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十三步

盧府書房裏,盧知府懶洋洋地靠在大靠背椅上。

有小厮上了茶,一旁的幕僚親自端來給他,陪着笑道:“大人請喝茶。”

盧知府接過茶杯,看也沒看那幕僚,問道:“那童冉如今怎樣了?”

幕僚的腰又彎下幾分,說道:“還能怎樣,不過就是縮在他的瓦舍裏面。他的文書都交上來月餘了還沒有動靜,這會兒肯定急得抓心撓肺呢。”

盧知府聽了更加得意:“本府本來挺欣賞他的才華,可惜是個不懂事理的,本府好心好意招攬他來給我做事,他竟然拒絕了,實在蠢鈍不堪。”

幕僚:“是,大人說得極是。入大人麾下可是一等一的好事,姓童的忒不識擡舉,大人還得再多給他些教訓。”

盧知府喝了口茶,笑道:“放心,教訓有得是,一個個來就是了,我倒要他知道,這卓陽府究竟誰說了算。”

“大人英明,大人神機妙算,他小小童冉自然逃不過大人的五指山。”幕僚拱手道。

盧知府瞥他一眼:“五指山?”

一股強大的正氣壓下,幕僚腿一軟,跪倒在地:“大人恕罪,大人恕罪,小人只是偶爾在街上聽見,并沒有去東萊瓦舍聽《西游記》。”

“哼。”盧知府睨了眼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人,他很享受這種居高臨下之感,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收回正氣。

幕僚松了口氣,站起來又要說什麽,外頭的小厮又跑了進來。

“怎麽了?”盧知府懶懶地擡起眼皮。

小厮抹掉下巴上滴落的汗,急切道:“不好了大人,道審團的令史突然來了咱們衙門,說要看吏員的任命記錄和新遞上來的文書呢!”

“胡說,道審團怎麽會現在過來!”盧知府喝道。

小厮:“千真萬确啊大人,現在他怕是已經在衙門裏翻找起來了。”

Advertisement

不好,童冉的文書還在衙門裏,盧知府心裏一緊。

小厮的樣子實在不像誇大其詞,他連忙戴起官帽,帶着幕僚往知府衙門趕去。

大成的察舉制主要分成兩塊,一塊是認證,即聖賢祠的登名禮,意在确認個人的品階,這一塊由禮部負責。另一塊則是有品階之人的任命,吏員由地方父母官負責,各地官員任命則由吏部組織的道審團負責。

這些道審團每三年巡回一次,屆時各地達到玄階以上的人會遞上申請文書,由道審團決定是否錄用及所派職位。

道審團一般由四個主要人物組成,一位正六品吏部主事、一位正七品吏部令史,一位該道的正四品承宣布政使司參議,和一位臨道的參議。

這些人要麽來自掌管官員升遷的吏部,要麽是道中高官,盧知府的上司,不論職級,一個也不好惹。

盧知府快馬加鞭沖回衙門裏,卻見一個三十來歲的青年坐在他的官位上,雙腿翹在面前的長桌上,笑容滿面,手上還把玩着一樣東西,像是文書。

似乎還沒有翻找過記錄。

盧知府稍稍松了一口氣。

“不知令史大人遠道而來,本府實在有失遠迎,該打,該打。”盧知府彎腰拱手,笑得人畜無害。

阮正擺擺手:“下官區區七品令史,哪裏受得起知府大人的禮。”

他說是這樣說,卻完全沒有起身的意思。

盧知府當然也不敢跟他計較這個,吏部掌管官員的任命及升遷調任,由當朝國舅傅甘澤任尚書,權利極大,就算來的只是小小令史,他也不敢輕易得罪。

盧知府賠着笑,心裏快速盤算起來。

來的只有令史,卻不見其他人,也許他是獨自前來。

什麽翻查記錄,官場裏的門道他還不懂麽,不就是想來吓唬一下他,撈點油水麽?給他好吃好喝,送點錢,再裝裝孫子,也就打發了。

如此一計較,盧知府心裏有了打算,又客客氣氣地道:“令史遠道而來,一定累了,先請到舍下休憩片刻,晚上本府請瓦舍裏的歌姬來府上陪大人喝酒如何?”

“歌姬啊,”阮正沉吟,盧知府又要說話時,他忽然站起來道,“卓陽知府聽旨。”他從長桌後走出來,不知從哪裏掏出一卷明黃色的錦緞,站到大堂正中。

盧知府吓了一跳,這令史竟然不按牌理出牌,但皇上聖旨當前,他不得不跪 。

阮正清了清嗓子,朗聲道:“朕命阮愛卿前往卓陽府各地查看吏員任命記錄及新遞文書,各級官員需全力配合,欽此。”

盧知府心裏又是一緊,皇上竟然親自過問。

皇上的旨意不可違抗,既然如此,他也只有想辦法拖延了,他手下其他記錄都沒問題,只要童冉的文書別被令史看到,那便萬事大吉了。

盧知府三呼萬歲,叩拜聖旨,趁起身的時候使了個眼色給一旁的師爺,師爺卻滿臉是汗,跪在旁邊瑟瑟不語。

忽然,阮正走到他跟前,亮出之前一直把玩的東西,說道:“敢問盧知府,這份月餘前就遞上來的文書,為何遲遲不批複?”

盧知府定睛一看,這不正是童冉的文書嗎?怎麽在他手裏?

