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晏和春

“嬸娘,你看看喬兒做的木鳥,它嘴巴怎麽合不上呀?”我在臨烝的中郎将府邸後院裏縫制着家人過冬的衣裳,喬兒按我前日教的法子做了個木鳥,只是嘴巴怎麽也合不上,于是他十分疑惑地舉起來給我看。

我看了看,點點他的小腦袋,說道:“你看看你這嘴巴上的木螺母,是不是擰的太死了?這讓它怎麽合上啊小鬼!”他恍然大悟,連忙把螺母扭松,鳥兒的嘴這才可以靈活的開合,他也開心地笑了起來。我看着他玩得開心,不禁也微微一笑。

諸葛喬到家裏不過一年有餘,雖是過繼給了我和孔明作為嫡子,但喬兒卻始終沒有改口,依然喚孔明叔父,喚我嬸娘。我和孔明覺得總要孩子認可了才能改口,便也不強求。

過繼喬兒前向白楚去了一封書信,果兒對于這個年歲與她相當的小弟倒是十分期待,嚷嚷着要來找喬兒一起玩耍,不過我同白楚說讓她在益州山水間多游學些時日,這才答應了明年回來。果兒離開的這段日子,我才體會到我當年出門時母親的挂懷,幸而有她外公外婆相伴,還有師父護着,我才放心不少。而且喬兒也在身邊,這孩子很懂事,我有他陪着,也很是欣慰。

孔明從官署中辦完事匆匆回來,便看見我二人在院中的場景,不由笑開。孔明很是喜歡喬兒這個孩子,對他的課業要求雖嚴厲,但是平時亦十分溫和,我想,若是沒有荊州的兵禍,他對我們的孩子大抵也不過如此了。

“叔父。”喬兒看見孔明回來,收斂了玩耍的步子,上前行禮。

“嗯,今日的課業都完成了罷?”孔明問道。

“今日的早課已經給小叔背過了,也習了十張字,下午嬸娘布置的課業就是這個。”他舉起了手裏的木鳥,一臉驕傲地給孔明看。孔明看着他做的木鳥,點頭道:“雖是做了出來,但做工還是不甚精巧,喬兒還能有所進益。”

他點點頭,童稚的聲音回道:“喬兒受教。”

孔明揮揮手,喬兒便歡呼着出門去鄰家找他的小夥伴了。我放下手裏的針線,和孔明到了屋內卧房,幫他解了鬥篷。我二人倚在窗邊,孔明懶懶地坐着小憩,我邊縫着衣服邊笑。

“阿月你笑什麽?”他問。

“我笑你啊,明明自己小時候也皮的不行,到了孩子面前,偏偏就一副嚴肅的樣子。”

“子不教,乃父之過。我這樣也是為他好,男孩子嘛,遲早要獨當一面的。”他睜開眼,拿起桌上的魯班鎖把玩着,好看的手指沒多久便把這鎖解開了,而後又一點點拼起來。

“依你看,喬兒這孩子心性如何?”我問。

“這孩子頗有幾分兄長的風度,雖說沒有恪兒那孩子聰明,但心性可要強過那孩子太多。可惜他小時候染過惡疾,身子向來容易生病。”他看向窗外,說道,“我小時候啊,比他頑皮不知多少,父親常常想責罰我,都是大哥求情,我才能免于皮肉之苦。我那性子,倒教果兒仿了個十成十。我有時候覺得果兒比我還淘氣,那小丫頭,人是不大,鬼點子倒不少。真是傷腦筋!”

“你且說吧!果兒的性子是誰慣出來的我還會不知道嗎?捧在手心像寶貝似的時候就不說淘了?”我二人閑聊着,享受着這難得的片刻悠閑。

Advertisement

我知道,按照他在隆中時計劃的,下一步應該是向益州發展,只是這段時間要在荊州暫時穩定下來,立住陣腳。不過這些日子總算是将疫情穩定了,下一步就是将荊州的百姓安置妥當,并且要安排好田地的耕種,為進攻益州做好保障。

稍晚些時候,均兒回來,後面跟着喬兒,我們用過晚飯,喬兒聽話地早早回房睡下了,均兒便向我們說起今日在田間看到的種種。

“二哥,嫂嫂,今日我在田中和農人們聊了聊,他們說起今年的收成,只覺得大不樂觀。”諸葛均擔憂地說道。

“你且說說。”諸葛亮認真聽着。

“其一,便是荊州的疫情,帶來了很多農耕人口的損失,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要命的,是在疫情穩定之後,這臨烝一帶又有很多牲畜得了怪病,這就使得耕牛的數量不斷減少。現在正值秋收時節,需要大量的耕牛拉糧食,可事實上現在很多家的糧食都得靠人力拉回,人力不及運回,糧食便漚在田裏,白白浪費。”

“木牛流馬,或許可解。”諸葛亮道。

我思量了一會兒,搖頭道:“木牛流馬好用是真,但是機括造起來太過費時,況且這臨烝的木工人數又不多,一時半會兒,也不可能在全城推廣。”

