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戰赤壁

醒來的時候,自覺精神已經好了不少,喚來适才送湯藥的侍女問了兵士,這才曉得孔明已經請命去了江東向孫權借兵。

向孫權求援,當不會有什麽大問題。聽聞在長坂時,魯肅便和我軍會合,并向劉将軍傳達了孫權願意發兵的意思,且告訴孔明他是諸葛瑾的朋友,故而借兵江東,應該是孫權和江東的各位商量已久的結果。此番之所以需孔明前去,想來一是顧及江東孫氏的顏面,二來,莫非孫權想将孔明留在江東?

思及此,我雖素知孔明的秉性,卻不禁替他憂心。孫權不是沒有辦法将他強留在江東。但想來諸葛瑾在江東也深得孫權器重,若諸葛瑾出面,孔明也能平安,至于諸葛瑾長兄之心,我倒無需憂慮過甚,這才稍稍放下心來。

又七日,身體雖尚弱,卻也能下床走動,遂去探望了甘夫人和阿鬥,阿鬥看起來很好,倒是甘夫人瞧着面白體虛,我粗通醫術,為她請了脈,竟有幾分行将就木之相。

“我本以為我和鬥兒命絕,卻沒料到趙将軍前來相救。”我為夫人蓋好被子,服侍她躺下,聽她輕聲向我說那日的經過。

“當時在亂軍之中,我一個婦道人家,又剛剛産下鬥兒不足一年,自然是不能、亦不會騎馬。本欲讓趙将軍帶着鬥兒離開,可趙将軍竟一定要把妾身一起帶回。”她輕輕咳了幾聲,已經有些虛脫了。

“夫人還是少講些話罷。”我為她撫着胸口,出言相勸。她搖搖頭,繼續說道,“很多事,我已經很久沒有同人說過了,怕今日不說,日後,便沒人願聽了。”

我看向她,她也看向我,微微揚起了唇角,而後目光便移開了,卻沒有歸處。

“我遇見夫君的時候,也不過及笄罷了。那時他二十餘歲,也是趙将軍這般英姿勃發。那年月,匪徒衆多,我出身寒微,父兄在戰場上陣亡,和母親相依為命,本就不易。”她靜默了許久,繼續說道:“那天一夥大漢闖進我家,打了我娘,還想要強占我。就在我萬念俱灰想要求死的時候,他卻一劍将那人刺死,而後将他的袍子遞給我,又安撫了我娘,便轉身出去了。”

“我打聽了好久,才知道他叫劉備,是一位将軍,領兵駐紮在小沛。于是我去尋他,卻發現他已經離開了小沛。”

“這年冬天,母親也去世了,老人受了那樣的驚吓,熬不過冬天也在意料之中。我尋不到劉備,只能委身于當地的一位夫子,這才得以将母親安葬。那夫子其實年歲已長,我二人雖名為夫妻,他卻并未與我有夫妻之實,娶我也只是想着能有一人為他養老送終。他把我當女兒養着,還教我讀書識字。”

她又咳了幾聲,嘆了口氣。

“大抵這世上總是好人命不長,夫子待我那樣好,卻舊疾複發,在我娘去世之後又一年,也撒手人寰。于是我又葬了夫子,想着再另尋一戶婆家,好歹活下去。”

“可鄉裏已經沒有人願意要我了,他們說我天生薄命,活該孤寡。”她淡淡一笑,卻盡是些凄涼意味,叫人看了心裏難過。

“也算是緣分使然,那年夏天,夫君又回到了小沛,我別無他法,只有尋他,求他收留。”

“夫君那時已經有妻,是糜竺的妹妹。他說他前幾日險些讓夫人命喪呂布之手,說即使我嫁他,也只能作個妾室。”

Advertisement

“我同意了,甚至很歡喜。”她看向我,眼中含着笑意。

“軍師下山的時候我便聽說了你們的故事,實話說,我有時候真的很羨慕你。”