阮正仿佛知道他的想法,說道:“下官皇命在身,實在不敢耽擱,府臺大人又來得慢,只好親自動手去找了。”

盧知府一聽,臉色更是煞白。

這下完了,月餘沒有批複,這怎麽也說不過去。

如果阮正報上去,說他怠工是妥妥的了,這必然要影響之後的晉升。事到如今,自己只有大出血一回,他就不信世上還有賄賂不了的官員。

阮正唇角一勾,看來自己是找對東西了。

兩天前,原本要去隴右道的道審團臨時改道要去都南,聽說是隴右大旱之故。阮正也無所謂,收拾收拾準備跟着走,卻被陛下傳召進宮,還給了他一道旨意。

道審團一貫不理吏員之事,可陛下卻突然重視起這芝麻綠豆的瑣事,其中必有目的。

阮正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今天來卓陽府知府這裏一翻,就見到了童冉的文書。也不知陛下是悄悄關注了童冉這個人,還是知曉都南道此類事情衆多,才讓他來查的。

倒是挺巧,他此前在卓陽府的聖賢閣與童冉有過一面之緣,他那日的話有禮有節,至今還歷歷在目,如今借着公職的由頭,終于能認識一番了,也是好事。

阮正又道:“既然還未處理,就現在處理了吧,我記得你下頭的小鍋縣還有個田畯的位置,田畯好啊,管一縣田地水利,農事乃利國利民之大道,給這位叫童冉的少年天才剛剛好,盧知府你說呢?”

“本……本府覺得,他年紀輕,也許不能勝任。”盧知府道。

田畯可是肥差,正氣增長得飛快,他怎麽願意給童冉?

阮正坐到桌後,拿起紙筆,一邊寫着什麽一邊道:“童冉十四歲便凝聚正氣之種,當世除了傅尚書誰還能做到?你說他不能勝任,還有誰能?”

阮正的話擲地有聲,強大的正氣随之壓來。

沒想到小小七品令史的正氣如此強大,盧知府險些直不起腰來。

他回頭找自己的幕僚,那貨平時就油嘴滑舌,現在正是要用他的時候。然而盧知府找了一圈沒找到,目光匆匆下移,才發現那東西已經翻着白眼暈過去了。真沒用。

“來吧,盧知府,把它簽了再蓋個章。”阮正把他一直在寫的東西遞到盧知府面前。

盧知府一看,一口氣差點沒接上,這厮竟然已經把童冉的授職書寫好了。

東萊瓦舍門前還是一樣熱鬧,許多人排着長龍等《西游記》的票。

排隊無聊,大夥兒便聊起了天,有人提起童冉的吏員文書遲遲不批一事,竟然惹得大夥吵了起來。

開頭說話的人認定童冉得罪了盧知府,所以遲遲不批,如此一來,他以後在卓陽府的日子肯定難過。

旁邊的人不認可,說童冉聰明絕頂,就算不成為吏員,寫寫話本也能上玄階,到時候他的任命就由道審團管了,還不是一樣入仕。

“當吏員能跟寫話本比嗎?吏員的正氣修養一日千裏,寫話本不過是小道而已。”

“笑話!你瞅瞅我們府裏的吏員,哪個上玄階不得十多年?童冉一個多月就凝聚正氣之種了,就算不當吏員也比他們強!”

“凝聚正氣之種能跟上玄階比嗎?你有沒有點常識?”

眼看着兩人有越吵越兇的趨勢,旁觀的人連忙勸架:“好了好了都別吵了,童先生不入仕途給我們寫多點話本不是更好?”

卻沒想到,吵架的兩人同時調轉槍頭,異口同聲地怒斥道:“童先生可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你腦子進水啦!”

勸架的人脖子一縮,可怕可怕,看來這兩人雖然吵架,卻都一樣是童先生的仰慕者。

自從《西游記》在卓陽府裏流行,童冉又接連凝聚正氣之種、名登聖賢祠,他的仰慕者就跟他的正氣似得,一日千裏。

要都聚過來,能從這裏排到城郊。

“誰家今天辦喜事,吹拉彈唱到這裏來了。”有人大聲問道。

果然見街的那頭有人舉着唢吶,有人拎着銅鑼,吹拉彈唱着往這兒過來。

排隊之人的注意立刻被吸了過去,等隊伍走近,又有人道:“你們看中間那個吹唢吶的,是不是衙門裏的差爺?”

“是是是,我記得他,他怎麽吹起唢吶來了。”

“旁邊那個好像也是衙門裏的。”

“不止,好像都是,最後那個看見沒,是給盧知府管賬的。”

這些人連隊都忘記排了,傻愣愣地看着眼前的景象。

這是怎麽回事,哪家大佬的寶貝兒子或閨女要結婚?竟然找了這麽多衙門裏的捕快、衙役來吹唢吶敲銅鑼,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有品階有公職的,平日裏眼珠子朝上翻,一點看不起人。

“好好吹,好好吹,用點力氣,沒吃飯嗎?”待隊伍走近,他們又看見一個人走在隊伍中,那人穿着一身官服,俨然像是個指揮的。

東萊瓦舍前這麽大排場,李掌櫃也不免出來看看,他剛出來,那隊伍剛巧在瓦舍門前停下,吹拉彈唱同時停歇,那個穿官服的青年上前,客氣地拱了拱手道:“下官乃吏部令史阮正,今日特來給童先生送他的授職書,請問童先生現在可在?”

吏部令史親自來送授職書?

李掌櫃連忙扶住夥計的肩膀,今天的陽光真有點烈,才曬了一小會兒就出現幻覺了。

同類推薦