍晚生起火,屋中便有了人氣。
炒了些春筍,煮了粥,我二人坐下用了晚飯。飯罷,諸葛亮洗了碗筷,回到屋中時我正在看着上次未看完的一卷兵書。
山中不知時光,我二人在山居裏度過了數日,又在會稽城中游玩了兩天,拜訪了些朋友,而後便回了隆中。
兩年後。
正是陽春四月,諸葛亮在田間種地,這些年他的農藝越發娴熟了。我将果兒哄睡放在搖籃裏,囑咐了青衿看好孩子,又看了看均兒的課業,便帶了布巾和食盒去壟上送飯。幫着諸葛亮擦去額上的汗水,把飯菜遞給他,我拿起鋤頭打算幫着他做會兒農活,被他給攔了下來。
“夫人照料果兒辛苦,不必操勞田間的事了,亮來做便好。”他把鋤頭放在身邊,說道。
我便也不再拗他,只是看着他把飯吃完,這時日正是春耕農忙的日子,他每日早出晚歸地勞作,回家後還要看書,我便只有做好飯,哄好果兒,養好家中後院的十幾棵桑樹和百只蠶兒,不打攪他讀書。
收拾好食盒,我和他并肩坐在田間,他看着我的臉龐,有些心疼地說道:“阿月嫁我以來,亮沒有照顧好你,讓你真的黑了不少。要是被岳丈看到,怕是要怪我了。”我笑道:“既然嫁給了你做村婦,還說什麽黑不黑的。”他聽罷大笑起來。笑聲爽朗,被四月的春風吹着傳了很遠很遠。
“孔明還記得,荊州田間,你、我、廣元兄、元直兄和孟建,一起長談天下,抱膝長嘯的時候嗎?”我倚在他的肩膀上問道。
他看着遠方,笑道:“怎麽會忘了呢?那當是你我最快意的時光了。”
Advertisement
而現在,孟建去了北方,徐庶已經找到自己的明主,石韬也在游歷尋訪,只有諸葛亮和我還在隆中。可我知道,夫君他不會永遠呆在隆中的,這應當只是暫時的休養生息。荊襄之地,并不是他的歸處。況且,最近徐庶常常來找他,說起他的主公劉備的事,夫君看着似乎對這劉備很上心。
我二人許久都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坐着,過了一會兒,我收拾好食盒回到家中,趁着悠閑看了會兒書,又開始照料孩子和準備晚飯了。備好晚飯,在桑林裏轉了轉,澆了水,便在門口看到了諸葛亮的身影。
我跑向我的夫君,接過他手裏的農具,我二人一起慢慢走回來,青衿已經把菜端到桌上了。諸葛亮抱着果兒逗了一會兒,我們和均兒用了晚飯,便到了休息的時間。我幫兄弟倆準備好燈油,也坐在搖籃邊開始看書畫圖,改造機括。青衿前不久和諸葛亮的侍從阿三結了親,就在偏房起了一間茅屋,晚上二人吃過飯洗過碗就回家了,只有我看着果兒。好在果兒晚上睡覺不怎麽鬧騰,倒是讓我和孔明省了不少心,也不必天天起夜看她。只要輪流起來一兩次幫她掖掖被角就好。
“果兒來,外公抱抱。”父親抱着三歲的女娃娃笑出了聲。
“哎呦,別揪外公的胡子。”果兒伸手拽着父親的白胡子,哈哈笑着喊“外公”,均兒在一邊看着自己的小侄女寵溺地笑着。諸葛亮輕輕拉拉女兒,讓她松開捉着外公胡子的小手。諸葛果長到半歲大,生的玉雪可愛,很招人喜歡。父親母親便常從家中過來,在隆中住幾日,幫着照料果兒。此次恰逢均兒從白楚處游學歸來,父親便為均兒看看學業,講講書籍。均兒與果兒雖說是叔侄,但相處起來倒更像兄妹。閑時便帶着小果做游戲,其樂融融好不歡喜。
諸葛亮從父親懷裏抱過果兒,果兒便開始纏着他要給他梳小辮,諸葛亮對這小家夥向來疼愛得緊,而今這風度翩翩的君子也是滿頭女子妝了,我們都笑出聲來。諸葛亮看着女兒,也是無奈寵溺地笑着。我看着果兒坐在夫君的懷裏,父親在一旁為均兒講述着《六韬》的篇章,母親和青衿正忙着給果兒做衣服,便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美滿湧上心頭。我笑着開始繡手裏的方巾,擡頭間正巧也看見孔明含笑的眼眸。
或許,如果是盛世安詳,這樣的歲月靜好,一輩子都不會消失吧!
想到現在的時局,我的雙眸還是暗了下去。現在劉表割據,荊州還是一派生機,可不遠的都城洛陽早已是硝煙戰火的天下。我們一家人尚且可以在亂世之中得到一時片刻的安閑時光,但是這樣的日子又能持續多久呢?北邊是曹操的初露峥嵘,南邊是孫策的屢戰屢勝,荊州本是中原要地,易守難攻,一旦兩邊的局勢穩定,那麽荊州的地界上必然會硝煙四起。到時候,依靠一個思想落後、兵力尚弱的劉表,又能支持多久呢?
諸葛亮把果兒交給均兒,悄聲走到我的身後,我出神地想着今後的時日應當如何,一只手輕輕覆上我的眉間,把我皺着的眉頭揉開。
“在想什麽?”諸葛亮柔聲問。
我拉住他的手,把他拉到身前看着他說:“想這荊州之地也不會長久太平下去了。夫君到底還是要找到自己的明主跟随。現在的局勢,是劉表已老,後繼無人。姨娘的兒子,我的表弟劉琮雖受到劉表的寵愛,但他并非是可造之材,反而因為溺愛而添了嬌縱。至于劉表的長子劉琦,心思善良,但不免軟弱,這二人無論何人繼承荊州的事業,都不能保住荊州。”
他看着我,長長嘆口氣,道:“夫人的想法,亮甚是贊同。可為今之計,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我點點頭,他沉默了一會兒,忽然問我:“若是日後,亮因明主而助琦,夫人會怨我嗎?”
我竟一時語塞。
“孔明憑心行事,但做無妨,夫人那裏,老夫去勸便是。”父親在一邊突然說。
“父親。”我眼神詢問道。
“賢婿莫憂,黃家與劉家的關系,老夫自有分寸。”父親看着諸葛亮,正色道。
“謝岳丈。”諸葛亮向着父親深深一拜。父親笑着擺擺手,說不必多禮,然後到院中看均兒他們玩耍去了。我倒是覺出孔明話語中的幾分深意,問道:“夫君如此說,可是心中已然有了屬意的明主?”
他拉過我的手,說:“也許吧,亮還要再等等。”
我點點頭,他又說:“夫人不必擔憂,明日、将來,亮無論如何都會護夫人和果兒周全。”我安心地靠在他懷裏,在窗邊看着追逐的孩子們和旁邊笑吟吟的老人。不多時,傳來了母親呼喚吃晚飯的聲音。
也許未來會有分離、坎坷吧。我想。
但只要和他在一起,什麽樣的處境我都可以度過。
只是不知道,我的夫君,他等的那位明主,什麽時候會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