“幼時父母疼愛,吃穿不愁;婚後夫妻恩愛,相約白頭。你也許不明白為什麽我給夫君作妾都能那樣開心,但以我的身份,能嫁給當年喜歡的他,我已覺得是上天恩賜。我和你不同,你或許一出生便想着覓得一心人,但我只求能安安穩穩地活下去。”我聽着她的話,想着一路所見,內心感慨萬千。

“所以後來夫君願意讓我管理家事,産下鬥兒,我已經覺得此生完滿。至于逃難之時他不曾相救,我又怎能苛責呢?”她像是知道我在想什麽,緩緩道出這句話。

“我這樣平凡的女子,在亂世本就命如草芥。我的眼裏只有夫君和孩兒,但夫君的眼裏,卻有着家國天下。我不能苛責他對我這樣一個妾室惜重,他娶我的這些年,在我看來,已經是我偷來的歲月了。”我聽着她講述自己的一生,而後長久地靜默下去,合上雙眼,似乎已經很是疲憊。這些話讓我心中幾分沉重,又幾分感激,幾分悲嘆,五味雜陳,一時不知如何言語。

許久,在我以為她已經睡着打算悄聲離開的時候,她忽然輕聲說道:“黃夫人,我知曉自己命不久矣,唯一放心不下的,便只有鬥兒。夫人命貴,想來定能長命百歲,待我去後,鬥兒便勞你多多照管了。”

同為母親,我自然明白甘夫人的憂慮,也知道她所言非虛。我與她雖相交不深,但她将阿鬥托付,慈母之心,我卻不忍不答,便起身恭敬行禮,回道:“唯。”

夫人虛弱地點點頭,便再不言語。我輕手輕腳出門,回房時只覺心情沉重。

未到屋中,便看見均兒急匆匆行來,看見我欣然道:“嫂嫂,二哥回來了!”我聽見孔明回來,便知曉孫權定然已經出兵相助,便問均兒:“你可知道孔明和哪位将軍一道來的?”

“我聽幾位兵士兄弟說,好像是和那位叫周瑜的将軍還有當時在長坂見到的魯肅一道回來的。那周将軍早在兩三日前便到了。”均兒撓撓頭,說道。

聽說是周瑜為主将,我便放心下來,諸葛均卻在旁愁眉苦臉道:“只是這江東才派來三萬人馬,曹操那裏兵力雖不及他吹噓的八十萬,想來二十萬還是有的。這如何應付得了?”

我搖搖頭,說:“既是周瑜來,三萬人足矣。”

諸葛均一臉不相信地看着我,我便讓他回去好好想想為什麽孫權會同意援助我們,以及周瑜只帶三萬兵馬便可勝出的原因。他便思考着踱回自己的房間去。

我回房用了藥,休息了一會兒,聽到腳步聲便醒轉了。

孔明進到屋中,看我氣色好了許多,便放下心來。問了侍女我這幾日的用藥情況,便讓她下去了。他說他在江東時托朋友去尋了白楚,白楚來信說果兒和父母都随他到了山中居所,讓我們不必憂心。孔明想着我身體虛弱,便回信讓白楚先暫時教養着果兒,白楚應下了。

聽到果兒和父母無事,我便放下心來。

“你去江東,孫權可有為難?”我問道。

他颔首,回道:“孫權本想着讓我留在江東,還以大哥和繼母作為挽留的說辭。後來大哥去見了孫權一面,也不知講了些什麽,他竟放我回來了。想來大哥自有自己的說法。”

我點點頭,同他講了今日和甘夫人的一席談,他聽罷亦是長嘆一聲。而後有人來喚他,說劉将軍相邀,他匆匆換了外衫,便又離開了。

十一月,父親自江東來信,說将和白楚帶着母親和果兒一道去蜀地拜訪幾位老友,順便長住些時日。劉琦也為諸葛家尋了一處院落,我就和均兒搬出了館舍。為方便議事,我們的小院鄰着劉将軍府,我想着将軍府中議事吵鬧,憂心甘夫人病情,也常去探望,可甘夫人還是日漸消瘦下去了。