“夫人有什麽法子嗎?”諸葛亮知曉我自小學習機括,便期待地看向我,我搖搖頭,“暫時還沒想到,且容我思量。”

孔明點點頭,又想到了什麽,說:“雖然造木牛流馬來不及了,但是我明日會命人将城裏的木工召集起來,将你我在荊州造的灌溉水車大幅推廣,等到來年春耕,自然有用。在臨烝推廣之後,還要寫信給劉将軍,讓他看看能否推廣到荊州的其他地方。”

我颔首。

入夜,我想着如何造出器械方便運送的法子,也沒個頭緒。

半夜,忽有想法,連忙點燈坐起,認真畫起圖來。一個鬥型的車身,下方一個木輪,後面是手柄和車立。這樣的車子看着簡單,實際上人力的耗費會更少些。正畫着,卻聽到身後傳來稱贊:“阿月這法子倒是很好。”原來孔明不知道什麽時候起身了,正在看我的圖。我便細細同他講了我的想法和構思,他稍加改動。次日清晨,我二人一同到了官署,我換了一身男裝,稍加化妝,假說是孔明的朋友,一起來安排獨輪車的制作。

不出三日,獨輪車便做了出來,帶到田中後,農人運送稻米的速度果真快了不少。算是解決了眼下最嚴重的問題。農人連聲道着感謝,孔明微微一笑:“倒不必謝我,都是我身邊這位的功勞。”于是農人便紛紛向我行禮,我微笑着看了孔明一眼,他也在含笑看着我。半月之後,我們在荊州改造過的人風二力翻車也造了出來,一時間百姓紛紛來圍觀,卻不知這水車的用途,所以只是謹慎觀望。

我便向孔明說想要試驗給百姓們看,他命人張了榜,帶着我到了一處水渠,附近便是日常用于灌溉的翻車。手下幫着把我們的水車架好,水車便借着今日的風緩緩動了起來,我踩上水車,向大家示範了人力的用法,他們啧啧稱奇,而後便蜂擁而至,到了木匠鋪子中預訂了這新的水車。由于價錢沒有變化但是功效卻提高了不止一倍,幾乎家家戶戶有些餘錢的都訂了,若是實在貧窮的,便由孔明出面安撫,相鄰兩戶共用一架水車,并安排好時間和順序,大家定了合約,都很是滿意。

建安十六年,春日。臨烝城外的湖邊櫻花盛放,孔明因為益州遣使來訪去到劉将軍身邊,我則扮了男裝,帶着均兒和喬兒出城踏青,順便看看百姓們春耕的場景。

到了城外,過了櫻花林,便看見了大片的農田。隴上的水車正在春風吹動下慢慢運轉着,農人們臉上都洋溢着幾分笑容。他們中有許多人認識我和均兒,看見我二人的身影,便迎上來笑着問好。看到喬兒的時候問是誰家的孩子,均兒就介紹說這是軍師的嫡子,于是他們便誇起喬兒可愛。喬兒得了稱贊很是開心。均兒看着農人們一派欣欣向榮,不禁感嘆:“嫂嫂和二哥真是造福了一方百姓啊!”

“均兒能夠深入農戶之中,發現問題,這也很好。只是在機械制造一途上仍需精進,同時,也要多多走走,開闊視野。”

喬兒也在樂呵着,我便問他:“你是在高興什麽?”

他笑起來,道:“有人誇贊喬了,嬸娘!”

均兒蹲下,柔聲問道:“喬兒,你可知道他們為什麽誇你?”

喬兒撓撓頭,說“不知道”。

“因為你二叔和嬸娘做了造福他們的事,而你是他們的嫡子,在他們看來,你是造福他們的人的孩子,所以值得稱贊。”均兒看着他嚴肅道,“但是你自己其實并沒有做出什麽可以讓他們贊許的事情,所以這稱贊,其實有些過于誇張了。”

“喬兒知曉了。”喬兒恭敬行禮。

“那你知道該怎麽做了嗎?”均兒又問道。

“依二叔父教的,認真讀書,靜心學習,而後通達,而後可以濟百姓。”他有板有眼地回道。我點點頭,看來這孩子是真聽進去了這些話。

又一月過去,孔明照舊沒有回家,倒是白楚帶着果兒來了臨烝。果兒進門,便一把撲進了我懷中。我抱着許久未見的女兒,也有些鼻頭發酸,好在白楚将她養的極好。不多時,喬兒也走了進來,果兒見到喬兒,馬上從我身上跳了下去,笑着撲向喬兒:“你就是諸葛喬吧!叫阿姐,我比你大三個月呢!”喬兒正想要給白楚行禮,被這一撲搞的愣在當地,而後倒真是按着果兒的要求,喚了她一聲“阿姐”。

白楚在我對面坐下,看着兩個孩子一個正經一個淘氣,不禁笑道:“沒想到這孔明教出來的兩個孩子完全不一樣呢!”

我哭笑不得地看着喬兒被果兒拉出去玩,回道:“我說他呀,就是太慣着果兒了!”

白楚吃着桌上的果子,問道:“對了,孔明還沒回來?益州來使那邊怎麽樣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