這年是閏年,閏十二月,天大寒,風凜冽。

我在夏口靜養,孔明則随着劉将軍與周郎一同去了戰場。雖未能親眼目睹這一戰的盛況,卻在日後從無數人口中聽過對這場戰役的講述。

據說曹軍未戰即遭遇瘟疫,加之北人不習水性,曹操便将戰船以鐵索相連。時周瑜部将黃蓋詐降,以十艘艨艟載着的稻草為引,借着獵獵東南風,将赤壁燒成了一片火海。白衣将軍臨岸而立,風華絕代,仿佛整個赤壁盡在彀中。甚至有些夏口的百姓,還說在夏口便看見南方天空一片赤色,想來是赤壁的大火,燒紅了漫天的雲彩。

孔明回到夏口,說起同周瑜告別的時候。

周郎十分欣賞他,同他道別時,說有機會應當聽他彈一曲《梁甫》的,可惜沒能到府上拜會,又說若是他見到孔明估計也會十分欣賞罷,可惜倒不能得見了。孔明說,不知周瑜為何知道他會彈奏《梁甫》,第二句話也不知周瑜是在向誰說,只是說話的時候,那人的目光遠遠看向對岸的江東。

我聽得此言,想起昔日種種,輕輕一嘆。

甘夫人到底沒能活過建安十四年的春天,她于四月病逝,留下兩歲的阿鬥。五月,劉琦也突發疾病,卒于荊州刺史位。

其時依樊大夫所言,我已經不可再生育,孔明亦不願納妾,便與我商議将大哥的次子過繼來做嫡子教養。于是我們在這年的七月把諸葛喬接到了夏口。念及阿鬥年幼,我便請求将他接到身邊一并教養,劉将軍答應了。

建安十五年,周瑜請兵進攻益州,未料在還歸江陵的途中病倒,最終逝于巴陵巴丘。消息傳來,我想起昔日故人飲酒暢談,恍然昨日一般。

而周瑜的病逝,倒讓荊州的将士送了口氣。孔明雖惋惜周郎的才華,但也為獲得荊州而喜悅。士人紛紛歸附,劉備的勢力一時壯大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我讀赤壁之戰的時候常常想,一個女子的角度看,赤壁之戰會是怎樣的?這次算是借女主之口,寫我心中所想。

至于甘夫人和備備的故事,我編的。。。很多人提到備備,都會想到他抛妻棄子的幾次經歷吧,甚至還有很多女孩子(包括我),都覺得劉備是個渣男。只有兄弟和臣下是親的,妻子都是無所謂的。但讀史嘛,站在當時的時代道德坐标,很難說劉備這樣做怎麽不對。

甘夫人的經歷,算是我對當時平民百姓女子的一生的寫照。生逢亂世,作為女子,可以說很真的很不容易。所以這也是甘夫人說她和女主不同的原因。在漢代,尤其是漢末,一個好的出身,有的時候就能決定生死。

至于大哥是怎麽勸孫權放過亮的,請參考《江表傳》“委質定分”(是一顆超甜的玄亮糖~),正文完結後番外(如果有)應該會寫到。

赤壁之戰一直是我對周郎的意難平,在羅大叔魔改之後,周郎的形象就變成了心胸狹窄,這是不對的。雖然我喜歡亮吧,但我更喜歡的真實歷史上的那個亮。他不需要赤壁借東風加成,也是獨一無二的亮。所以這赤壁的功績,就還給那位翩翩美少年吧。

讀《三國志》,總是幻想亮瑜見面的場景,我覺得一定是惺惺相惜。還有亮亮和郭嘉一直沒見過面,也是我的意難平之一。

于是我私設見面了嘿嘿~~

因為我想着讓作品盡量貼近正史,所以會花大量的時間查史書,emmm盡量保持兩天一更。大家蹲文辛苦!

本篇私設甘夫人178年生~~

下一篇去益州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